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古代贵女生存手札 >

第13章

古代贵女生存手札-第13章

小说: 古代贵女生存手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湘玉无言,拿起了苏重秉最爱的那支紫毫笔,沾饱了墨汁,写下了“呵呵”二字。
  苏重秉先是不明所以,而后恍然大悟:“为兄只道你贪玩,没想到还知晓韦庄的《菩萨蛮》,你写下这两个字,是不是让我猜诗?”
  他自顾自又道:“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你指的必然是这一阙,对不对?”
  湘玉:“……”
  这个哥哥,真是成了孔夫子的褡裢………书袋(呆)子了。
  她笑着回道:“呵呵。”
  自此,苏湘玉同学多了一个背书包上早课的小同窗,她还挺喜欢这个小弟弟的,现代她是独生子女,下面没有弟弟妹妹,穿了之后,兄弟姐妹一大堆,好是新奇了一阵,重宇性子有些怯怯的,看来韩姨娘管教孩子十分严厉,就怕行差就错。
  开始重宇不敢亲近她这个姐姐,后来是看她亲切、喜欢逗他,才渐渐不怕他。瞌睡虫带着一个小瞌睡虫,两个人打着哈欠,往正院走。
  重宇握着湘玉的手,小声的问:“七姐姐,我怕大哥哥,他不会打我屁股吧。”湘玉忍笑:“重宇放心,大哥哥最多打你手板。”小重宇本来是求安慰的,被湘玉一说更怕了,姐姐气极打过他手板,手心钻心的疼,大哥哥力气更大,打起来……恐怕会更疼,若是手打坏了,他拿什么抓好吃的糕点、卤味?
  想到这重宇往后面缩:“七姐姐我不去了。”湘玉站定,只说了一句:“重宇不乖,那重宇还想吃翠玉豆糕和奶油松仁卷吗?”
  和湘玉小时候一样,三岁的重宇在吃食上也被辖制,不能吃多,甜食少用,偏偏小孩子对甜食都十分偏爱,湘莲答应重宇,乖乖学习,早饭给他做翠玉豆糕吃。想到这儿湘玉舔舔嘴:“那我还是去吧。”
  湘玉莞尔,没有什么是一碟子翠玉豆糕解决不了的,若是有,那就三碟。
  两个人到书房的时候,苏重秉已经在看书了,书房点了灯,满室明亮,见二人进来,苏重秉抬抬眼皮:“坐吧。”
  说罢拿起手边的一张纸,递给重宇:“照着抄,写十遍给我看。”湘玉歪头看,都是很基础的字,适合启蒙,大哥的教学方式倒是独树一帜,不管认不认识,会不会读,直接让抄,苏重秉过来敲敲她的头:“别看热闹,今天你要写三篇大字、背三首诗。”
  苏重秉一直坚信积少成多、水滴石穿,对妹妹要求不算高,当然是相对自己而言,孩童记忆力强,每日三首诗并不难,一日三首,一月便是近百首,半年便可见成效。
  看着这个肖母的同胞妹妹,苏重秉难得露出温柔,又道:“最多一年,一年后便是你求着我管你,我也是没时间了。”
  这句话给了湘玉莫大的鼓励,不就是一年嘛,忍忍便过去了,明年哥哥乡试,以大哥的才学,必然会中,若是中举,他就要去京城的书院了,想到可能会和大哥分开,她有些不舍。
  也许是因为惧怕大哥哥,重宇写的极其认真,完全没有了在湘莲身边的赖皮,背挺的直直的,一笔一划描字。
  苏重宇看书间隙抬抬头,见前面两个飘着红头绳的娃娃都用心的在写字,满意极了,升出一股与有荣焉的骄傲,唤了书童进来,交代一番。
  待书童回来,手里拿了砚台和纸笔,从库房翻出来的,也不算名贵,适合刚学习的重宇用,重宇拘束的谢了大哥哥,心道若是送他一提九色攒盒便更好哩。
  湘玉得知砚台从库房取的,她没料到大哥还有小库房,冯氏有库房她是知道的,里面放的她的嫁妆,冯氏告诉她,生母赵氏的嫁妆等物,都锁在库房里,等她长大成人,悉数给她做嫁妆。
