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好爸爸系统[快穿] >

第249章

好爸爸系统[快穿]-第249章

小说: 好爸爸系统[快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玉兰提了最小袋的东西,她提不太动,同样有了一晚上时间可以思考的她,现在已经基本想明白了,能够重活一世,她又未必非得和裴家凑合在一起才能过好日子,只要有钱,做什么不能赚钱?她可比别人要知道得多!到时候她过上了好日子,没准裴家人还要羡慕呢!
  临要出门,何玉兰顿住了脚步,她回过头看着裴家人:“虽然今天闹得不太开心,不过咱们毕竟曾经是一家人,无论以后有什么事,只要我帮得上的,我很乐意帮忙。”她这话倒是不带讽刺,她相信,有了后世眼光的她,决计能混出个花样来。
  “这就不用了。”刚刚一直保持沉默的裴闹春忽然开口,冷静地看着何玉兰,“以后如果你出了什么事情,我们倒是桥归桥、路归路。”
  “行,这可是你说的。”何玉兰听了生气,还没继续放狠话,就被发现她又在发病的何大哥和何大嫂联手拖走了,他们很替何玉兰的行为觉得羞愧,边道歉边走,半点声音没要何玉兰说出。
  “离了也挺好的。”裴妈妈的心底话脱口而出,她不爱说人坏话,可看着何玉兰这副样子,她就不得不承认,也许有时候,分开也是对的,也许从一开始,自家儿子同何玉兰就是两路人,只不过被他们这些长辈安排着凑到了一起,兜兜转转,还是得分开。
  “以后咱们三好好过日子。”裴闹春揽住了母亲的肩膀,手上还牵着儿子,三个人静静地看着何玉兰的身影消失,她在距离稍远后没有再回过头。
  ……
  日出又日落,时间一天又过一天,原先是平地的,渐渐起了高楼,原先是荒芜的,也成了繁荣,以往的平凡小镇,现在也初成了大城市的模样。
  镇外的汽车站,春节前后总是堵满了人,毕竟这是十里八乡最大的一个站点,来往的客车,大多在此交汇,一到了整点,就有一排的汽车停入,然后无数的乘客涌下,坐了整整一路,大多人也开始有些腰酸背痛,车上密闭很久,味道不算好闻,当然这还不算完,他们得拿上各自的行李,然后走到站外,在诸多私人客运车辆中分辨一番,选中自己合适的,然后便分别回到自己的家乡。
  何玉兰风尘仆仆地从车上下来,她利落地提起自己带着的一整袋行李,走到外头,熟练地用本地方言砍了价,坐上一辆略有些灰尘的蓝色卡车,便这么颠簸上了回乡的路,这是被简易改装过的,原先应该是用来载客的后蓬现在摆满了绑好的小座椅,人越多,反倒可以靠彼此之间的拥挤坐稳,人少的时候,那伴随着道路不平的震动感,能要你下车的时候感觉臀部都不是自己的。
  “你是……玉兰?”坐在何玉兰旁边的是个看上去三十来岁的女人,她躺着小卷发,口红涂的正红色,眼影许是自己弄的,下手挺重,感觉有浓厚的紫色压在眼皮上头。
  “你是?”何玉兰被人忽然一喊,愣愣地看了过去,有些被对方夸张的妆容吓到,她一时没办法认出是谁。
  “是我呀!杏子村的梅芳!”李梅芳挺兴奋,手上下意识就用了点力,挺重的拍到了何玉兰的身上。
  “……是你啊,梅芳。”何玉兰被拍的一怔,她上回回村是三年前,那时李梅芳还在家里头种田,那时的她穿得朴素,和任何一个村子人没什么区别。
  “我和你说玉兰,我和我家那口子前年也出去打工了!果然你说得没错,现在外头的机会多,留在村里种地发不了财!”李梅芳挺感激何玉兰,说起话来唾沫横飞的,“那时候你也知道,我们家老爷子不是身体就不好吗?后来缺钱,我就想起来你说的话了,就怂恿着我家那口子和我一起去,头一年我们打工,今年我们已经在那支起了自己的小摊子!你看,今年新年他都没空回来,我就自己回了!”
