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殇 >

第123章

国殇-第123章

小说: 国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抢头功眼光短浅(3)

    过,还是听听宋希濂将军本人的说法:“大别山北麓之敌,此时已越过潢川西进,又继续占领了罗山。9月下旬与我胡宗南军在信阳以东发生激战,经胡宗南部痛击,致使敌人死亡约5000余人,敌军被迫退至罗山等待增援。敌援军一至,立即再度猛攻,胡部伤亡惨重,于10月12日晚,未经第5战区代理司令长官白崇禧(应为李宗仁)的批准自动放弃信阳,撤往南阳附近。日军遂于10月12日攻占了信阳。然后,即以有力的一部从信阳西边的平靖关,越过桐柏山脉,占领应山,全线震动。日军如迅速从应山南下安陆、云梦、孝感、汉川,则所有在东北地区作战的部队,均将陷于日军包围圈内。”当时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设在安陆与花园之间的陈家庄,得此消息后,立即命令部队,迅速向汉水以西地区撤退。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以电话告知我部,即从小界岭一线撤退,经花园、云梦、京山向钟祥以西地区转移。几乎所有部队都向西去了。最后仅剩下我部两万多人(我所指挥的36、88两个师留下还能作战的队伍,作战伤亡过重,已于旬日前奉军委会命令,归我直接指挥,其余由师长陈瑞河、钟彬率领开赴襄樊一带接领新兵整训)。我立即命令左翼的61师(师长钟松)向钟祥转进。亲率87师及直属部队,以4路纵队,沿黄安至花园的公路西行。是日,天气晴朗,大约下午3时到4时这一时间内,有日军飞机3批(每批24架),先后从我军上空飞过。目标这样大,日机既不投弹轰炸,也不低飞扫射,径直向西南方向飞去。我当时感到很奇异,但随即听到孝感西南地区的爆炸声,才断定日机的目的,是在破坏孝感至长江埠一带的桥梁和船只,企图阻止和延滞我军的撤退。将近黄昏时(下午6时左右),我所率部队均已到达花园附近。

    当时得知的情况如下:(一)钟松率第61师已于上午通过华园向孝感方面去了;(二)听到西面大约三四十华里的地方有浓密的枪声,判断安陆可能已被日军占据;(三)友军的第44军萧之梦部,约有两个团和1个山炮连及没有眼上队伍的其他友军部队,约有四五千人,均才到花园附近,因情况不明,处于彷徨中;(四)沿长江北岸西进之敌,正向武汉附近地区进攻中;(五)据我军后尾部队报告,尚未发现敌军的追击部队;(六)北面的麻水、应城一带,尚无敌踪。我立即召集所有各部队营长以上的军官,到花园车站来开会。向他们说明当前的形势,是处在敌人的大包围圈中,再向西行进,可能钻入敌军口袋,有被消灭的危险。在此观望坐延,敌军将包围圈缩小,亦有被歼的危险。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暂将部队分散隐藏三里城、宣化店、七里坪一带及花园的东北地区,俟机突围。所有到会者全都同意。只有些人表示部队走得很疲倦,希望吃点东西再走。我当即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时间稍纵即逝,必须立即行动。”随即就各部队行进的路线,隐藏的大概地区,以及今后的联络方法,予以明确指示。我亲率军直属部队及友军部队,立即循原路东行。约一小时后,折而北向,进入丛林地带。由第87师沈发藻师长率该师全部,由花园经二郎店向三里城行进。“经一夜的行军,到第二天上午,大都到达了三里城、宣化店一带地区。出入意外的是,这些地区,几乎没有一点战争气氛。

