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当皇帝-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军来援(二)
郭图要走,赵风自然不会阻拦,点了点头:“那就希望使君,下次能带来一些好消息。”
赵风这也就是嘴上说说,心里却不以为意。
因为不管是让袁绍出兵相助,还是要袁绍给自己两万匹战马,这都是不太可能的。
在加上,如今赵风有了,张燕支援过来的十万大军。
心里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所以有心情,让郭图去调侃一下袁绍。
同意了郭图之事。
赵风看向袁术派来的使者,笑道:“使君又是因何,要离开这里?”
袁术派来的使者,对赵风行了一揖:“在下本来就是奉命,前来告知左将军一些消息的。”
“既然任务已经完成,自然不便久留!”
赵风点了点头,笑道:“说的也是。”
“那就祝使君,一路顺风了!”
袁术派来的使者,行了一揖:“那就借赵刺史吉言。”
“在下告辞!”
看到赵风点头示意,袁术派来的使者,转身便退出了议事厅。
郭图看到袁术派来的使者走了,也转身跟着一起离去。
怕走晚了,等议事厅没有外人后,会发生一些变故。
可惜郭图想多了。
赵风根本没有阻拦的意思。
随着袁绍和袁术的使者一同离去。
兹氏又慢慢恢复了平静。
平静的日子,总是过的特别快。
转眼就过去了十二天。
在这十二天中,赵风等人,每天都是盼星星盼月亮般的,盼着张燕的十万大军,早点抵达兹氏。
这样可以从精神缓解压力,到身心一起缓解压力。
毕竟随着时间的流逝。
匈奴人修整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
这就意味着,匈奴人随时都会再次进攻。
虽然上一次交战,赵风利用计谋,斩杀了三万三千余匈奴骑兵。
但赵风这边,也损失了将近一万人。
而原本就不多的兵力,还划拨了几千人给赵云,去训练成骑兵。
也就是说,赵风这边的可战之兵,已经不足三万人了。
而匈奴骑兵,却还有七万七千余人。
赵风想要再像上次那样,用焚毁大营和引诱攻城来获取大胜,也行不通了。
毕竟于夫罗那边也不全是傻子。
吃一鳖长一智。
所以接下来,肯定就是互相对耗。
当然,如果匈奴骑兵,只有七万七千余。
赵风也不怎么担心。
毕竟拒城而守的话,还是有优势的。
但赵风就怕于夫罗吃了亏后,会让人回美稷,继续召集人手过来。
而于夫罗会召集多少匈奴骑兵过来,赵风根本毫无头绪。
而自己这边,就算拼人品,赌其他几个地方,短时间内没有外地入侵,然后把界休的黄邵调派过来。
也只有五千援军。
这个兵力相比于匈奴骑兵,实在太少了。
好在,根据沿途送来的消息。
今天大军就会抵达兹氏。
这时。
一哨骑跑进议事厅,对赵风一拱手:“启禀主公!”
“赵将军要我来告诉主公。”
“说平难将军的十万大军,已经抵达大营了。”
“请主公前去一观!”
赵风听后,大笑了几声:“好!”
“总算来了!”
然后看向熊大:“熊大。”
“去准备一下,随我一起出城去看看张燕的十万大军!”
熊大一拱手:“喏!”
说完,就快步跑出了议事厅。
等熊大走后。
赵风看向来报信的哨骑,笑道:“你也随我一起前去吧!”
哨骑面露喜色,一拱手:“喏!”
说完,就一脸兴奋的跑出了议事厅。
对于这些普通士兵而言。
能跟主公一同出行,那也是无比荣耀的事情。
足够他回去,跟其他哨骑,吹嘘很久的时间。
等哨骑走后。
赵风也站起身来,快步走出了议事厅。
当赵风来到临时刺史府门口时。
熊大已经把一千五百余士兵,都召集在府外集合。
手里还牵着绝尘的缰绳。
看到赵风走出来,熊大对赵风一拱手:“一切准备妥当。”
然后把绝尘的缰绳,交到赵风手中:“主公随时可以出发!”
赵风点了点头,直接翻身上马,然后一挥手:“出发!”
说完,就策马奔行了起来。
不过考虑到,自己目前的士兵,都是步兵。
所以速度不是特别快。
步兵只要奔跑起来,勉强还是能跟上赵风的速度的。
当然,这里面除了赵风,还有两人也是骑着马的。
一人是熊大,熊大本就是骑兵军侯,只不过没去赵云那里报道。
一人就是刚刚来送消息的哨骑。
不到一刻钟,赵风就率兵部曲,来到了大营外。
远远就能看到大营外,黑压压的都是人头。
这时,张燕派来增援的十万大军,还没有选择具体驻扎之地,所以会先在大营外候着。
当赵风来到大营门口,勒马停下时。
赵云和典韦、华雄,快步来到赵风身前,对赵风一拱手:“见过主公!”
接着赵云继续说道:“平难将军派来的大军,目前还没有安置。”
“这事需要主公来处理。”
赵风在知道张燕派来十万大军时,就已经派人在兹氏周边,开始建造了四座大营。
每座大营容纳的兵力,都在三万左右。
跟之前被焚毁掉的大营,是一样的规模。
赵风沉吟了一下:“安置在何处大营,需要根据他们具体情况来分配。”
毕竟四座新建造的大营,位置不一样,部署兵力,肯定也会有区别的。
“对了,这十万大军的领兵之人呢?”
