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道门大门道 >

第275章

道门大门道-第275章

小说: 道门大门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光一式”时灵时不灵,子鼠的“玄盗机命”由于记忆受损也是似是而非,但结合后经过刻苦练习,华澜庭已经能够随时发出这一记“小玄机一式”。
  这一式真正的威力相比仙术是远为不及,可说是徒有其表、空具其形,亮点在于暗含一点点儿仙术的真意在其中,虽说是个花架子,中看不中用,但用来吓唬人是再妙不过。
  涤尘三道自然是没见过仙术,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感受到其中隐含的玄奥精奇且澎湃犀利的那一丝仙意。
  修为到了脱胎境以后,劲力和招式相对次要,对天地规则和大道意境的理解最为关键,而且这玄而又玄的东西,基本上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往往是制约修为提升的最大关卡障碍。
  三道在心惊之下,脸色开始逐渐转为狂喜。
  就是这一星半点儿若有若无、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境,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要是抓住了,足够他们受益终身了。
  这倒是子鼠和华澜庭没有想到的。
  华澜庭这几年感悟的不少招法都是有了雏形,因修为和体悟还不到,不能全然把握,所以子鼠对他的要求是利用一切机会反复使用和通过实战来练习,以求熟能生巧,直至巧而生精,尽早达到最后领会贯通的程度。
  尘字三道久久不语,浑不顾斗法的场合,全力感悟此式蕴含的玄妙,直到华澜庭支持不住,术法消散。
  末了,涤尘长叹一声,竟然带头躬身一拜:“谢了!比试一说,当我等没说过。此番良晤,实是贫道三人可遇不可求的天大造化。”
  “今天之后,我三人回到观中,将闭死关,没有彻悟之前绝不出关。”
  “此事贫道将禀告观主。太昊观,今后和万象门只会是朋友,不会是敌人。想来你们是要转道海苔岛前往南方华言神域的吧,别的不敢说,太昊观在海苔岛还有些人手,如有所需,但请吩咐。”
  “大恩不言谢,我们先告辞了。”三人说完,留下联络方式后即退走。
  他们不肯耽误半点儿时间,必须先觅地消化吸收所感,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任何一丝一毫,那样简直是在对自己犯罪,会抱憾终生的。
  其实以三人的见识,自然也能感知“小玄机一式”外在的松垮,实战起来,三人当可接下这一招而胜之,但一时之输赢,说破了大天也万万不能与仙机的感悟相提并论,现在就算让他们给华澜庭磕一个都会毫不犹豫。
  三道走的时候可比来的时候快得多了,一溜烟儿不见人影后,慕倥偬哈哈一笑:“踟蹰兄,什么时候能让我们传送去海苔岛啊?”
  慕踟蹰长驻仙洲南部,因此和陷空岛的过从甚密,要好过和见面不多的慕倥偬的交情,所以才有此安排,仍可归属在家族内斗的范畴,倒也没有更多的仇怨,这时只好笑道:“万象门好手段。没得问题,你们随时可走。”
  不久,慕踟蹰亲自送大家进了传送阵,对慕倥偬说道:“好叫九弟你得知,家族里有几位姐妹正好在海苔岛上,没准儿你可以见到。”
  慕倥偬问过名姓,点头记下。
  海苔岛,是东方殊玄仙洲和南方华言神域之间茫茫无际大海上的一座岛屿。
  大海广阔无垠,直接传送的耗费巨大的令人难以承受,所以必须跳岛中转。
  作为如同一块小陆地般大的海苔岛就成了最佳的中转站,也由此发展的十分繁华,不说华言神域的佛魔两方都有专人长期驻守,像太昊观这样的临近势力,乃至仙洲和其他大陆的不少宗门,也都有人驻扎在此,宛如一个世外小世界。
  这方天地里,除了五块大陆,大海中的水族灵兽也是一方势力,甚至整体实力不输于任何一陆,只是海兽惯于在水中生活,生养和修行在离水后都不太便利,所以近海常有争斗,但深海中的强者大能少有上陆。
  海苔岛的平静,也是很久之前海陆大战后妥协的结果,陆地方答应不会袭扰伤害深海生物,海兽方同意不干涉海苔岛的中转功能。
  如此,万象门众人就来到了海苔岛上,汇合上了已经在此等候的陈履安、云轶奇和一罄三人。
  华澜庭他们还是第一次踏上热带岛屿,看到这里阳光明媚,蓝天碧海,炙热如夏,轻纱般蓬松的白云低到似乎伸手可够到,到处是高高大大的椰子树和阔大叶子的芭蕉树,还有各种叫不上名称的奇奇怪怪前所未见的植物,都大感新奇和兴奋。
  文茵说道:“流年啊,你看这里天高云近,晚上一定是繁星点点,咱们晚上约上大家一起看赏月数星星吧。”
  华澜庭说:“好啊好啊,让流年给你摘一颗下来。”
  易流年道:“看星星可以有,听着海浪,枕着波涛,慢慢看,多浪漫,看一宿都毫无问题,不过摘星星就免了。”
  “为什么?”诸葛昀问。
  易流年振振有词:“猪哥,你要知道,爱你的人,不一定是会花钱给你和费力气讨好你的人,而是愿意花时间陪你的人!”
  “好吧,我还是头一次听到有人把穷和懒以及笨说得这么清新脱俗,嗯,俗不可耐的。”


