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红楼之赘婿 >

第23章

红楼之赘婿-第23章

小说: 红楼之赘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说,更确切地说,皇帝是盯着江南王,甄佛的甄家呢!
    “臣,静孝县马,林骆辰逸状告金陵甄氏豪取抢夺,霸占林氏家业,这是林家产业原本价值清单与甄家购买时的价格,臣恳求陛下为林家做主。”
    一脸愤慨,涨红了脸的骆辰逸从自己的袖中掏出了一份折子,双手高举,戴权看着喜笑颜开的皇帝,走了过去,从他手中将折子给取走了。
    “喔,‘甄佛’的甄家竟然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来,果然令人发指呢,可是如今甄家的家主甄应嘉就在京中,你可是敢于他对质?”
    皇帝饶有兴趣地问道。
    “臣自然敢。”
    “臣妇亦然!”
    黛玉何等聪慧,一同地跪在了丈夫身侧,一脸的坚毅,说道。
    “好,既然你夫妻二人义愤难忍,那么朕自也不能让堂堂县主受人欺负,戴权,宣甄应嘉,宣三司。”
    如今走到了这一步,那么就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既然皇帝要为自己夫妻做套,那么不钻也得钻,所以说,这皇帝啊,自古就没有一个好东西!
    算计两个未及弱冠的孩子算什么本事呢?
    可惜的是,皇帝还一脸的义正言辞,似乎果然是青天老爷一般,他真想呵呵皇帝一脸。
    果然,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呀!
    甄应嘉如今刚刚升入内阁,正在熟悉各种事务,听闻皇帝宣召,又是皇帝身边的戴权亲自来,他急忙地放下了手中的公务,和同僚们打了一声招呼,去大明宫见驾去了。
    至于三法司么,大理寺卿,督察御史和刑部尚书三人离的远,三人进来时,甄应嘉已经涨红了脸,诚心诚意地对着黛玉夫妇道歉了。
    “贤侄女儿,都怪我没有约束好家人,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现,如今我既然已经知道了,自然是不会放任他们继续作恶的。陛下放心,臣这便变卖家产,将林家的产业双倍还上。那些作恶的家人,我也不会放过他们,尽数交给县主处置。”
    甄应嘉能成为一家之主,能逼的皇帝将他升入内阁,抽离江南,果然不是那么简单的。
    他这么干脆利落,自然也是出乎皇帝的意料。
    三法司的三位大人就尴尬了,好在他们并不知道陛下唤了自己等人前来的缘由,所以装聋作哑,一问三不知,三人都是老于官场之人,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
    皇帝哟,太过急切,结果棋差一招。
    当然,他也许是没有想到这甄应嘉竟然是个不好财的,竟然这般地有决断,看来自己还是小看了甄应嘉。
    江南甄家能在江南横行这么多年,果然不是那么简单的。
    “既然甄应嘉甄大人愿意还钱,静孝,你们夫妻俩还满意吗?”
    “臣妇只想要回自家的家产,那是林家祖辈积攒下来的东西,臣妇不能不孝,臣妇愿意将甄大人还回来的那些财物尽数捐给国库,为陛下分忧,为边疆的将士们买粮购棉衣,一分不留。甄大人多出的那一部分,臣妇不要,至于作奸犯科者,不是有官府吗?甄大人交给三法司即可,我年纪小也知道奉公守法。”
    黛玉也不是没有决断之人,盈盈下拜,对着皇帝道。
    这话一出口,除了骆辰逸外,别人都是一脸的震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这位静孝县主果真舍得?至于那几个炮灰的奴才么,谁也没有放在心上便是了。既然甄应嘉能舍出来,定然是已经摆平了的。
    “静孝,你可是想明白了?”
    皇帝带着几分急切地问道,似乎是发现了自己的失态一般,他又放缓了语气,问道,“静孝,此事并非小事儿,你和县马两人一起商议商议再做决定,你的一片好意,一片为国之心,朕领了!”
