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团锦簇-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呦呦甚至开始发愁,该不会养着养着,养出个女汉子出来吧?
萧沐仁第一次听到“女汉子”这个词的时候,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女子就是女子,汉子就是汉子,女汉子是什么东西?”
呦呦翻了个白眼,“跟你说正经的呢!”
“怕什么?”萧沐仁却满不在乎,“我萧沐仁的闺女尚武也不是怪事,再说了,女孩子尚武也不错,你看你嫂子……”
“嫂子那是没有办法!”萧沐仁话没说完就被呦呦打断了,她早就听说过苏晨是迫于无奈才去参军的,说完这句又补充了一句,“站着说话不腰疼,要不是我哥,你以为我嫂子亲事那么容易?”
“可不是,你哥慧眼识人嘛!”萧沐仁把呦呦搂到怀里,亲了亲她的头顶,“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你放宽心,孩子有孩子的路,咱们不可能什么都给她安排好。”
道理我都懂,可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臣妾做不到啊”。
“这个世界,对女子还是太严苛太不公平了。”呦呦叹气,“我不指望她建功立业或者有多大成就,只希望她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我也是这么想的。”萧沐仁这么安抚她。
美美踧踖了一会儿,呦呦就叫人把她叫回来了。美美不情不愿地进来,被呦呦抱到炕上,脱掉小靴子。
“这脚怎么这么凉?”呦呦握一握美美的小胖脚,皱着眉说。在摸摸手,手也是凉的,脸更是冰凉,还通红,后背倒是出了不少汗。
让人打了热水过来给孩子擦了一边,又换了衣服,呦呦拉着美美坐下,不让她再往外跑,“娘给你讲故事好不好?”
美美嘟着嘴摇摇头,又点点头,“要听铁做的大鸟在天上飞那个。”
美美说的是太皇太后留给呦呦的那一套《浮生梦》。某一次呦呦又一次开始翻那本她快要倒背如流的书的时候,美美凑过来了,要让呦呦给讲故事,呦呦就顺口把浮生梦里的故事给讲了。
“好。”呦呦从炕桌上取了《浮生梦》的第一本,开始给美美讲故事。
过完十一月,就进入了腊月,从腊月初一开始,京城的雪就没有停过,一直下到了腊月初六,绵绵大雪压塌了不少民房,还有不少城外的难民涌入城内。
京城不少大户人家从第二天就开始设粥棚,萧家自然也不例外。呦呦将这件事交给了有经验的容妈妈和谷子,还让甲剑带了家里的护院去维持秩序。
“米先用家里的陈米,先煮两锅应急,粥不要太稀,那种能照出人影来的不要出现在咱们家粥棚。”呦呦对来领命的谷子说,“如果可以,在附近支两堆篝火,也能取个暖。”
谷子得了命令,告辞出去。
呦呦再转头同容妈妈说话,“容妈妈,你去找几个身强力壮的婆子,去轮流施粥,然后再找人先分担她们的事务,这些人都可以领补贴。对了,告诉他们,先给六十五岁以上八岁以下的老幼,再就是女人,强壮的男人不给。”
容妈妈点着头,领命而去。
呦呦在炕上坐了一会儿,低头沉思了片刻,让人把采买的管事叫来,告诉他去买米,“不用新米好米,陈米就可以,但是也不能用霉米,若是被我发现了,严惩不贷。”她听说过,霉米是可以吃死人的。
管事的心想夫人就是心善,这些难民有的吃就行了,哪里管是不是霉米。不过想归想,他还是不敢这么干的,不然被夫人知道了,就不是被驱出府外的事了。
送走了采买管事,呦呦又叫人把小荣子叫来,“现在城里怎么样了?难民数量有多少?”
