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半卷江山 >

第39章

半卷江山-第39章

小说: 半卷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赵俨祗沉吟半晌,不情不愿地说:“那好吧,你便辛苦一趟。可是你得带上辛绾;上回那四个厨子我还留着,你去得时间短,带两个就得了;你身体不好,我不放心,得叫成初跟着你。”
  谢清含笑道诺。
  “不能因为我不看着你就不好好吃药。”
  “诺。”
  “除了奏疏,你得额外写私信给我。”
  “诺。”
  “要是有人请你去伎馆,你绝对不能去;有人送你美人你也不能要。”
  “……诺。”
  “怀芳,阿清……”
  “恩?”
  赵俨祇慢慢靠了过去:“你这一走少说月余。怀芳,你今天就给我留个念想吧。”
  谢清蓦地手足无措起来。
  那一夜赵俨祇终究没有做到最后。尽管谢清从开始时的僵硬到最后软成一汪春水摊在了赵俨祇怀里,尽管赵俨祇觉得自己全身的血液都快要沸腾了,他依然拼命克制着自己,没有做到最后。
  “你好好睡一觉,路上有的累的。”赵俨祇声音都压抑不住地颤抖着。他吻了吻谢清的额发,“我出去一下。”
  赵俨祇的身上烫得不像样子,谢清忧虑地摸了摸他的胳膊,问道:“阿元,你身上怎么这么热?”
  赵俨祇如同触电般迅速甩开手臂,哑声低吼:“你别来撩拨我!”仿佛谢清是什么洪水猛兽般,赵俨祇说完这话便大步奔出了殿外,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谢清望着他的背影,眼里流露出无法言喻的温情。
  第二天赵俨祇强迫谢清歇了一整天。而谢清也是真的累了,骤然没了杂务缠身,他这一天除了被赵俨祇叫起来吃饭,几乎都在昏睡。
  救灾如救火,谢清歇了一天后便马不停蹄地启程赶往灾区。长安艳阳高照,走着走着就变成了阴雨绵绵。他们越走雨下得越大,到临近平原县时,大雨倾盆几乎浇得他们看不清路。饶是谢清坐在车里,都感觉四周的阴冷潮湿不断侵袭而来。
  谢清基本是身体没养好,就开始操劳,因此没等到平原县,他就病倒了。由此可见,赵俨祇让纪成初跟着他,实在是太明智了。
  谢清病在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并且连日大雨,别说生火,连根干柴都捡不着。一行人顿时陷入了走也不是留也不是的尴尬境地。
  前去探路的探马一去不回,这会大概已经不知道跑到哪个山沟里去了。向前走,不知多久才能到驿站。那雨叫风一吹,打在人脸上生疼;更要命的是前方瓢泼大雨密密交织成了一道帘子,一丈开外便已经看不清楚路了,就是走也不知道走到哪去。可如果不走,雨完全没有要停的意思,把谢清留在这种地方,简直就是催命。
  纪成初气得直跳脚。谢清病得人事不知,这伙人简直连个能拿主意的都没有。纪神医本着人命关天谢清死了谁都没好果子吃的原则,咬牙下令:“走!”
  不幸的是,一行人面面相觑,就是没有人听他的。辛绾已经快要哭了,回回天子让自己照看谢清,结果回回谢公子都能闹出大事。正在这紧要关头,探路的人终于回来了。他们还带回来一个非常可喜的消息:前方虽然没有驿馆,但是零散有几户农家。虽然没法收留所有人,但好歹也是个落脚的地方啊。
作者有话要说:  





