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皇帝-第6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不是所谓的刘汉了。
当然,如果没有赵风的劝说,没有许都天子刘协的话,袁术还会不会继承国号‘汉’,就没人知道了。
毕竟继承了‘汉’统,袁术就只是皇帝,而不是开国皇帝。
当然,如果以后机会成熟,比如刘协驾崩了,袁术也可以改变国号,只是相对来说,会麻烦很多。
但继承汉统,也有继承汉统的好处,至少赵风‘大力’支持的,至少吕布是认可袁术的,至少孙策早期也没有反叛之心。
这都给袁术不少的缓冲时间。
如果袁术直接换个国号,吕布可能会在陈宫的说服下,拒绝与袁术联姻,从而不会与袁术结盟,孙策可能老早就自主反叛袁术了。
在这种局势下,赵风可能也会有所表态,毕竟赵风没理由坐上一艘即将沉掉的烂船。
呼厨泉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非常爽快的派人护送五万战马,在前来元氏的路上。
另外还表示,因为之前的某些不愉快,导致双方交易停滞,希望赵风能继续像以往一样,大力支持交易。
至于出兵之事,呼厨泉也表示会接招,只是出兵幽州,进攻鲜卑大军,还需要做些准备。
尤其是粮草方面!
赵风看完后,把大概意思跟田丰说了一遍,笑道:“元皓以为,呼厨泉还多久,才会出兵?”
田丰沉吟了一下:“虽然呼厨泉表示会出兵幽州,但却没有说出具体的时日。”
“最后表示要筹集粮草之事,只怕是故意向我们索要好处。”
“我们如果爽快的给予粮草支援,呼厨泉也会爽快从出兵幽州增援。”
“否则,他可以一直以粮草不足为由,拖延时间!”
赵风听后,点了点头,这种事情,见怪不怪。
想要别人出力,别人自然会索要好处,何况对方还是匈奴人,别说无利不起早,没有南下劫掠粮草,就已经是匈奴人非常克制的表现了。
当然,这种克制是建立在,匈奴人在赵风手上,吃过几次大败仗上的。
另外,想要呼厨泉完全说服去卑、刘豹出兵幽州增援,自然要有一个符合利益的借口。
否则单凭袁术的诏令,去卑和刘豹,有不小的可能,根本不会听从。
当然,这种具体的内部情况,呼厨泉肯定不会直接跟赵风说。
赵风知道呼厨泉在索要好处,便拿起记载赋税详情的文书,仔细查看了起来。
毕竟要支付多少粮食好处,也要根据赋税情况来判断的。
看完后,赵风拿出去年秋收的赋税情况,对比了一下,整体赋税相差不大,达到了一千四百余万石。
如果不是幽州连年征战,导致大部分地区减产趋于严重,加上半个青州的赋税,差不多都能达到一千五百余万石的粮食赋税。
心中有了计较,赵风对田丰询问道:“元皓以为,我们应该给予呼厨泉多少粮食?”
田丰沉吟了一下:“以我们的赋税情况,主公想给多少都行。”
“抛开赋税情况不说,这几年每年都储备了一千万石粮食,现在储备的粮食总数,已经达到了五千万石。”
赵风的治地,一年是两次粮食赋税,春天收割冬麦,秋天收割春粮‘粟米’,加起来有三千万石左右的粮食赋税。
加上年底收缴上来的全年商业赋税,总赋税额在三千五百万石粮食左右。
当然,一般会预留两百万石左右的商业赋税,在各县应急。
平均下来,每个县也就预留一万石左右的粮食,只是这些粮食没有收到元氏,就暂且不计入在内。
另外,官盐、官铁等限制性买卖,也有一千万石左右的收入,加起来就有四千五百万石左右的粮食。
至于赵风开设的醉仙楼、洪门镖局、丐帮、布匹店,都已经与官府分开,算是赵风的私产,暂时不计入。
当然,赵风并不需要靠这些牟利,另外丐帮既可以打探消息,也可以维持舆论,纯粹就是花钱的,所以这些私产的收入,也不多。
之所以分开,是因为田丰、鲁肃等人,总是劝说赵风,说官不与民争利,否则影响不好。
赵风这才把这些产业,单独划分了出来,算是赵家私产,别人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本想把这些弄成国企的想法,直接胎死腹中。
开支方面,如今赵风共有大军五十余万,平均每人每个月吃一点五石粮食,全年要消耗九百万石粮食。
当然,这五十万大军当中,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县兵,所以每个月耗粮,才平均在一点五石。
另外,这五十万大军,每年需要支付的钱饷,平均每人每月是三石,加起来就是一千八百万石粮食。
新兵都是一点五石粮食的钱饷,随着参战次数越多,杀人越多,粮饷也会越多。
将领虽然拿的粮饷多,但被几十万人一平均,就是这个数据了。
至于各级官、吏的粮饷开支,一年共计五百万石左右。
这里的粮食开支,共计三千二百万石!
………………………………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付出代价(二)
就算每年再拨出三百万石粮食,去兴修水利、道路、桥梁,也足够把一千万石粮食储备起来。
要知道,三百万石粮食,已经相当于全年粮食赋税的百分之十了,用全年赋税的百分之十来进行基础建设,已经算是非常难得了。
毕竟赵风这边,是每年都是投入这么多,去进行基础建设。
而其他诸侯,一般就是弄个大型工程时,才会投入特别多,其他时候,一把都不会这么投入。
赵风沉吟了一下:“随便给多少?”