  苏重秉不过十三岁,库房里有甚东西?她倒是好奇,苏重秉耐不住她磨,让书童带着管钥匙的婆子去开库房,让湘玉“开开眼。”
  小库房就是西厢房旁边的一个小屋子,也就十平米左右,里面分门别类归置,有布料放在木架上,罩了布套,怕落灰,木架上放了纸张、砚台,纸张很多,摞了很高,还有一些摆放的器皿,有些她知道,是京城外祖家送来的。
  苏家人虽不在京城,但赵家常给兄妹二人写信,每年生辰都会送来一堆贺礼,,恨不得二人在京城,照拂更多。
  重宇跟在湘玉后面,扯扯她衣袖:“七姐姐我们去吃早饭吧。”湘玉答应着,瞥到墙角有一只风筝,是红色的鲤鱼软翅风筝,她捡了起来,拂拂灰尘,让书童传话问能不能拿,得到应答后,欢喜的拿着风筝带重宇回了后院。
  湘玉拽着风筝回了正院,冯氏见了风筝,得知是从苏重秉那拿的,眉开眼笑,赵妈妈在一旁道:“呦,这是一个好兆头,鲤鱼跃龙门,大哥儿必然高中。”
  谁人都喜好愿景,冯氏听此话更欢畅了,虽不是她亲生的哥儿,也照顾多年,自然希望他有出息,大哥儿虽性情冷淡,对这个继母缺敬重,大哥儿有前途,玉姐儿贴心,纵然无亲生子女遗憾,老天爷待她也不薄。
  冯氏嘱咐湘玉放好风筝,别扯坏了,图一个吉利。还没摆饭,丫鬟带着重宇过来了,重宇规规矩矩给冯氏请安,递上了一个食盒,掀开一看,里面是翠玉豆糕:“太太,这是给七姐姐的。”
  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才能更舒心,湘玉少一盘豆糕吗?自然不是,她带着重宇上早课不过顺便,可韩姨娘记下了这份情,一家子本不用外道,但到底亲疏有别,借着重宇的手示好,不奉承不献媚,恰到好处。
  这翠玉豆糕和厨房做的味道不一样,厨子做的偏甜,可这碟子竟夹杂了一丝的薄荷的清香,更解了糕点的甜腻,一问之下,竟是湘莲亲自做的。
  娇小姐们本不用下厨,可吃了小厨房多年,再美味的珍馐也厌腻了,湘莲手巧,做菜也有天分,挽袖子拿铲子,做的津津有味。
  只是可不敢让太太知道,韩姨娘胆子小,怕太太怪罪,小姐家下厨做菜,莫不是大妇亏待?她怕传出去伤了太太名声,一直让湘莲悄声儿做,权当厨房做的。
  湘莲喜做菜,这本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人家御膳房的厨子,还能得皇帝喜欢呢。她冷眼旁观,知太太是个大度的,断不会为难她,若太太允许了,姨娘也没甚顾忌的。
  在自家后院的小厨房,自己人不嚼舌头,谁人知道苏府的五小姐喜欢做菜?姨娘杞人忧天了。
  重宇来正院之前,她悄悄在重宇耳根说,告诉太太糕点是她做的,若说了这话,回来给他粽子糖吃。
  冯氏不拘小节,笑道:“没想到莲姐儿还有这手艺,姑娘家在家里是娇客儿,随心些吧,你姐姐想做,那想做什么食材尽管开口和厨房要。”冯氏说了一堆话,重宇也没记住,就知道姐姐可以去厨房做菜了,想起能吃粽子糖,笑盈盈的跑开了。
  湘玉在一旁当着背景板,待重宇走了后,她看看冯氏,叹叹气,看来得找时间,和五姐姐聊聊了。

  ☆、第17章 红颜知己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果然没错,到了盛夏,湘玉的字已是娟秀工整了,背书效果也好,女先生十分满意,她教过许多官家小姐,一说起柳女先的学生,都赞是知书达理、秀外慧中,她自然不想砸了招牌。
  湘玉倒不是顽劣不堪,若顽劣反而好管教,她是不在乎,先生台上讲,她也听,只是不认真罢了,一会儿甩甩毛笔,再不然便是趴书桌上不知再想什么,可拎起来问,却对答如流。