“乱。”小荣子也是刚从外头回来,只说的出一个字来,嗓音沙哑。
呦呦愣了一下,赶紧让人倒了茶水来给他润喉暖身。小荣子喝完两杯水,觉得好多了这才重新开始回答呦呦的问题。
“现在城里零零散散的难民差不多有近万人了,因为难民多,治安管不过来,前几天城里都是乱的,不少商铺百姓家里都进过贼。”
“府衙没有巡逻吗?”呦呦皱眉问。
“人手不足,要帮百姓重建房屋,还要维持粥棚秩序。而且都是晚上作案,巡逻也未必能抓得住。不过今天早上御林军开始来巡逻了,应该能控制一些。”小荣子回答。
呦呦若有所思地点头,“庄子上如何?房子有多少塌的?粮食可还够?”
“庄子上没有大事,只有一件放草料的棚子塌了,还不是雪压的,”小荣子一想起来就要笑,“是早上去棚顶扫雪的人太重了,给压塌的。”
呦呦听了也是一笑,“人没事吧?”
“没事,崴了脚,在家歇着呢,我给留了五两银子让看病。粮食都有,这种天气不缺水,柴火上山砍两棵树就行了。温泉山庄更是没事,可惜现在大学封路,不然夫人带着小公子和小小姐去温泉山庄赏景也是不错的。”
“没事就好,赏景什么的,就只能是遗憾了,以后再说吧。”呦呦笑了笑,“你回去吧,换个衣服,别冻着。”
小荣子笑着谢了呦呦,离开了。
到了午饭时候,连下了两天的雪稍停了一会儿,饭后却又很快地重新下了起来。和和和美美站在门口看着外面洋洋洒洒的雪花,牵着手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娘,又下雪了。”和和嘟着嘴走到呦呦面前,“都不能出去玩了。”
美美站在和和身边,也跟着他点头,“娘,不能出去玩了。”
呦呦苦笑不得地看着身前这一对儿女,伸手摸摸他们的头,“不能出去玩就在屋里玩,玩一会儿就要午睡了,好不好?”
和和倒是没什么意见,美美不同意,“不好,要出去玩。”
“外面冷,出去玩得了风寒怎么办?要喝药的,很苦。”呦呦只能用最低级的吓唬的手段来劝说美美,“娘陪你玩跳百索怎么样?或者玩对对碰?”跳百索就是跳绳,对对碰就是用麻将牌随机放置,两个相同的挑出来。
美美想了想,点头,“跳百索。”
然而最后百索也没有跳上,呦呦才让人把百索找出来,就有下人通禀说二舅太太来了。
二舅太太就是宋氏了。呦呦看了一眼外头仍然肆意飘扬的雪花,心说这大雪天她来做什么了。不过不管做什么,也得等人进来问。
呦呦带着和和美美在门口迎了宋氏,互相见礼后叫人将两个孩子带下去午睡,然后才自己招待起宋氏来,“这么大的雪,怎么出门来了?”呦呦亲自倒了茶给宋氏。
宋氏端起茶杯来抿了一口,说了一句好茶,然后才告诉呦呦,她刚从宋府出来。
呦呦更加奇怪了,“今儿是什么大日子不成?”
“不是大日子,家里有点小事,我回去看看。”其实是宋夫人的生辰,她怕说出来呦呦还要送礼,就没说,“我回去其实是想同爹借人的。”宋氏干脆开门见山地说出来了。
“借人?”呦呦奇怪,“借什么人?”
原来,前天开始京城降了大雪,呦呦他们的山庄是才修缮过的,所以没有出现垮塌事故。但是花家的庄子就不一样了,人住的房子倒是没有问题,但是半山腰的牛棚、羊棚、马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垮塌。
“山庄说是人不少,可是妇幼众多,青壮年没几个。”宋氏颦着眉说到,“想要重新搭建,人手不够,我原本想着回娘家看看,借几个衙役,大不了到时候给钱,结果我爹说衙役们都派出来巡逻维持秩序了。”
“倒了多少棚圈?那些牲口怎么办?有没有大碍?”
