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无敌-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哥是把北海给填了,但你也不能这么爱哥吧?整个土包让哥做土地?还生是土部人,死是土部鬼……这是让哥直接老死在土地这一憋屈的岗位上,然后直接埋里面的节奏?
“嗯?你小子什么意思?难道本座还能假传懿旨不成?”天神顿时给皱起了眉头。
“……好吧,那娘娘还有什么指示?我就这么大点地方,如何去斩妖除魔?又怎样去济世救人?”林在天追问道。
“这等事还要娘娘来教?自己悟吧!”天神有些烦躁的说完,就随便取来一根木头,当场祭炼了一下,化为一枚木制令牌,随手丢给林在天,随即身影一闪就消失在了原地。
林在天伸手接住这灰不溜丢的劣质令牌,又看了看手中同样土不拉几的布衣,一脸呆滞的杵在了当场。
他环顾四周,眼中一片荒芜,就连身旁的一座大山植被也很少,到处光秃秃一片,看起来十分荒凉。
这里乃是大陆西方,不远处就是一片沙漠,人烟罕至,这让他拿什么去建立功勋?
“喂,你叫林在天是吧,这里是我的地盘,你把你的方丘移远一点。”一旁的老土地见天神一走,就拉下脸,拿手中拐杖指了指地上的小土堆,毫不客气的对林在天喝道。
“靠!”
林在天顿时火了,天神我惹不起,你一个小小土地也敢如此,看我……等等,他刚才说什么?这土丘可以移动?
林在天的眼中骤然一亮。
对啊!
我十万大山都可以移动,这土丘当然也行!
哈哈,这就是那天神口中说的悟!
“如此一来,天下之大,任哪里我也去得!”
有了这个觉悟,林在天对眼前这倚老卖老的老土地也就不再生气,而是充满了感激。
“老人家,谢谢啊!我这就离开。”
话音落下,林在天立即逼出一滴精血,炼化了土地木牌,随即就带着这个小土堆缓缓离开了这片区域。
可走了没多久,林在天就皱起了眉头。
“这土堆这么松垮,移动速度也太慢了点……嗯,干脆将其烘烤一下,将其变成一块土疙瘩,想来速度能快上不少。”
想到这,林在天微微一抬手,数道火墙就凭空出现在了土丘四周。
就在这时,异变骤生!
只见这个土堆竟凭空暴涨起来,就如生根发芽一般,只是片刻工夫,就多了一尺高的新土。
林在天目露奇芒,立刻撤掉火墙,表情古怪不已。
“这土……怎么越烧越多呢?”
“主人,我感觉能我吞噬此物!”棋盘之灵在脑海兴奋道。
“主人,我也能吞噬此物,而且我根据慕容龙城记忆的判断,这土包中应该含了一小块息壤!”小奇也突然变得兴奋起来。
息壤?!
林在天不由微微一怔,随即大喜。
息壤乃是一种神奇的土壤,可以不断自行生长,且永不耗减。传说之中,禹皇当年治水之时,就用了一小块息壤。
莫非……这天神刚才看似随意炼化的小土堆之中,竟藏了一块息壤?
“没错,火生土!我刚才烧了它一下,它就凭空长出这么多新土,除了息壤之外,再无他物!”
林在天心中巨震,“这小小天神还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拥有息壤,一定是后土娘娘暗中有所吩咐……可她老人家究竟有什么目的呢?”
林在天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
片刻之后,他心有所悟。
“我明白了,后土娘娘名义上是贬我,用以给别人交代,但她暗中却是给了我奖励,为的是鼓励我继续开疆拓土!怪不得她不肯放我离开土部,原来用意在此……”
想到这,林在天一下就彻底恢复了信心,这不就等于给了他一把“尚方宝剑”么,简直和后世星爷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奉旨行乞”一般无二。
“主人,将它给我吧,我吞了他还能再提升一些品级,说不定能一跃晋升为仙宝。”棋盘之灵急切的求着,口边哈喇子都快淌下来了。
“主人,此物你必须交给我来吞噬,对您以后的境界修为有极大帮助。”小奇当仁不让,甚至将其捆绑到了林在天以后的修为之上。
两灵的话,让林在天有所意动。
“嗯,息壤无比珍贵,我若单纯用它为土部开疆扩土,将来说不定还会被土部给收回去……还是融到自身法宝中为妙!至于开疆扩土……法宝融合了息壤之后,应该并不影响其功能。即便有所影响,我大不了继续以山填海就是!”
主意定下,林在天却为息壤的归属犯起了愁,该交给谁吞噬比较好呢?
无论是小奇还是棋盘,都与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令他有些不好取舍。
不过,他最终还是找到了一条标准。
“这样吧,你们说说融合息壤的话,各自要花费多少时间?”