☆、50

  辛绾见着农户时又哭了一回,不过这回是喜极而泣。她顾不上风骤雨急,连蓑衣都没顾上穿就跑下车,拍开最近的一家农户的门,对前来开门的老者哭求道:“长者救救我家公子吧!”
  天黑得如同末日,门外站着百十名汉子尽数默然,眼睁睁地看着一个被雨浇得楚楚可怜的女子对他哭喊着求他救救她家公子。老人觉得,这情形怎么看怎么觉得诡异,简直想直接把门关上。
  所以在他被辛绾哭得受不了时,才勉强收留了她和谢清,别人一概没被获准进院,连纪成初都是磨破了嘴皮一再强调自己是医者,老人才勉强允许他进屋。
  农舍虽然简陋了些,但好歹能生火熬药,能让谢清睡上干燥的炕。爱这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形下,实在容不得人有挑剔的余地。更何况对于在大雨里待了不知多少时候的他们来说,这已经非常不错了。
  纪成初给谢清灌了汤药,又叫辛绾拿着已经烘干了的狼皮褥子给他捂着发了汗。如此折腾了一通,晚些时候谢清终于醒了过来。
  纪成初见他可算醒了,赶紧让辛绾给他灌了碗热腾腾的粥,又按着他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谢清就想启程,硬说自己病好了。纪成初看着他走两步就得歇会的样子,忍不住出言讥讽道:“谢长史,外头这么大的雨,再找个落脚的地方可不知要走到哪去了。你万一再病到路上——哦,不对,你肯定得病到路上——可怎么是好?您可给我少添点麻烦吧!”
  谢清想了半天,发现竟然无从反驳,只好气闷地闭上了嘴巴。
  不过这里离平原县大概也不远了。谢清既然走不了,索性就去跟收留他的老者聊起天来。
  老者姓虞,妻子早亡,与独子一同居住在这里,平时主要靠儿子打猎生活。不过谢清跟老人聊了几句,觉得这位长者的谈吐举止实在不像个山野村夫。但是人家不愿多说,谢清也就没有多问。
  说了还没几句,门外便传来一阵骚动。辛绾跑进来对谢清急道:“公子,你快去看看吧,外面打起来了。”
  门外一个年轻人,同几名侍卫激斗正酣。赵俨祗给谢清带的侍卫皆是精锐,这年轻人却能以一敌三,而丝毫不落下风。青年站在三棵树间,忽左忽右,别人竟轻易不能近他的身。谢清挑眉,他博览群书,所学极杂,那青年和三棵树之间依稀有某种古时流传下来的五行阵的影子,却被人为地演变得精妙了许多。
  小小山村,当真藏龙卧虎。
  “长青,住手!”匆忙跟在谢清身后出来的虞翁急声出言制止道。
  那名叫长青的青年闻言,口中应诺,几乎同时飞身向后退开三丈,但依旧戒备地盯着一众侍卫。
  “虞君,我等借宿在此,方才无礼了。”一个温润好听的声音从虞长青身后传来,他不由自主地回头看去。
  一个长身玉立,眉目如画的青年,尽管披着笨重的蓑衣,也遮不住他的一身风华。虞长青被人拦着死活不让进家门的火气,在看见谢清的瞬间顿时就消了一半。
  原来虞长青去山里打猎,昨天因为天色已晚加上雨实在太大,就找了个山洞待了一晚上。结果今天还没到家,就发现他家从二里开外的地方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虞长青吓了一跳,立马把自己两年内干过的所有事情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发现自己并没犯过事闯过祸,才理直气壮地准备回家。
  然而还没等到他靠近家门,就被谢清的侍卫拦了下来。虞长青一夜没休息好,又冷又饿,脾气自然不好;可在外头戳了半宿的侍卫们脾气也同样好不到哪去。因此双方一言不合,就动起手来。
  尽忠职守也好,反应过度也好,不管怎么说,拦着主人不让进门都是谢清他们理亏。因此谢清诚诚恳恳地给虞长青赔了个不是,虞长青反倒不好意思起来。
  他隐隐觉得,谢公子天人一般,就是无礼一些,那也没什么。