    “陛下,县主并不用与臣商量,臣同意县主的做法。臣也同意将这些钱财捐给国库,成为专项款,只供边疆将士,卖粮卖棉衣,让他们少了顾虑,一心一意地保家卫国。”
    既然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了,那么就没有自己夫妻反悔的余地了,所以骆辰逸当场表态道,并做了进一步的表态,省的这钱成了唐僧肉,你吞一口,我咬一口地。
    “县马说的对,这笔银钱甄大人也不用再转交林家,直接进了国库即可。”
    黛玉也不想再沾染,她对于甄家并没有丝毫的好感,一旁补充道。
    “既然如此,甄家也为边疆将士尽一份心,将县主不要的银两尽数捐出。”
    甄应嘉自是不能被两个小辈,被两个黄口小儿给比了下去,所以再次地出声道。
    三法司的几位大人自然也不能落后太多,不管是大理寺卿啊还是刑部尚书大人,每人为边疆将士们捐款三万两白银。
    皇帝的脸抽抽了两下,然后哈哈大笑,
    “甄卿果然良臣也,国之栋梁,朕替边疆将士们谢谢诸位的慷慨了。”
    前面的那句话,骆辰逸总觉得皇帝是咬牙切齿地说出来的。
    当然,他也能理解皇帝,毕竟甄家拿着江南盐税,拿着自己的口袋里的钱大方,最后还要落了皇帝的谢意,皇帝如何能不恼?
    “陛下,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等着静孝县主呢,是不是……”
    戴权看着陷入了寂静的大明宫,“悄声”地出声提醒道。不过这个声音控制的极好,恰好地让众人给听了清清楚楚。
    “咳,既然如此,那么静孝啊,你先去后宫吧。”皇帝对于黛玉,如今是各种满意,和颜悦色。
    “臣妇告退。”
    黛玉也知道这是前朝,是皇帝解决国家大事的地方,所以行礼之后退了出去。
    留下了一屋子的大老爷们儿面面相觑。
    “陛下,小臣告退。”
    都是些有官职的,都是些位高权重的,自己留在这里真心没有多少的意义,他还不如去宫门口等黛玉呢。
    皇帝也不留他,留他也没有作用了,所以挥手众人也一起退下去了。
    “林骆氏,果然好样儿的。”
    众人走到了宫门口之后,甄应嘉一脸笑意地拍拍骆辰逸的肩膀,转身走了。
    “多谢甄大人的夸奖。”
    骆辰逸面无表情,对着甄应嘉的背影道,看着他的身形一僵,骆辰逸觉得心里好受了许多。
    甄家,且给劳资等着,不整死甄家,我誓不为人!
    骆辰逸从来都不是好人,他也从没有伪装过好人。
    三法司的三位大人自然是看到了两人之间的官司,不过具体情形却不知道,都是对着骆辰逸点点头,然后联袂离开了。
    他在宫门口等了一个时辰之后,这才见到了迟迟才出的黛玉。
    “多谢姐姐了!”
    也不知是太后亦或者是皇后身边的宫女将黛玉给送了出去。
    “县主客气了,日后得了闲,尽管往宫里递折子,娘娘空闲日子多,自然是会见你的。”
    也许是黛玉讨喜,也许是主子的吩咐,所以那摆着贤淑微笑的宫女多了一句嘴。
    “多谢姐姐指点,静孝告辞。”
    夫妻二人上了马车,往家中驶去。
    “夫君,你如何会拿着那些东西进宫?”
    黛玉一脸的严肃,问道。
    “本来想和你商量的,抱歉。”
    骆辰逸此刻的心绪已经调整的差不多了,直接地认错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藏不住事儿的骆辰逸也该出现在众人面前了。
    他都这般说了,黛玉也不好再说些什么,转移了话题,开口道,“如今与甄家撕破了脸皮,可怎生是好?”