  何玉兰自打和丈夫裴闹春离了婚,便毅然决然地决定外出“淘金”,她每隔几年会回来一次,看上去状态还行,也挺大方,总爱在村子里科普她的赚钱经,早些年,大家都觉得她乱说唬人,可这几年来,随着周边外出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心也就跟着蠢蠢欲动起来,李梅芳若不是外出淘金,恐怕她也不信,但是真出去了,这才发现,外头的钱到处都是,只要能吃苦,总能多少赚到一些。
  他们这些种惯了地的,难道还怕辛苦不成?
  “那挺好,那挺好。”何玉兰扯起嘴角,讪讪地笑着,可李梅芳看不出她的那份尴尬。
  “对了玉兰,你在外头现在赚得怎么样呀?我们都在外头打拼,可以互相照应,我和我们家那口子去的H城,虽然肯定帮不上你的忙,不过有需要的,绝对没有二话。”李梅芳拍着胸膛,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戳到了何玉兰的痛脚,“要是有什么发财的道,可要知会我们一声!”
  “还行吧。”何玉兰应付地回,“不上不下的,没赚多少。”
  李梅芳立刻笑了,她只觉得何玉兰这是不自夸:“玉兰,你和我谦虚个什么,我们心里都清楚,你和我们级别不一样。”她并不是在嘲讽何玉兰,是发自内心的认为,要知道,还在好几年前,何玉兰每回在村里说话时,便是一副指点江山的领导模样,很有把握,镇定自若得很,那时李梅芳还在心里叨咕过几回,可在出去后,看到人实实在在的大老板,她才发觉那时候的何玉兰,说话方式和大老板一模一样。
  何玉兰能怎么回?这些话她根本回不了。
  用后世一句流行语套用,人家是听过很多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自己的一生;而她是知道很多致富的道路,却依旧不能让自己富裕起来。
  何玉兰虽然当年也就混成了个保姆,可能请得起保姆的人家,条件也不错,单单听主人家闲聊说起的一些,再加上自己的见闻,她便能一下找着不少的发财技巧。
  首先,最简单又收益最高的理财便是,买房,可要知道,在何玉兰刚离婚的时候,市场上愿意卖房的几乎没有多少,裴闹春是在镇上买了房,不过这也是托了认识朋友的关系,有中人帮忙,否则人家哪敢顶着风口浪尖卖房?再说了,就算真有资源,这本金呢?何玉兰当年开销大,离婚时虽然裴闹春挺“公平”,可实际分到她手上的钱也就那么几十块钱不到一百的,就拿这点钱,能去买个什么房?
  既然没钱,那就去赚钱,何玉兰在家里又是作妖又是闹脾气的,总算逼着何正明开出了介绍信,她还从家里榨出了不少钱,坐着火车一下到了当年她印象里最繁荣的南方,可她并没有足够的概念,这改革开放还没被推广时,整座国家的经济,根本还不处于完全的流通状态。
  何玉兰这头一次出门,那就是铩羽而归,可她哪能甘心,机智如她一下盯上了商机,这南方有不少北方没有的稀罕玩意,她便拿着不多的钱开始干起了“倒爷”的活计,回来在市区的黑市直接出了手,赚的钱直接翻了一番,眼看有这么高的利息,她哪能停手?继续倒卖起来,还没卖个几回,就正撞到了警察抓倒爷,她哪见过那种场面,货物利落一丢,装作没事人一样,便这么看着警察带着其他倒爷和那堆货物扬长而去,得,赔了夫人又折兵,兜兜转转,她虽然是赚了,可赚得完全不多,毕竟那堆没出手的货物里,压上了她不小的本金。
  再然后,何玉兰便老老实实地在家里蹲了一年多,一听闻开始开放、工厂建立等消息,她没犹豫,拿着剩余的钱,风风火火的继续去南方闯荡了起来,她进过工厂、摆过小摊、看过小店……基本上她记忆中能赚钱的活她都干了个遍——
