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皇帝-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成的百姓,就分散开来,安置到其他各县去吧!”
赵云对此,也没有其他异议,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看到众人都没有意见。
赵风沉声道:“如今青州之地,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事,即将结束。”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袁绍应该会大败。”
“到时候,袁绍必然会撤出青州,返回冀州。”
“而冀州河间国与渤海郡,已经被公孙瓒给占据。”
“其他郡国,也大都在我们的掌控之。”
“目前还归袁绍统领的郡地,也就只有清河国与安平国。”
“当然,张扬统领的河内郡,也可以归入袁绍。”
“所以,我们应该即刻返回晋阳!”
………………………………
第十四卷 争夺冀州
………………………………
第六百八十二章 率兵返回(二)
赵云、华雄、典韦等人,拱手:“单凭主公吩咐!”
赵风点了点头:“很好!”
“那我们明日早,便率军返程。”
然后看向张辽:“远,兹氏这里的烂摊子,就交给你了。”
“有什么需要,尽管把书送到晋阳来。”
“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张辽拱手:“多谢主公!”
赵风点了点头,接着挥手:“诸位就回去准备准备吧!”
赵云走出步,对赵风拱手:“启禀主公!”
“那鲍建与鲍建的部曲,如何处理?”
“是跟我们起返回晋阳,还是把他留在这里?”
赵风笑道:“自然是跟我们起,返回晋阳。”
“对了,如今于兴率领的大军,走到哪了?”
赵云对赵风拱手:“根据今天下午送来的消息。”
“目前于兴的大军,已经过了梗阳城,下个补给点,就是榆次了。”
梗阳城只是小县,人口在千到万左右,里面没有设县令,只设有县长。
县长的品轶,要低于县令,高于乡有轶。
赵风点了点头,挥手:“好了。”
“就这样安排吧。”
“为了早点返回晋阳,我们就不携带民夫与粮队了。”
“刚好还有万两千余匹的战马,直接让这些战马驮运粮食好了!”
众人拱手:“喏!”
说完,便退出了军大帐。
翌日,早。
赵风便率领赵云、华雄、典韦、郭嘉等人,开始返回晋阳之旅。
考虑到大营目前的存粮不多,赵风没有带走大营的粮食。
而是在抵达平陶时,从平陶补给了些粮食。
在经过大陵时,赵风临时下令,让大陵令,派人把之前准备的十万石军粮,给运送到兹氏去。
当然,经过于兴大军来回的补给,现在肯定已经不足十万石了。
但这些具体的消耗情况,自有田丰去核对,暂时也轮不到赵风来管。
除非数额上,出现了重大的诧异,这才会让赵风来插手。
路上没有发生意外,大军在四日后,顺利抵达晋阳附近。
这时。
哨骑快速奔跑到赵风身前,对赵风拱手:“启禀主公!”
“田别驾,率领晋阳应官员,在晋阳南城外三十里,迎接主公返回晋阳!”
赵风点了点头:“知道了。”
这消息,没有对赵风造成任何影响。
赵风依然还是按照先前的速度,照常行军。
不到半个时辰。
赵风便看到大军的前方,出现了大量旌旗,与大量的人员。
当赵风走到这些人面前时,抬手:“停止前进!”
赵风声令下,大军瞬间就停止了下来。
与此同时。
田丰、王机带着晋阳的行官员,走到赵风的马前,双膝跪地,行了个跪拜大礼:“我等在此,恭迎主公‘赵刺史’!”
“贺主公‘赵刺史’,得胜而归!”
赵风虚空抬手:“诸位都起来吧!”
“这里可还是晋阳地界。”
“所以诸位无需行次大礼的!”
田丰带头对赵风行了揖:“喏!”
说完,便站起了身来。
田丰带头。
王机等,各级官员,也分别对赵风行了揖,然后喏了声,接着纷纷站起了身来。
等众人都站了起来。
赵风笑道:“好了,诸位随我起返回晋阳吧!”
然后挥手:“大军继续出发!”
赵风声令下。
大军开始继续前进。
而田丰带着行官员与部分守军,迅速让到官道的两旁。
等赵风经过这些官员后。
晋阳的官员,才跟着赵风亲卫部曲的后面,继续向晋阳前进。
至于后面的大军,则以此往后推移。
比如原本跟在赵风亲卫后面的学生兵,便跟在了这些官员的身后。
回到刺史府后。
赵风直接在主座上坐了下来。
各级官员,也纷纷落座。
等众人坐好后。
赵风拿出诏书,让熊大念了遍。
此举也是让大家都知道,赵风现在官职意见不同了。
熊大念完。
各级官员,统统走到大厅央,双膝跪地,恭贺赵风。
此举也说明,各级官员都已经正式承认,赵风的州牧、镇北将军等,相关职务的合法性。
等众人恭贺完,回到座位后。
赵风点了点道:“最近可有大事发生?”
田丰从自己的位置上,站起身来,走到大厅间,对赵风行了揖:“回禀主公!”
“并州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不过其他地方,确有大事发生!”
赵风点了点头:“说来听听!”
田丰喏了声:“东郡袁术与曹操的战事,原本袁术已经不敌。”
“但后来可能是袁术传令给了陶谦,所以陶谦原本进入了青州的大军,又掉转兵锋,攻入了泰山郡!”
