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灵泉快穿-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那些从未看过《长白剑侠》系列的读者,因为蘅芜君这个名字,便找来那两本已经出版的武侠小说。这一看,就发现这两本武侠小说的作者确实和《满庭芳》的作者是同一个人,虽然题材有所不同,但是文风和文笔都非常接近。
于是两本已经出版的武侠小说,销量忽然大涨。
米朵再去俗文学那边时,便是林主编亲自接待的她,不仅把她的稿酬涨到了万字五十元,而且还提及想要她给俗文学多写几片类似《满庭芳》这样的宫闱小说。
米朵一口应了下来,俗文学终归是她的老东家,她自然也会多念几分旧情。
说完稿酬方面的事,米朵就将自己早已写好的第三部武侠小说拿了出来,今天她来原本就是和老张商量什么时候登载这本小说,只是想不到林主编越过老张,直接把她叫到了办公室。
林主编看到已经写好的第三部武侠小说,想到自己的计划,觉得这本书来的刚刚好。
自从俗文学的销量上去以后,林主编就动了增加副刊的念头,而米朵便是他选定的副刊主笔。
只要蘅芜君这边能经常给他供稿,再多招一些有潜力的新人,这份副刊不愁办不起来。
从俗文学的报馆出来以后,米朵就去了租界的一家广式茶餐厅。
自从陈斯年给《满庭芳》写了一篇评论文章,让《满庭芳》一下子引起轰动以后,米朵就和陈斯年成了忘年交。
今日对方说是要给她介绍一位女性朋友,米朵便顺路去了报馆送稿,到达茶餐厅以后,正好时间不早不晚。
陈斯年和他身边一位年轻小姐,也刚到餐厅不久。
“这是密斯柳,是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平时也喜欢写一些小说和文章。你的《满庭芳》她也看过,还写了一篇评论文章。”陈斯年将柳小姐介绍给米朵后,就向着柳小姐说道:“这就是《满庭芳》的作者蘅芜君,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柳小姐比米朵要大上一两岁,穿着时髦的软绸连衫裙,头发也烫成了流行的波浪卷发。
她站起来朝米朵微微笑道:“蘅芜君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本来以为文笔如此老辣的人是和世叔差不多年纪的人,哪里想到比我还要年轻一两岁。真是惭愧。”
米朵笑道:“密斯柳这话太过奖了,我也不过就是经历的事比较多,看透了世情而已。”
陈斯年在旁插了一句:“你现在只看到蘅芜君的文笔老辣,却不知道她曾经经历了什么事。”
关于夏若青的经历,陈斯年问及她的来历时,米朵曾经提过两句。是以陈斯年有此一说。
但是米朵并不多想讨论这个话题,很快一言带过,“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还提它做什么。我现在只想把小说写好。”
柳小姐就问米朵:“蘅芜君最近在写什么题材的小说?”
米朵道:“最近在改一篇原来写好的小说。这篇小说,我曾经往七月玫瑰和礼拜天都投过稿,可惜却没通过。”
“哦,竟然有这样的事。”陈斯年问道,“怎么从没听你提起过?”
米朵道:“可能是我这篇小说不大符合当下的审美。”
这么一说,柳小姐和陈斯年越发好奇了。
柳小姐直说道:“可以让我们看看这篇小说吗?”
米朵道:“这篇小说,我还没改好。等改好了,若是礼拜天那边肯刊登,你们就能看到了。”
话是这样说,但是米朵对《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这篇小说能不能被刊出,还是没多少信心。
这天,她把前前后后修改了三遍的《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工工整整的誊写了一遍。
原来写这篇小说的时候,米朵的文笔还不是太好,很多地方她处理的也不是太好。这次她重新把一些对话和场景修改了一遍,务求让读者代入到主人公的悲喜当中。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整理好以后,米朵连同刚写的一篇小说一起,装进了信封,然后下楼去了礼拜天的报馆。
礼拜天的李编辑先看了米朵新写的那篇小说。自从《满庭芳》大获成功以后,上海马上就流行起了宫闱小说。可是米朵却不打算再写类似题材的小说,反而写了一篇小职员的官场小说。
虽然是官场小说,但是米朵却用了架空的方法,因此这篇官场小说更像是发生在另一个时代的故事。
李编辑觉得这个故事写的很好,有读者喜欢的东西,应该会和《满庭芳》一样,获得读者的喜爱。
看完这篇小说后,米朵才拿出了《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手稿。
李编辑还以为是另一篇类似的通俗小说,但是看完以后却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道:“这篇小说你一定要发表吗?”
