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殇 >

第120章

国殇-第120章

小说: 国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他叫来了军令部长徐永昌:”薛伯陵的进攻现在怎么样了?“”委座,万家岭双方损失都大,谁也无法取得决定性进展。不过再拖下去,薛长官所部怕是越来越不利。箬溪、隘口两方面,冈村军的27师团和101师团都在拼命猛攻,欲解万家岭之围,薛长官实际上已没几天时间了。“”那么怎么才能吃掉淞浦残部呢?能不能再调上些部队?“”恐怕不行。一来远水难解近渴,二来也无部队可调。“望着蒋介石渐趋失望的面孔,徐永昌又补上句:”除非,除非让薛长官拼尽气力,不留预备队,全部投入反攻,或许尚有获胜的机会。这最后的5分钟是至关重要的,我军难,日本人也几乎趴下了,这时就比谁意志更强。“蒋介石沉思片刻,命令徐永昌道:”好吧,你以军委会名义命令一兵团薛长官。着各军、师组成敢死队,向万家岭发起最后攻击,限于10月9日24时前全歼该敌。“德安前线,薛岳也在为此事徘徊。实际上,这是最后击败淞浦的唯一办法。军委会的命令,使地下定了最后的决心。9日,在薛岳的死命令下,万家岭地区各师,都组成了数百人的敢死队,向万家岭、雷鸣鼓、田步苏、箭炉苏等最后几个据点发动了全面攻击。最后5分钟,对两个搏斗得精疲力竭、伤痕累累而倒在地上的人来说,与其说比战力,不如说是在比意志。薛岳这最后一击,

    武士阴魂绕群山(3)

    在气势上彻底摧垮了淞浦。当晚,欧震的第4军、叶肇的第66军占领了万家岭、雷鸣鼓两要地,歼敌人千多人、俘3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近百挺、步枪1千多支、马匹数百。十分遗憾的是,第4军前卫突击队曾突至万家岭淞浦师团部附近不过百米,但天色太黑,加之审俘不利,未能及时发觉淞浦中将,结果放走了这个最大的猎物。听听战后俘虏的供词,就更叫人觉得遗憾。俘虏说:“几次攻至师团部附近,司令部勤务人员,都全部出动参加战斗,师团长手中也持枪了。如果你们坚决前进100公尺,淞浦就被俘或者切腹了。”淞浦虽没被俘或者战死,但逃至田步苏后已成惊弓之鸟,无心恋战。10日凌晨,他率领数百残兵逃至甘木关。恰遇突破中国军阵地前来救援的铃木支队,终于摆脱了灭顶之灾。至此,除个别据点少量日军残兵死守待援外,淞浦的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被歼人数多达1万多人。薛岳兰封兵败后卧薪尝胆,终于赢来了万家岭大捷,洗雪了前耻。这一仗,既奠定了他抗战中“百战名将”的地位,也为他日后统领第9战区数万数万地歼敌开了个好头。10月10日,国民政府国庆日。蒋介石收到陈诚转来的万家岭大捷电报后,脸上笑开了花。在一片祝贺、颂扬声中,他口授电报给前线的一兵团诸将士。“查此次万家岭之役,各军大举反攻,歼敌逾万,足证各级指挥官指导有方,全体将士忠勇奋斗,易胜嘉慰……。