“为何没有来见我?”
赵云脸色难看道:“领兵之人,名叫于兴。”
“他仗着自己率领了十万大军,所以带着一干将领,直接进了中军大帐。”
“看他们的意思,是准备让主公去见他!”
赵风哦了一声:“有点意思!”
“你们为何不拦着他们一行人?”
典韦一拱手:“启禀主公!”
“我是准备拦着的。”
“不过子龙将军不让!”
赵风看向赵云:“为何拦着?”
赵云一拱手:“不是云要堕了主公的威名。”
“而是于兴领着十万大军,来增援我们。”
“如果这时候与他们的领兵之人起冲突,实乃不智!”
赵云其实是说的比较委婉。
潜意思就是,于兴带着十万大军在大营门口。
万一双方冲突起来,就凭大营里的万余人,根本镇压不住。
………………………………
第六百四十五章 乌合之众
赵风听后,揉了揉太阳穴。
貌似自己把这伙人想简单了。
赵风以为,张燕的黑山军,经过之前的分裂。
那些不听调令的人,应该都随着于毒、于氐根等人,离开了张燕。
如今这些人,坟头草怕都有丈许长了。
而留下来的,应该都是会听张燕调令的人。
事实上,这些人,也确实是听了调令,这才过来的。
不过张燕派来的,好像并不是他的老部下。
而应该是新收编的青州黄巾军。
不然,以那些人对赵风的了解。
他们敢这样对赵风无礼,铁定得不到好下场。
也只有不太了解赵风的人,才会仗着有十万大军,给赵风来下马威。
赵风沉吟了一下,转头看向跟自己一起过来的哨骑:“去把郭嘉请来!”
哨骑一拱手:“喏!”
说完,就掉转马头,迅速离去。
等哨骑走后。
赵风看向赵云等人:“说说看,你们对于兴等人的看法!”
赵云摇了摇头:“今天才初步接触,不太了解。”
“不过,恕云直言。”
“以目前这种情况来看。”
“这十万大军,不但无法给我们提供助力。”
“反而会处处掣肘我们。”
“主公还不如,直接遣返这十万大军!”
赵风沉吟了一下。
觉得赵云说的很对。
从这十万大军的领兵之人,对赵风的态度上来看,不要指望能把这十万大军指挥如臂了。
不能指挥如臂也就算了。
最怕是,这些将领,会阴奉阳违。
明明给他们下达了作战任务,他们也同意了。
但执行起来,却不当作一回事。
那反而会给赵风,带来严重的战略漏洞。
赵风现在,总算彻底体会到,什么叫兵不在多,而在精的含义了。
就拿这次事件来说。
赵风以自己三万大军,能打胜的战斗。
加上张燕的这十三万大军,看上去兵力多了很多。
但实际上,同样的战斗,这十三万人,还不一定能打胜!
因为这十万大军,别说指挥如臂,会不会按照赵风的命令,去执行任务,都是个问题。
赵风沉吟良久:“随我看看这十万大军去!”
说完,赵风翻身下马,把马缰往旁边的亲卫一丢。
然后就带着赵云、典韦、华雄,往十万大军的方向走去。
旁边的亲卫接过马缰,安抚了一下绝尘,然后就站在原地等候命令。
赵云、华雄、典韦,喏了一声,几个健步就追上了赵风。
刚刚走到张燕的十万大军旁边,赵风就皱眉道:“这些大军的兵器……”
虽然根据于兴的情况,赵风心里的初步判断,这十万大军,都是青州黄巾。
但当看到这些士兵的兵器后,还是比较郁闷的。
因为他们大多数人的兵器,都还是农用工具。
也就是说,这十万大军,连最起码的制式兵器,也没有。
不过考虑到,张燕在离开太原郡时,就无法给全军配备制式装备。
那么这些新收编的青州黄巾,没有制式装备,貌似也挺合理的。
至于一小部分人,虽然用的是制式装备,但看上去,也比较杂。
可见这些制式装备,应该都是从其他人哪里抢来的。
比如原本的青州官府,之后打败刘岱以后,抢夺了刘岱军的装备。
不过,赵风又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典韦看到这些军容后,诧异道:“主公。”
“你说,张燕该不会是把他那里最差的部队,派了过来吧?”
“这也太乌合之众了吧?”
“这十万大军,能有作战能力吗?”
这下赵风想通了。
那就是装备制式装备的比例问题。
不管怎么说,青州黄巾,都是抢过官府,抢过刘岱军的装备的人。
按照比率来说,他们即便无法普及制式装备,但普及率绝对要高于之前的黑山军。
赵风可是在太原郡,见过张燕的部下张晟的。
而张晟当时的部曲,虽然也没有完全普及制式装备。
但制式装备起码也普及了七成以上。
张燕的黑山军,之前没怎么与汉人交战,都有这么高的普及率。
而青州黄巾,不但抢了青州官府的兵器,还因为打败刘岱,得到了刘岱军的装备。
那么即便青州黄巾的人数在多,制式装备的普及率,也应该是六成到七成以上。
而绝不是现在,不足三成的样子。
华雄冷哼一声:“只怕这十万大军,不但是张燕部曲里最没战斗力的。”
“而且还从装备上动了手脚。”
“以这十万大军的装备情况,上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