“最多十分钟。”小奇干脆利索的答道。
“呃……主人,我……可能要花费数年时间……”棋盘有些支支吾吾,随即话锋一转,“不过主人,我一旦融合,那威力肯定会翻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林在天不由翻了翻白眼,这棋盘一睡就是好多年,他一共也没用过几次,若是让这棋盘再融合了息壤,就又得是好多年,估计等他飞升之后也够呛能醒。
“行了,就小奇融合吧。”林在天当即拍板,将这个好处交给了小奇。
话音落下,他手中的传奇龙戒顿时飞离手指,钻入了土包之中,没过多久,戒指就再度飞回,小奇兴奋的声音就同时传出。
“报告主人,融合完毕。”
她的声音之中,明显有几分得意,似是在专门气棋盘一般。
那棋盘果然一下就蔫了,缩在林在天脑海的一个角落,不再开口。
“小奇,快说说有什么收获。”林在天目露期待。
“除了息壤本身的属性没变之外,宫殿还多了一项小技能,可以变为一个小土堆。”小奇程序化的说道。
“就这?”林在天多少有些失望。
“……还有一点,宫殿的重量也比之前重了好多倍,而且可以不断增加重量。”小奇想了想,又道。
“好吧,不管怎么说,最起码拿来就能用……”林在天自我安慰了一句,随即又想到了一点,就双目放光的说道:“最重要的是,咱现在说走就走,而且哪儿都能去!哈哈。”
息壤被宫殿融合之后,他就可以随身携带,十分方便,这简直与他以前的生活状态没什么两样。
这一点对他太重要了。
因为他不但需要找到孟小蝶等人,还得想办法救出身在异界的周毅等人,当然,他还要去见见猴子,会会二师兄什么的……要做的事太多了,怎么能被一个土堆困在某一个地方呢?
可以随时移动、随处停留的土地,林在天想想就觉得兴奋。
不过在离开之前,林在天还有一件事要做。
他如今已经为化神境大能,之后又是不断远行赶路,所以有必要修行《九宫闪》的第五闪,《巽宫迅雷闪》!
同《震宫风驰闪》一样,迅雷闪也是木系身法,但讲究的不再是身轻如燕,飘逸无形,而是追求如雷霆般迅捷快速。
一旦学会此法,他的速度能比之前快出十倍不止。
不仅如此。
只要修士的身体强度足够,那在施展此法之时,便可以以身体去撞击对方,从而形成一道攻击术法,无论是追击还是突围,都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将这道身法的奥义掌握之后,林在天就踏空而起,一边赶路,一边开始不断练习起来。
半空之中。
之前的天神从云端显现,脸上充满了惊叹的表情。
他本以为林在天起码会在土堆里待上几年才会明悟,却没想到,人家说走就走,根本没有一刻耽误。
“娘娘说的没错,此子果然悟性奇佳,仅仅片刻工夫,他就已悟到了娘娘的本意……”
天神的表情一阵复杂,看着林在天离去的背影,随即露出一个会心的微笑。
“还是娘娘看人准啊……相信很快,咱们就可以在天界相见。”
(本卷终。)
(下一卷,精彩继续……)
三四三入长安
三个月后。
林在天已经将迅雷闪练至小成,对这道身法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这道迅雷闪同第二闪竭泽闪有些类似,都是讲究爆发力,有点像后者的加强版。只不过,竭泽闪借助的是地面的反作用力,而迅雷闪却是可以踏空而行。
此法十分强悍,运行时,可以在瞬间消耗大量的灵气,一步踏出,一息间就可到达十里之外。
若是林在天连着发动身法,身体一闪一闪的会在空中形成一个个断点,就如没有中间过程一般,非常玄妙。
他在心中计算了一下,以他现在远超同阶修士的灵气储量,也仅仅能施展不到三十次身法,其消耗之大,可想而知。
事实上,这道身法本就并非是赶路之用,它其实强调的是突然性,不仅是逃跑神技,而且已经相当于一道强大的术法,有此消耗也实属正常。
这也就是林在天拥有近乎无尽的魔法药作为支撑,若是换了旁人,绝对无法像他这样,以迅雷闪来赶路。
不过,这身法太快,林在天的神识都有些跟不上,以至于他不得不来回穿行,才能探查清楚下方地面上的情况。
如今,迅雷闪已经小成,林在天为了方便,也就重新换回风驰闪来赶路。
“我已经这样漫无目的的找了三个月,却没有小蝶她们的一点消息,不如去六十年前宗门排位赛的地点打听一下,或许能有一点线索。”
而那一届的比赛地点,正是赫赫有名的长安城。
想到这,林在天就换了个方向,朝长安飞去。
三日后,他的身影就已出现在了长安城之中。
长安不愧为数朝帝都,规模比林在天当年去过的并州还要大出许多,非常的繁华。
林在天行走其中,感受着周边凡人的生活,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熟悉而又陌生,他的心中有了很多感触。
“时光荏苒,一晃就是六十多年过去……修行一途果然不计岁月……”
林在天拦住几个路人,询问了一番,但物是人非,很多人都不清楚六十多年之事。
长安在很多年前就已成为帝都,修行界为了避讳皇权,期间就再没有在帝都举行过任何大型活动。
而且,世间的政权已经更迭过数次,六十年前宗门排位赛年代久远,且距离老百姓生活很远,很难再流传下来。
不过,林在天从几人的口中却有了些意外的收获。
原来,此时已经是大隋朝,而且已经是二世隋炀帝时期!
“不对呀!现在都隋二世了?那岂不是说,唐僧很快要取经去了?”
林在天缓缓皱起了眉头,因为就时间来看,隋朝早早的登场,与他记忆中有些对不上。
“我入驭兽宗时为南北朝时的魏宋年间,从那时算起,满打满算也就过了六十五年,按照后世的记忆,此时应该是魏梁时代……而隋朝本应该是在四十年后出现,隋二世更是本应再过六十多年出现才对……”
林在天沉吟道:“这中间一定出了什么变故,才导致历史发生改变。”
他神识四散而出,找到一间书店,身形一晃,就出现在其中,开始翻看起这六十年间的历史。
片刻之后,林在天已经查阅了上百本典籍,对这六十年间的历史脉络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令他欣慰的是,历史的发展顺序并没有改变。
然而,每个朝代的时间都被压缩了一倍,比如陈国,历史上本应存在三十二年,却一下缩短为了十六年。
林在天注意到,不少文献中都出现了“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