    黛玉有些忧心,单单是得罪了甄家,其实并不是最可怕的,只怕他们也得罪了甄家背后的靠山。
    宫中的甄贵太妃和忠顺王爷。一个甄家都能逼的他们离了家乡,北上京城,更何况是一位贵太妃和一位王爷呢。
    “外祖家与甄家是几辈子的老亲,你觉得咱们去求了外祖母替两家说和,能有……”
    看着骆辰逸的脸色,黛玉这话却是说不下去了。
    外祖家,若果真是顾念着一丝一毫的亲戚情分的话,那么定然不会有琏二哥联合甄家一起侵吞林家产业之事了。
    “那么甄家会不会上贾府去讨要……”
    黛玉想到某种可能,沉着脸问道。
    “不是会不会,而是一定会。只怕这会儿,甄家人已经到贾府了。”
    骆辰逸对黛玉点头道。
    “果真会这般赤果果?面皮都不要了?”
    黛玉犹自带着几分不信地道。
    “林福,打发个人去贾府后街上问问今日是否有甄家人上门。”
    骆辰逸扬声对着外面道。
    “知道了主子。”
    这是他的小厮,平时最爱听这些八卦,道人家长短的,所以让他去最好。
    黛玉听到他的这个吩咐,心中的侥幸全然消失了。
    “那么明日,咱们还要上大伯家吗?”
    黛玉问道。
    “暂时就在家待着,哪儿都不去,打发人将妹妹接家来住两天。”
    骆辰逸皱着眉头,自己也是没想到甫一上京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沉声道。
    “果真外祖母家打发人来请呢?”
    “那么咱们就上门去做客,我相信,今天晚上,咱们就能收到贾府的帖子了,恼不得明日一大早,只怕琏二哥就会亲自来接了。”
    骆辰逸分析道,不过黛玉并没有错过他言语中的笃定。
    “唉,京城果然是非多,如果咱们赖在姑苏,或者搬去扬州的话,会不会好一些?”
    黛玉忍不住地叹气道。
    “谁也不知道,现在走一步,看一步,天下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所以不管如何,我都会护你周全,今日让你担忧了,我的错。”
    骆辰逸看着一脸忧色的黛玉,忍不住地握住了她的手,歉意地道。
    “这并不能完全怪你……”
    虽然觉得丈夫的反应有些奇怪,他不是这样没有城府,容易冲动之人,可是事情既然已经出了,那么就只能应对了,而不是抱怨。
    黛玉忍不住倦意地将头靠在了他的肩头,低声道。
    “别多想了,不提别的,单单是那笔捐出去的银钱,你只怕要成为郡主了,也算是喜事一桩,我先提前恭贺了。”
    为了让黛玉放下心中的担忧,所以骆辰逸将此事提前说了出来。
    黛玉也非草木之人,眼珠子一转便明白了。
    “这么说,甄家也会得封赏了?”
    “对,怕是上皇也会有封赏,所以暂时有这份儿封赏庇护,咱们可以过上一阵逍遥日子。”
    也对,有两位圣人的赏赐,不管是忠顺王,亦或者是宫中的甄贵太妃,只怕都不会动林家,尽管是暂时的,不过也足够他们喘息了。
    这样想想,黛玉暂时地放下了心中的忧思,阖上了双眼。
    刚刚入了府门的黛玉夫妇,便听到了林福的回话,果然,甄应嘉甄大人的夫人带着两个女儿,去了贾府,在贾府逗留了半日,和老太太,太太们不知道聊了些什么,总之老太太和太太的心情不是很好。
    黛玉夫妇对视一眼,对于甄家的人品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黛玉觉得自己已经能看到贾府此刻的情景了。
    果然如黛玉所料,在甄太太离开之后,贾母面沉如水,打发人去将两个儿子叫了过来,至于刑、王两位太太,自然是和老太太一起招待上门的贵客了,此刻并没有离开老太太的荣庆堂。
    前文也提过,不管是事事不理,只顾着高乐的贾赦还是庶务不通,只知清谈的贾政,对于贾母这个老封君,都是孝敬有加的。
    是以在听到老太太的传话时,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