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半卷江山 >

第42章

半卷江山-第42章

小说: 半卷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
  “谢长史……”
  谢承钧与杜禹几乎同时奔到谢清面前,这两人看起来比谢清还要惊惧许多,活像刚刚劫后余生的是他们一样。
  出了这样的事,谢清是没法在这监工了。好在问题已经解决,没有他们也一样可以进行下去。虞长青护送谢清回了驿馆,谢郡守与杜县令也陪着他俩一同回去了。
  辛绾显然已经得到了消息,谢清还没到的时候她就已经在门口等着了。辛绾此刻无比羡慕起远在长安的宜君来,虽然天子不是什么好伺候的主,可是比起这位虽然从不发脾气、但胜在动不动就要把自己折腾掉半条命的祖宗,可是强太多了。
  虞长青半拖半抱把谢清从车里弄了出来,他刚一放开手,谢公子就腿一软,险些摔在地上。虞长青赶紧一把把他捞了起来,无意间碰到谢清□□在外面的皮肤,触手是与冰冷的湿衣成鲜明对比的滚烫。
  虞长青一惊,也顾不得许多,直接把谢清抱起,冲进了驿馆。
  辛绾居然不合时宜地想到,如果叫上看见刚才的事,可要有多恼火呢?
  辛绾憋了一肚子的气无从发泄,只好不甚客气地把门外杵着的谢承钧和杜禹打发走,以稍稍慰藉下自己那颗也许永远都无法回到胸腔的心。谢、杜二人被一个小女孩无礼对待,虽然略有不满,但是由于摸不清她的身份,也就悻悻而归了。
  谢清在来平原的路上生的那场病一直就没好利索。他在平原的这些日子没好好歇过一天,刚才又淋了半天的雨,再加上受了点惊吓,一直拿药压着的病终于寻到了爆发的契机。
  纪成初懒得废话,而实际上他跟个神智不清的人也没什么可废话的。他叫辛绾给谢清灌了熬得苦苦的药,和熬得辣辣的姜汤,直到看着谢清在昏迷之际也不适地皱起眉头,才算稍微平了点平胸中的怨气。然后纪神医才给谢清吃了丸安神的药,让他安然入睡了。
  辛绾在谢清睡着后,才腾出工夫来问虞长青事情的来龙去脉;她的人离现场还有段距离,即便是训练有素,也远没有就在谢清身边的虞长青看得清楚。
  虞长青把今天一天发生的事情,捡着要紧的对辛绾说了:“……然后,他脚下一滑,就掉了下去。以后的事情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相信你知道得比我还清楚。”
  辛绾皱着眉头,不确定地问他道:“意外么?”
  虞长青神秘莫测地冷笑了一下,道:“现在还不好说。我倒是觉得,八成今天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人事先谋划好的;堤坝上早先出的那点事,实在不太像是天然的痕迹。不过现在再说这些也没有意义了。怀芳踩的那块石头早就掉到黄河里去了,堤坝上的痕迹被大雨一冲,什么都不会留下。而我怀疑被动过手脚的河堤,也已经让我修好了。所以我现在说什么,都只是一面之词,你听听便罢了。”
  辛绾摇了摇头,面上满是肃杀之气:“公断要讲证据,妾却不要;妾只听公子的一面之词便够了。事涉谢公子,相信今上也不会介意个把细节。”
作者有话要说:  





