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卿此时很庆幸孟怀谨身手厉害……孟师兄在天津卫,而她在济宁,还要继续南下,本来也做不了什么。
济宁不若临清繁华,有钱的富商也没有临清多,流民却比临清多。
程卿一行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不能像在临清时那么耽误时间,临清有的条件,济宁不一定能办到。
当然,五皇子领旨赈灾淮南的消息,朝廷已用快马通知运河沿岸,要求各地衙门协同赈灾,所以五皇子的船队不管在哪里靠岸,当地衙门都能很快得到消息,总有当地官员带着当地有头有脸的士绅相迎。
临清和济宁中间还有个聊城。
程卿和五皇子脸皮厚,在聊城和济宁两地也“化缘”到手八万两银子。
五皇子希望聊城和济宁能效仿临清城安置流民的模式,并且愿意将两地富商士绅们捐赠的银子留下一半,聊城和济宁是银子愿意收,对安置流民并不热衷。
听他们推诿的口气,五皇子都信不过他们。
只能派人告知流民们临清城的情况,希望这些人可以再坚持下,往临清城去。
银子还是留下了些,但聊城和济宁的官员能把五皇子的命令完成几分,谁也没办法确定。
每日在运河上行船,程卿等人都提心吊胆。
越往南走,赈灾的粮食收集的越多。
通州五千石。
天津卫三万石。
德州五千石。
临清五千石。
俞家捐一万石。
还没出山东境内,携带的粮食已有五万五千石,运粮的船都增加到将近一百五十艘,还有药材和银子。
而朝廷快马发公文要求运河沿岸的州县协助赈灾,为五皇子赈灾提供帮助是正面作用,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果。
要程卿说,这是敲锣打鼓告诉沿途的盗匪,这支船队携带了大量了的粮食和银子,快来抢啊!
离淮南越近,程卿越怕出事儿。
运粮的船只变多了,几百护军的防线也分散了。
如果有水匪把船队从中间截断,前后的护军也很难及时救援。
程卿现在已经不让小磐夜里睡觉了,吩咐小磐白天尽量在船舱里补觉,晚上随时保持警戒。
程卿觉得自己在压榨小姑娘,小磐自己却不觉辛苦:
“以前奴婢跟着婉小姐时,伺候婉小姐的大丫鬟本就要值夜,奴婢想给婉小姐值夜,还不够资格。”
有钱人家的小姐们睡得床也很大,小姐在床上睡,值夜的婢女在床边的塌上睡,不是小姐们信任的婢女还捞不着值夜的差事。
程卿哭笑不得,让小磐晚上不睡觉,小磐还觉得是受器重了。
不过现在的情况,她还真得倚重小磐,让小磐累些,能提前预警也不错。
程知绪这个老狐狸,一直蛰伏不动,等大家提心吊胆睡不好觉了,向五皇子建议,请求沿岸的卫所派人护送。
程知绪话说得委婉,总结下就是“有权不用,过期浪费”!
反正朝廷是发了公文让协助赈灾。
收留流民是协助,派兵保护赈灾物资也是协助。
五皇子迟疑。
在天津卫就差点陷进烂泥中,五皇子根本不能确定沿岸的卫所长官有没有被人收买。
如果卫所本身就不干净,派来帮忙的军士有问题,岂不是引狼入室?
“殿下不必担心,下官与江苏祁指挥使相交莫逆,若能祁指挥使派兵护送,淮南之行会安宁不少!”
大魏类明,却不似明朝迁过都城,大魏建国时就定都在现在的京城,所以没有南、北直隶之分,由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直隶。
明朝是“两京十三省”,一共十五个行政区。
大魏是“一京十五省”,程卿印象里的明朝南直隶,现在是江苏和安徽两个行省。
行省皆是三司分治,分别为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将地方军队、行政和司法分归三个官员管理,程知绪所说的江苏祁指挥使,就是江苏诸多卫所的最高指挥官了!
第436章 :这也太不要脸了!(5更)
程卿记忆中的南直隶变成了江苏和安徽两个地区。
此次受灾的淮南地区就在安徽,淮南地区不是某个州县,而是指淮河以南的大片区域,基本占了安徽一半的地域,灾情严重到波及了安徽半个行省。
其中还包括萧氏的龙兴之地濠州。
程知绪说自己和江苏祁指挥使相交莫逆,就是在向五皇子担保祁指挥使是可信之人。
五皇子经过深思熟虑后,同意了程知绪联系祁指挥使求助。
此时船队堪堪进入了江苏境内,下一处大粮仓是徐州。
徐州和淮安粮仓承担着二十二万石粮食的拨运,徐州是十万石,淮安是十二万石。五皇子是很想将所有粮食都由自己亲眼看着运去淮南,事实上这样做会让淮南不能最快得到救济。
太慢了!
特别是越往南走,碰见的流民越多,只要不是铁石心肠的人,都会因此焦急。
船队还要在徐州装粮,然后到淮安。
程知绪提出向祁指挥使求助后,程卿主动找到五皇子:
“殿下,下官想先行前往淮安,待殿下率队到达淮安时,下官已将淮安拨运的粮食清点装船,如此可提前五六日到达淮南!”
别说提前五六日,就是提前两日,一日,或许都能挽救无数人的性命。
程知绪说求助祁指挥使,五皇子迟疑很久才同意,因为这个求助会为赈灾船队带来潜在危机。
程卿说要先去淮安装粮,五皇子几乎立刻就想点头。
这提议对赈灾船队一点损失都没有,有危险的也是程卿个人!
“程学士可考虑好了?”
五皇子怕程卿是一时冲动。
程卿与程知绪这对叔侄,在南下途中可是一路较劲,该不会是程卿见程知绪出力较多,就要争功劳吧?
