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贵女生存手札-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阖府最清闲的,反倒是几位小姐,几个小的自是不必提,年纪尚幼,正是天真烂漫之际,湘雯在家里的日子屈指可数,更珍惜这段时光,整日呼朋喊伴,日子过得热闹无比。
湘雯不能只玩闹,规矩也要学起,侧妃要学习皇家礼仪,言行举止都要合乎规矩,本来皇后娘娘要指一个嬷嬷过来教养,听说苏家有三位皇宫出来的嬷嬷,她放下心,发话说三位嬷嬷用心教导小姐,便不再特地指派人。
三位嬷嬷都是宫里的老人儿,当年也曾出宫教导过王妃、郡主们,这一套礼仪规矩轻车驾熟,湘雯又是一个聪慧好学的,不到一个月,气质已经有了变化,有了皇家人的高贵气派。
侧妃是半妃,更何况是太子府的侧妃,以后登基就是娘娘,自然有倨傲的本钱。湘玉被汤嬷嬷拉着,每日跟着湘雯在一堆,耳濡目染也熏陶不少。
汤嬷嬷感慨,大户人家的嫡女实属不易,婚姻大事父母都做不了主,上面大山压下来,心里多苦也得咧着嘴嫁。湘雯的婚事板上钉钉,她只希望,湘玉以后能寻觅到一门好亲事,琢磨是琢磨,让玉姐儿多学些规矩,以后做了命妇,进宫赴宴谢恩,也省的出笑话。
往年也不是没出过笑话,内阁大学士的孙媳妇,是从小指腹为婚的,女方小时候家道中落,但婚约没变,及笄后嫁到京城,闹了不少笑话,妯娌亲眷们,背地里哪个不是指指点点,那媳妇人倒是不错,就是规矩不行,连小官家的女儿都不如,没个体统。
要么说门当户对,这个孙媳妇是孙长媳,进门就要管家的,这样的手腕,别说管家,规矩都没学好,愣是让孙幼媳管了好几年,大学士家里闹的没脸,满京城的人都捡乐听。
吕氏安排绣娘给湘雯做衣裳,连带着其他的小姐统统一起做,反正不急,先可着湘雯的时间赶,其他的工期不拘限。
苏府有固定的绣娘每月上门来,是京城月华绣庄的秦绣娘,湘雯的嫁衣便是出自她之手。秦绣娘年纪不到三十,白净清秀,穿一袭葱绿色长裙,笑盈盈的站在一旁。
湘玉伸手让绣娘量尺寸,她身量纤瘦不少,个子也窜高半头,秦绣娘量完后记在纸上,吕氏和她交谈:“秦绣娘日日操劳,也得注意眼睛,可别累坏了。”
秦绣娘拂拂头发,说道:“多谢太太关心,我其他的没有,好在有这一身绣工,开个绣庄贴补家用,家里的侄子当兵去了,每日也是担惊受怕,他未过门的媳妇儿,跟我一起操持绣庄生意,还好有人替。”
吕氏挑眉道:“哦?大壮亲事定下了?”