米朵点点头:“是的。”
李编辑语重心长道:“但是我不建议你发表这样的小说。你现在好容易有了些名气,应该乘胜追击,多写一些像《满庭芳》那样的通俗小说。这篇小说我倒并不是说它不好,只是它所反映的东西似乎影射了不少文人。真要是发表,我担心你会得罪很大一部分文人。”
米朵笑道:“说实话,我不怕得罪他们。您要是担心这个,大可不必。”
李编辑的意思她懂,可是她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而不是一个普通的通俗作家。
所以她才要在《满庭芳》引起轰动以后,顺势推出这篇小说,用意也无非是要大家知道,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俗小说的作者,而是一个有思想的作家。
李编辑劝了半天,发现她抱定决心以后,就不再多说了。
“不过你这篇小说,到底能不能发表,还得经过主编的同意。”李编辑又多加了这么一句。
其实他没有说出口的是,他们杂志的卫主编也曾被家里包办过婚姻,不过和其他年轻人不一样的是,他没有一边依靠家里出资去外国留学,一边又嫌弃家里给娶得太太登不得大雅之堂,继而离婚另娶那些漂亮时髦的年轻女郎。
反而卫主编当时并没靠家里出资留学,而是自己考取了外国一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学成归来以后,对于家里给他娶得太太,他也不曾嫌弃,反而在工作之余,亲自教他的太太认字。
听说他的太太现在不仅写的了新诗,就连英文都能说上几句。
原来那样羞涩内敛的一个少奶奶,现如今和外面的时髦女郎已没有什么差别。
从这件事上来看,也许米朵这篇小说,当真能获得卫主编的认同。
因此李编辑觉得,米朵这篇小说,说不准还真能通过卫主编这一关。
作者有话要说: 卫主编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当真有。
张爱玲的《小团圆》里,就提到过。
第115章 民国女作家
不出李编辑所料;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顺利的通过了卫主编这一关; 在下一期的杂志上,被登在了女性情感的专栏。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这篇小说的故事其实特别简单,就是旧时代的一个叫姚大姐的乡下女子的一生。
姚大姐自幼就由父母做主和万家的大少爷定了亲; 后来万家大少爷在外面上了两年学,便有些看不上她这个未婚妻; 就写信给家里; 要求姚家送姚大姐去学堂读书。
姚家家境不大宽绰; 便没有照办; 只给姚大姐请了个先生,教她识了几个字。
几年以后; 万家大少爷在父母的逼迫下,终于与姚大姐成了亲。可是新婚之夜; 他却连姚大姐的盖头都没揭,让后者就那么孤孤单单的坐了一夜。
万家大少爷这么对待姚大姐是有原因的,他喜欢上了同班同学的胞姐; 一个年轻漂亮又会打扮的女学生。
相比之下,穿着土气,举止畏缩的姚大姐自然就入不了万家大少爷的眼。
婚后,万家大少爷明面上跟她睡在一间房,但是私下里,他却铁了心不肯与她圆房; 后来干脆逢年过节才回来一次。
即使如此,姚大姐每逢万家大少爷回来时,还是百般讨好。可是她究竟见识有限。有一次万家大少爷说起自己当年在学堂念书时,曾吃过一道当地的美食。
姚大姐为了能和万家大少爷多说几句话,也为了万家大少爷能高看自己一眼,便说自己也吃过同样的一道美食。可是那道美食是当地的特产,其他地方根本没有的卖。
万家大少爷不喜姚大姐明明没吃过也说吃过的做派,当即拉下了脸,一年多没再跟姚大姐说话。
后来万家父母相继去世,万家大少爷没了父母的阻挡,便如愿娶了一个读过新式学堂的女学生做妻子。
万家大少爷新娶的妻子是个厉害角色,她不愿让姚大姐跟着他们在城里生活,因此姚大姐一辈子都窝在万家在乡下的那处老宅。
万家大少爷对姚大姐并不着紧,想起来了,就每个月往乡下汇一笔钱,想不起来也就那么混过去了。
十几年以后,姚大姐死于一场风寒,临死前,她死死拉着兄长的手,从口里逼出一句话:“谁能相信,我做了万家几十年的儿媳,可到死都是清白之身!”
姚大姐说完这句话就合上了眼睛,半梦半醒中,她似乎回到了十三岁那年,万家派人来上门提亲,父母却以门第不相当为理由回绝了这门亲事,反而给她选了一个老实忠厚的人。
婚后,她夫妻二人虽称不上是琴瑟和鸣,但也处得不错,还生了两个儿子。
二十年以后,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已成家,又都生了几个儿女。逢到她过五十大寿那年,底下的孙子孙女围着她嘻嘻哈哈的给她贺寿,上面和她并排坐着的老头子也嘿嘿的朝着她笑。
最后姚大姐走时是带着笑走的,她情愿几十年苦熬的日子都是一场梦,而梦中的那一切才是她真正的生活。
柳小姐读完蘅芜君的这篇《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已是潸然泪下。
姚大姐诚然却是一个没有学识没有文化的乡下女子,可是她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若她没有被许配给万家,若她嫁入一户寻常人家,那么多半会过上梦中那种子孙满堂的生活。
可是这种可能却被万家打破了。万家大少爷在明明不喜欢姚大姐的情况下,却因为不愿意违抗父母之命娶了姚大姐。可是娶了他又不愿意碰对方,以至于让姚大姐过了几十年的守寡生活。
后面他还在万家父母死后娶了一个新式女学生,然后张口闭口都是说之前的那门婚事是家里包办的,他自己却是不承认的。
他一直标榜自己是上过学堂的新式人物,城里的房子早早的装上了电灯,安上了电话,楼上楼下还都有最新式的热水汀。
他以为通过这些便利的新式生活器具,就可以彰显自己新式人物的身份,可是在思想上,他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封建大家长面前让步。
他喜欢同学的胞姐,可是父母却不答应,他不敢反抗父母,便拿冷待姚大姐来出气。
诚然,姚大姐又做错了什么呢?
她在婚期也曾向往过未来的夫君体贴温柔,对她一心一意。
可是等来的却是什么呢?
万家大少爷既不打算娶她,那就应该明明白白的跟父母说清楚,既不爱她,就不应该定下婚姻,而不是以耽误了她一辈子的年华来证明这桩婚事是个错误。
柳小姐擦完眼泪,铺开纸笔,动情的写了一篇《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的读后感。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