大汉帝国风云-铁血丹心-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日楼上的牛角号声霎时间从空气中消失了。阙机和士卒们目瞪口呆。难以置信。一时间,他们还不能从胜利的巨大喜悦中惊醒过来。乌延和熊霸跌跌撞撞的爬上石阶,睁大了双眼。功亏一篑,功亏一篑。
“撤退。立即撤退。”熊霸大声叫道。
“绝不!”乌延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珠,凶神恶煞一般疯狂地叫道:“拼了,和他们拼了。”
“大王,人拼光了,占了这么一座石头城有什么用?撤。”熊霸心急如焚,大声喊道。
城楼上的阙机毫不犹豫的命令手下,吹响撤退的号角,全军撤退。士卒们从震骇中惊醒过来,象潮水一般退下城楼。
刘虞高举战旗,一步一步坚定的走在队伍中间。他虽然不会武功,不能在第一线厮杀,但他觉得自己的行为可以鼓舞身边勇敢的战士们,激励他们奋不顾身,奋勇杀敌。
周围的战士们自觉的把他围在中间,不让一个敌人靠近他们的刺史大人。长箭从黑暗中不时射来。走在刘虞前面的战士不躲不让,宁愿自己中箭倒下,也不让一支箭射到刘虞身边。刘虞望着不断倒下的战士,他的心在滴血,他挥舞着战旗,鼓起全身的力气高呼着:“孩儿们,为了大汉国,杀啊……”
越来越多的士卒通过卢龙楼,涌进了卢龙塞广场,铺天盖地的杀向敌人。
汉军士卒气势如虹,杀声震天。胡族联军的士卒们经过大喜大悲这么一刺激,情绪低落,士气全无,加上汉军士卒的凶狠阻杀,己方撤退的号角声又响彻夜空,终于导致了整体大溃败。
熊霸带着五十名士卒站在楼道的最上层实施阻击,掩护大军从城墙上快速撤退。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变化莫测。刚才还是汉军士卒在柴挺的带领下阻击他们下楼。一转眼,就变成了熊霸带领鲜卑士卒阻击汉军上楼。
卢龙塞的大门被汉军士卒用土袋从里到外填了个结结实实;整整三丈厚度的土袋,就是往外驮,都要驮上半天。当初他们也想到了,所以根本就没有攻打城门,不但徒劳无功,还会招致大量损失。但是现在他们多么希望那道门能够打开。如今他们只有一条逃生的路,那就是翻越城墙,再从云梯上爬下去。由于天黑,人多,士卒们心慌,又没有将领组织,城楼上下混乱不堪,许多士卒都摔死摔伤了。
士卒们都被挤在石阶下面,一时间不得上去。冲在最前面的汉军士卒与敌人的阻击部队展开了血战。往往为了争夺一个小台阶,要付出十几个士卒的性命。刘虞手上的战旗被他的手下接了过去。卢龙塞大局已定,他要去看看在卢龙塞保卫战中活下来的人。
李弘第一个冲上城楼。他的战刀围着熊霸上下翻飞,逼着他步步后退。熊霸汗水混着血水,湿透了全身。李弘很快就把他逼到了城墙边上。越过城墙,就是云梯。周围的敌兵疯狂的吼叫着,都要冲上前来攻占这个逃生的位置。大量的汉军士卒踩着战友的尸体,已经冲上了城楼。
李弘突然转身,大吼着,挥刀迎上了周围的敌人,再也不管背后的熊霸。熊霸突然明白过来,他一个翻身跳上城墙,迅速逃走了。李弘随即背靠城墙,牢牢占据了有利位置,再也不放过一个敌人。
对着熊霸,他下不了手。熊霸是大帅的心腹,是铁狼的好朋友,他无法下手取他的性命。杀了熊霸,铁狼一定会骂自己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没有铁狼,也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李弘决定放熊霸走。这样,铁狼在九泉之下知道了,也不会再骂自己是个白痴了。
阙机站在城下,不停的命令号角手吹号集结部队。这个时候不能乱,要稳住,要给士卒们信心。不就是他娘的攻城失败吗,又不是部落全族给人杀光了,慌个鸟!
