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锦绣农门(作者:寒小期) >

第4章

锦绣农门(作者:寒小期)-第4章

小说: 锦绣农门(作者:寒小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她才是娘的亲儿媳,亲的!”
  ……
  进了屋的王香芹多留了个心眼,贴着房门听外头的动静。大嫂的说话声儿其实挺轻的,像是刻意压低了声音,听不真切。好在二嫂那声儿还是蛮明显的,叫她听了个七七八八。
  一开始,她还没反应过来,等仔细的搜索了脑海里的记忆后,这才恍然大悟。
  老朱家的情况其实是有点儿复杂的,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再婚家庭。说白了,朱母就不是朱父的原配妻子,而是续弦再娶的。
  这事儿在村子里不算什么秘密,年长些的人都知道。王香芹也是从她娘那头听说的,还不是专门对她说的,而是当初劝她妹妹的话。大概就是,朱家二房虽然有六个儿子,可只有后头那仨是朱母生的,朱四郎看似在兄弟里头排行第四,实际上却是朱母的长子。
  哪怕这些年来,朱母明着是一碗水端平的,可那朱四郎是她亲生的,比不得六郎,总比得过前头仨哥哥吧?
  王香芹她娘是过来人了,别看她现在没了公婆,早年间也是吃了不少苦头的。她太清楚女人家嫁人不单是嫁给了一个人,更是嫁给了整个家,要是能得了婆婆的偏疼,那日子能好过很多的。
  再就是,原本要嫁到老朱家的人是王香椿,生了这么个惫懒货,她娘在给她挑婆家的时候,那是仔仔细细的挑了又挑。绝对不能选人丁稀少的人家,不然家里家外所有的事儿全要自己一肩扛了,总不能指望婆婆帮你做事吧?可人丁兴旺的,妯娌肯定多,这是非也就跟着来了。所以,最好的是能嫁给兄弟多但本人受宠的男人,这样嫁过去后有婆婆偏疼着,哪怕偷懒不干活,妯娌也不敢多言。
  这么精挑细选下来,老朱家就成了唯一的人选。就算朱四郎不是最受宠的那个,可前头有仨嫂子扛着事儿,小闺女嫁过去日子也不会难过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王家阿娘替不省心的小闺女把方方面面都想周全了,却架不住小闺女上赶着非要作死。
  镇上那户人家是独一个儿子,据说还是好几代单传了。假如嫁过去的是大闺女,王家阿娘才不担心,大闺女相貌好人勤快,嘴甜会说话,关键脾气好极了,最得长辈们的欢心,况且还是人家少爷自个儿相中的。到时候,有相公护着,再费点儿心思哄好了婆婆,日子不愁过不下去。
  反观小闺女,脾气差,做不来讨好婆婆的事儿,甚至她还不是人家中意要娶回家的。就算耍了手段进了门,这日子真能过顺了?还不如嫁到村里,起码离娘家近,真有个什么事儿娘家父兄还能搭把手。
  作者有话要说:
  委屈巴巴的看着你们,求、求个收藏好不好嘛~~


第004章 
  偷听最尴尬的是什么呢?
  是被当事人逮了个正着。
  王香芹只稍稍分了个神,房门就被人推开了。
  一脸不忿的大嫂就这样出现在了门口,张口就道:“我说四弟妹……”
  话音未落,大嫂自己也变了脸色,似是完全没想到回了屋的王香芹竟是站在门后,面上是掩饰不住的心虚,她当即被气乐了:“你想听就出来听啊,躲屋里头做什么?行了,横竖你也都听到了,咱们就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就六郎读书这个事儿,你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什么想法?
  依着她本人的意思,小孩子念个书而已,就算念的不好,人家父母愿意供,旁人有什么置喙的余地?哪怕她是当嫂子的,可只要小叔子花的不是她的嫁妆钱,她就没立场来反对。可在原主的记忆里,这年头读个书花费也着实不少,哪怕开销都是从公中出的,可说句诛心的话,六郎花的钱越多,将来留给其他几房的就会越少。
  王香芹自己有能耐,又有养殖系统傍身,自是不会惦记公婆的那些钱。可其他人肯定不这么想,只会觉得一样都是朱家的子孙,凭什么钱都叫六郎花了去?
