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农门(作者:寒小期)-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她直到如今都没办法干活赚钱。
眼下,大郎管着自家的地,还要抽空上山砍柴,去镇上置办年货,原本是兄弟几个一起做的事情,如今全是他自己在干。可要知道,很多事情本来就是顺手的,像置办年货这种事儿,去两个人就能将一大家子的年货办齐了。
至于温氏本人,光一个娇气的闺女就够她头疼的了,她还要分神关注猪毛的学业。偏屋前屋后的活儿还不能丢,以前妯娌几个一道儿做的事情,如今也全部都是她的了。洗衣打扫、生火做饭,光这两样就够烦了,完了她还得准备冬衣冬被,要知道这些事儿以前全是田氏的活儿。
“你闺女一天换八遍屎尿布都不够,我本来想着反正她也要尿湿的,就兜着呗。结果她倒是好,不歇气的哭,哭哭哭,哭个不停。你说这不是娘惯出来的?早先是大夏天的,换也就换了,可这会儿是冬天了啊,屎尿布难洗不说,干得也慢啊!”
一提到自家那倒霉闺女,温氏简直就是道不尽的苦水:“娘就知道说,谁生的娃儿谁管,我看她不就是嫌弃我生的是个丫头片子吗?”
“那以前猪毛和灶台,不也是你和二弟妹管的吗?”
“你还知道说以前?以前孩子是我管的,那娘不是会搭把手帮着洗下屎尿布吗?再说了,以前到点就吃饭,我啥时候操心过生火做饭的事儿?就连猪毛长大了三四岁大,那做饭的人不也是二弟妹吗?就光看个孩子,我会跟你抱怨吗?我是个连孩子都看不好的人吗?”
朱大郎努力安慰媳妇:“娘都这么说了,能有啥办法呢?反正都一样的。”
温氏一听就明白大郎这话的意思,顿时愈发的火大了:“一样?哪里一样了?你别给我提二弟妹、三弟妹他们。你当我不知道呢?二弟妹把鲷鱼烧的买卖白送给了她娘家人,就算那买卖没以前那么好做了,多少都能来钱的。回头她要是再怀了,她娘家人会不帮衬一把?还有三弟妹,她那个半瞎的老娘见天的在她院子里晃悠,你没瞧见?分家那会儿,她分到的地多,一早的便宜赁给了她娘家父兄,她那老娘就算半瞎了,还能帮她洗个衣裳、做个饭菜。我有谁帮?”
其他人的情况也差不多的,牛氏跟她娘家的关系也不错,眼下是没啥需要娘家人帮衬的,可真等到要帮忙的时候,牛家人还是会搭把手的。就半个月前,牛氏她奶过生,其他嫁出去的女儿孙女大半都没回来,就算回来的也就送十来个鸡蛋,唯独牛氏提了一大块肉回去。
那天,温氏恰好瞧见了,估摸着那块肉起码也有五斤重。
温氏越说越气,不单气红了眼,还忍不住拿手背抹起了泪花:“妯娌几个里头,就独我一个是外头嫁进来的。娘家离得远,啥都靠不上,娘不说来帮忙,还故意扯那些话来给我添堵,叫我好好照顾闺女,又说既不缺钱就多买些炭。她要是真疼孙女,为啥不帮我带?”
“四弟妹不是跟家里也处得不大好……”
“所以她才故意在分家前挑事,往我头上扣了个屎盆子不说,还抢着要养爹娘。我就知道,她连跟娘家的关系都处不好,咋对公婆就这么有孝心?她肯定是……等等,为啥四弟妹跟她娘家处不好关系?”
