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殇 >

第122章

国殇-第122章

小说: 国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被处决的国民党军最高级别将领韩复榘临战退缩,失地千里,不毙不足以平民愤,鼓士气。但在华北不战而逃,日退百里,获得“长腿将军”骂名的刘峙,为何却逍遥法外,仍居军职高位?胡宗南无视战区长官命令,擅自西撤,致使信阳和鄂北三关尽失敌手,武汉震颤,这失职抗命重案为何不咎,却抓住个曾元不放?1938年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委会一次就撤职查办、枪决处死了41名作战不利的旅长以上将领。可这些人中又有几个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呢?这当然不是说地方杂牌作战不力。事实上,在初期惨烈的抵抗中,地方军虽然装备极差,但战绩丝毫不逊于老蒋的“嫡系”中央军。淞沪会战10个战绩优秀师中,一半以上是杂牌;临沂、台儿庄大捷,几乎由杂牌军一手包办,汤恩伯军团还是在李宗仁软硬兼施的催逼下,才给了日军最后一次打击;武汉之战,万家岭大捷的神话,也几乎全为两广将士写成。杂牌支撑了中国的抗战,支撑了国民党军,也支撑了曾风雨飘摇的蒋介石政权。但他们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畸形的国民党军法对他们最为严酷,而且也只对他们。三军征战,不可无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无形中也成了蒋介石维护统帅形象的饰物、点缀,只是这点缀必须用血来维持,代价太大。蒋介石家事重于国事,私心重于公心。他一世爱耍小聪明,却无领袖伟人之胸怀。他得到了“嫡系”,却失去了军心、民意。解放战争到来,一切因果报应便顺理成章地接踵而来。当成师、成军的国民党官兵背叛了他,投向毛泽东率领的人民解放军一边时,他终于醒悟过来。但一切都像随风飘过的烟云,永难再返。蒋介石靠黄埔起家,靠“嫡系”打下了江山,但最终也是“嫡系”害了他。国民党百万官兵大投诚,不仅使他失去了部队,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信心,意念。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的毁灭绝非偶然。可悲的军法,一个被个人意志强暴地蹂躏、失去丝毫公正的军法。

    争抢头功眼光短浅(1)

    日军再蹈徐州覆辙10月中上旬,万家岭战场沉寂下来。淞浦师团长虽率近千名官兵冲出铁网,避免了被全歼的厄运,但106师团作为一个能征惯战的师团,已不复存在。但出乎中国军意料的是,10月中旬,日军突然分兵华南,以一个舰队加2个陆军师团的兵力,在广东大亚湾强行登陆。中国守军余汉谋部战前准备不周,抵抗无力,不出10日,华南重镇广州便陷落日军之手。海外支援中国战场的南大门被封闭了。武汉即使守住,也失去了战略价值。10月11日,冈村宁茨军司令官渡过长江,来到了盘踞田家镇的第6师团部。他在田家镇的突然出现,预示着江南及至整个武汉战场将面临一个突然的变化。冈村中将是侵华日军高级将领中的佼佼者,事到如今行此下策,也是万不得已的事。他要改变11军的主攻方向,以第6师团为骨干,沿长江两岸溯江西上,进取武汉。他实在没有勇气再让第2军捷足先登,再让东京的军部要员看自己的笑话。促使他下决心的是淞浦第106师团在万家岭的覆没,但又不仅仅如此。江北大别山,东久迩第2军已接近信阳、宋埠、麻城等地,距离武汉仅咫尺之遥。而他的第11军主力,仍在南浔线上被薛岳死死缠住,已明显落后于第2军。第6师团虽一路顺利攻下田家镇,但因损耗过大,又无后援,无法向武汉方面挺进。会战至今,他不能不承认,他落后了,远远地落在友军的后面。而万家岭的恶梦更让他大丢其丑。他甚至在战场上就已听到了师出华北,又倾向于华北军的现任陆相板垣,和军部那些“北进派”高官们幸灾乐祸的笑声。这曾一度难煞了他这个颇讲职业修养的日本军人。改变战略,把主力投入第6师团方向,自然有利于11军急得头功,早日进入武汉。但作为一名军人,他知道这种破坏战役协同的后果。合围如果不能达成,几十万中国军主力将从掌心溜掉,即使拿下武汉,军事目的也只达成了一半。但不改变战术,南浔方向尚看不出能击溃薛岳这20多个中国精锐师的迹象,战事久不能决,拖了全军的后腿,对他这个老军人来说也是耻辱。司令部里,冈村宁茨绕室彷徨,思前想后,就是拿不定主意。