  “四弟妹你别不吭声呢!问你到底是个啥想法,你就照实说了呗。咱们家啊,在外人看来,兴许家底子还挺厚实的,三十多亩地呢,又没赁给别人种,全是家里人扛着的,除了咱们爹之外,出力最大的就是大郎和你家四郎了。当然啊,二郎和三郎平日里在镇上做活也很辛苦,五郎年岁不大,虽说干的活不如其他几个哥哥多,可起码他也没败活钱呢。只六郎,他从小败活的钱,怕是抵得过前头五个哥哥了。”
  大嫂娘家姓温,可性子却一点儿也不温吞。
  当初,朱母就是看她做事麻利不拖拉,在娘家又是当惯了姐姐的,瞧着挺符合老朱家对长媳的要求,这才托人帮着说合了。而在前些年,大嫂温氏确实各方面都做得不错,从她进门后,朱母轻松了不少,却没曾想过,温氏其实早已积攒了一肚子的抱怨。
  她并非本村人,当然娘家离秀水村也不算很远,嫁过来之前只听说老朱家有多好多好,还说朱母是个明事理的婆婆。刚嫁过来时,她还想着婆婆看着可真年轻,一点儿都不像四十好几的人。结果等嫁过来都一年了,这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得知,朱母根本就不是原配发妻,也不是看着年轻,而是真年轻。
  刚知道这个消息时,温氏差点儿没疯了。
  婆媳关系本来就是个麻烦,她嫁的还是原配生的长子,跟后头嫁过来的继婆婆,怎么相处才算合适?
  更别提这个继婆婆自己还生了儿子,后头的四郎五郎六郎,才是她亲生的。
  本来,要是不知道这个事儿,温氏还没品出味儿来。毕竟从明面上看,朱母对几个儿子的确是一视同仁的。那时六郎还在邻村念书,每天都回家,吃的饭菜跟大家一样,穿的也是庄稼汉子那种短褂,看着一点儿也不像个读书人。
  可温氏既然都知道了,就没办法不往深处想。
  其实多数人家,都是年长的孩子吃亏,小的占便宜。本来温氏觉得这很正常,可后来她却越琢磨越不是滋味,总感觉朱母在苛待前头三个原配生的儿子,以前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也被她看出别的意思了。
  随着前年六郎考上了童生,去了镇上的学塾念书后,温氏心里头的怨念是越攒越多,几乎随时都要爆发。
  从二郎媳妇进门,再到三郎去年年末也娶了妻,温氏就有心集合妯娌几个一起向婆婆摊牌。偏老二家的是个怂货,每回都嘴上说的好听,事到临头跑得最快,压根就不顶事。后来又扯出四郎是婆婆亲生的,让四弟妹去才是最合适的。
  这么说也没错,温氏为了确保万一,还提前想法子仔细打听了王家那小闺女的为人。
  惫懒啥的就不说了,反正看着就不像是个有脑子的人,而且脾气比较冲,村人评价是个凶婆娘。可在温氏看来,这种人最容易受激,天生就是个被人当枪使的。
  结果,四郎媳妇换人当了。
  眼见这事儿要糟,尤其这会儿她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王香芹面上还是一派平静,温氏慌了神。
  要是王香芹像二郎家的那样,有心无胆倒也罢了,偏看她那神情,竟像是并不往心里去,不在意,或者起码不是很在意六郎败活家里钱这个事儿。
  温氏急急的道:“四弟妹你年轻没经过事儿,你根本就不懂,这书要是继续读下去,开销老大了。这要是六郎是块读书的料,咱们集全家之力供着他上进也没啥,可他不是啊!读了那么些年,花了那么多钱,他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退一步说,就算他将来真的考上了秀才……穷酸秀才听说过没?最多也就是跟邻村的老秀才那样,在家里办个私塾,招几个小儿认字,能赚多少钱?”