提到她侄儿,秦绣娘露出微微得意的笑容:“可不是么,那孩子我也见过,以前是高攀不起的……哎,都过去啦,等大壮回来,就让他们成婚。”
那大壮吕氏瞧见过,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为人也朴实,她房里的大丫鬟年纪也不小,陪着她多年,本来打算放了身契,许一门好亲事,她瞧上了大壮,大户人家的大丫鬟,搁到外面也是抢手的姑娘,没成想人家有了婚约,真真是可惜了,吕氏遗憾的摇摇头。
湘雪量完尺寸,又急急的赶回去,老夫人到了喝药的时辰,平时都是她伺候在旁,可不能让别人插手。
湘雯冷冷的扫了一眼湘雪的背影,她近日忙碌,每日请安后和祖母说不上几句,就从祖母的静心居回来,出嫁在即,她虽说安心待嫁,有些事也得经过她的手。
湘雯把炖好的银耳羹让丫鬟装在食盒,带着人去了静心居。她的院子离静心居很近,十几岁湘雯才从静心居搬出来,祖母不舍得离她太远,就近找了院子,亭台楼阁,还有一个绿湖,环境幽静自在。
烈日当空,后面撑伞的丫鬟满脸汗珠,湘雯白皙的脸上,也透出一丝汗来,她拿着手帕轻轻拭拭,前面便是静心居。进了远门,陈妈妈正在廊下摇扇,见大小姐进来,忙迎上去:“大小姐来了,老夫人正歇着呢。”
湘雯点头,说自己去偏殿略坐片刻,祖母每日雷打不动午休,还有一炷香的时间,也就要醒来,她把食盒放在桌上,静心居的丫鬟端来瓜果糕点,湘雯也不急,缓缓的吃了两块,粉彩锦荔枝莲花碟里的葡萄只吃了五六颗,外面的丫鬟说道:“大小姐,老夫人醒了。”
湘雯起身,拿起食盒笑道:“我这就进去。”
老夫人睡后习惯焚一炉檀香,门帘被高高挂起,还没进屋,满室的檀香味飘散开来,定睛一看,湘雪就站在太师椅旁,手里捧着一条绢帕,老夫人正在净脸,抬起头后湘雪娴熟地递上帕子。
湘雯挨到老夫人身畔:“祖母可睡饱了?我熬了银耳羹,食盒还热着呢。”
苏老夫人慈爱的看着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孙女,嘴角是止不住的笑意:“快拿来给我尝尝,睡醒后嘴正干呢。”
说话间,丫鬟早就懂事的掀开食盒盛了一碗出来,苏老夫人拿着汤勺喝了几口:“不错不错,更难得的是一番心思。”说罢转头跟湘雪说:“雪丫头带的桂圆枸杞鸽子汤先放起来,一会儿我再喝,人年纪大胃口小,喝几口就饱。”
湘雯晃晃苏老夫人的胳膊:“祖母才不老,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两祖孙说话,湘雪插不进去,她尴尬的站在一边,指甲抠在肉里,慢条斯理的说道:“祖母,我忆起来还有事,先走一步了。”
苏老夫人歪歪脖子,往湘雪这边转转:“去吧,不用陪我这个老婆子。”
湘雪出屋门,听见廊下两三个小丫鬟在嚼舌头,一句一句的飘进她的耳中:“三小姐真是有趣,非要跟大小姐较较长短,先不提大小姐是嫡出她是庶出,单是情分就没可比性,刚刚端了桂圆枸杞鸽子汤过来,你是没瞧见,老夫人看都没看一眼,吃了大小姐端来的银耳羹呢。”
另一个丫鬟一边扫地一边说:“可不是么,同样都是孙女儿,也有亲有疏,我可是听说,咱们三小姐连二太太都不敬重,一心巴结老夫人,真是笑话。”
那名丫鬟八卦心渐渐起,拽住人问:“这话我可没听说过,怎么回事?”
“我是听我娘提过一嘴,我嫂子是跟着二老爷二太太从湖南回来的,你知道为何三小姐的亲姨娘会被禁足吗?听说是要害二太太,啧啧,一个姨娘,真是要上天了。”她说话手上活计也没听,扫帚把落叶拢在一起,讥笑干活两不耽误。
湘雪直直的走过去,针尖一样的眼神射不过,丫鬟身上顿生寒意,背后嚼舌头最忌讳,主子们都在屋里谈天,谁成想三小姐会突然出来?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头。
本来以为三小姐会发难,抓住她们打板子,没料到三小姐直接出了院门,这才松口气,心道下次再也不敢碎嘴。
陈妈妈从北面出来,手里握着一堆瓜子皮,拍拍丫鬟的肩膀:“好好干活,大小姐怕是得待上一个时辰,屋子暂时不用我伺候,我去耳房歇会儿。”
湘雪扯着帕子,路上狠心的辣手摧花,折断了好几枝紫薇、芍药花。废旧的木门上攀爬着几支蔷薇花,湘雪扯下一朵掷在地上,绣鞋踩上去狠狠的碾压,后面的杏雨吓得一哆嗦,三小姐的脾气越来越难捉摸。
湘雪发泄完,问杏雨道:“二哥的丫鬟可曾来传过话?”
