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红楼之赘婿 >

第54章

红楼之赘婿-第54章

小说: 红楼之赘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起吧,静孝,我今日不请自来,做了恶客,还请你见谅。”
    大长公主满头银丝,面容也有憔悴,可是眼神凌厉,眉眼间泛着轻松,喜悦,只怕顾家少爷转危为安了。
    “恭喜殿下了。”
    想想她年纪甚至比外祖母还大,与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人相依为命,黛玉顿时生出几分心软来,满脸欢喜地对着她道。
    “谢你吉言了,我的言儿总算是醒过来了。静孝,今日老身不请自来,却是有事请求的。”
    因为黛玉眼中的那抹柔和,大长公主总算是放缓了口气,毕竟也算是上门求人。
    “殿下尽管吩咐,若是黛玉或是林家能帮衬上的,决计不会推辞。”
    黛玉一脸诚挚地道。
    “以后尝听太后和皇后都赞你好,如今一见,果然好,日后但凡有需要帮忙的,只管告诉我。我这次上门,却是听人说你府上有好的西洋参,我想找静孝你匀出来几块儿应应急,我已经打发人四处去采买了,一旦有了……”
    “杜鹃,去将前几日南里送来的西洋参找出来两匣子来。”
    她话还没有说完,黛玉就已经痛快地吩咐了杜鹃去找了。
    “确实,顾少爷这样子的情况,西洋参这样药效温和的却是最合适了,又不怕虚不受补,您先用着,果然没了,便打发个婆子丫头来取。夫君与西洋来的传教士有些往来,是以我们府上最不缺这些了,毕竟是从熟人手中得来,用着也放心些。”
    听了她这话,大长公主越发地欢喜感激,毕竟林家与自家可没有交情往来,这位静孝郡主能如此这般,真正儿地让大长公主欢喜不尽。
    自己就这么一个命根子,他有个三长两短的,这可不是要了自己的老命了,她果然不用活了。
    这京中也不是没有西洋参,可在听了太医之言,说是林家的品相最好,药效最佳时,她便腆着老脸,不请自来,做了恶客!
    好在总算是没有白来一场,得偿所愿。外加上之前听到的这位郡主的那一番通情达理之言,大长公主对于黛玉越发地生出了几分好感来。
    两人应答之间,却是将王夫人给忽略了个干净。
    杜鹃做事心细,虽然也知道公主府肯定有好的太医会做说明,可到底还是将自家的方子一起照抄了一份,另外放在了匣子里。
    “郡主,这便是前几日大管家送上京的两匣子了,奴婢自作主张,又将咱们家的方子抄录了一份,虽未必用上,可给太医们做个参考也算是咱们的一份心了。”
    杜鹃这话,却是更加大长公主欢喜了,这等养身的方子一类,一般人家是不会轻易送出去的,现在听着一个丫头就这般自作主张,可见这位郡主往日里多么地心善大方了。
    “你这丫头,却是该打,太医们医术精湛,哪里需要你卖弄了?既然你都写了,且巴巴儿来表功了,又能如何?只能希望殿下不会嫌弃罢了。”
    黛玉笑着道。
    “如何会嫌弃?真真儿是再好没有了,老身谢过郡主了。”
    大长公主欢喜无限,这位林家姑娘,她也是有所耳闻的,往日里身子有多糟糕,她也不是没听说过,可是如今呢,虽依旧纤细,可面色红润,看着就是身子康健的。
    既然目的达成,她也不欲多留,准备走了。
    “贾宜人,我且劝你少来静孝这里搅扰,你们贾家、王家人嚣张,可静孝却是我皇家郡主,容不得外人轻视欺负的。至于薛家的那个纨绔,自然有皇上,有刑部按律处置,难道贾家、王家妄图干涉刑部办案?王子腾如今不在京中,我倒是要看看,谁有这么大的能量敢插手此事!”
