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极品农妃 >

第183章

极品农妃-第183章

小说: 极品农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本身就能给人很强烈的信号。
  “东西不值钱,不过,现在你要这么大的量,我们纵是现在高价收购,只怕时间也不够吧!”商会会长看看左右,把手拢进了袖子,
  现在他有点失望,他的袖子里可是有打银票的,但是,他是商人,一个商人是要回报的。现在对他们来说,这么点东西,就是捐助了。捐助这些乡亲没什么,反正也没有什么钱。但是正是没钱,表示没有收益。这不是商人该做的事!
  “唉,小女子十四岁就在两江混日了,各位要不要再想想?”辛瑶笑了笑,喝了一口茶。转向了郭鹏,“这茶还不错,你要不要试试?”
  “后面库房里有些木料、粮食、布匹,你先算上。蔡家没有女儿,那些木头、布匹用不着。”郭鹏有点脸红,他虽说知道两江的府库任他们使用,可是,辛鲲还是设计了安全线,人家两江不能只做救灾,啥也不干了。可是,把这些商人们叫来,让他们捐钱,他都觉得自己很没品了。只可惜,他来江南没带什么钱,不然,他早就全捐了。现在,他只能尴尬的帮蔡权把后面库房的东西一块捐了。
  辛瑶点头,那里她也看过,蔡关也跟他们说了,蔡家近期回不来了,带不走的,都捐了。虽说那时蔡夫人一脸的肉疼,但是最终啥也没说。
  辛瑶懂行的,好料的家具、古董、稀有的宫缎、毛皮,她都让人收了,这些东西,她会带回京城。但是库房的粮食、布匹、木料,她都不替蔡家节约了。


