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红楼之赘婿 >

第177章

红楼之赘婿-第177章

小说: 红楼之赘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纵然如此,两个孩子的惩罚还是加倍了。
    一向柔善的黛玉冷着脸的时候,两个孩子直接地傻眼了,本来已经委屈的不得了的佑安直接“汪”地一下哭了,可纵然如此,父亲与母亲都是冷着心肠,让他们去反思去了。
    体罚这事儿不管是骆辰逸还是黛玉,都不赞同的,可有比体罚更好的法子,做检讨啊!
    写上一千字的检讨,骆辰逸很是机智地提出了这个阴险的法子,替孩子们免了跪祠堂的惩罚。
    黛玉也觉得这个法子新鲜又好用,所以纵然是知道丈夫心疼孩子们的心思,可也没有戳穿。
    毕竟两个都是自己的心头肉,祠堂里毕竟阴冷,不管是谁伤了,心疼的肯定都是自己。
    从先生那儿回来,也不知道老先生说了些什么,总归两人都是红着眼圈儿,可没想到的是,他们面临的不是父母的宽慰,反倒是母亲的雷霆之怒。
    黛玉在面对孩子时一向都是严肃形象,可即便再如何地眼里,可也没有如此这般的疾风骤雨过。
    两个孩子已经彻底地懵逼了,骆辰逸在心疼的同时也觉得恼的不行,自家的孩子,还是娇惯太过了,所以一点儿的抗压和灵机应变的应对都没有。
    不得不说,这一刻他是有些失望的。
    黛玉自然是看出了丈夫的脸上的神色,控制住了自己的脾气,两个孩子第一次领受到了父母的惩罚,夫子的惩罚,天要塌了。
    从这日起,不管是黛玉还是骆辰逸,都开始在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了。
    果然,养儿方知父母恩,现在的骆辰逸想想自己小时候犯浑的日子,倒是有些能理解骆文远这个当爹的为何和自己不亲近了。
    毕竟是自己最先表现的疏离不亲近的,那种抗拒一次两次地还好,可是时间久了呢?
    骆文远也并非是铁石心肠之人,所以和自己不亲,对着各种孺慕的小儿子,他自然是疼宠有加了。
    至于后来的自己,虽然掩饰的很好,虽不至于是仇视,可怨恨肯定是有的,所以骆文远更加不待见自己,这样的事情自然也而是会发生的。
    可到底不管如何,现如今骆文远这个做父亲的已经因为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自己的这份儿反思和感悟就显得虚伪了许多。
    骆辰逸因为家庭,因为自己的孩子,开始了新的成长。
    以前听着这些口号,他实在是觉得虚伪又令人反感的,可是现在才真正地体会到了这其中的真谛。
    不管别的其他,至少骆辰逸有了这份儿感悟,也开始在成长了,倒也不算晚。
    至少自己的两个孩子能因为自己的成长而受益,他就满足了。
    自打这日开始,夫妻二人都开始了属于微小的调整和改变,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这并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夫妻二人在践行的。
    林佑宁和林佑安两人在第三日的傍晚将自己兄妹二人写好的认错书交给了父亲,看着两个红着脸,各种羞窘的孩子们,骆辰逸的心情总算是好了许多。
    老夫子那里对于这个弟子的诚心认错自然也是原谅了的,本来他年岁大了,可又是无儿无女的,日后的养老送终都是骆家小子的事情,这两位学生,对于他来说,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彼此之间相处的更像是祖孙,既然两人都认错了,骆家小子和公主也都做出了惩治的举措来,他自然是消气儿了的。
    既然老夫子都原谅了他们二人,黛玉夫妇也不会揪着不放,只要孩子们认识到了这个错误,那么此事就翻篇。