第二十一章 临终嘱托(4)
时间不长,惊魂未定的士卒们,慢慢恢复了自信,不再有刚才那种大难临头的恐惧感。逃到城下的士卒们开始在牛角号的指挥下,重新集结。城墙上,陆续有士卒逃下云梯。
乌延躺在地上,面色苍白。李弘的那一刀实在太霸道了,伤的他非常重。熊霸情绪低劣,极度沮丧。攻打卢龙塞的人马前前后后达到了一万一千人,在损失了八九千人之后,竟然连卢龙塞的砖头都没有捞到一块。他不知道事情怎么会演变成这样。他不知道自己如何面对慕容风。
阙居命令部队准备射箭。
他的手下怀疑自己听错了,转头望向自己的首领大人。阙机劈头给了他一马鞭。顿时,进攻的牛角号声撕开了漆黑的夜幕,再度在卢龙塞城下响起。
“传令,把这里所有能射的箭,全部给我射上去。”阙机冷冷地说道。
“大人,上面还有好几百士卒没有下来。”他的手下再一次怀疑自己听错了,张口惊呼起来。
阙机这次没有打他,而是望着城楼上人影纷飞的惨烈战场,苦笑着,指着靠在城墙上的几百架云梯,悲伤地说道:“他们逃不出来了。”云梯上一个人都没有。
城墙上,一千多名汉军士卒把三百多没有来得及逃走的敌人包围了起来,双方正在激烈地厮杀着。李弘靠在城墙根上,疲惫不堪,有气无力的望着面前血腥的战场。
阙机放声大吼:“放……连续齐发……”
将近两千多名逃出来的士卒,怀着无比强烈的仇恨,站成整齐的队列,朝着卢龙塞城墙上,射出了发泄心头愤怒的一箭。
长箭在漆黑的夜里呼啸着,飞进了黑暗,飞上了城楼,射进了一切接触后可以刺进的地方。
城墙上顿时陷入了混乱。汉军士卒有作鸟兽四散而逃的,有连滚带爬躲到城墙根下的,有顺势躺倒在地把尸体顶在自己身上的,有慌里慌张望楼道处狂窜准备逃到要塞内的,也有视死如归举刀和敌人纠缠杀在一起的。
但逃跑的速度远没有长箭的速度快。一批接一批的长箭根本就没有间歇的时候,象狂风暴雨一般,猛烈的倾泄在卢龙塞城楼上。没有生命可以逃过。城楼上的人就象一刀刀割下去的韭菜,一排排的先后倒了下去。
李弘看着眼前这可怕的一幕,狂笑起来。他想死竟然没有机会。他一直都在杀人杀人,怎么这一下他却坐在城墙根下,长箭射不到的地方。他要和他们一起死去,活着,就是杀人,被杀,生活已经没有意义。他挣扎着支撑起身体,准备走到猛烈的箭雨里去。
突然,他看到姬明的香囊,被姬明鲜血染红的香囊。他一时间呆住了。
胡族联军的士卒当天夜里把所有战死士卒的遗骸掩埋在云山脚下,然后带着伤兵,大量攻城器械,辎重物资,缓缓撤走了。
他们在损失了将近九千人之后,惨败而归。
阙机的最后一击,重重打击了士气高涨的汉军。坚守城池十天,全军尽没也不过就是一千八百人。但凶悍的胡人最后一击,却令汉军死伤几百人,加上在广场上的损失,三千援军在不到半个时辰之内就折损了一千多人。乌丸人和鲜卑人的凶悍深深震撼了汉军。
卢龙塞保卫战终于结束了。
第二天,李弘被人在城楼上推醒。他望着那张笑眯眯但非常陌生的脸,一时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要睡觉。
“你是李军候吗?”那个带剑的中年大汉问道。
没听过这号人物,李弘疑惑的摇摇头。面前的大汉体格魁梧,中等身材,一张国字脸,浓眉大眼,三绺细长的胡须,看上去优雅又不失威猛。
那人看到李弘摇头,迟疑起来。他仔细看了看,然后再次推了推倒头睡下的李弘。李弘极力睁开沉重的眼皮不解的望着他。
“你是军候李大人吗?”