    街上行人如织,熙熙攘攘。尤以三里城颇为繁华。特别令我感到高兴的,即三里城竟囤有军粮2千多包(每包200斤)。当嘱军需人员通知各部队来领。除吃用外,尽量带足粮。军部到达三里城附近一个村庄住下后,我即命通讯营迅速架通各团级以上部队电话,并采取下列各项措施:(一)所有无线电台,应暂时停止与外部联系,防止被敌军侦察,发现我军位置;(二)严密监视和警戒通往黄安、花园、应山方面的敌军动态;(三)派出一些便衣人员前往潢川、罗山、信阳等地,侦察这方面的敌军情况。在这一带约住了三四天,我命令各部队,利用夜间逐步北移,接近信阳至潢川间公路的南面二三十华里处住下。根据详细侦察结果,信阳至潢川间,只信阳、潢川两地有日军据守,白天常有装甲车在信潢公路上巡逻,晚间颇为寂静。于是我就决定,于某日晚10时至12时,所有部队(约2万人)要全部通过这条公路,跳出敌军的包围圈。一切均按照预定的部署实现了。接着渡过淮河(这时淮河要以徒涉),第二天到达息县,即分两路向驻马店、确山两处前进。

    争抢头功眼光短浅(4)

    进。我率军部队及直属部队到达驻马店后,立即由电台向军委会报告情况,迅即得到蒋委员长、何参谋总长分别来电嘉奖,内有‘极为喜慰’之词。并命部队即向南阳地区集结整训。随我一道出来的友军部队,各自归还建制,其军师长均各来电表示感谢。“比起宋希濂,第5战区司令长官,被日军和西方军事家评价为”狡猾的南方将领“的李宗仁上将的经历甚至更惊险、更幸运。10月中旬的一天,李宗仁率长官部自夏店撤至平汉线花园站以西约10里的陈村。到达陈村后,长官部与刘汝明将军的68军突然失掉联系。入夜,李宗仁绕室彷徨,心绪烦乱。他既为68军担忧焦虑,更惦念武胜关、平靖关的安危。两关若失,就不是68军能否撤出战场的事了,也许将有数个军、数十个师被日军截住。焦虑烦躁使他辗转反侧,终不能眠。他披衣而起,来到户外。夜幕下的陈村静极了,只有偶尔传出的犬吠在夜空里久久回荡。此刻陈村尚未沦陷,应该是安全的。但空旷的静谧和黑夜的大幕,像裹着的死神向地压来,他心里有些不安起来。李宗仁是个很相信第六感觉的人,越静他越是觉得不安,觉得不妙。当下,披衣向屋内走去,叫醒随从,通知长官部迅速整装,向西转移,刚刚入梦的参谋长徐祖贻将军突然被叫醒,深感突兀。当下步入长官室问道:”长官一向都很镇静,今晚何以忽然心神不安了?“李宗仁匆匆束装,答道:”走吧,祖贻。陈村可能不安全。我觉得应该从速离开。“参谋长见状不便再问,便也回去整装。半小时后,第5战区长官部一行百多人踏入了西退的漫漫黑夜。2小时后,日军快速部队千余骑兵冲入陈村。李宗仁命不该绝,心血来潮救了他一命。如果李宗仁陈村遇难,长官部被歼,那武汉会战的成果对比就将大不一样。李宗仁身为中国高级将领,他的生死安危自然也不再是他个人的事。中国抗战,还从未有过兵团以上级别将领遇难,这曾是蒋介石和中国军以弱击强,向世界吹嘘的资本。没有高级将领遇难,自然就没有成建制的大部队被消灭。李宗仁托上帝之福,大难不死,也替蒋介石保全了面子。

    最后的陷落(1)