“如今没有具体战报送来。”
赵风转头看向熊大:“熊大。”
“去把原的地图拿来!”
熊大拱手:“喏!”
说完,便走到后厅,拿出大卷牛皮制成的地图出来放到赵风的案己上。
赵风打开地图,看了下。
感慨道:“看来曹操现在,也是颇为头疼啊。”
“陶谦进入泰山郡后,往西继续进攻,便进入了济北国。”
“只要陶谦在济北国。”
“北上,可以介入青州袁绍与公孙瓒的战场。”
“西进,便攻入了东郡,如此会形成袁术与陶谦夹击曹操的形势!”
“不管陶谦以后如何用兵。”
“哪怕是陶谦待在济北国不动,也会影响两个战场的事态发展!”
田丰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不过,这切,都需要陶谦能快速攻入济北国。”
“不然,切都是白搭。”
“因为按照目前的战事情况。”
“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事,即将结束,此战应该会是公孙瓒获胜。”
“而袁术与曹操的战事,从时间上来推断,应该已经基本结束了。”
“更大的可能,是曹操在率兵追击袁术。”
“说不定都已经追击进入了陈留郡!”
赵风点了点头,然后把地图收拢了起来。
接着环顾圈:“如今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事,即将结束。”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公孙瓒胜出。”
“那么在青州的袁绍,必然要退回冀州!”
………………………………
第六百八十三章 出兵名分
接着把跟赵云、张辽、华雄、典韦等人说过的分析,都细说了遍。
说完后,赵风感慨道:“所以说。”
“下场战事,就会决定冀州将来的归属!”
看到大家没什么反应。
赵风接着问道:“那么以后的冀州,到底是归属袁绍?还是归属公孙瓒?”
接着赵风露出神秘笑:“又或者说,冀州会归属于我们?”
众人听后,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显然被赵风的这个想法,打了个措手不及。
毕竟这些人,大都是官。
他们思考的方式,与武将是不同的。
对于武将来说,赵风说要打哪里,他们就会率兵去打哪里。
因为有战争,就意味着有军功。
官思考的是,赵风这么做,符不符合大义名分。
毕竟他们都是爱惜羽翼的人,如果不符合大义,他们肯定也不想背上些骂名。
而田丰、王机等人要思考的是,后勤调度应不应付的过来,粮食筹备情况,目前并州各地守备情况,最终能不能打胜等等。
当然,这事郭嘉已经率先思考过了。
所以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田丰沉吟了会:“敢问主公。”
“如果我们要去,争夺冀州的归属。”
“主公准备派出多少大军?”
“我们如今又能派出多少大军?”
田丰倒不怎么担心粮食问题。
因为田丰比其他人,某些消息知道的要多些。
比如赵风有六百万石存粮的事情。
别人可能不清楚,但田丰、赵云等心腹之人,还是清楚的。
原本是有六百五十万石粮食。
只是这次与匈奴人交战。
赵风自己的大军,消耗的粮食不计算在内,毕竟这是属于,原本就计划好的消耗。
但第次在大营里,引诱匈奴骑兵,就焚毁了十余万石粮食。
之后兹氏把大火,又焚毁了十余万石粮食。
还有就是,张燕派来的十万大军,这也是属于额外消耗的。
这些加起来,就差不多有五十万石了。
要知道,十万大军个月的消耗,就要十万石!
赵风沉吟了下。
开始暗自计算,自己目前能排除多少大军作战。
典韦原本统领七千五百余人,这次与匈奴人作战,战死了五百余人,也就还有七千人左右。
赵云有六千左右的骑兵,只是大部分新骑兵,还没训练成型。
华雄是六千五百左右骑兵,除去归还张辽千骑兵,还有五千五百左右的骑兵。
赵风自己,有千九百余亲卫步兵,两千五百左右亲卫骑兵。
因为上次在火烧匈奴大营时,进攻的千余骑兵,阵亡了两百余骑。
这两百余人,赵风、赵云、华雄的几个部曲里,都有些。
至于另外的千亲卫步兵,是从张辽哪里索要过来的半个死士。
忠诚度和敢替赵风去死方面,绝对没有问题。
暗算完后。
赵风沉声道:“如果我没有计算错误的话。”
“正规军,还有两万三千余人。”
赵风这是略微夸大了点点,精准数据,应该是两万两千九百人左右。
“学生兵有三千六百余人,学生女兵有三千三百余人,共计七千余人。”
“另外,巨鹿郡那里,张磊有千余士兵,满宠有两千五百正规军与三千新兵,夏侯兰处有千六百余士兵。”
“加起来,有四万大军左右!”
田丰听后,摇了摇头:“如果只有四万大军的话。”
“丰不建议主公急于出兵。”
“毕竟,就算我们真的夺下了冀州,我们也没有那么多士兵,去镇守各郡国!”
“何况,与袁绍、公孙瓒交战,我们还不知道要损失多少兵马。”
“到时候,便更加无法,镇守各郡国了!”
赵风想了想,觉得田丰分析的也有道理。
虽然,赵风真要调派起大军来,也还是有兵可调。
比如驻守在虑虒的周仓,那里就还有万大军。
比如驻守在界休的黄邵,那里也有七千余大军。
不过,周仓驻守虑虒,主要是防备雁门郡那边。
虽说雁门郡太守王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