李弘坚决的摇摇头。
“那你是屯长李大人吗?”
李弘脑子里一片空白。他低头想了一会,才想起来武飞武大人是在几天前告诉过他,自己是屯长了。由于手下已经没有部队,晚上就带人在城墙上巡逻。
他冲着那人不好意思地一笑,点点头。
“奉刺史大人之命,请军候大人到卢龙楼。”那人客气的躬身行礼,大声说道。
李弘一时转不过弯来,茫然的看着他,问道:“你是谁?”
“在下鲜于辅,草字羽行,是刺史大人的功曹从事。”鲜于辅非常客气的回道。
李弘看他一直不温不火,细声慢语,彬彬有礼,觉得自己非常没有礼貌,赶忙站起来给对方回了一个礼,“我叫李弘,字子民。大家都叫我黑子。”
鲜于辅笑起来,他的眼神里流露出对李弘的敬佩之色。两人随即一起往卢龙楼走去,路上随便闲聊。李弘发觉鲜于辅性情温和,为人也特别的谦虚谨慎。
主城墙上,双方士卒的遗骸已经连夜掩埋,许多人在擦洗地上的血迹,修复破损的城楼。广场上,更多的士卒在打扫战场。昨夜广场中央的大火把地上烧黑了巨大的一片。
“鲜于大人,你知道我们还剩下多少人吗?”李弘轻轻地问道。
“整个卢龙塞边军就剩下你一个屯长以上级军官,两百三十二名士卒。其中重伤号就有两百多人。卢龙塞的边军被打完了。”鲜于辅伤心地说道。
第二十一章 临终嘱托(5)
李弘不做声了。
“校尉大人……”
“田大人昨天夜里过身了。他的伤势太重,没有办法。”
两人先后走上卢龙楼。李弘在鲜于辅的介绍下,跪地拜见。他浑身上下血迹斑斑,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腥味。
两位大人赶忙让他起来。右北平太守刘政看上去非常和善,他首先把李弘夸奖了一番,然后把他介绍给幽州刺史刘虞。李弘看他就是昨天踹了自己一脚的老者,有些吃惊。一个州郡大官只穿一件黑布衣服,一双布鞋,当真是夷非所思的事。
李弘重新下跪见礼。
“田大人弥留之际,极力向我们推荐你,说你文武全才,将来必定是我大汉的栋梁之才。我们也听说了你不少事,当真是少年英雄。想我大汉幅员辽阔,就是一个小小的幽州也出了两位名震蛮胡的英雄,可见人才之鼎盛。”
看到李弘疑惑的目光,刘虞笑着解释道:“辽东属国的长史白马公孙瓒就和小英雄你一样,也是一位让胡人闻风丧胆的英雄啊。”
“大人谬赞了。下官只是做了点本分的事,并无什么突出的战绩。”李弘给刘虞夸的实在脸红,赶忙说道。
“子民不要谦虚嘛。田大人告诉我们说,你就是被鲜卑人下了两道黑木令牌抓捕的豹子。最近你这个豹子在北方的不但名气大,连人头也价值连城。只是没想到竟然这么年青。”
刘虞和刘政相视而笑。
“因为你比我们熟悉卢龙塞的情况,现在又是军候,所以想问问,卢龙塞应该派多少人驻守比较妥当一些。”刘政和颜悦色地说道。
“回两位大人,乌延这次遭到重创,人员和物资损耗巨大,短期内很难再有什么举动。但鲜卑人素有虎狼之心,他们时刻想着入侵我大汉,在一定时间内还是有再次攻击的可能。所以我认为三千人是个基本的人数。”
刘虞和刘政面有难色,没有继续说话。
“但是,有一个办法可以让鲜卑人彻底放弃从卢龙塞入侵我大汉的念头。”
刘虞和刘政交换了一个惊喜的眼神,几乎同时挥手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第二十二章 插翅难飞(1)
“鲜卑人的部队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