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田园妻-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后,你们还会得到更多工钱的,就这样决定了,这是你们该得的。”田流苏最后一锤定音,不再争执这事。
她脑中有了个大致的计划,她只有一个人两双手,她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面面俱到,所以她只能从村民和自己身边的人中搜寻目标,培养她们成为她的得力助手,慢慢将这些事全部交给她们去做,她只要掌控全局,出谋划策就行了。
也就是说她要在古代建立一个公司,她做这公司的总裁,她要从这些地位最低的贫穷佃户中培养出来一批人才,告诉这些当权者们什么叫做精英,并不是他们拥有高贵的出身和与生俱来的钱财就能理所应当的受到万人敬仰膜拜,这些百姓也可以。
看完大棚后她立即回村召集三村村民议事,首先她从三个村子中各挑了四个手脚麻利,精明能干的妇人让她们和她学习大棚种植及种苗培育技术并帮她培育新型种苗。
其次她的茯苓膏作坊已经没时间弄了,但她仍然让宋嫂子带着全村的妇人们做茯苓膏,这是个很赚钱的生意,反正那个也不用天天做,她们忙里偷闲的时候就顺便做好了,还不误种地。
第三让秦宝柱召集三个村子中的青壮劳动力在村中建一个学堂,让阳关村的顾少林当教书先生,让三村的孩子们全部来学堂中上学。
安排好这些事后她又将村子里的事物都交给了秦宝柱,她领着自己挑选出来的那几个妇人再次闭关,搬进了大棚之中,吃住都在里面,潜心培育种苗,虽然现在只有一座大棚,但是这种苗培育周期短,她和几人一起培育两次便可以交给她们做了,自己便能腾出手来谋划其它的事了。
云洛回京后,文熙也跟着回来了,二人一前一后到达京城,二人同时上朝向皇帝复命,当着百官的面说了这次垅城大旱和洛邑水灾的隐情。
真相揭开,皇帝震怒,当堂要查找压着垅城和洛邑灾情折子的官员,所有官员鹤唳风声,恐惧无比,生怕一个不小心便被皇帝问罪,人头落地。
但是又听说了垅城知府孙明玉和洛邑府尹贾含章居然是明月教的卧底,顿时情况急转而下,皇帝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天启皇宫九重殿中,一身明黄,用金丝线绣着九条蟠龙龙袍的皇帝威严的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低着头大气不敢出的百官。
“云爱卿,你来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陛下,我朝产粮大城垅城和洛邑粮库中的粮食早已被二人偷偷转运出去了,粮食征集令下达后,由于粮库亏空,没办法上缴五倍的粮食,所以二人才会将粮食征集令转嫁到百姓身上,但是由于二人为官数年一直小心翼翼,而且在垅城洛邑各自做出了些政绩,深受百姓爱戴,所以才没有遭到百姓的抵制与告发,而二人却也借着这次粮食征集令将亏空粮库的责任都转嫁到下达命令的人身上。”
下达粮食征集令的人若是细细查究起来很容便能揪出来,云洛心知肚明那人是二皇子,若是当堂将他揪出来,那便是打了皇帝的脸,所以他及时转了话将重点引到明月教身上。
“那这些年征集到军中的粮食呢?”
“军粮他们是按数上缴的,但是二城年年丰收,粮库中存粮定然不少,他们每年交完存粮后便将剩余的粮食全部转移了出去,今年也许是他们最后一年转运粮食,他们大概本来要悄无声息的将粮食转移出去后便借机离开那里的,不想却有人给二城下了粮食征集令,二人将计就计将这些负担都转移到百姓身上,一来能推掉自己身上的责任全身而退,二来也是要流民逃窜,引起朝局动荡。”
“恩,云爱卿分析的有理。”景成帝听完云洛的分析后颇觉他说的在理,没想到此次灾情背后居然酝酿着这么大一个阴谋。
“文熙,你有什么要说的么?”皇帝又问站在右边的文熙,文熙自上朝以来一句话都没说,一直站在旁边听着。
“陛下,臣要说的云世子已经全部说了,就是他说的那样,臣已经迅速安定了洛邑灾民,暂时缓解了灾情,向洛邑百姓发出告示,命他们速速回归进行春种。”
“恩,你做得很好。”皇帝看着文熙点了点头,对他这样的处理方法颇觉满意。
“云爱卿,垅城的事你准备如何处理?”
“陛下,臣请求朝廷从国库中拨出一部分粮食运往垅城,让他们度过一月之期,便可得到优良种子施种,彻底缓解灾情。”
“哦?一个月就能彻底缓解灾情?不知云爱卿有什么办法?”景成帝诧异的问云洛,发生这样的灾情就是一两年也可能缓解不了,一个月似乎有些儿戏了。
“陛下,被您封为容华县主也是云王府世子妃的田流苏在成为甜水村的村长之后得到了神授的天书,从那书中习得了培育优良种子之法,臣回来的时候她已经闭关开始培育蔬菜种子,半个月后便可以培育出第一批种子,她说了,第一批种子培育出来可以免费赠送给垅城和洛邑的灾民们。”
云洛缓缓的说出了田流苏的计划,然后抬头看着皇帝。
“哦?真的有这样新奇的事?难得容华县主如此大义,若她果真肯将那种子捐赠出来,那朕当厚赏她。”
“陛下,这事微臣可以作证,微臣亲眼见过容华县主在甜水村热地里种出了一种非常高产的名叫番薯的东西,臣还亲自吃过,香甜可口,甚是好吃。”
只见另一边文熙出列,替田流苏作证,证明云洛所说不假。
“哦?文熙也见过长安王世子妃?”皇帝有些惊讶的开口。
“是,臣小时候是和她一起长大的。”文熙在大殿上当着满朝文武说出了这话,瞬间遭到云洛电光火石的眼神扫射,他却丝毫不为所动。
百官听了这事后和皇帝一样惊奇,众人纷纷看向田敬,心中暗暗羡慕田敬居然会有个这么本事的女儿,这他有了这样的女儿长脸在朝堂上更加一呼百应了,田敬却站在大殿上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心中暗恨不已。
“云爱卿,你的家事朕也听说了一些,你出征打仗的三年中,容华县主挺不容易的,这样,下朝后传朕的圣旨,让她安心在甜水村培育蔬菜种子,等这事完成后朕允诺她可以向朕提一个条件,无论什么条件朕都会满足于她。”
“是。”云洛朗声应允。
满朝文武顿时纷纷议论起来,没想到皇帝居然会给田流苏开一张空头支票,条件任她选,这个条件也未免太大了,百官再一次羡慕嫉妒眼红了一把田敬,纷纷暗叹自己怎么就没得了个这么好的女儿?