    看着王夫人面红耳赤,一脸的惶恐,黛玉心中暗暗觉得痛快,叹了口气,终究没有说些什么。
    大长公主走了,王夫人也坐不住了,耷拉着脸,脚步匆匆地回去了。
    黛玉将二舅母送到了二门上,看着她上了车轿,这才转身回去了。
    当日下午,顾子言转危为安,只需要好生调理的消息便传出来了,这京中的气氛似乎都轻松了许多。
    可薛家却是天塌了!
    王夫人将大长公主的那几句话转述给了妹子之后,薛王氏直接地昏死了过去,自己可怜的蟠儿啊!
    恰逢这时,却又有贾琏派了王熙凤上门。宝钗红肿着脸,一点儿也没了往日里的端庄贤淑,带着些许的惶恐!
    “琏二嫂子,请坐。”
    想想大牢中的兄长,想想刚刚吃了药,才睡下的母亲,宝钗也是忍不住地有些悲苦。
    “妹妹,我今日来,想得了妹妹一句话,姨妈和妹妹,果真是要保住大哥哥的性命?”
    “这自然是,琏二嫂子有门路?”
    宝钗欢喜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地颤抖。
    “可是,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妹妹要跟姨妈商量一二?”王熙凤想着丈夫的交代,对着宝钗道。
    “虽然家中的大事小情我都做不了主,可是这事儿却没问题,只要能保住哥哥的命,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宝钗看着信心满满的王熙凤,斩钉截铁地道。
    “既然如此,那么妹妹最少准备上一百二十万两,剩下的就都交给我与琏二了,大哥哥性命无忧!”
    “这么多?我们家哪里有这样多的钱了?”
    宝钗一脸震惊地问道。
    “若不是琏二顾承往日里自己与大哥哥的交情,怜惜姨妈与妹妹后半生无靠,只怕也不会找这样的门路,至于其中的利弊,妹妹自己权衡吧,果然想好了,妹妹再打发人告诉我一声即可。”
    王熙凤现在腰板儿挺的倍儿直,她也是有诰命之人了,再不是那个管家丫头一样的角色了。
    薛家这些日子上蹿下跳的折腾,她还能不知道了?不过是懒得理会罢了,就等着薛家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呢。
    可谁知,琏二竟然会将此事给揽上身呢。
    上面的人要了百万,贾琏对着妻子说了一百一十万,王熙凤转头就跟薛家要了一百二十万,这两口子果然都是一样的角色,油锅里的钱都要捞出来两个花的主儿。
    薛宝钗自然是知道哥哥对于自家的重要性,哪里敢隐瞒一二,等到母亲醒过来时,急忙地将王熙凤的那一番话告知了母亲。
    “给,别说是一百二十万两了,就是两百万两,那也得凑!只要你哥哥的命能保住,下半生吃糠咽菜我都答应。”
    薛王氏这一刻似乎是重新地焕发了神采一般,对着女儿道。
    “可是妈,这钱该怎么凑?”
    宝钗问道。
    “卖房子,卖铺子,还有你姨妈府上借了咱们家四五十万两呢,凑凑也够了,不够的话我再腆着老脸跟人求也好,借也罢,总之不管如何,都要救下你哥哥来。”
    薛王氏一脸的坚毅,宝钗就算是有再多的心思也只能憋着了。再者说了,大牢里生死不知的那位是自己的嫡亲兄长,兄妹之间感情身后,哥哥对于自己这个当妹妹的疼爱有加,宝钗如何能狠下心来为着银钱就不救哥哥了?
    “好,一切都听您的。妈现在就去找姨妈吧,除了咱们家的,如果能找了姨妈借上十万八万的也好,虽说这贾府缺钱,可姨妈并不缺钱。”
    宝钗聪慧,对于贾府的根底也算是摸索的差不多了,对着自家母亲这般地出主意道。
    “好好好,都听我儿的。”
    薛王氏也知道女儿多智,所以连连点头,然后急忙梳头换衣服,去找王夫人去了。
    薛宝钗却是翻腾着自家的房产地契,铺子契纸之类的,尽快出手只怕是要被人压价的。可如今也顾不上这许多了。
    王夫人这里却是和妹子几乎撕破脸,她没想到这有照一日吞进肚子里的钱财竟然还会被人给逼着吐出来,可是不吐出来她又能如何?