  “就这还是好的呢!四弟妹你也就嫁过来那天见过六郎吧?他呀,根本就不像个读书人,木讷得很,让他闷头做学问还好,指望他开馆授课,做梦去吧!你知道我最怕的是什么?是回头他读书读书不行,种地种地不行,偏生娘又最疼六郎了,要是将来指望咱们五家接济他一辈子,这日子过得还有什么滋味呢?”
  “你还年轻,等过几年要是跟我一样生了儿子,你就知道这拖累有多大了。咱们老朱家惯常生儿子,每家都不止一两个。到时候,你说你能放着亲儿子不管,去管小叔子?哪个重要还用的着我来教你?”
  “四弟妹,听大嫂一句劝,长痛不如短痛。你这就去跟娘说,要么让六郎别读了回来种地,要么就……分家!”
  分家???
  王香芹原本还是保持一派淡定的,直到听了最后那话,一瞬间眼睛都亮了。
  大嫂一直盯着她瞧呢,就连后一步过来的二嫂和三嫂也堵在门口往里头看,王香芹的反应自然落到了几人的眼里。大嫂立马就懂了她的意思,她压根就不在乎家里给六郎花了多少钱,她只想分家。
  也成啊!
  深感希望就在前方,大嫂给自己鼓了鼓劲儿,再一次劝了起来。可惜,她无论说什么,王香芹都不表态,逼急了也只道:“大嫂你说的句句在理,可怎么不同娘说呢?”
  “你才是她亲儿媳妇,亲的呢,你的话她肯定听得进去!”
  王香芹摇了摇头,有些话她不好说的太直白,毕竟跟前站着的是长嫂。可谁也不是傻子,就这年头,除非提出分家的是长辈,不然谁提谁凉。到时候,这家甭管是分还是不分,这不孝的名声她怕是背定了,一辈子都别想摘下来。
  看明白王香芹的意思后,大嫂差点儿没给气死,这一刻她最恨的人变成了王香椿。
  要是王香椿不搞事乖乖嫁过来,就她那个脑子,随便三两语哄一哄,还不得傻乎乎的冲上去跟婆婆拼了?到时候要是事情能成,大家都能获利,反过来就算事情成不了,四房得了婆婆的厌弃,有人兜底其他人的日子肯定要好过不少。
  “你俩看戏呢?就不能帮着劝劝?”大嫂回头冲着门口喊了一声。
  彼时,是王香芹站在屋子中间,大嫂立在进门两步距离的地方,至于二嫂和三嫂则是堵在门口并不曾进入屋内。
  大嫂喊那话之前,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王香芹身上,盼着她赶紧应下此事。而王香芹虽说正对着三位嫂子的,可她多半时候是低着头做聆听状,并不曾跟嫂子们对上眼。直到大嫂说了那话,她才下意识的抬头瞄了一眼,就这一眼,她感觉到了一丝违和感。
  同样感觉到不对的还有大嫂。
  王香芹和大嫂站在屋内,二嫂和三嫂则在屋外,也就是说眼下应该是有四个人才对,还是两两相应对的。可刚才瞥了一眼,好像不是这样的,两边的人数不对称呢。
  几乎同时,王香芹和大嫂一起抬眼看向门口,站在门外的二嫂和三嫂尽管完全是一副摸不清头脑的模样,却也下意识的跟着她们左右看了眼,随后……
  “娘啊!”二嫂近乎惨叫一般的第一个出了声儿。
  紧接着,几个声音同时响起。
  大嫂:“娘,我正在提点四弟妹,到了老朱家应该……”
  二嫂:“娘啊!!我知道错了,我不该听了大嫂怂恿闹分家!!”
  三嫂:“娘我们……”算了她还是继续闭嘴吧。
  几个声音几乎同时响起,朱母的目光却始终放在身为长媳的温氏身上:“编啊,你咋不接着往下编了?我听你还能编出啥玩意儿来,没选你去唱大戏还真埋没你了啊!”
  “有什么话你直接对我说,你不说,我都不知道你对我的意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