☆、54

  谢清被纪神医勒令在榻上躺了五天,直到他的面色见了些许红润才被勉强允许出门。谢清出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巡视快要改完的河道。辛绾一朝被蛇咬,在虞长青一再保证不会有事后依然不放心地换了身装束,跟着他们出了门。
  河道只是小改,大概再有个一两天就能完工了。谢清觉得非常欣慰,做决断时那点为难这会全都不值一提了。而劫后余生再面对赵俨祇的怒火,谢清现在想想竟然觉出一丝甜意来。
  其实他在平原四县赈灾的事早已经了了。谢清先前是借口查那宗掉包案,才留了下来。他出事后,赵俨祇当即派右将军杜正则快马加鞭亲赴平原,要他务必亲自把谢清带回长安。
  可是,谢清说他生着病,连榻都下不了,怎么回长安。
  杜正则看谢清的确是面色苍白,身体歪在榻上看起来也是相当无力。不过按照他对谢清的了解,这人就算是病得起不了身了,该干的事也一件不会含糊;更别说他现在还能在榻上倚着。因此,杜正则很是怀疑地看着谢清,没有说话。
  仿佛为了印证自己的话似的,谢清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辛绾闻声立刻冲了进来,一边给谢清顺气一边凶巴巴地埋怨杜正则道:“你看看,他现在这个样子,上得了路吗?”
  赵俨祇的几个近臣同辛绾与宜君于公于私都免不了有些接触,十几年处下来彼此都相熟得很。被辛绾抢白了几句,杜正则也并不恼,只是尴尬地摸了摸鼻子。他想,长途跋涉毕竟比不了别的事,谢清体弱是出名了的,万一病在路上他还真没法交代;想必就算天子亲至,也是舍不得逼迫他这个样子动身回京的。
  结果第二天,“病得起不了身”的谢清趁着杜正则一个没注意,就带人上了大堤。
  杜正则气得七窍生烟。他咬牙切齿地想,谢怀芳撇开正事不论,坑害朋友的本事可绝对是一等一的。
  杜将军祖上是随高祖打过天下的开国武将;他的祖父曾四从大司马顾慎行远征匈奴,威名赫赫,战功卓著。杜正则出身行伍世家,脾气绝对算不上好。因此,当他发现自己被谢清摆了一道时,一怒之下把自己的一千亲兵埋伏在了驿馆旁边,只等谢清一回来,便来一招瓮中捉鳖。
  杜正则的想法简单粗暴:你不是要养病么,那我便让你养好了。反正我的兵训练有素,除了不让你出门,一点都不会碍着你。
  所以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古人诚不欺我。
  谢清此时正在堤坝上欢快地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完全不知道自己一回去就即将面临被软禁的悲惨命运。
  他在堤上走了一遭,不时转过脸去同虞长青交谈些什么,表情很是满意。谢清盘算着这里的事最多三天就能完了,自己只要找点借口再拖杜正则三天就可以了。
  谢清回去的时侯,越靠近驿馆越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街上的人似乎比平时要少些,驿馆周边更是有些似乎是肃杀的气氛。谢清虽然弓马不娴熟,武艺也不行,身体更是差,但他却有着为将者不可或缺的敏锐直觉。谢清坐在车里,身体微微向辛绾倾斜了一些,低声对她说道:“阿绾,前面好像有埋伏。”
  杜正则一早就跟辛绾通过气了,二人在这件事上一拍即合。因此辛绾听了谢清这话连眼皮都没抬,“公子安坐,婢子的人就在周围,若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他们早就传回消息了。”
  谢清想了想,辛绾对自己的安全简直不能再上心了;再说驿馆有杜正则的兵马坐镇,谁还能在他眼皮底下造次不成?
  想通了这一点,谢清于是又放心地坐了回去。
  所以说,当片刻后谢清被杜将军软禁起来时,心情异常悲愤。
  杜正则对谢清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恶狠狠地对他说:“怀芳,公子,谢长史?你不是要养病么?那就在床上好好养吧,别跑那么远散步;你有那个力气跑出平原县,还不如跟我回长安。”