第339章 谁求不求着谁
  “那都是好料,我已经请木器店来估价了,这些木料我买了;至于说那些绸缎,也跟绸缎庄说好了,全都换成了棉布和棉花。不过棉花时日还早,既然可用水师,那我们用钱在南方收购一些时鲜的河鲜、大藕、莲子运回京城,换成棉花,可以从北边海运送来。”
  辛瑶解释了一下,说到自己买时脸略红了一下,辛鲲也准备了她的嫁妆,比如上好的木料。但是比这些来说,还是差得很远。她决定为自己买下。为了缓解这种尴尬,她说了一堆的生意经。
  “那会烂吧?”郭鹏哪里想得到辛瑶的少女心思,他就想到了那些东西,他是吃过的,但也知道,那些东西实在不好保存。
  “只要不会烂一半,我们就有赚。”辛瑶松了一口气,抿着嘴笑着。
  “你最好别把这面给你哥看到!”郭鹏无语了,这个人能不能别一谈到生意,就一付兴高采烈的样子。而郭鹏一点也不关注,他们此时在布政司衙门的大堂里,后面坐着全杭州最有钱的十个人。
  “辛姑娘,小王爷,这些物料其实准备不易。您看您要盖那么多房子,但木料其实是不够的。还有……”边上一位开口了,小王爷看着跟辛家人的关系不错,再说,蔡家捐了,他们真的不捐,就把人得罪了。决定还是问清楚,若是只要条目上的东西,他们决定就捐了,反正也没多少。
  “哦,木料只是为了做一些家具、农具,还有必须的部分,这些住房,我们会就地取土烧砖。而且因为是集中盖房,所以会人为选取高处,还有就是形成新型村落。烧砖量比较大,所以,我们这里还有煤炭的需求。”辛瑶指向了下面煤炭的那一栏。
  “那个,大家做生意都挺忙的,要不,我们还是捐银子吧。”会长看了后面郭鹏一眼,他们绝对的相信,这是真的仁亲王世子,为了在世子面前露个脸,他们决定还是按着他们的要求给银子好了。辛瑶要的东西其实对江南这些人来说,真不值什么钱。
  “若是要钱,小女子虽不敢拿大,但这点东西,还真的不在话下,更何况,还有朝廷,小王爷的支持。原本朝廷这回是要给捐赠的商家一些勋章的。虽说没什么用,不过好歹也能传家。小女子也快成亲了,还想着弄个回去,回头省得婆家觉得我这个假小姐占了人家多少便宜似的。”辛瑶笑了。
  “勋章?”会长坐直的身子,他听不太懂这是什么意思,不过传家,他是懂的。
  “不是什么,就是用金银铜打三个牌子,以表彰这次抗洪救灾之中的有功之人。比如蔡三爷,这回上下协调,完美的完成了朝廷的泄洪任务,还没死一人,家兄已经向朝廷报请他为金质奖章的获得者。还有就是那位让族人撤离的老族长,含泪放弃了宗族的祠堂,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行为,也为他得到一枚银质奖章。至于说,铜质奖章只有五枚,蔡家捐出铁器与库房,已经拿走了一枚,现在只有四枚了。”辛瑶笑了一下,手一摊。
  下面十人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一共才七枚的奖章,前三位获得者虽说蔡家拿走了两个,但是这功绩还真不能比。况且重点在哪?重点在,一共七枚的奖章只有四枚了。
  “小王爷!”会长霍的站了起来。他们若是捐钱的话,真会比这些要多得多。而捐这点东西,还能得到奖章,这就是重点了。
  郭鹏忙摆了一下手,十分诚恳的说道,“老爷子,各位,请量力而行。这是朝廷的一次尝试之举,我们没有要让民众来担负朝廷的责任,所以不用有负担。”
  “没有负担,没有负担。小人虽说是杭州大贾,但小人祖籍山西,别的不多,就是煤多。只是运输不易,只要有运力,真是要多少有多少。”一个大汉直接跳了出来,根本没让老头说下去。
  “我们有船,你们能把煤运到河边吗?”辛瑶忙年向了那位。煤可是最重要的,这关系到了,房子的坚固程度。
  “正是知道小王爷有水师为盾,小人才敢有此保证。说不得,我们还能为水师的官兵们捐几件衣装。”大汉哈哈大笑着。
  “小王爷,我们家有木料,我们开着江南最大的木料仓。”会长瞪着那位,急急的说道,但想想又忙说道,“我们家还有匠人,你们盖房子总得匠人,我们可以提供匠人。”
  “这个真是太好了!”这个不用辛瑶说,郭鹏都想跟这位握手了,有什么比出料还出人更有利,“本王一定会向皇上报告你们的善行。”
  郭鹏说得很真诚,这是真的,他真的觉得这些商人真是太好了,不管是为什么,人家至少做了。忽悠商人其实是辛瑶的第一步,她把现代的宣传手段全用上了,叫来说书人,把灾区的事说给他们听,中心思想就是灾民们这么做,真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为了不让杭州等重镇受灾,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宗祠,自己的房子……
  就是一句话,好好编词,免费的满大街散去;叫叫花子们唱莲花落,让人去支持灾民,效果非同凡响。
  在这种宣传之下,最受感动的,其实是最普通的杭州市民,你一个铜板,我一个的,大家也都不嫌少,辛鲲还真不缺这点钱,她要做成一种制度,让全民参与。这可不是您一家的事儿,这是我们大家伙的事,您的房子淹了,没事,我们众人拾柴火焰高。
  救灾的那些物资,辛瑶还让商会的人自己跟着去送。这样,让他们自己记账,自己发,连辛瑶的那些铁器,木料,也都是交给他们一块,这样最好的是,她要让这些人精们知道,我们辛家的状元郎可不缺您这点东西。丢不起这人!
  辛鲲接到辛瑶的信时,都觉得好笑,有时她是觉得辛瑶是挺精明的,但是这会儿,她就觉得辛瑶还是小家子气了。真以为这些人比她傻吗?人家肯捐,其实就是预留了给你的好处。就算不是金钱的好处,人家还是要人情上的好处的。回头,人家还是得说,‘当年辛状元救灾,若没我们这些人,他就是个棒锤。’有些事,不是说想不欠人情就可以不欠的,既然如此,还不如大大方方的,主要是别让人觉得你真求着他们了。