关于各部犒赏,除陈长官当赏5万元,本委员长另赏5万元,以资鼓励。”薛岳的故交,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闻讯后,也赞不绝口地称道:“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一片颂赞声中,薛岳悄然地来到万家岭战场。战火熄灭了,但脚下混着血肉的焦土,四下飘散着的硝烟和满山遍野的兵士骡马骸,仍使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悲喜交集,情从中来。万家岭从此后便再无人家,成了数万名中日官兵幽灵出没的场所。对日军而言,这时成了名符其实的武士墓地。日本人的一个师团在这赣北的荒郊野岭化作腐土,与风雨相伴。当时国民党军1兵团第32军141师师长唐永良少将一年后来到了万家岭,亲眼目睹了一场血战后留下的场景。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万家岭战役后,我军队和日本军队都撤离该地,当地老百姓都已逃亡,战场一片凄凉景象。战场上到处都是枯骨和破碎军需物品,战场气氛十分浓厚。我在战后一年所见的情况是:万家岭战场周围约10平方公里,都是矮山丛林,只有几个小村。在这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了日军和我军的墓葬。日军的辎重兵挽马驮马尸骨、钢盔、马鞍、弹药箱、毒气筒、防毒面具等等杂物,俯拾可得。许多尸骨足穿着大足趾与其它四趾分开的胶鞋,显然是日军尸骨,有的尸骨被大堆蛆虫腐烂之后,蛆虫又变成了蛹,蛹变成了蝇,蛹壳堆在骷髅上高达盈尺。万家岭西北一村,叫雷鸣鼓刘村,周围日军坟墓最多。村东稻田中,日军辎重兵马骨不下五六百具,铁制驮鞍亦多。1939年12月,日军第106师团(后又组建)将要回国的300多人,在该村停顿3天,向阵亡日军祭吊。这3天,砍树、砌台、立碑,300人足足忙了3天。万家岭西南哔其街村,日军遗骨最多。据当地人讲,一个村民曾从骷髅中,捡拾金牙30多枚。这当然是日本兵的,中国兵镶不起金牙。哔其村正南的张古山(是座)仅有30多公尺高的小山,山上灌木丛生,山顶上军用物品、日制弹药箱、防毒面具、毒气筒、刺刀、皮带极多。山坡上有日军尸骨,也有中国士兵尸骨。张古山是一个制高点,双方在此争夺肉搏,从尸骨可见当时战斗激烈程度……具体的场景很多很多,这里不再多加引证。但有一点,连日军自己都承认:薛岳将军在万家岭为湘浦师团,为日本的“武士道”奏响了悲凄的挽歌。在武汉这场中日战争规模最大的大战中,不可知性,甚至和预期完全相反的情况屡屡出现。东京的决策者原计划从江南大举突破,沿长江南捣武汉,但战局的发展却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江南两月血战,精锐师团全部用尽,却迟迟不见进展,还损了淞浦淳六郎的一个整师团。江北兵力虽少,但进展却大大快于江南。