  谢清摆出一副哀恳的表情,当真是我见犹怜。这会要是赵俨祇或者辛绾在这,没准一心软就什么都答应了。可惜他面对的是杜正则。杜将军看见谢清的这副表情,不幸心中只剩了恶寒。
  “怀芳,你别摆出这副表情。”杜正则冷冷说道:“你就是当场哭出来,我也不会让你乱跑。”
  一计不成,谢清迅速换了一张凝重的脸。他严正地对杜正则说道:“正则,你我朋友一场,我也不瞒你。你看平原连年水患,百姓何辜?流离失所者有,卖儿鬻女者有,听闻最惨的年景,人相食的都有。我不知道便罢;既然知道了却不作为,吾心何安?君心可安?再者,此间之事,摆明是城阳侯造的孽。上如今待周家如何?待广陵王如何?我若是不把这事办好,到头来上是要担骂名的。”
  这一番话当真是义正言辞,杜正则半晌无语。良久,他才长叹了一声。
  于是后来赵俨祇就收到了杜正则陪着谢清上了平原大堤的密报,当然,那会他们已经在返回长安的路上了。
  谢清痛痛快快地淹了周家千倾良田,颇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他心愿已了,也没再难为杜正则,当即就跟他回长安复命了。
  一路无话。他们既没赶上大雨也没遇上杀手,就是旅途颠簸得谢清又瘦了些。
  赵俨祇本来准备了一堆斥责的话等着谢清,结果在他看到魂牵梦萦了一个多月的那张脸时,万般埋怨只汇成了一句温柔得不像话的“瘦了……”。
  杜正则又是一阵恶寒,刻板地复完命就找借口回家了;反正赵俨祇也没有挽留他的意思。
  殿内只剩了赵俨祇和谢清两个人。谢清刚想跟他说说平原的事,就被赵俨祇一个饿虎扑食按在了地上,二话不说上下其手起来。
  谢清顿时脸就红了。
  赵俨祇痛快地摸了一遍,得出结论:“怀芳,你已经瘦的就剩一把骨头了。我得好好给你养养了。”说完翻身坐了起来。
  他看着谢清尴尬的脸色和僵硬的身体,无声笑了起来。赵俨祇伸手把谢清捞了过来,在他耳边狎昵低语:“怀芳,你想什么呢?恩?”
  好东西自然要留到最后享用,赵俨祇愉快地想。谢清两个月没回长安,他于情于理也得让人先去看看孩子们。
  谢后把四个孩子养得非常好。谢清一出现在椒房殿里,粉雕玉琢的怀卿公主就迈着小短腿磕磕绊绊地奔了过来,兴奋地喊着:“阿舅!”
  谢清惊讶于两个月不见怀卿居然还这么亲自己。他立刻眉开眼笑地俯身把怀卿抱了起来,柔声哄她:“怀卿又漂亮了。”
  怀卿搂着谢清的脖子,眼睛弯成了跟谢清的那双凤眼一样的弧度。她认真地对谢清说:“阿舅也漂亮了!”
  赵俨祇没绷住,大笑起来。
  谢清抱着怀卿,与赵俨祇并肩走进殿内。赵俨祇在他看不见的地方,一直把右臂轻轻伸开,放在他身后三寸处,形成了一个保护的姿态。
  谢清的两个孩子刚刚会走。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没有见过父亲,两个孩子对谢清多少有些陌生。谢清伸出手要去抱承明和婠儿时,他们俩竟然向赵俨祇扑了过去。
  赵俨祇再一次得意地笑了。他看着谢清变得有些沮丧的脸,心情颇为愉悦地安抚道:“不要紧。小孩子么,认生。”
  不过怀卿倒是一点不认生。她对弟弟妹妹十分不屑似的撇了撇嘴,仿佛谴责他们竟然对待别人比对自己的阿翁更亲,完全忽略了她自己自从谢清进门后,就一直搂着他的脖子不松手,一点要同赵俨祇打个招呼的意思都没有。
  谢后打趣道:“怀卿倒是同大兄好。这几个孩子,好像都更亲旁人些啊。”
  仿佛为了印证她的话似的,一直被忽略的阿绥摇摇摆摆地走了过来,拽住了谢清的衣角。
  阿绥如今被谢后养的白白胖胖,一点也看不出早产了两个月。一岁多一点的阿绥正在艰难地学说话,他看着兄姊都可以自由地交谈,十分着急。可阅历甚浅的他完全不懂得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再怎么着急他都只会说简单的几句话,而且除了“阿翁”和“阿母”外,发音皆十分令人发指。
  赵绥觉得自己十分喜欢这个“新来的”、被大姊叫做“阿舅”的漂亮男子。他们一家人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