五皇子不怕叔侄俩打擂台。
一个年纪轻轻就六元及第,另一个升官速度快,叔侄俩都是有能力的。
较劲儿才好,这种较劲儿会让叔侄俩最大程度展现自己能力!
话虽如此,五皇子没有立刻同意程卿的提议。
如果程卿只是一时冲动,不甘程知绪一个人出风头,并没有周全的计划,五皇子会驳回程卿的请求。
程卿的请求威胁不到现有的船队,但程卿要从淮安装粮,淮安那批粮食有闪失怎么办?
淮安要拨运的粮食有整整十二万石,比路上任何一个粮仓都多,而且淮安是离淮南地区最近的,五皇子原本就打算在淮安粮仓尽可能多的提走粮食,并不一定要限制在十分之一的数额。
就算只有十分之一,那也是一万两千石,比山东俞家捐的第一批粮食还多,这么多粮食出了岔子,五皇子想想都心痛。
“殿下是担心下官冲动行事吧?下官已经想好了,船队一两百艘船自然显眼,下官带着些人手脱离船队,完全可以假扮成行商,到了淮安粮仓再表明身份,有祁指挥使照应,将淮安的粮食运到淮南应该不难。“
程卿不会为了抢功劳而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假扮成行商?
运河上南来北往的商船不计其数,程卿若以行商身份混迹其中,的确不容易被人盯上。
五皇子没想到程卿居然也会信任祁指挥使,那可是程知绪相交莫逆的关系——等等,程卿自然该信任祁指挥使,程卿若出了事,不仅是祁指挥使的失职,程知绪也难以摆脱嫌疑。
是程知绪自己说祁指挥使可信的!
如果船队不能按时抵达淮南,程卿去淮安,也让赈灾有了兜底的保障。
五皇子觉得赈灾的困难,不仅是天灾,还要应对人祸。
他那些皇兄们,会想尽办法搞破坏赈灾,甚至借机除掉他……程卿和他兵分两路,反而更安全。
“你从哪里下船?”
见五皇子同意了,程卿露出笑意,“自是徐州。”
徐州也是个大粮仓。
大粮仓就很繁华热闹,码头上那么多船,程卿混在其中不起眼。
五皇子问程卿要带多少人手,程卿并不想带护军:“下官只要带走程家的下人就好了。”
她所说的“程家下人”自然包括茂国公府借给她的十几个家丁。
程卿都想好了,五皇子劝了两句她不改初衷,最终同意了她的提议。
没到徐州前,程卿让五皇子别对外说她要自己去淮安粮仓的消息,哪怕她离开船队了,这个消息也要尽量捂住。五皇子自然知道轻重,现在的船队可能已经被人盯上了,不如继续吸引别人的视线,让程卿偷偷到达淮安。
接下来的两天,程卿没露出一点异样,私下里却已经通知自己的人做好下船的准备。
要扮行商,官服是不能穿了,小磐要把她打扮成一个富家公子模样,程卿说不能太扎眼。
“中规中矩就行了。”
小磐很是遗憾,“少爷要是换身衣裳,就是人物风流的富家公子,少爷长得真好……真俊!”
小磐帮程卿梳头,发自内心觉得自家少爷长得好。
程卿摸着自己的脸,心中有点犯愁。
别管女人男人,就没见过希望自己长得丑的。
程卿也想要有一张漂亮脸蛋。
刚穿越那会儿是其貌不扬,几个月前泡过那个怪老头的药浴后,她脸上的黄气慢慢褪了,五官也在慢慢长开。
程卿就说嘛,柳氏和三个姐姐都生得貌美,她又不是捡回来的,不可能长得太差。
变漂亮是好事,亦是坏事,她得花更多的心思遮掩自己。
胸可以裹一裹,喉结怎么办?
现在是十七岁,再过两三年喉结还不明显,有点说不过去啊……额,她的毒要是解不了,好像也只剩下一年多可活了,喉结不喉结的,有点杞人忧天啊。
程卿摸了摸自己光滑的脖子,衣领做的比别人高是个法子,但也把脖子遮不完,脱离船队后,她行事更自由了,或许能想想法子。
杞人忧天?
不如说是未雨绸缪。
船队在徐州靠岸。
五皇子把程知绪叫到船舱里,说了程卿的计划。
程知绪被程卿的无耻给惊了。
祁指挥使是程知绪私人的关系,他抛出这层关系,自然是要让五皇子更倚重他,到了淮南赈灾,程知绪就掌握了话语权。
程卿却说要让祁指挥使照应她去淮安运粮。
自己的私人关系,贡献出来给程卿立功?
——虽然大家都姓程,这也太不要脸了吧!
第437章 :这里有一只戏精!(1更)
“程侍郎,可有什么不妥?”
五皇子明知故问。
程知绪的回答完全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并无不妥。”
“那就要拜托程侍郎和祁指挥使了。”
“殿下,下官早说过不会有问题,二叔自来疼爱下官,二叔的莫逆之交,下官也要叫一声祁世叔,有祁世叔照应,下官一定能把淮安的粮食运去淮南!”
程卿一口一个二叔,还对素昧谋面的祁指挥使叫上了“世叔”,程知绪现在才能理解母亲朱老夫人为何自打程卿回南仪后,身子骨每况愈下,实在是程卿这个小畜生太会气人了。
得了便宜还卖乖。
脸皮之厚,混迹官场多年的程知绪都叹为观止。
程知绪忍不住仔细打量程卿。
这真是老程家的种?
不管是记忆中的大哥程知远,还是大哥续娶的填房柳氏,都不该养出程卿这样的性情——这一看,没确定程卿长得像柳氏多些还是像程知远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