众人集体忘记了三年前田流苏嫁给云洛的时候成为全京城的笑柄之事,世态炎凉,你推我挤的事历来层出不穷,云洛斜眼看着百官的姿态,不禁冷笑连连。
当日散朝后,皇帝叫了二皇子去了御书房当面问他是不是他下的粮食征集令,二皇子惶惶不安的承认了,当场在皇帝面前哭了起来,哭了半晌才说他早就发现垅城和洛邑的粮库中有猫腻,所以才故意让人下了五倍的粮食征集令给二城,就是要试探一下二城,却不想二城居然交上了粮食。
他见粮食交了上来便也没有再细查下去,而是将粮食就地屯在了军中,不想后来垅城和洛邑发生了灾情,他心中害怕,怕皇帝误会才押着二人的折子不让上报。
皇帝沉吟了半晌,认为他虽然做事有所欠缺,但因他这命令反而保住了一部分粮食,非但没有责怪他,还赞扬了他,只是让他以后不可再如此鲁莽行事,凡事要有了证据再去做,好好训导了一番二皇子。
最后二皇子将自己征集的粮食囤积地点告诉了皇帝,皇帝命人运往国库中,并拨出一部分运往垅城救急。
一场闹剧就在皇室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结束了。
几乎一夜之间,容华县主田流苏,长安王世子妃,宰相府二小姐田流苏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人们都听说田流苏在甜水村培育出了新型种子,还建了什么叫做大棚的东西,被皇帝亲口承诺一个条件,还有的说田流苏是天神下凡,上天派她来解救甜水村村民的。
有的说书先生添油加醋的将她的经历编成故事在茶楼、酒楼中讲了起来,一时之间,甜水村也跟着出了名,人们都好奇那大棚是什么模样,纷纷前来观看,她的名字几乎一夜之间在天启的贵族与百姓当中被传遍了。
此时田流苏已经闭关十天了,丝毫不知道外面的情形,她全身心的沉浸在种出新型种苗的喜悦中,却不知道人们已经从四面八方涌向甜水村,前来观看她建造的玻璃大棚。
为了不让人干扰田流苏,秦宝柱带领着村民守在村口,阻止着前来拜访之人,一律让他们等到田流苏出关之后再来,这样使得那些慕名前来拜访的人更加急的抓耳挠腮,想要一见这个能看懂天书的神授村长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又五天后,田流苏终于和十二个妇人从大棚中出来了,皇帝特派云洛和文熙等在外面,等她出来后第一时间知道情况,看她是否成功的培育出了这样的种子,毕竟据云洛所说那样的种子那是他们完全不能想象的东西,抗旱抗涝又抗寒抗病毒?若这样的话,那天启国岂不是会成为灵川大陆上第一强国?
------题外话------
万更真的好吃力,亲们,有票票了吗?求票求订阅。
还没捉虫,我先去睡一会儿,晚上来捉虫,亲们看到错字将就一下,也可以帮我捉捉虫,么么哒,爱你们。
018 名扬天下
一夜之间甜水村名声鹊起,传说,甜水村数百年来土地贫瘠,佃户生活困苦,是天启国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今村里出了个女村长,这女村长不仅带领村民们致富脱贫,还解答了秦家庄祖训中流传下来的两个锦囊中的问题,于是她被选为了天命神授之村长。
传说这女村长在村子中开作坊,办学堂,灭瘟疫,为村民们做了很多好事,村民们都对她拥护爱戴。
传说她破解了秦家庄数百年前留下来的天书,根据天书中的内容集结龙泉县的能工巧匠建造出一座阳光能穿透的房屋,那房屋能聚集阳光的热量在房屋中能随时种活任何农作物。
传说她跟随钦差大人赈灾归来后便进入那叫做大棚的地方闭关培育从天书上学来的新型种子,此次若是能够成功,那她培育出的种子可以在任何季节内任意的土壤中种活……
外界已经将田流苏和甜水村传遍了,灵川大陆上的各国也蠢蠢欲动,派了密探奸细潜入天启皇朝打探消息,一时间,风起云涌,暗流涌动,各国都大有分一杯羹的意思。
田流苏一出来,便看到大棚四周都被军队围了起来,云洛和文熙站在一片葱绿的番薯地中,堪为万绿丛中两点红,各有各的好,二人相距甚远,各占据一边,看来已经来了很久了,美景配上美人,令人看了心旷神怡。
“苏苏。”文熙淡然却夹杂着一丝喜悦的叫了她一声。
自离京赈灾之后到回京他今日还是第一次见她,不由得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他几步走上前来,在田流苏身前站定,细细的端详了她一回,发现她最近清瘦了许多,下巴越发的尖了,
“文熙,洛邑的事你都处理好了么?”
田流苏见了他也很高兴,虽然上次的事她和他闹了些不愉快,但是她心里从来没有恼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