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殇 >

第83章

国殇-第83章

小说: 国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高级将领一一握手问好,尔后堂而皇之地坐在李宗仁与宋哲元的中间。这时,讲台右侧的小角门一开,蒋介石出来了。他穿着黄色呢子军常服,照例带着白手套。一个中将级的侍从官员喊了一声“立正”,并报告了到会人数,蒋介石脱下帽子,还了一个鞠躬礼。既然是召开秘密军事会议,总要像那么回事。大家坐下之后,蒋介石摘掉手套,笑着说:“好、好,有的很久没见面了,有的还没见过面,今天在我讲话之前先来点点名,见见面,认识认识。”接着,他就拿起花名册,从第1战区、第1集团军按番号顺序点起名来。大概是为了对那些高级将领表示“客气”和“尊重”,凡是战区司令长官、副长官和集团军总司令都不点呼,对集团军副总司令,只呼姓和职衔而不叫其名。军团长、军长和师、旅、团长则一一挨次点呼。点名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在蒋介石要开始讲话的时候,那位中将侍从官突然想起委员长在西安事变中摔伤过腰,于是,对大家说:“委员长腰部还有点疼痛,不能久站,需要坐着讲话,请大家原谅!”蒋介石并没坐下,他从上衣左边口袋里掏出一个蓝色布面很薄的小本子,用手高举着说:“你们有谁带来这个的——《党员守则》?哎,哎,带着的站起来,把本子举起来我看看!”结果,全场有8人站了起来。蒋介石命他的侍从人员把这8个人的名字记下来。随后他又从右边衣袋里掏出一个红色封面的书本,高举询

    蒋介石开封设下“鸿门宴”(3)

    问:“带着这个的——《步兵操典》,站起来!”结果,全场只站起来一个人。蒋介石好像有点不大相信只有一个人带这本书似的,“还有没有?带着的站起来!哎,哎,哎?”一问再问,站起来的还只是那一个人。蒋介石又命侍从人员把这个人的名字记下来,他脸上显出很不高兴的样子,随即坐在了椅子上。蒋介石要开始讲话了。所谓开封会议,实际上是会而无议,只是蒋介石一个人训话而已。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蒋介石于是开始借题发挥,侃侃而谈。“以前我曾经下过通令,各级军官必须随身携带《党员守则》和《步兵操典》,以备随时随地翻阅研读,有所遵循。因为这个《党员守则》是我们国民党员必须遵守奉行的,它是我国几千年来古圣先贤总结出来的明训,是我们处世立业,待人接物的典章法则,是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宝武器。至于《步兵操典》,那更是我们当军官的须臾不可离的。它不仅是我们平时训练教育部队的准则,而且是我们战时的一部袖珍兵法,特别是其中的《纲领》,更是一部军事哲学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锦囊妙计,是我们各级军官一日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只要你们能熟读深思,善于运用,就一定可以战必胜、攻必克、守必固。即使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到了弹尽援绝、无能为力的时候,它也能给你们解决疑难,能给你们指出正确的方向和道路……”讲到这里时,全场听众都聚精会神地想听《操典纲领》究竟是怎样来解决最后关头的疑难问题,怎样指出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蒋介石继续讲道:“《操典纲领》明白地昭示我们,当我们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也就是说,不成功便成仁;它还昭示我们,受命不辱,临难不苟,负伤不退。被俘不屈。这些都是应该走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步兵操典》是我们各级军官生死依之的灵魂,是我们不可须臾稍离的法宝。我们在俘虏的敌人身上发现,他们的军官甚至于士兵,差不多都带有各自兵种的操典和《阵中勤务令》之类的军学书籍。敌人之所以能打胜仗,之所以敢于侵略我们、欺侮我们,其道理就在于他们能够学,能按照典、范、令行事。回头看看我们呢?恰恰相反!你们是这样的不好学,是这样不学无术,你们今天在座的有四五百人,只有一个人带着《操典》!你们这些高级将领这样的不好学,怎么能会不打败仗呢?你们这些高级将领这样不学无术,怎么能战胜敌人呢?

    如果长此以往,我们非至亡国灭种不可!……“讲到此,蒋介石动了真感情了。国民党拥兵百万战将如去,却如此不堪一击,丢了上海不算,连首都南京都让日本人占了,东北华北大片河山还有蒋介石的老根据地华东,都成了日军的囊中之物,这能不让蒋介右生气吗?蒋介石一面讲着,一面频频以手背把桌面击得”砰砰“作响。

    坐在前排的高级将领们,把脑袋低垂着不敢仰视,一个个锁眉苦脸,状有愧色。蒋介石接着往下讲:“目前我们在军事上虽然受了一点挫折,但国际形势很好,对我们很有利。我们是得道多助,而敌人则是失道寡助。我们抗战必胜,建国必成,而敌人则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敌人并没有三头六臂,并没有什么了不得,只要你们能够服从大本营和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命令,只要你们能够奋勇作战,那我们就一定可以战胜敌人,最后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刚才我对你们已经讲过,只要你们高级将领能服从我的命令,我就有能力指挥着你们战胜敌人,我就不愧作为你们的统帅;只要你们是为了抗战杀敌,不论你们的部队有多么大的伤亡损失,我都负责替你们补充。可是,我们有些高级将领,把国家的军队视作个人的私有财产,自从抗战开始以来,一味保存实力,不肯抗击敌人,只顾拥兵自卫,不管国家存亡,不听命令。自由行动,哪里安全就向哪里撤退,逃跑。试问,这样如何了局呢?我能往,寇亦能往,你们跑到哪里,敌人就会追到哪里,最后无处可跑,无地自容终至国破家亡,一无所有。试问国家都没有了,你们保存实力还有何用?况且到了那个时候,敌人还会让你来保存实力吗?你们高级将领这样的作法,难道就不怕天下唾骂吗?难道就不怕国法制裁吗?”台下的韩复榘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脑袋耷拉下去,几乎碰到桌面了。中间休息时,那位中将侍从官步下讲坛,走到韩复榘的面前,