    这场风波,总算是烟消云消了,不管是黛玉的育儿心得还是骆辰逸的画作中,都将此事认真严肃地书写了下来。
    雨过天晴之后,佑安似乎也不那么抗拒写大字了,佑宁的蹲马步时间一直都没有减少,也在坚持着,虽然辛苦,可也知道,这是为了锤炼自己,所以他一直都坚持了下来。
    吃一堑,长一智。
    对于孩子们的表现,黛玉夫妇很是满意。
    日后,写检查的法子从亲近的几家子开始推广,大家甚至还举一反三地弄出了什么“保证书”之类的东西,甚至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念检查这种耻感爆棚,令人羞愤欲死的事情也发生了。
    骆辰逸这个始作俑者也只能在心中暗暗叹服古人的聪慧劲儿,果然不是盖的。
    到了后来,皇帝竟然将此事在朝堂上开始当成了杀手锏来用,写检讨啊悔过书这些的虽然羞耻,可毕竟阅者只有自己的顶头上司皇帝,可是读检讨这种东西,实在算是奇耻大辱,甚至比脱光了在午门打板子还要让人觉得耻辱。
    第一个读检讨的礼部官员是个往日里威严厚重的老儒,平常动辄讲规矩,说道理的,老头子固执的要死,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忠君爱国之心,所以动不动地就要来个死谏,来个跪谏。
    以往皇帝也拿人家没办法,毕竟这样的老儒都算是人精子,轻易不会露出自己的把柄给皇帝,所以憋屈的也只能是皇帝自己。
    可好歹地让皇帝给抓住了一次把柄,往日里也许不过是训上几句就算了,可偏生,皇帝觉得自己心气儿不顺,受了那么多的委屈,总要出口气儿的,所以令老大人写了检讨书,可这还不算完,竟然当着朝臣的面儿,在大朝会上亲口念出来。
    这和御史弹劾,和同僚攻讦都不同,在他看来,这是自己硬生生地往自己胸口捅刀。
    所以这位老大人在念完这份儿四不像的检讨之后,一口老血喷出来,然后昏死了过去。
    抬回去的老大人并未跟以前那般再接再厉,反倒是上了折子,他要告老。
    按着以前的习惯,皇帝总应该做足了“礼贤下士”的把戏,再三地挽留老大人,告诉他,你对朕,对着这个国家很重要,不仅是朕离不开你,便是这朝廷也离不开你,离了你,百姓就要饿死之类。
    可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老大人的高老折子很快地就批了。
    这下子,简直是雪上加霜,老大人呕的半死,直接地一命呜呼了。
    朝野一片哗然的同时,大家都将责任推到了皇帝新弄出来的这个大杀器上面了。总好过说是皇帝小心眼,再不然是老大人小心眼吧?
    因为这位老大人自己本身德高望重也就算了,大家总得敬老尊贤吧?
    老大人以前也并不是没有风骨之人,往日里尽管固执又讨嫌,可毕竟他一心为公,并无私心,是不是?
    再者说了,这位老大人还有个了不起的亲戚。
    忠顺王。
    可是现在呢?
    就是因着皇帝看不上忠顺王爷,就想着和自家弟弟斗气,所以就将老大人给羞辱死了,大家虽然嘴上不说,可心中对于老大人还是同情居多的。
    又有这几年,忠顺王爷也不大在外面走动,朝堂上也是爱来不来,不大会给皇帝添堵了,可当今如此地小心眼,真是令人侧目。
    大家的这些腹诽皇帝自然是知道的,可他也不觉得自己是在小心眼,是在报复谁,反正老头儿自己心胸狭窄,与自己何干?
    更何况,这老小子又是什么好东西了?
    一副道貌岸然之态,私下又给自己的那个好弟弟忠顺拉拢了多少的清流,为他造势,否则的话,忠顺哪里能那般地嚣张,让自己这个做皇帝的都得让着他。
    更何况上面还有个上皇压着,皇帝想想自己以前的日子,再对比一下现在的太子,简直就是太心酸了。
    顿时地觉得自己就是个万年好爹的皇帝直接地将内心的那一丢丢的愧疚给丢到了后脑勺,虽然也派了翰林学士去致祭,可到底也不是什么太光荣的事情。
    忠顺王妃赶回了娘家去治丧,对于皇帝的决定,忠顺王妃只觉得满心的愤恨,逼死了自家亲爹,她倒是要看看高高在上的那位会得到什么好儿来?
