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第2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皇子沉吟片刻:“程卿的提议可行,不过传话过去,在公开之前,他需要说服程侍郎,在本殿下养病期间,五河县的一切事务都由程侍郎决断。”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程知绪和程卿两叔侄不和,五皇子私心里更亲近程卿,但一路南下,程知绪也在尽心尽责帮忙,从未出过纰漏。
不能因为程卿到了五河县,五皇子就把程知绪给撇到一旁不管,有程知绪这个三品侍郎在五河,不可能让程卿这个从五品的侍讲学士代五皇子主事!
程卿收到五皇子派人递出来的回复也不意外。
不过程知绪比五皇子难说服多了。
叔侄俩相互看不顺眼,程卿提出的建议,程知绪下意识就很抗拒。
公开?
普通百姓需要知道那么多吗?!
向来都是朝廷怎么说,百姓照着做就行了,想到要和普通百姓解释缘由,程知绪就觉得荒谬。
百姓知道的太多,反而不好管束。
自古以来,读书识字都是一小撮人才有的权利,在以前的朝代,知识一直被世家大族的掌控……
程卿和程知绪谈不到一起,叔侄俩数次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
程卿倒不是一定要和程知绪对着干,她在虹县的经历告诉她,百姓有一定的知情权并非是坏事。
叔侄俩争执了两天没结果,这两天,五皇子的病情又好了些,不仅可以坐起来喝粥,还能搭着别人的手在屋里走几步。
就是崔彦那边,也挺过了最凶险的时候。
城外,则又有一批新的流民到达。
这批流民大概有七八百人,以老弱妇孺为主,俞三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将这些流民单独安置在一处,看谁都像是长巾贼乔装的,那凶狠的眼神吓得流民们瑟瑟发抖。
一个中年人脸色青黄,一脸病容,搂着两个孩童小声安抚:
“别怕,咱们已经逃出来了,这里有朝廷的军队,有吃的,也有药,咱们每个人都能活下去。”
孩童看着中年人的眼神孺慕又信任,其他躁动的流民也安静起来,他们似乎很信服这个中年人。
俞三不由多看了对方两眼。
“你是这群人的头儿?”
“在下只是乡野的蒙学先生,与乡亲们一路逃荒至此。”
中年人虽然落魄,一言一行还是很斯文,很符合其蒙学先生的身份。
俞三来了兴趣,“既能教书育人,就有功名在身,本官是承平九年的举人,不知阁下……“
中年人似比俞三更诧异。
瞧着俞三穿着锦衣卫的官服,没想到俞三竟是承平九年的举人。
这么年轻的举人,为何弃了科考加入了锦衣卫?
中年人汗颜,“在下不若大人有才,年轻时屡试不中,前几年才放下颜面做了教授蒙童的先生,承平九年参加乡试中举,不过会试落第,便回到了家乡,谁知又遇到了旱灾!”
这人竟也是承平九年的举人?
那岂不是自己和程卿的同年!
俞三心中觉得太巧合,脸上却露出喜色,“他乡遇同年,当浮一大白,来来来,且跟本官进城,本官为你引荐程学士,他也是承平九年中举!”
第507章 :落第举人不简单!(1更)
俞三热情无比,谷宏泰将中年人看了又看。
就这样一个病恹恹的落第举人,俞百户为何如此看重?
什么“他乡遇同年,当浮一大白”,谷宏泰一个字都不信。
俞百户可不是那么热情好客的性子,谷宏泰跟在俞三身边这么久,非常了解俞三,除了还没找出俞三心仪的对象,别的事都知道。
俞百户一反常态,那就是这个中年举人有问题?
中年人见俞三热情,也略放下了忐忑之心。
“同年”的关系走到哪里都说得上话,就是原本素不相识的两个人,见了面发现彼此是“同年”,那也要热情相待的。
跟着中年人逃荒到五河县的一群老弱妇孺都愣了。
没想到何先生还有这样一位同年!
听说如今要进五河县,都需经过这位俞大人的盘查,何先生和俞大人有这样一层关系在,大伙儿应是不会被赶走了吧?
中年人叫何望春,是蒙城人,这群老弱妇孺都是何望春的乡邻。
俞三热情相邀,何望春并未丢下一群老弱妇孺立刻跟了俞三进城,反简单交代了自己一群人的来历。
蒙城如今已在长巾贼的掌控中,长巾贼洗劫村子时,何望春带着乡邻避入山林躲过一劫,待长巾贼走后才带着乡邻们下山。
何望春有举人功名,乡贤耆老们都肯听何望春的意见,众人推选何望春拿主意,何望春费尽心思带着大家逃离蒙城——不逃不行啊,躲得过长巾贼的残害,躲不过旱灾肆虐,留在蒙城只有死路一条。
“何某自以为饱读诗书,自比诸葛,几次避开长巾贼的追捕后就大意疏忽,前几日听人说朝廷赈灾的钦差在五河,就匆忙带着乡邻赶路,不料路上却遇到了一小股贼人,乡邻中的青壮为了让妇孺们逃脱,与贼人同归于尽……”
何望春说着,眼睛里就水光点点,一脸病容,亦是一脸恨意,还夹杂着几分愧疚。
遇到拿着兵器的贼人,一肚子学问并没有用,果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何望春与俞三说这些,就是想俞三看在同年的份上通融关照一下,一路逃荒到五河县,许多乡邻们都撑不住了,特别是有几位老人和幼童,还未到五河县已病得难以起身,全靠大伙儿轮流搀扶,抬着到五河县外。
俞三目光一闪。
南下赈灾,俞三算是直面了人性的黑暗。
先有天灾,后有人祸,在天灾人祸面前,普通百姓就是夹缝中的野草,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
为了活下去,抛下病弱家人的比比皆是。
没粮食了,有人挖土吃草根,亦有人易子而食。
旱灾已经发生几个月,能活到今日的大多都是青壮,像何望春这群由老弱妇孺组成的流民队伍十分惹眼。
遇到危险时,青壮没有放弃老弱妇孺,反把活下去的机会让给了老弱妇孺,这需要多强的约束力?