    蒋介石开封设下“鸿门宴”(4)

    笑着对韩说:“请你稍等一会再走,委员长约你说几句话。”韩复榘心里“格登”一下,但又无可奈何地跟着侍从官走到后台。刘峙迎了上来,身边跟着几个卫士和穿便衣的人。刘峙笑着拉住韩复榘的手:“委员长请你先上车”。外面早有一辆车停在那里,韩复榘一上车,两个人一边一个就把他夹在了中间。其中一个人拿出一张逮捕令给韩复榘看,并对他说:“你已被逮捕了。”韩复榘这才恍然大悟。汽车飞快地向开封火车站驶去,只见沿途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宪兵,戒备森严。汽车一直开上月台,停到一列升火待发的火车旁。两个特务把韩复榘从汽车里拖出来,推拥上了这列专车。这时,韩复榘才认出,逮捕他的竟是特务头子戴笠和龚侧舫,并由他们亲自押送。火车开动后,沿途不停,直达汉口车站。汉口车站也是戒备森严,有5辆汽车等着,4辆大卡车上全是宪兵特务。韩被押进一辆小汽车,一直开到江边码头,由专轮载车渡江到武昌,交到“军法执行总监部”,被软禁在一座二层楼上。再说韩复榘被刘峙领出去后,会场炸了窝。稍后,蒋介石立即回到会上宣布说:“韩复榘目无中央,违抗命令,大敌当前,擅自撤退,为民众所不容,为党纪国法所不容,现已逮捕法办,请诸位安心供职。”参加会议的高级将领毫无思想准备,一个个面面相觑。片刻,孙桐萱站起来向蒋介石求情说:“委座,韩复榘是粗人,多有不对,希望能予以宽大处理。”蒋介石冷冷地说:“韩复榘罪有应得,已交军法总监部组织会审。他的军政职务已被革除,第3路军总指挥由你代理,另委任军长曹福林为津浦路前敌总指挥,你们要安定军心,共同抗敌。”孙桐萱挺重义气,会上碰壁后并未死心,散会后又多方求助,甚至命手下人带着6万大洋去武汉活动,但到处碰壁。这时他心里明白,总司令这回是死定了。1月24日晚7时左右,一个特务对韩复榘说:“何审判长请你谈话。”他信以为真,就随着那个特务下楼去。当他下到一半时,突然看见院子里布满了持枪待放的哨兵,心知自己死到临头。但他还想伺机逃命,说:“我脚上的鞋小,有些挤脚,我回去换双鞋再去。”边说边回头要上楼。他的脚刚迈一步,站在搂梯边的那个特务就向他的头部开枪了。韩复榘回过头说了一句:“你打我……”话没说完,连续响起枪声。韩复榘歪着倒在楼梯上。他头部中2弹,身上中5弹气绝身亡。就这样,这个独霸山东8年之久,又拱手把齐鲁山河奉送给日本人的一代军阀韩复榘,终于被蒋介石除掉。韩复榘之死尽管像个谜,但身为高级将领,畏敌如虎,不战而失天险,实为国人、军人所不齿。为国而战,懦者耻!可惜白字粗人韩复榘没能真正理解这话。韩复榘死后,《中央日报》向全国发布消息,公布他的10大罪状。1月25日,中央通讯社发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等军法会审判决书:被告韩复榘,不尽其守土职责及抵抗能事,对于本会委员长先后电饬出师应援德州及进击沧州,牵制敌军之命令,均不遵奉;复因敌军渡河,擅先放弃济南,撤退泰安,委员长继令该被告坚守鲁南防地,又不奉命令,节节后退。迄鲁西济宁,后敌军跟踪侵入,陷军事上重大损失。……处死刑,被夺公权终身。蒋介石终于如愿以偿地除掉了韩复榘这个眼中钉,他不仅要借这个机会出口恶气,还想借此机会来个杀一儆百,让那些不听调遣,明里暗里和他这个委员长做对的地方军阀和将领们看看,对反对他的人绝不手软。另一方面,他也想借机整肃颓丧、混乱的军纪。在逮捕枪毙韩复榘的同时,蒋介石还公布了43名作战不利的军官处罚名单,其中包括晋军第61军军长李服膺和第5集团军总司令香翰屏。蒋介石以韩复榘为例通电全国,警告各级将领:“今后如再有不奉命令,无故放弃守土不尽职抗日者,法无二例,决不宽怠。”蒋介石于新年之初连毙高级将领,在国民党军中引起极大震动。日后台儿庄的英雄李宗仁在评价此举时说:“此事确使抗战阵营中精神为之一振。”日后的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中,不少地方部队将领包括蒋介石的嫡系将领的死命抗敌,不能不说与此事有关。

    李宗仁只有杂牌军(1)

    1938年初,随着京沪、山东得手,日军大本营又把贪婪的目光又投向古国中原重镇——徐州。徐州属于中国两大铁路动脉津浦线和陇海线的汇交点上,是中国铁路东西南北往来的枢纽,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日军瞄向徐州,意图相当明确,就是要打通津浦路,解除日后进军武汉的右侧威胁,再由陇海路西上,切断平汉线,一举拿下武汉,通蒋介石摊牌。日本人的如意算盘拨弄得哗哗作响。此举成功,不啻趁热打铁,再给蒋介石以致命一击,彻底打垮蒋介石的抵抗意志,向日本人投降。日本人对几千年前中国兵学鼻祖孙子的一句话领悟得也相当深刻:不战而屈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