第302章 不吐象牙

  海苔岛上有着不少的寺庙,规模不等,有些看上去金碧辉煌,有些外表朴实无华,万象门一行就住在了一座不大的寺庙旁边,寺名法华寺,是个四进的院落。
  陈履安三人已经在这里盘桓了数日,一直在和法华寺主持了然大师与一对在寺里挂单的云游僧人形意和尚师徒讲经论道。
  陈履安之所以提前出发,就是因为听说中央厚土大陆上的老友形意和尚来到殊玄仙洲云游,但等他赶过去,形意和尚已经去往南海,后来两人终于在海苔岛会上了面。
  云轶奇先是给华澜庭他们放了两天假,让他们在海苔岛上游玩,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
  第三天一大早,晨曦微露,天还没透亮,法华寺里的晨钟已经敲响,这是和尚们要做早课诵经了。华澜庭等人打坐修炼了半个时辰,趁早饭时间还没到,集体来到法华寺里散步。
  进到里面,清晨的寺里肃穆庄严,让人不自禁地放轻了脚步和声音,心里也不由自主地平和安然下来,除了华澜庭和诸葛昀会上香跪拜外,其他人都只是默默观看。
  行走间,易流年突然小声问道:“诸葛,寺庙寺庙,为什么我在这里常看到的是寺,少有叫庙的啊,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诸葛昀说:“说法不一,讲究是有的。寺字通侍与是,应该是侍奉和遵从皇帝,以及永续的意思,最早指的是朝廷下面的官署办事机构,像什么大理寺、光禄寺。”
  “佛教传入后,有天竺僧曾住在接待外使的鸿胪寺,后在附近修建了白马寺,寺逐渐就成为佛教建筑和寺院的通称。”
  “寺里主要供奉佛菩萨,是出家人修行和居住的地方,有僧人研修佛经,传扬佛法。”
  “庙有所不同。庙比寺出现的还早,最开始是帝王、贵族祀奉祖先和天地的地方,民间的氏族宗族也有祖庙家庙,后来演变为供奉为大众所普遍接受和敬仰的神鬼仙魔或已故的有德有才的圣人贤人的地方,例如孔庙、关帝庙、龙王庙、灶王庙等等。”
  “除了供奉不同,寺里有僧人、庙里一般没人修行,林外佛寺的规模大,有殿堂和禅房、斋堂等建筑,庙就要小得多。两者指代不同,只是现在口语中多混谈一处了。”
  易流年又问:“那住持和方丈呢?我也傻傻搞不清楚。”
  诸葛昀答道:“住持一词,原本是安住之、维持之,主持佛法的意思,后引申为代佛传法,续佛慧命之人,再演化为寺院当家师父和负责之人的称谓。”
  “方丈则是寺院的精神领袖,出自僧人住地一丈见方之意。方丈必须有足够的资历和佛法修为,一般是接受过传法、有法卷可证明其传承的和尚,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且所在寺院要丛林制度健全,有相当的规模,通常会是个寺庙群。”
  “简单说,寺院无论大小,都有一个公推的住持,但不一定有方丈,而一个方丈可以兼任多个寺院,方丈一定是住持,但住持不一定是方丈。”