“牛棚倒了三个,羊棚两个,马棚一个。这些棚里的牲口没出去,只能先去别的棚里。牛棚的原来是五个,一个棚里两头,现在十头牛都挤在两个棚圈里,一直顶架。”这些都是庄头来跟宋氏说的,她又复述给呦呦。
“我中午用了饭就从娘家出来了,想着问问姐姐这里可有闲人,可是来的路上就听说都出去去粥棚维持秩序了。我想着,借不到人,同姐姐借个主意也行。”宋氏有些忐忑地说,“我是怕再不修上棚圈,牛们打架将最后两个棚圈顶翻。”
作者有话要说: 没写完,明天接着写。
☆、第二四五章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几个小时就新年了,祝大家新年快乐!谢谢大家这一年来的支持和厚爱,瑭瑭新一年会更加努力,不负大家的厚望。
过去一年磕磕绊绊太多了,希望大家新一年都能顺顺遂遂的,脱单脱脂不脱发,发财发钱不发福。希望自己手术成功吧。别的没什么了。
ps,明天请假,舅妈请吃饭,哈哈哈。
第二四五章
这一年冬天来得早; 天冷的快; 雪却下得晚,除了十一月的第一场零星雪花后; 一直到腊月初一才开始下大雪。
大雪一下起来,就连着两天两夜没有停。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京城里的大户人家纷纷在城外支起了粥棚舍粥。
呦呦将粥棚的事安排好; 又听小荣子汇报了一下田庄山庄的事; 本来打算带孩子们玩一会儿就哄着午睡的,却听下人说宋氏来了。
呦呦很奇怪,这大雪的天气居然还出门?虽然路上的雪在不断的扫; 但是光这寒冷就让人受不了。
等将宋氏迎到屋里来,她才知道,花家山庄的牛棚羊棚马棚什么的,居然被大雪压塌了。
“没人及时清理吗?”呦呦皱眉问。
宋氏点头; “庄头说每天清理一次的。但是年久失修……”宋氏说到此处也明白过来,怕是庄头欺负她年轻不懂事,没有说实话。
宋氏脸红了红; 继续往下说,“我上午先回家去了; 想跟娘家借人去庄子上帮忙,可惜爹说就连家里的下人都被派出去到街上扫雪去了; 没有闲人,我来姐姐这里想问个主意。”
呦呦心底默默计算着,谭丽娘走了大半年了; 家里的下人还好,以为有花易岩在算是勤勉,山庄的人恐怕就不了。
呦呦估摸着佃户不一定会偷懒,毕竟田地收成也关系着他们自己的口粮,但是别的下人未必就不会了。比如照顾牲畜的下人,若不是他们偷懒疏忽,怎么会又今天这回事。
到底还是年轻,顾得了头就顾不了尾了。
宋氏见呦呦没说话,心里头有些惴惴的,不知道她是不是生气了。
说来很奇怪,凡是认识这位二姐姐的人都说她是个很和气的人,而且她也确实见人三分笑,即便是对下人也很和气,并不随意苛责打骂。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是挺怕她的,总觉得其实她的笑不是从真心里笑出来的,也笑不到眼睛里。
这话若是被呦呦知道了,一定会喊冤枉的。她还觉得她待人真诚挺和气的,尤其是对待家人的时候,更是热情,怎么就让人害怕了呢?
宋氏等了一会儿,呦呦终于抬起头来,“我想了个主意,不过恐怕太保险,你回去问问爹,让爹再帮你谋划谋划。”
“二姐的主意一定是好的。”宋氏眼睛亮亮的,一脸期待地看向呦呦。
呦呦被她的话给逗笑了,“没有那么夸张。你也知道,家里的仆人不多,基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护院被我安排出去帮忙维持秩序去了,就连去施粥的婆子们都要轮流,这样家里才不至于没有使唤的人。”
宋氏点头,她明白,像萧府这样才开府几年的人家,第一代哪有那么多用不上的下人,都是经年的时间才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家生子。
“我是想着,外头不是有难民?老弱妇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