  谢清一眼看中了虞长青的才能,起了结交之心。不得不说,只要谢清自己愿意,没人能不对他心生好感。他二人相谈甚欢,愈发投机,虽然才认识了一个下午,二人却仿佛又说不完的话,到了睡觉时还意犹未尽,恨不得同榻抵足而眠,彻夜长谈。——虽然后来谢清想到赵俨祗而最终没有这样做。
  那天谢清被大雨困在路上耽误了行程,但可喜收获颇丰。虞长青一生不曾出仕,却一直是谢清最倚重的谋士与最信任的护卫。
  “父亲……”虞长青小心翼翼地叫道。
  虞老的神色似是疲惫至极,他看着自己的儿子跃跃欲试的神情,长叹一声。终是神龙不可困于浅渊,他又怎么能奢望他的儿子像他一样,终生埋没于这小山村里。
  “去吧,”老人最终挥了挥手,“天命如此,非吾人力可违。谢清的确是个令人心折的人物。只是,你千万记得,家训不可违。”
  谢清一行人到达平原时,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与洪涝伴随而来的是一发不可收拾的饥荒,一路上随处可见面黄肌瘦的饥民。他们家园被大水冲毁,温饱全都没了保障,卖儿鬻女的比比皆是。
  生于富贵长于绮罗的谢长史哪里见过这个场面,当下就难受得茶饭不思起来。他们准备在路上吃的粮食、赵俨祇特地给他备的食材,全被谢清拿出来接济了灾民,可依旧是杯水车薪。谢清当晚就对辛绾给他端上来的饭食摆出了一脸厌弃的表情,辛绾觉得,一定是今天的视觉冲击太过激烈,而导致谢清对食物产生了无端的仇恨情绪。
  在虞长青看来,谢清现在这个状态简直就像是闹脾气的小孩子,跟那个国士无双的谢清简直判若两人。虞长青去看他时,他还在对着饭菜长吁短叹。
  “怀芳。”虞长青脱下一身劲装,换了宽袍布冠,还真就有点斯文书生的模样。
  “长青来了,坐。”谢清依旧没精打采。
  虞长青好笑地在谢清身边跪坐下来,看着他那一桌子一口没动的食物,说道:“你大病初愈,怎么不吃东西?你的侍女都快急哭了。”
  “没什么,我吃不下。”谢清心不在焉地拿箸戳着他面前的那碗肉羹,对虞长青说道:“长青,我从不知道民生疾苦。猛然见到,实在太过震撼。我从前,浅薄了。如今再看看这一桌子的东西,我就会想到外头那些饥民,实在是吃不下去。”
  “哦,这回啊,这回还不算最严重的。黄河自古以来就不太平,水患简直太平常了。我小的时候,人相食都见过。”虞长青神色自然地说道,他发现,谢清的表情立刻变成了惊恐。
  “太平盛世,怎么会……”谢清有些不敢相信,不过相当底气不足。
  “太平盛世,与饥民何干?”虞长青的话里透着浓浓的讥讽:“怀芳不会不知,赈灾这种事情经过层层盘剥,最后到饥民手里还能剩下多少吧?”
  大概觉得自己的语气有些不对,虞长青换了个调侃的语气,笑道:“怀芳快吃吧,平原来个你这样的官吏不容易,你可别把自己饿死了,那些灾民就更没救了。”
  平原县县令是个相貌普通的中年男子,名唤杜禹。杜禹一把年纪了还在做个小小县令,大概是因为能力太过不济。因为谢清一眼就看出,这实在是个八面玲珑的角色,要说是因为得罪了什么人才碍了他的仕途,谢清简直觉得匪夷所思。
  仿佛有着看透人心的本事似的,杜县令一眼就看出谢清清正不喜排场的性子,因此就把他们安排到普通的驿馆,但里面设施俱全,布置清雅,真正的干净舒适。
  谢清的屋里没有一件奢侈华丽的东西,可窗前却依着他的喜好在迎风处种了两株松树。这个时节,雨水的味道混着松香吹进屋来,端的让人心旷神怡。
  他这喜好,除了赵俨祇和几个知交好友外,知道的人还真不多。
  由此可见,这位杜县令是个惯会讨好人的。即便来的只是个大司马长史,即便朝中连大司马都没有了,他依旧把谢清的喜好摸得清清楚楚。谢清摸了摸下巴,如此懂得看人眼色的人,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