  古今都一样,老师都爱懂事乖巧的学生,柳氏最重礼,湘雪这样勤学好问的学生才入她的眼。自从上了早课,不过数月功夫,湘玉作诗便有板有眼。
  本朝重文轻武,诗词更是盛行,富贵官宦家的小姐,常开诗会,以诗会友,湘玉撑死在现代背过一些诗,穿过来又没苦读过,只是半吊子而已,她对诗词没甚兴趣,也不勉强自己,苏重秉填鸭式教育,逼着她背诗,苦哈哈背完之后自己发现,背诵果然有用。
  柳女先下堂前,时常会布置写诗的作业,也不求她们作的诗多惊艳,通顺工整即可。湘玉坐在冯氏房里写作业,曹姨娘掀帘子进来了,带着湘琪一块儿来,似是有话同冯氏讲。
  湘玉牵着湘琪去了暖阁里玩,拿出了自己幼时的玩具,湘琪咯咯玩的开心,湘玉靠在一旁,暖阁的柜子里有她藏的话本,遂找出来看。
  倒不是她八卦,这里并不隔音,曹姨娘和冯氏的对话她听的清清楚楚。
  原来曹姨娘过来是为了苏鸿良,昨日她伺候老爷,发现老爷怀里有个手帕,她以为是哪个姨娘送的,开始不在意,谁知她刚拿起手帕,便被苏鸿良一把夺走,十分不喜。
  曹姨娘眼尖,不过一眼,便看见了上面绣着一个芳字。苏家的太太姨娘,可没有哪个闺名里带芳字。
  那既然不是姨娘送的,难不成是家里的丫鬟?或者是外面相好的?想到这,曹姨娘一宿没睡好,缓了缓心绪,晌午便过来告诉太太。
  冯氏亦是疑惑,家里的丫鬟,断然不敢做这私相授受之事,退一步说,她在苏鸿良纳妾方面并不小器,她知道自家老爷是个花心的,自己拴不住他,想纳人便纳,反正放在后宅,在她的眼皮子底下,还能翻天不成?
  正是因为知道她性子如此,若是家里的下人,苏鸿良怕是早就和自己提了,看来是外面的。官场难免敷衍应酬,上峰送女人也是常事,芳姨娘就是这么被送进府的,她最担心的,是怕苏鸿良惹上风尘女子或者谁家寡妇。
  苏鸿良是个循规蹈矩的,可再冷静的人,在男女之事上也难免糊涂,看来得私下探查一番。前院都是苏鸿良的人,嘴都严,可太太板脸问话,他们也怵得慌,不敢撒谎。
  苏鸿良在衙门,冯氏唤来一个跟在老爷身边伺候的,连唬带吓便说了出来,冯氏安慰她说此事只有二人知晓,对方便和盘托出。
  苏鸿良前几个月和同僚去了万花楼,苏鸿良很少去吃花酒,去了倒觉得新鲜,点了一个叫晴芳的清倌人,卖艺不卖身,精通诗词歌赋。家里的曹姨娘诗词也好,可不及晴芳,晴芳柔弱忧郁,见了一次,苏鸿良便上了心。
  自那之后,隔三差五他便去万花楼见见晴芳,也不做什么,就是喝茶聊天,晴芳推拿的手法极好,浑身的筋骨都舒展了,纤纤玉指攀上他的背,不禁心猿意马。苏鸿良在外面是彬彬有礼的,对晴芳虽上心,有想头,却也没表露出来,再者这是一个清倌人,和普通的勾栏女还不同,怕不是钱货两讫能解决的。
  晴芳和他谈笑风生,也不谈其他,只知他是官,却从不多问一句,苏鸿良给她银子她也不收,只说二人投缘,他在万花楼花的茶水钱已经不少,不能让他再破费,风尘女子还有如此的襟怀,苏鸿良很是佩服。
  如此过了半个多月,有一日苏鸿良去找晴芳,带了绸缎首饰送她,推脱不过晴芳收下了,笑盈盈的说要置办一桌酒菜招待他。
  晴芳的丫环小桃出去采买胭脂,身边没可用的人,推开门红漆门唤住了小菊,小菊是花魁坠玉的丫环,晴芳给了小菊一两银子,说置一桌酒菜上来,剩下的赏给她,小菊见有赏钱,忙不迭的去了。
  不出半个时辰,便端上来了酒菜,桌上还有一瓶花雕酒,晴芳倒了两杯,酒香馥郁芬,再然后,不知是酒醉还是人醉,二人滚上了床。
  待苏鸿良醒后,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