杏雨低低的回答,生怕惹怒小姐:“回三小姐,二少爷还没话递过来。”
湘雪烦躁的快走几步,心道二哥那怎么回事,按理说早就应该有回音。
☆、第111章 纳征
湘雯陪着老夫人用过晚饭,天色已晚,她带着丫鬟出了院门,行过灰白的围墙,绿拂忍不住说道:“小姐,你不久后便要嫁人,又何必跟三小姐一争长短。”
湘雯粲然一笑,端量绿拂一眼:“争?我根本不需要争,在祖母眼里,我始终是她最亲近的孙女儿,没人能代替,只是湘雪……你可知道她想些什么?”
绿拂愣神,她虽然每日近身伺候大小姐,却也不是何事都清楚的。湘雯唏嘘不已:“我是什么人,你最清楚,什么时候轻易挤兑过人?湘雪接近祖母,你以为是为甚?血缘亲情一叙天伦?不过是利用罢了,祖母老了,难免糊涂,再锐利的鹰隼也有被蒙蔽的一刻。”
“那……”
“湘雪,我猜是想赢得祖母的宠爱,期望有一天把她姨娘放出来,再者便是为自己寻一个庇佑,二房的家事我知之甚少,但也能猜忖到几分,湘雪太不安分,对苏家来说目前是负担。”
湘雯也不想再和丫鬟解释,回去的路变得漫长难行,她来之前,祖母告诉她,待她出嫁前,会给她一些压箱底的陪嫁,不能放在明面上,让她悄悄拿着,看着祖母爬满皱纹的脸,湘雯心酸不已。
湘雯让绿拂先回去,自己拐去湘玉的院子。湘玉正在指挥手下的丫鬟收花瓣,都是从花园里采摘回来的,桔梗、茉莉、紫罗兰、六月雪等等。
正屋前铺开一大张土布,花瓣零零散散的洒在上面,晚间露水太重,需要收起来,湘玉抬头瞥见湘雯,忙让人让出一条路来:“大姐姐怎么这时辰来了?”
湘玉把人让进屋,吩咐丫鬟去泡茶,湘雯笑道:“我明日打算去绸缎庄看看绸缎,还要买些胭脂水粉,七妹妹和我一起?”
湘玉没犹豫便答应道:“好啊,反正我没其他事。”
送走湘雯,却又来了苏重秉,苏重秉在国子监读书,很少回家,算日子今天不是假日,大哥怎的回来?
苏重秉头发还湿漉漉的在滴水,进屋也不客气,拿起茶杯先灌了一杯茶:“国子监走了水,学生们全都遣回家。”
湘玉忙前后转着看了一圈,苏重秉毫发无伤,她的心放下来:“好好地怎么会走水?烧的严重吗?”
苏重秉的眉间浮上一层忧色:“校舍损毁三间,几棵百年老树没保住,学生们休息的屋子烧个精光,还得重建,两个直讲救火时受了轻伤,这不,我们全回家来。”
好在人没事,湘玉顺口问道:“元大哥怎样了?”
苏重秉重重的叹口气:“他啊,这个傻子,先走水的是我们住的地方,他非说有个木箱不能丢,打湿衣服冒死进去拿了一回,我拦都没拦住,我当是什么重要物件,不过是几本书、一堆字画而已,真是个呆子。”
湘玉心道,生命最可贵,命都没了其他东西还有什么价值,元明清就是手臂被房梁上的椽子砸下来时磕了一下,没什么大事。
国子监是培养栋梁之地,走水后圣上极其重视,派了大理寺卿查明原因。大概两三日后,此事有了决断,原来是一个学生独自一人在学舍里烧毁信件,结果不小心引起大火,酿成大祸。
国子监里禁止明火,就是怕惹出事端,明知故犯罪加一等,幸好没有人丧亡,不然更是罪上加罪,最后圣上圣裁,判了那个书生流放尚阳堡。
国子监停课十多天,需要进行修缮,苏老夫人得知孙儿遭逢厄运,忙叫过去上上下下仔仔细细查看一番,晚上摆了宴给他压惊。
湘玉上次跟湘雯出去买布料,得知湘雯嫁妆基本准备停当,就等着日子一到嫁人。湘玉在琢磨,给大姐姐送什么贺礼,金玉之物大伯母给准备不少,手工绣品说起来是心意满满,到底没什么实用价值。
湘玉趁着苏重秉在家,询问道:“大哥,你说我送什么好?”
苏重秉词不达意:“我听说,太子殿下喜欢古籍。”
湘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