“总需要一个由头吧!”
毕竟给少了呼厨泉可能不会出兵,给多了赵风又舍不得。
田丰略微思考了一下:“呼厨泉送了我们五万匹战马。”
“这些战马的价值,大概在九百万石粮食左右。”
“虽然是之前换取俘虏的筹码,但战马的价值,是实实在在的。”
“主公就当当初少了一半的筹码,支付给呼厨泉四百万石粮食,到四百五十万石粮食便可!”
赵风听后,沉吟了下来。
四百万石粮食,可是一笔非常客观的粮食了,占一年粮食赋税的百分之十五。
要知道,当初张燕为了从赵风这里筹集两百万石粮食,可是送了赵风十万大军的!
虽然名义上是互助,但实际上,就是交易。
当然,张燕当初之所以可以养活那么多大军,主要是因为,张燕是按照征徭役形式计算的。
徭役,是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所以张燕几十万大军的开支,并不多,只要提供吃的就可以了。
赵风是因为变法,想间接废除徭役制,所以不管是士兵、百姓,只要征集过来干活,都会发放粮饷。
如果当初,秦始皇不是用强征徭役的方式,弄的民怨沸腾,说不定也不会秦二世而亡了。
当然,前提是秦始皇能支付的起那么多钱饷。
赵风这也是为了长远的打算,给钱干活,起码不会弄得民怨沸腾!
而且间接废除了徭役制,也可以避免百姓为了逃避被征为徭役,从而卖身给世家,成为黑户。
虽然看似赵风额外支付了一大笔粮食赋税,但实际上,百姓得了这些粮食,基本上也是换成了生活用品,或者直接吃掉。
不管是哪种形式,最后还是会回流到市场上。
要知道,凡是实行变法的郡地,都没有所谓的私田、私地了,全部收归政府所有。
此举打击最大的,其实就是世家、豪强,不过赵风的治地,变法郡地只是少数,这些世家,要么接受,要么以同等条件,置换到其他没有变法的郡地。
反正早年经过战乱,人口死了无数,总能安置下来。
等以后百姓富足了,赵风可以学习后世,把房地产弄出来。
当然,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自然不能完全照搬,但收取少量的土地流转费用,以此来规划百姓‘合理’建造房舍,还是行得通的。
另外,汉代的宅子,都是永久使用权,赵风也可以征收后世所谓的房产税,来节制世家、豪强。
当然,这些同样需要另设变法之地,赵风不会胡乱施行的。
另外,这也是赵风跨出最后一步后,才会考虑的问题,现在弄的话,赵风估计就别想安稳发展了。
赵风沉吟了良久:“这样,元皓你先拟一份文书,让呼厨泉的人带回去。”
“先期给予两百万石粮食,以资呼厨泉军用调度。”
“消灭阎柔率领的鲜卑大军后,再给予两百万石粮食!”
赵风其实也弄了一个文字游戏,那就是‘消灭’二字。
消灭了就给,没有消灭,哪怕是击溃了阎柔的鲜卑大军,依然不给。
当然,这也不完全算是文字游戏,毕竟有利益才有动力。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诺!”
说完,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就过去了五天。
这天。
田丰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呼厨泉派人传来口讯,说感谢主公慷慨!”
“粮食筹备齐全后,呼厨泉会即刻率领大军,赶往幽州!”
赵风沉吟了一下:“让传口讯之人,回去告诉呼厨泉,粮食运到美稷,需要耗费不少的时日。”
“等到那时他在出兵,会耽搁大军行程。”
“让他先率兵开赴幽州,直接从幽州那边提取两百万石粮食。”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诺!”
说完,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一眨眼便过去了五天。
这天,田丰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呼厨泉派人传来口讯,同意了主公的要求。”
“同时,呼厨泉还表示,如果去了幽州,主公不提供粮食的话,会破坏双方的友谊。”
赵风听后,嗤之以鼻,什么鬼友谊,还不都是利益。
当然,这话自然不能明着说,赵风笑道:“让传讯之人,会去告诉呼厨泉,我们自然不会破坏双方的友谊。”
“另外,四百万石粮食,对我来说,也算不得什么,没必要为了些许粮食,而破坏了我的名声。”
“这次如果互惠互利了,下一次或许还有这样的机会!”
花四百万石粮食,请匈奴出兵一次,确实是有利于双方的。
要知道,匈奴就算南下劫掠,在一个月内,最多也就是劫掠太原郡、河东郡、上郡,三郡之地。
而这三郡之地加起来的粮食,总共也没有三百万石,这还是全部被劫走的情况下。
如果三郡做好了应付准备,最多也就劫走一百万石粮食。
毕竟只是劫掠,算是打秋风的一种形式,又不是占领三郡,不可能耗费太多时间。
而一旦各地粮食收割完了,匈奴人也就劫掠被不到粮食了。
所以在同等出兵的情况下,等得到四百万石粮食,对匈奴人来说,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
毕竟不管是南下劫掠,还是出兵其他地方,只要是交战,就肯定会死人,性质都差不多。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诺!”
说完,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乌桓介入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就过去了半个月时间。
这半个月里,各方战事依旧,没有出现什么特别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