    吏笔如刀,总要让皇帝也品尝一下这种滋味儿。
    皇帝并不知道忠顺王妃的心思,若是知道的话,他肯定会告诉自家弟妹,朕只要活着尽兴,只要百姓富足,国家强大,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不管如何,百姓对于这位帝王的评价确实不错,在某种意义上也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这位老大人没了,骆辰逾夫妇俩自然也是要上门去道恼的,接着这个机会,青离郡主和王妃总算是见了一面。
    毕竟是庶女,王妃平时也并不一定会觉得这位郡主有多好,可人在脆弱时,有这样贴心的安慰,她只觉得这闺女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闺女了。
    所以母女二人的感情突飞猛进,因着青离郡主伤了身子,所以到现在都没有再怀上身子,王妃甚至是为这个庶女准备了不少的各色偏方药材的,为的就是好生地调理她的身子,女人啊,总还是要个儿子傍身的。
    母子二人感情深厚,骆氏二房和忠顺王府的关系也就更加地亲密了。
    毕竟是岳家,所以也撕撸不开,骆辰逾就只能任由妻子和岳家往来了。
    可皇帝不这么想,反倒是觉得骆辰逾不识趣儿,简直可恶。
    骆辰逾位置太低,皇帝太过关注这么个中不溜丢的小侍卫,也是奇怪。
    既然没办法折腾骆辰逾,他索性去折腾自家弟弟好了。
    三天两头地接到兄长斥责的忠顺王爷却也没有战战兢兢,反倒是更加地肆意了。
    听戏捧角儿,提笼架鸟,一副老纨绔的作为,丁点儿也没有悔改之意。
    这种兄弟撕逼,又是涉及到天下最为尊贵的家庭,不少八卦人士都是兴致勃勃的,甚至还有好事之人开了盘口,赌这位王爷到底能坚持多久。
    至于谁赢谁输的问题,自然是一目了然的。
    当初有上皇护着,这位王爷都拿当今没办法,成为了输家,更何况是现在呢?
    所以现在大家关心的是,皇帝会不会赶尽杀绝,忠顺王爷会不会愤而反击?
    可不管是皇帝还是忠顺王爷的反应,都是出乎意料的,这位爷越发地嚣张,越发地肆意,似乎是在享受着自己人生中最后的荣华。
    当然,这,这也确实是他人生中最后的自由和荣华。
    后来觉得自己对忠顺仁至义尽的皇帝终于忍无可忍,在御史又一次地弹劾忠顺王爷跋扈时,将他全家给圈禁了。
    皇帝总算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可到底其实也没有说沾上多少的便宜,毕竟忠顺早就将自己的家产给处理的差不多了,又有闺女庶子的早就嫁的嫁,分家的分家,偌大的府邸只剩下三个主子,七八十口子的下人罢了。
    这对于曾经几百人的王府来说,不过是毛毛雨而已。
    亲儿子实在是跑不掉的,否则的话,哪怕是背着忤逆的名头呢,忠顺只怕也是要将嫡子赶出王府的,可惜的是,那个时候为了争夺大宝,他实在是没少拿儿子作秀,着实地得罪了高高在上的那位。
    将儿子赶出去倒也可以,可最担心的是,自己鞭长莫及,皇帝那个小心眼子的又赶尽杀绝,也是因为这个,忠顺并不敢冒险,也只能让嫡子随着自己一起圈禁了。
    这样其实也好,尽管圈禁了,可除了不能出府之外,其他的基本上也没有任何的变化,自己照样能享受华服美食的生活,所以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这样安慰自己的忠顺,总算是老实下来了。
    本着外嫁女不究的原则,皇帝倒也没想要追究侄女儿们的情况。
    可偏生有个爱自作聪明的小宋氏在,生怕落魄的王府会带累自家,会带累自家闺女,对着青离郡主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