温氏说着说着不由的陷入了沉默。
其实,在村里多半人看来,王香芹跟她娘家人的关系算是还凑合的。这姑娘家嘛,一旦嫁了人,跟娘家渐行渐远是必然的。哪怕在同一个村里好了,毕竟乡下地头的妇人要干很多的活儿,忙里忙外的一通忙活下来,这一天时间也就混过去了。加上老朱家跟王家还是有段距离的,平常不太来往,时间一长疏远了也很正常。
可这是外人的看法。
相较于村里其他人,温氏更了解家里的这些弟媳妇们。她原先就感觉王香芹跟娘家的关系怪怪的,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就是相处起来有种特别奇怪的感觉。一开始,她还以为是因为王家姐妹易嫁那个事儿,王香芹记恨娘家才故意疏远的,可时间一长她还是觉出不对来,因为她确实没感觉到王香芹恨娘家。
不是恨,甚至谈不上 怨,可其他妯娌偶尔都会提一两句娘家的事情,唯独王香芹提都不提。就连头一年嫁过来时,正月初二回娘家,带礼啥的也都是学别人的,及至后来她嫂子生孩子,王香芹当时手头上的钱不少的,屋里也应该有宁氏送她的各种小东西,田氏给的料子也不少,可她全不拿,只拎了一篮子鸡蛋回去,说是这样刚刚好。
“大郎,你觉不觉得四弟妹对娘家的态度怪怪的?按说她不小气啊,可对娘家就好像时时刻刻拿捏着度一样,多一分都不可能,就恰恰好捏在不被人说闲话的线上。还有啊,你说这十里八乡的,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着猪呢,为啥她就养的那么好?还能过了镇上的比赛,直接跑到县城去比?对了,我明个儿要去打听打听,她那猪去县里比赛得了第几名。”
温氏连晚饭都没心情吃了,要不是因为眼下天黑得快,她都想立刻跑出去打听情况了。即便她勉强忍住了没跑出去,一整个晚上她都在琢磨这个事儿。
不过,其实温氏根本就没必要出去打听,这不是有宁氏这个大嘴巴吗?
第二天,不到半天工夫,宁氏就让全村人都知道王香芹养的猪是他们全县上下份量最重的,而且味道极好,还得了县太爷的夸奖。
对于前面那半句,村里人还是信服的,毕竟前两天牛车驶出村口时,好些人看到了那头超肥的猪。可后面那些,抱歉,大家不相信。
怪只怪宁氏平常说话就习惯性的掺水分,夸大其词几乎成了她的标志。更何况,猪养的肥是大家都看到的事实,滋味好坏却难说了。再一个,猪肉的味道不就是这样的吗?当然,好吃是肯定好吃的,谁都知道肥肉多油水多,煎炒蒸炸煮都合适,只要舍得放大料,那还能难吃吗?可你要说它特别好吃,咋可能呢?全天下的猪肉不就是那个味道吗?
至于县太爷的夸奖……
“二郎媳妇你可别逗咱们笑了。人家县太爷是什么人?啥世面没见过?啥好吃的没吃过?猪肉啊,放在有钱人眼里,那就是上不得台面的吃食,还能夸哈哈哈哈!”
“我有个表姨就是嫁到了县里的,前年回门过,我娘恰好也在,就说啊,咱们县的那位县太爷哟,是从京里来的,人家上面有人!”
“别闹了,猪肉啊,搞得谁还吃过猪肉一样!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四郎媳妇养的猪不就是肥了点儿吗?”
宁氏本来是想吹一波牛的,结果一不小心吹牛就吹劈叉了。怪只怪她打小就不太稳重,咋咋呼呼成了习惯,又偏生钟爱吃食,一遇到好吃的就忍不住想放一通彩虹屁,这就比较尴尬了……
高高兴兴的出门吹牛,却兜头被人泼了一盆冷水,宁氏气得要命,差点儿没在外头跟人干起来。
等回过头,王香芹就看到了一个气成河豚的宁氏。
王香芹听完她的抱怨后,当下就乐了:“我还当发生了什么事儿呢,二嫂你同他们计较个什么劲儿?我先前不是还说了,年前要杀猪请人吃刨猪汤呢?是没办法请全村人的,可咱们老朱家的那些亲戚还是要请的。等吃完喝完,都不用你说,自有人帮你证明。”
这话一出,宁氏当场就两眼放光,拍着巴掌直道:“对对!就这么办!我咋就没想到呢?”