    妹子做事,也真是太过了些!
    可惜的是,王夫人却是没有什么办法拖着不还的。
    所以她心疼肉疼,可无可奈何!
    薛家这次雷厉风行地不似是妇孺当家,所以不到半月的功夫,一百二万两的银票就到了王熙凤的手上。
    到了贾琏的手上,却只剩下一百一十万量了,再到了当今手中,却是完完整整地一百万两。
    圣人对于贾琏夫妻的动作自然会一清二楚的,不过水至察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自己沾了大头,就让他们也尝点儿甜头吧。
    薛蟠的案子随着顾子言的好转终于有了结果。
    伤人元凶薛蟠徒刑三千里,送去西北与披甲人为奴三载,遇赦不赦,终身不得回京!
    大家都说这是陛下开恩,也是因为顾子言并未有性命之忧,所以才会得了这样的结局。谁也不知道薛家用了全部的家产,百万之数才卖下了儿子的这条命。
    不过薛王氏还是感激的很,直呼老天爷开眼。
    尽管家里彻底地成为了空架子,不过她并不后悔,甚至还做出了决定,她要带着宝钗一起去西北,照顾儿子。
    至于宝钗和宝玉的婚事,贾府之前就看不上他们家宝钗,现在只怕更甚,所以将自己留的信物和宝钗的生辰八字要走了。
    这京城,她们当初就不该来,否则的话也不至于弄成这样家破人亡的结局。
    宝钗心中凄苦,可又无可奈何,母亲既然都已经做出了决定,她一个闺阁女儿又能如何?
    当然,对于薛家这样干脆利落地离京,众人也是极为惊讶的,不过唯有王熙凤夫妻二人并不惊讶,因为这事儿便是他们夫妻出的主意。
    薛家离开了,因为薛王氏和宝钗极其家人的一路打点,薛蟠虽然吃苦受累,可是相较于牢狱生活,如今不知道舒坦了多少倍了。
    日后宝钗却是另有一段姻缘,与贾家的宝玉不成,可和甄家的宝玉结成了夫妻,因为甄宝玉的上进,终究也算是圆了她的青云梦,成为了诰命夫人,虽然品级不高,可宝钗也已经满意了。
    毕竟以为自己终身无望了,要老死娘家了,可谁知,甄家竟然会上门提亲呢?
    他们在金陵,也是素知甄家之能,之富的。
    尽管如今的甄家看似家道中落,可毕竟哥儿上进,又有王爷和贵太妃照拂,所以薛王氏和宝钗商量之后,应下了这门亲事。
    前来探望父亲,二叔,准备告别了他们上战场的甄宝玉也也是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就这么随便地将亲事给解决了。
    不过对于薛家的这位姑娘,他还算是满意的。
    毕竟才学,人品都不是庸俗之人,只可惜,夫妻俩一朝成亲,便面对着别离。
    怀孕半年的宝钗沉默温柔地将丈夫送去了战场,希望他这一去,能旗开得胜,立功而归,为家中的长辈赎罪,让甄家赎罪,能消去甄家的罪籍,至于能否科举,并不太奢望。
    宝钗回了京城,却是老老实实地跟着甄家人一起住在郊外的庄子上养胎,也不多事儿,毕竟这里的生活已经足够让她满意了。
    至于贾府,她再也没有上门过,甚至贾家二房都不知道这位外甥女已经回京了。
    薛蟠带着母亲在西北生活了一辈子,娶了当地的村姑为妇,别的不出挑,可是这位儿媳的肚皮却是争气的很,三年抱俩,都是大胖孙子。
    薛王氏顿时满意了,只要薛家的香火承继有望,其他的她也不想理会,薛家已然败落,如今的生活已经够好了。
    毕竟在这里,除了甄家,也没有人认识他们,所以一家子人的生活倒也勉强地过下去。
    宝钗的嫁妆有些减薄,不过也是薛王氏和薛蟠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