第340章 恢复
  辛鲲一直住在村里的堤上,她一到就让人育夏稻的苗,都是老农了,一听辛鲲说,他们就知道啥意思。从县衙里领了上好的稻种,就在县里划出的暂时居住点里,育起苗来。也正是辛鲲让他们育苗,让他们更加安心,并且也看到了希望,大家的情绪一下子就安定了下来。
  而安居点也是按着辛鲲的规定严格执行,有固定的临时便所,专人消毒。水井也定期往里放明矾,等着水里出了花,用干净的沙子滤上几次后,再烧开了使用。
  城里的兵士在城里也用淡石灰水喷洒街道,城墙。没事,还有人在街上宣传,让所有人勤洗手,勤更衣。
  在洪水退去后,她就一直不许村民回归,要知道,洪水期间,粪池漫溢,死亡畜禽和各种污物随水流动,水源等环境受严重污染。土壤中的病菌被洪水冲出来,会引发疾病。为消灭环境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人畜健康,必须进行卫生大消毒。
  她之前在乡下待过,虽说没经过大的洪水,但是有时山洪暴涨的,村里也会有被淹的时候。辛鲲就跟着留守的奶奶一块做消毒的工作。不过她也很痛苦,因为现在没有液氯,没有漂白水。她怎么办?
  想想,她就只能用烧石灰了,旧房子有些没倒,而高处的祠堂也没有被波及。石灰水让人喷满了祠堂,就算曾经一点也没被水淹过。然后开始写,灾后重建的计划书。
  其实这些,她之前也写过了,不过,计划永远不会比变化快。比如他们的山洪里没有这些小动物的尸体,混和着人畜粪便、垃圾,一时间,村里真的臭不可闻。
  而惟一让人欣慰的是,因为洪水还带来了上游的污泥,洪水退去,小村里一下子多少了一百多亩的土地出来。
  水退了,她亲自带着侍卫们,穿着刷了桐油的连体布衣,穿上做了防水处理的猪皮长靴子,戴着厚厚的口罩,把没有倒的房屋全部推倒,有砖的包在石灰水里。而那些土坯也都砸碎了,混上石灰水,放在一边静置着。
  村里的水井直接就埋了,还不错,这会儿有明矾,买了大批的混在土里,填进了井中。而那些从上游冲下来的动物尸体,直接就泡进了浓石灰水中。还在地势高、远离水源处,挖了一个深坑,把那动物的骨头埋进去。其实一般都是用石灰水喷洒,辛鲲实在过不了心里那关,坚定的把那些动物尸体泡得成了骨头才捞出来去埋了。
  经过辛鲲一段时间的清理,泄洪的小村落除了一个祠堂之外,真的小路都没了。辛鲲重新布局,顺着洪水冲刷的路径,把要盖房的地方用石灰、黏土和细砂所组成的三合土垫高夯实。并且用石灰在上面画出各家所需要的宅基地方向、面积。
  宅基地与祠堂的方向成为一边,合理的布局,让大家能簇拥着他们的祠堂而生活着。祠堂门前还特意拓平了一大片地方,从山上移了一棵古树过来,这里以后就是全村的中心广场了。
  住宅地方准备好了,下面的农田也就差不多干了,找来耕牛,跟在府河一样,侍卫们很习惯的跟着辛鲲一起,反复的翻地。让新淤的土地,与之前的农田合成了一体。
  如此这般后,之前村里的人就跟着第一批的救灾物资们一块回来了,壮劳力跟着工匠们一块去就地烧砖盖房,另一边的老弱人,就跟着辛鲲一块下地播种。
  辛鲲之前就请县衙的人重新的丈量土地,因为河泥,河湾一下子多冲出来一百来亩地,这些地,按着比例分给了村民们。并且把新的地契一一交到了这些苦哈哈的农民的手中。
  要知道,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