    10月21日夜,广州城陷入敌手的消息传到武汉,传到蒋介石耳中。蒋介石疲惫的脸上并没显出多少震惊。但闻讯生情,联想到一片火海的广州和哭喊奔逃的军民,他那张削瘦的脸上还是流露出缕缕伤感和痛苦。1年来,他丢的地方太多了,以致他最初丢土失地时的伤感、痛苦,如今已变成了麻木,似乎一切都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但广州的失陷,还是使他受到了震动。他不会忘记国民革命起于广州,他的发迹直至日后统治江山,都与这座中国最南端的大城市密不可分。可如今,一切都从他手中一个接一个地滑落出去,落在了东瀛蕃邦的手里。这深深地刺痛了他那颗民族气度未泯、泱泱大国尤盛的心。烦恼,痛苦,折磨得他辗转反侧,竟夜未眠。但武汉外围节节失利的阴影容不得他再为广州的陷落感伤烦恼。上午,他一到军委会,就召集尚在汉口的军界要人,探讨武汉的命运。这问题此刻已是刻不容缓,日军震耳的战炮和咔咔作响的军靴声正一步步逼向武汉三镇,逼向他尚能立足的这最后一座华中重镇。此刻长江以北,日军第3、第10师团和日前由华北方面增援而来的一个骑兵旅团已攻占应山,正马不停蹄地扑向武汉西北面的安陆;武汉东北,第13师团已拿下宋埠,他们身后的麻城,是兵强马壮的第16师团。而蒋介石一直密切注视着的稻叶第6加强师团已抵近黄陂,直窥武汉三镇。江南战局也好不了多少,打不完的波田支队,依仗江中日舰,直逼武昌城,看来是非圆首进武汉城的梦想,而第9师团、第27师团,则直插贺胜桥,咸宁地区,粤汉线被截断,已是早晚的事。日军像一团越聚越浓的乌云,从东、南、北三面向武汉猛压过来。武汉近郊,随着外围天险和沿江要隘的纷纷陷落,已是四面楚歌。武汉已成兵家死地。蒋介石汲取了上海、南京血的教训,早在9、10月,就已开始有步骤地分批撤离党、政和地方政府机关,疏散百万民众。10月中旬,武汉几乎已成空城。正因为此,今天到会的高级将领很少。除军令部长徐永昌,从前线返回不久的白崇禧、陈诚外,再就是武汉警备司令郭忏等几名中将、少将。会场也像战场,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壮观。战况到此,放弃武汉已是明摆的事。但蒋介石对城市的眷恋,或者说对自己权威、脸面的眷恋,又往往使他很少能痛痛快快地放弃一座城市。上海如此,南京如此,徐州也是如此。但到头来,不但城池不保,还要殃及军民。血的教训已使众将领寒透了心。坐在蒋介石身旁的武汉卫戍司令陈诚比起别人尤其担心。如今武汉外围各部队已经失控,只要能跳出日军的合围圈就算万幸。

    如果蒋介石再来个死守,手中仅有的几个军非丢得个干干净净不可。他几次张张嘴想开口。可最后还是把话咽了回去。蒋介石似乎看出众将的心思。他口一张,说道:“诸位,武汉我准备放弃了。”蒋介石一语惊人,却惊得众将放下了心里的一块石头。从众将变得轻松的脸上,他也分明看出了一切。“诸位,武汉会战,已近5月。寇军受到空前未有之消耗,我军战略企图已达。而且,日军偷袭广州,华南数地失守,粤汉线已被切断。因此,武汉之战略地位已失。如我军免强保持,则最后必失,不如决心自动放弃,保留若干力量,以为持久抗战与最后胜利之根基。”陈诚不失时机却是发自内心地赞叹道:“委员长高见,武汉死地,断不能与日军死拼。”蒋介石扫了陈诚一眼,继续说道:“今日武汉,厂矿、机关、团体、学校、难民诸项都已按计划撤退完毕,武汉只是一座空城。

    放弃武汉,及战略需要。但政治上,吾人决不能让敌寇坦然踏上我神圣故地。诸位不会忘记吧,武汉乃具革命传统之地。因此应予一部兵力作象征性抵抗。“说罢,转向白崇禧和陈诚,问道:”健生、辞修,你们说说,留多少兵力为妥呢?“陈诚不愿再为这种门面上的事乱分兵,当下应付道:”似可留1旅兵力。“白崇禧对这类事显然也没兴趣,当下点点头,敷衍了事。会议结束后,陈诚当着众人面建议道:”委员长,武汉战事日紧,军委会已撤退完毕,您和夫人还是尽快离开武汉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