  可是何玉兰就像之前的每一回一样,最后还是没能留下钱。
  她虽然顺利进了工厂,可却不适合这样“压榨”的赚钱方式,再说这每天赚的钱虽然比起种地要多,可对于有见识的何玉兰来说,根本只是毛毛雨罢了,她很快便向转向其他赚钱的方法,她记得人家开餐车挺赚钱,自己煮饭虽然不算太好,可能做住家保姆也绝对不算太差,她便租了辆小三轮,开始摆起了她的早餐生意,只是她还不懂什么成本控制、运营管理,一个人又是进货又是卖货,没多久,又停了……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很多,到了最后,何玉兰终于赚够了能买房子的钱,可回到市里才发现,市里的房子早就开始涨价,她手头的钱也就够买个镇上的小套房。
  兜兜转转,她最后还是不得不回到了这个小镇,赚倒是比上辈子的这时候多赚了点,可受到的辛苦,却丝毫没有比上辈子少。
  “对了玉兰,你……”李梅芳犹豫地开了口,“你打不打算再找一个?”当年何玉兰和裴闹春离婚这事,在村里头闹得风风火火,大家有着诸多传闻,只是都没能得到证实,那时最有鼻子有眼的一个,就是说何玉兰和村里一个知青有了首尾,不过后头大家观察了许久,都没见有什么联系,便也不再说这个了。
  何玉兰回过了神:“不找了。”她倒不是不觉得孤单,只是她想要找,就一定要个比裴闹春和许海洋加起来更要好的人,这样的人目前她还没能遇到。
  想到许海洋,这又是个格外久远的名字了,少了何玉兰的金钱援助,许海洋在后头那几年过得一直不太好,他得和其他知青一样务农下工,也得不到从前的“特殊照顾”,轻省活早就轮给了其他人,筋疲力尽的他哪有时间去保持他的风度翩翩,看起来和普通的村民没什么区别,甚至还提起念头,想过要娶个村里姑娘安定下来,只是知道许海洋为人的何正明提前介入,便也没让他成功。
  后头开放高考,许海洋便没能考上——上辈子他不用怎么干活,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收到消息也不算晚,可这辈子则不同,虽然没人阻拦,但生活的琐事已经足够绊脚,他足足考到了第三次,才成功考取大学,也比之前的学校要差上了一等,后头的事情,何玉兰便也没关注了,她想,这辈子少了她的傻,许海洋没准过得也不会那么轻松。
  “到了啊,下车了,下车了!”
  何玉兰跟着人群下车,杏子村外已经贴上了红色的春联,她没走一会便进了家门,进门时,她听到的是屋内的欢声笑语,隐隐约约传来晓冬两个字。
  “晓冬怎么了?”何玉兰推开门便问,带着疑问,可大家看着她竟是同时噤声无人回答。


第118章 年代重生文里被甩的军人爹(十七)~(完)
  “晓冬怎么了?”虽然几年没回来; 屋内的摆设稍微变动了一些,可何玉兰还是熟门熟路的挂好了衣服; 坐在了餐桌前,她正对着的是何正明和吴桂花,何爷爷在三年前便因病离世了; 从那后家里就少了一口人。
  “玉兰,你回来了。”吴桂花看出气氛尴尬,忙打着圆场,何玉兰就像是只只进不出的貔貅,年年说自己在外闯荡赚钱,可从未往家里交过一分一文,顶天了是过年包个红包,再加上早年闹出的那些事情; 何大哥和何大嫂两人早就对她很有意见。
  “嗯,回来了。”何玉兰点了点头; 她又问,“怎么了?我这个当妈的还不能知道了?”早在裴晓冬小学毕业后,裴妈妈并裴晓冬两人便一起迁居到了裴闹春所在的驻地旁边,具体怎么操作的何玉兰问不到,只是猜是部队那头的特殊照顾,后头也就每年清明上坟或是春节前后,裴家人会回来祭祖上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