  华澜庭接口道:“还有个有意思的说道,方丈一词原本是我道门的名词,后来才转为被佛教广泛使用。在道教中,方丈是‘人心方丈,天心万丈’的修行术语,是全真派对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的称呼。当然,由来如何现在并不重要了。”
  十个人轻聊慢走了一圈,又转回到了大雄宝殿之前,听里面传来讲经的声音,就信步走了进去。
  今天恰逢住持了然大师一月一次讲大经的日子,殿里或站或坐满满是人,一半是法华寺的僧众,另一半是本地的居士信徒和外来的普通民众修士,陈履安和猫妖等五人也在座,只日前认识的形意和尚师徒没在场。
  华澜庭他们因闲逛来得晚了些,讲经已近尾声,接下来将是问答环节。
  佛教也分为很多流派,教义和修行法门不尽一致,比如说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净土宗等,而法华寺这一支传承的是禅宗。
  禅宗是佛教传入殊玄仙洲后本土化了的教派,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佛不外来,就在内心之中,只要向内求索,所有人都能成佛。此外,禅宗倡导生活化的修行,认为担水砍柴皆是妙道。
  佛门流派当无高下之分,都是敬佛礼佛的教门,只是对佛道理解的重心和成佛路径不同。
  长久以来,由于净土和禅宗的理念与实践最为接地气,易为大众所接受,流传的越来越广,像净土宗认为修佛可以静坐专修,通达佛经,广研教义,然一心念佛亦可往生极乐净土,法门相对简单。
  天台宗的大乘宗义精密复杂,修之需要极高的学识素养和思辨水平,唯识宗最为讲求悟性,华严宗也是体系繁复高深,律宗在精神和身体上都要求严苛,密宗的密法从不轻易示人和传人,所以信众的数量要少于净土和禅宗。
  禅宗也有讲究悟性的部分,注重顿悟,他们的问答不同于一些流派的辩经,要求身体动作和手势声音的幅度很大,场面激烈,而是简单一问一答的禅机,根基不足的往往摸不着头脑。
  像今天,就有一位外来的僧侣向了然大师发问:
  “敢问,什么是道?”
  “平常心是道。”了然答说。
  华澜庭在下面轻声对易流年解释:“在禅宗里,道即道路,人人能走,所以是平常的。平常心就是直心,就是一切平等之心。禅宗讲观心和治心,其结果就是明心见性,不是固守清净一念,无视世俗,相反,是要返回世俗之中。”
  “所谓世间法入佛法,佛法入世间法。所谓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正如钻木生火,火存木中,而木非火;淤泥出莲,莲生泥中,而非淤泥。这就是禅宗倡导的真俗不二。”
  僧又问:“什么是佛?”
  “殿里的。”
  “殿里的佛像不是泥塑的吗?”
  “是。”
  “那真正的佛在哪里呢?”
  “殿里的”,了然重复了一句。
  “不明白,贫僧方入丛林禅门,还请禅师指点迷津。”
  了然看了看他,转而问:“你刚才吃过粥了吗?”
  “吃过了。”
  “洗钵盂去。”了然淡然道。
  这回是诸葛昀对易流年分说:“大师的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