    焦躁烦恼,使他对薛岳既痛恨又无奈,怎么偏偏碰上这么个冤家对头。10月10日,淞浦师团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来,尤如当头一棒,几乎把他打倒。这是他几十年指挥生涯中从未有过的惨重失败,从未遭受过的耻辱。但这一棒却打醒了他。失去的,毕竟像眼前的长江之水,永远流去,但尚能把握的机会,却不该再从眼前消失。尤其11军参谋长的一句话,他更是认为说到了要害:“你要能先进入武汉,就立下头功。有了头功,眼前的一切过也就不为过了。再说东京方面并不了解中国军人的不同,他们是永远不会相信薛岳将军的战斗精神……”说的不错,如果再不改变战术,即使最后击溃了薛岳的主力,东京军部并不会认为他比波田干得更漂亮,虽然波田一个旅团击溃的是十余个师的杂牌军。想到此,冈村打定了主意。加强第6师团和半壁店方面波田支队,如果11军的这两支先锋能先进入武汉,11军在整个会战中就是有功的。冈村宁茨是个不错的军人,但仍未能摆脱名利世俗。南浔方面虽仍与薛岳部接触,但冈村已完全放弃了击溃薛兵团的企图。主力被大量调整至稻叶第6师团和波田支队帐下。田家镇的稻叶师团,先后3次得到加强的兵力超过万人。补充的新锐,战斗力甚至已超过第6师团本身。稻叶四郎中将指挥的第6师团转眼得到3个支队的加强,兵力大增至2万多人,于10月中旬重又发动进攻。10月17日,第6师团牛岛旅团开始沿广济——浠水大道攻击前进。自田家镇失守后,上至武汉的蒋介石,下至第5战区的军、师将领,都已成惊弓之鸟,意识到武汉终难再保,各军残部都大睁着警觉的双眼,防止被日军包抄,陷入合围。所以一个小小的牛岛支队,就撼动了江北第5战区的数十万守军。这也算是武汉会战后期一大奇观。10月18日夜,一路未遇激战的牛岛支队到达界岭。一夜猛攻,即突破中国守军防御,22日,身材粗矮强壮的牛岛满少将趾高气扬地率队开进浠水城区。武汉一时震颤。22日同一天,牛岛少将接到冈村宁茨的电报,称:麻城以北与东久逃军对战的中国军队已开始撤退,望该支队不负第6师团

    争抢头功眼光短浅(2)