撂下这话后,她转身就跑,弄得王香芹异常迷茫,忙追上去问她怎么了。却听宁氏边跑边喊:“我再去多买些好料,到时候还做焖肉!!”
尽管宁氏并未把话说全,不过王香芹还是很诡异的全听懂了。
多买好料,使出浑身解数做一顿焖肉,又因为焖肉本身的块头是由厨子定的,宁氏完全可以切成麻将牌大小的,争取一口一块,让到时候来的宾客们馋得口水直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然,乡下地头吃刨猪汤还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都要七大碗八大碟。像主菜之类的,一般都是特定的,粉蒸肉、回锅肉、炒猪肝以及一大碗地地道道的刨猪汤。不过,传统是传统,也没说不能做出改变。王香芹养的猪,做其他菜味道当然也不错,却独独适合做火腿肉以及东坡肉,这是她上辈子经过多次试验得出的结果,因此将东坡肉作为主菜摆上来,也无不可。
略一沉吟,王香芹觉得到时候还是可以保留炒猪肝和刨猪汤的,还可以加个卤猪蹄。反正请的多半就是自家人,还有就是长房等一些关系比较近的亲戚。
因为宁氏争强好胜的性子,王香芹相当放心的将重任交给了她。再说了,这不是还有灶台吗?相信灶台一定会为了那口吃的,逼死他娘的。
可惜,王香芹还是猜错了。
没两日,六郎就告诉家里人,灶台快把猪毛 逼死了。
原来,村学那头在年前会有一次考核,方方面面都要考的那种,比平常的月考要严禁很多,难度也会加深很多。这会送孩子去上学的,多多少少肯定是抱有一定的期望的,哪怕像宁氏比较宽松的家长,也同样不希望自己的钱打了水漂。这就直接导致了每到年前,村学里的气氛就会特别紧张。这以前吧,因为猪毛和灶台稳定的将第一第二名包揽了去,其他学生是互相竞争的,倒也勉强保持了一种平衡。可今年……
灶台疯了。
早先王香芹就觉得灶台很聪明,就是聪明没用在读书上。可眼下,灶台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一门心思的苦读。要知道,他们一共也就上了一年多的学,学得浅了,考试难度哪怕再高,也不可能高得离谱。灶台本身基础打得扎实,跟猪毛虽然有一段距离,却也谈不上鸿沟。因此,当他发疯似的苦读后,猪毛感到了深深的威胁,总感觉第一名的位置已经岌岌可危,他就快被堂弟逼死了。
王香芹听了六郎这话,很是好奇:“灶台不是一贯不爱学习吗?就算谈不上厌学,肯定也不喜欢上学。”
“对呀,可他爱吃啊!”
这下全家都好奇了,完全不理解好吃跟学习能有什么联系。好在,六郎并没打算卖关子,很快就帮众人解了疑惑:“二嫂告诉灶台,只要他能考到全村学第一名,回头吃刨猪汤的时候,就把自己那份焖肉省下来给他吃。”
噢,原来是这样啊!!
众人恍然大悟,且完全没有宁氏的那种疑惑。灶台随谁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还需要困惑吗?老朱家以前从未出过吃货,倒是宁家人……
尽管有点儿心疼猪毛,可这事儿要怎么说呢?学习嘛,本来就是公平竞争的,只要灶台是凭实力考第一的,谁能说他?就是不知道温氏回头会不会训猪毛。
朱母暗暗记下了这个事儿,决定一旦发现温氏搞事,就立刻上前劝阻。可她决计不会想到,温氏这会儿心思全然不在猪毛身上,人家正一门心思的专研王香芹养猪的内幕。
托宁氏的福,温氏很快就确定了王香芹养的猪真就夺得了县里的第一名后。跟别人不一样的是,妯娌多年,温氏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宁氏说的话是真是假,甚至有几分真几分假都能判断出来。也因此,她完全相信宁氏说的那些关于猪状元戴大红花游街的话,尤其宁氏详详细细的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就连县太爷品尝猪肉后,表现出来的神情、状态,都有描述。
绝对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