    大别山北麓,稻叶第6师团虽死伤惨重,部队无力再战。但稻叶

    武士阴魂绕群山(4)

    所部毕竟已突破田家镇天险,只待整补新锐、备齐粮草后便挥师江城东部平原。战至此时,武汉会战主动权已逐步转向日军,蒋介石面临的,只能是守一天算一天的被动支撑了。战局的演变使日本军部定下了新的决心:江北各战场由辅助进攻改为攻略武汉的主攻,江南11军改向西南攻击,切断粤汉线,堵住9战区两个兵团中国军的退路。裕仁的皇军给蒋介石又出了个大大难题:不但要取武汉,还要取蒋介石的命根子——几十万国民党大军。北路战火稠,南路军情危,但蒋介石并未慌乱。他蔑视地对军令部长徐永昌将军说:“寇敌不自量力,武汉,军队都想要。就其三四十万人马何以行此规模行动。我要让他们付出代价,付出巨大的代价。”大战后期,他调上了一直养精蓄锐的“西北王”胡宗南军团。

    小个子胡宗南没把李宗仁放在眼里(1)

    9月下旬,腾江第16师团筱原旅团借拿下商城之勇,向固守沙窝东、西两侧高地的钟彬、钟松两师猛攻。窝金山一战,陈瑞河的36师一战成名,死伤殆尽。但71军钟彬、钟松两师却仍具实力。结果筱原旅团激战一周,毫无进展。9月26日,宋希濂军长为增援钟家二师,将预备队沈发藻师也投入战场。沈师大胆迂回沙窝侧背,切断了筱原旅团后路。16师团长藤江中将见筱原受围,急率师团主力南下,强攻沈发藻师。随后,又于10月6日向宋希濂71军大举进攻。3天的血战,双方杀得天低云暗,死尸遍野,沙窝又成了藤江惠辅伤心悲鸣的墓地。与此同时,筱家,荻洲两部也在潢川、新店等处与各路守军相持苦战。战线时而胶着,时而激烈。日军每前进一步,都必须付出昂贵、惨重的代价,参战的日军各师团都承受了进入中国战场以来从未有过的压力。大别山的崇山峻岭、山谷险地阻滞了日军的脚步,限制了日军机械化及重火器的威力。就在孙连仲、李品仙兵团与日军展开艰苦的拉锯战,一个山头一个村庄地反复争夺时,一个神秘的小个子将军悄悄进入了武汉东北战场。他悄无声息地排兵布阵,不像先前参战的一些将军大造声势,独挽狂澜的样子。此人姓胡,名宗南,字涛山,别号琴斋。此一刻说胡宗南临危受命并不过分。江南冈村军已被薛岳拖住后腿,战至今日,真正对武汉威胁大的,已转向江北的东久迩第2军。可孙、李两兵团苦战已近两月,部队残破不堪,不支之势毕露。而日军兵员补充迅速,仍一味向信阳猛攻,企图切断平汉线南下武汉。会战后期,未经消耗的江北各部只有胡宗南的第17军团3个军。而这3个军都是蒋介石的中央军,胡宗南又以蒋委员长“小老乡”得宠,蒋介石怎能不对他寄予厚望。胡宗南在黄埔一期中够特殊的了。身高不足16米,其貌不扬,又是同学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当1925年从黄埔毕业任少尉见习时,已近而立之年。战乱年间,30岁之人任军长、师长者不乏其人,而他却仅是个少尉见习,换了别人,也许早脱下军装挣钱养家去了。但他忍了下来。他有耐心,他有靠山。蒋介石在黄埔时的一句话时常从他脑海中掠过,支撑着他:“我们算是真正的同乡。今后我们要相互提携。……”有老蒋这句话,他知道自己有出头之日。他熬了过来。在傲气冲天的黄埔同窗中,他包揽了诸多个第一。第一个跨进国民党将军的行列;第一个升任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在中国大陆上就升任陆军上将;……抗战结束时,胡宗南更是达到了权利的颠峰。他一手控制西北数省,拥兵50万,成了名符其实的“西北王”。更为关键的,还在于他深得宠于蒋介石。在蒋的“十三太保”中,他说话的份量更重些。他的周围,聚起了不少年轻少壮的军官,戴笠也在其中。在现代人们的脑子里,对胡宗南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他在陕北的连战连败,对彭德怀的无可奈何。但众多的国民党名将,未尝不是如此。薛岳一代抗日名将,不也是在内战战场上,在解放军手下一败涂地吗?!胡宗南早先也是为蒋介石立下显赫战功的。两次东征,胡宗南身先士卒;讨伐孙传芳,他以一团之兵击败孙军的一个精锐师,俘敌8千,甚至连军长都给活捉过来了。中原大战,胡宗南发起愣劲,像影子一样缠着孙良诚部死磨硬打,弄得孙良诚哭笑不得,不愿再与他交手。只要一听说是胡宗南的第1师,孙部便退兵绕道。一时间,诸多部队便冒充起第1师来。真假1师的消息传到蒋介石耳中,蒋介石更是喜不自禁地夸道:“还是我的1师能打。”胡宗南自此官运更顺。胡宗南大器晚成,一则靠战功,但更多的还是靠他的出身,靠蒋介石。当孙兵团各军在潢川、沙窝一线与日军苦战时,胡宗南却把部队悄悄拉到罗山以东山地,抢筑工事、布炮阵兵,准备与日军周旋一番。首先与胡宗南部交手的,是莜冢义男中将指挥的甲种师团第10师团。筱冢中将在夺占潢川后,起初没注意到胡军团。直到潢川、罗山之间大战时,筱冢仍以为对手不过是潢川退下的孙兵团残部。所以命令所部大胆猛冲,强行突破,以先占信阳争拨头筹。22日,日军第10师团一部冲过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