天灾人祸肆虐,整个淮南都没了“秩序”,不讲礼义廉耻,何望春所带领的一群人却还有秩序。
如果何望春所言是真,那这人真是不简单,竟让一群人在逃亡时仍然守序!
俞三现在倒宁愿何望春真的只是承平九年的举人,来到五河县并没有什么歹心,那程卿肯定会十分喜欢这人,说不定还要重用这人。
就像在虹县,程卿重用冯典史。
冯典史的能力寻常,不过胜在识时务肯听话,程卿就把一个小典史捡到了自己的阵营里,一点都没嫌弃冯典史只是个举人出身的小官。
一念至此,俞三招来了谷宏泰:
“其他流民到了五河县是怎么安置,何兄带来的流民也照章办事,不过何兄带来的多是老弱妇孺,你先让大夫给病倒的人问诊!”
“多谢俞大人!”
何望春一脸感激。
俞三说都是同年何必客气,坚持要请何望春随自己进城。
有两个幼童是何望春的学生,在逃荒的路上没了别的亲人,将何望春当成了依靠,何望春要撇下他们进城,他们没有哭闹,不过眼睛含泪,要哭不哭的,瞧着可怜。
“俞三人,这——”
“不过是两个蒙童,又不是贼人派来的奸细,何兄就带他们进城吧。”
俞三十分好说话,不仅是何望春感激他,一群老弱妇孺也放下了对何望春的担忧。
这就是为什么家里稍有余力的都想送孩子念书,读书人走到哪里都受尊重,没有何先生,五河县城外的流民这么多,这位俞大人哪里会如此好说话呀!
俞三转身时丢给谷宏泰一个眼神。
谷宏泰轻轻点头。
请大夫给病人看病是真,就算没有何望春的缘故,流民里有人病倒了,五河县里也会第一时间派出大夫。
程卿很怕流民们生病,怕流民们病了却隐瞒不报,更怕有人刻意在流民中传播疫病,为流民们问诊看病,就是要将时疫扼杀在摇篮中!
俞三刻意吩咐,是要谷宏泰趁着大夫给这群流民检查身体的时候,盘询这群人的来历。
蒙城那么大,是蒙城哪里人?
如何逃出蒙城的。
家中有几口人。
谁与谁是亲戚,谁与谁是邻居。
老老少少的逐一盘查,锦衣卫就是干这种事的,谷宏泰不擅长,锦衣卫中自有人擅长。
特别是那个何望春的来历,不搞清楚的话,只怕俞百户晚上都睡不好觉呢!
……
俞三在城外说得漂亮,进了城,他就被琐事缠身,只得对何望春歉意一笑,“何兄稍候,待我处理完琐事就来见何兄。”
何望春自不会怨怼,老老实实被俞三安置在一处房子里等候。
俞三出了门,立刻变了脸色,吩咐身边的人盯紧何望春,如果这人擅自离开,就当场诛杀!
转头,俞三就去见了程卿。
程卿果然对何望春很感兴趣。
“你怀疑这人是长巾贼的探子?”
“小心无大错,这人来得古怪。”
长巾贼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要派探子混入五河县,也不该给探子编造一个落第举人的身份。
才学是内秀,平常不能一眼看出来,但在程卿这个六元及第的状元面前,没才学的想要装出有才学,还真不容易。
特别事关科考,程卿不把科考的规则吃透摸清,如何能做六元及第的状元?若何望春的举人功名是假,在程卿面前很容易露馅。
程卿对何望春好奇,却并不急迫,反劝俞三:“反正你也把人关起来了,先关他个两天,看看这人想做什么再说!”
第508章 :经得起查(2更)
俞三把何望春关了整整两天。
何望春安抚着两个蒙童,对俞三把自己请进城又冷落的事一点都没抱怨。
俞三并未在衣食上苛待何望春,为何望春送了干净的衣裳,每日三餐饭菜准时送上,跟着何望春的两个小童一开始还惊惶,两日后竟恨不得何先生一直在俞大人住处做客。
和担惊受怕,饿着肚子逃荒相比,这样的日子可太好了!
这两日,何望春没有一点异动,谷宏泰对一群老弱妇孺的盘问也有了结果。
这群人的来历经得起查。
首先他们说话全带着蒙城口音,是好几个村子结伴逃荒,这些年间互通婚嫁,是乡邻也是姻亲。
何姓在当地是大姓,何望春家道中落才搬到乡间隐居,在乡间学堂里当蒙师已有好几年,并不是没有跟脚的外地人。
这一路逃亡,何望春带着大伙儿东躲西藏,殚精竭虑躲避贼人,还要带着大伙儿收罗食物,一刻都没离开过众人的视线——
反正锦衣卫就盘问出这么个结果。
谷宏泰对何望春的怀疑有点动摇:“几百个老弱妇孺,口径统一为姓何的说谎,不太可能吧?除非这几百个老弱妇孺都是贼人派来的奸细,他们每个人都事先演练了无数遍,这才经得起锦衣卫的盘查。”
这就更扯淡了。
老人和妇人可能是奸细,小孩子也能在锦衣卫面前滴水不漏说谎?
谷宏泰不信泥腿子造反的长巾贼能在几个月内培养出如此厉害的奸细!
——如果谁真能培养出这样一群奸细,那真是太可怕了。
俞三听了不置可否。
小孩子就不会说谎了?
他几岁的时候就能撒谎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