    先锋的称号,向黄陂地区突进,截击撤退中的孙连仲、李品仙两大兵团主力。冈村与东久还争功,置大局于不顾。但作为一名老军人,他没忘了自己的职责,还是想方设法地尽量捕捉中国军,弥补自己所造成的损失。同时,他也想使自己的内心多少获得点儿安慰。对东京方面也好交待。23日,日军攻下新洲。牛岛少将当即派佐野联队长率步、炮、工、战车、装甲运兵车组成的快速支队截击正在黄陂东侧蜂拥撤退的孙、李团大部队。日军的突然杀出,冲乱了中国军阵脚。后撤的中国军各自为战,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佐野大佐颇有斩获,仅野炮就缴获了80余门,这个数甚至比日军1个甲种师团的火炮总数还要高。但佐野的快速支队毕竟是一支战术支队,对付散兵游勇有余,要想成师、成团地围吃中国军后卫部队,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再加上此刻,第2军尚未前出旧街、河口镇,完全截断平汉线,这就给李品仙后卫部队留下了一个大缺口,一条通向复生的道路。直至26日,第6师团的岩崎支队才打下河口镇,与东久迩第2军会合,收紧了合围圈,但为时已晚。中国第5战区几十万大军已越过平汉线退去。冈村宁茨的权宜之计最终没有得逞。常言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冈村既然争得头功,先进武汉,就必然有第6师团的孤军突出,惊动天皇裕仁垂涎欲滴的几十万中国军主力,最终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冈村宁茨虽然出色,但仍难免世俗名利的缠绕,并最终为此所累,失去了一呜惊人的战争良机;东久迩宫稔彦王,身为助攻军司令官,所部攻势凶狠,反客为主,体现了日军能征善战的特点。但第2军身为助攻部队,没能与冈村的主攻军密切携手,仅以匹夫之勇独自猛攻,也是缺乏远见的近视战术家;田俊六大将,虽为武汉战场最高统帅,但协调两军不力,任由第11军中路突出而未加节制(事实上,第6军团的突出攻击,他一直知道并默许),导致全局失调,结果使李宗仁再次循徐州足迹,从日军铁网中安全澈出数十万大军。李宗仁虽未能再扭转武汉战局,但再次安然撤出被围大军,也算是再创奇迹。这奇迹是冈村、田俊六、东久迩,是日军战场统帅目光浅近,胸无大略所带来的。李宗仁是中国军虎将,却也是员福将。据战后中国军战区一级官长、幕僚总结说:“武汉是10月25日放弃的,日军没有捕捉住我们的大部队……。日军进攻武汉,北、中、南三路作战不协调,而华中派遣军(田俊六)又不能予以统制。中路(指稻叶第6师团)快了,北、南路慢了。10月24日中路迫近武汉,北路始达应山,没有遮断陨汉两水的交通。南路尚滞留于三溪口、辛潭铺以北地区,没能遮断粤汉路和长江的交通,所以不能消灭我军有生力量,如果能协调有制,使北路、南路到达花园、安陆和咸宁、喜鱼的时间,先于或同于中路到达武汉的时间,那我军的有生力量,一定受到严重损失。综观武汉会战,我100多个师,日军没有歼灭我们任何一个整师,相反,我们对日军第106师团却给予了歼灭性打击。”这份总结说得不错。武汉会战,尤其后期,数十个中国师都有过与上级失掉联系,与日军缠斗在一起险遭全军覆没的经历。但日军太注重功利,太看重近在咫尺的武汉空城了,因而无论是冈村,还是东久迩,都一次又一次错失歼灭中国整军、整师的机会。武汉后期打的是一场乱战,无论对中国军还是对日军。乱战中,奇异的场面自然层出不穷。黄陂东侧,佐野的快速支队突然杀出,顿时使撤退的中国军乱了方寸。但佐野大佐看着漫山遍野的中国溃军,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各中、小队枪炮,截击守军的忙着截击,还有的莫名其妙地原地傻等着。佐野支队自己也是阵脚大乱。花了大半天时间,佐野大佐才把部队重新稳定下来。排好兵阵,他拉上部队又向西追击,想多截留些中国溃军。但留下看守近千名俘虏的,只有一个班八九个人。结果中国被俘官兵在1名中校的带领下,一阵哄乱,打死2个看守的日军士兵,向北面山林逃去。佐野到头来落得个一场空。与佐野大佐比较起来,东久迩宫稔彦王放走的就不再是鱼虾之流,而是曾使他吃尽苦头因而一心想吃掉的一条大鱼——宋希濂的中央军精锐第71军。关于71军2万人马摆脱险境的前后经

    争抢头功眼光短浅(3)

    过,还是听听宋希濂将军本人的说法:“大别山北麓之敌,此时已越过潢川西进,又继续占领了罗山。9月下旬与我胡宗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