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修文物从直播开始 >

第110章

修文物从直播开始-第110章

小说: 修文物从直播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嗯,根据GPS定位,我们的确已经到了。”陈海生解释道。
  楚河立刻穿上了鞋,跟着陈海生来到了指挥室。
  许一鸣比楚河提前来到了指挥室,他正在和江寒浒谈些什么。
  他见到楚河过来后,便问道:“来,我们现在的脚底下的位置就是你那图上的位置了。”
  楚河看着屏幕上显示的位置,赶紧问着陈海生:“那现在能下水看看么?”
  陈海生看了下天气,解释道:“按照现在的天气来说,台风天刚刚过,暂时不会有什么大风大浪的情况出现,我认为可以。”
  说完他便看向了许一鸣。
  当然,许一鸣是这一次搜索小队的指挥官,所以一切的命令也都得让他来实施。
  许一鸣听从了陈海生的建议,先让五个搜索队员下水试探一下。
  这五名搜索队员是队伍里最有经验,技巧最丰富的。
  在下水之前,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戴上了氧气罩,穿上了潜水衣,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统统潜下了水。
  他们每人的额头前都有一个小型摄像头,可以勘测到水里的动静,及时的反应到指挥室里。
  楚河等人看着五个镜头屏幕,发现海水经过了台风的洗礼,表面上有些清澈,透明度也明显了很多。
  但是随着潜水队员的深入,他们发现海水似乎越来越浑浊,视线的距离也越来越短。
  那五名搜索队员打开了额头上的电筒,继续往下探测着。
  海底的深度出乎意料的深,五名队员不知道潜了多久,都没有一个底。
  正当陈海生准备放弃,打算采用探测器先放下去检测一下时,其中一名叫许大力的队员发现了一些情况。
  “队长,队长,呼叫队长!”许大力忙说着。
  陈海生听到后,按下了通讯器,说道:“收到,说!”
  “我们似乎看到了船形!”许大力先是犹豫了下,最后再肯定地回答着。
  楚河一听,示意了下陈海生,随后陈海生退后了半步,把通讯器给了楚河。
  楚河接过了通讯器,说道:“大家好,我是楚河,你们能确定是船的形状么?”
  “能,虽然现在还没到海底,但是隐约已经能看到船的具体形状了!”另一名队员回答着。
  这时,在屏幕的镜头里,楚河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物体。
  “难道?……曜变天目盏就在里面?”楚河一时间兴奋起来。
  一直皱着眉头的许一鸣却注意到四号摄像头拍到了一些异样。
  他立即呼叫了四号通讯器:“四号,四号,你往你的左前方看一下!”
  四号队员随即抬起了头,往左前方看了看。
  船上的所有人都纷纷看向了屏幕,他们在小小的镜头里似乎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
  他们看到了佛像!


第193章 元丰通宝!
  陈海生立刻让一号、二号的队员前往那庞然大物那看个究竟。
  而三号、四号队员则是继续往海底深入。
  楚河的眼睛一直盯着屏幕上的画面,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庞然大物。
  他从一开始镜头里看到佛像后,虽然有些吃惊,但是也明白这符合常理。
  如果这艘船真的是当年从本土运输到曰本的话,那么以曰本那么信奉禅道的特点来看,这尊佛像的存在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这时,楚河看向了陈海生,问道:“我能下水么?”
  “啊?”陈海生没有想到楚河会提出这个要求。
  面对着这个请求,他没有权力决定,只能看着许一鸣。
  许一鸣思考了一会儿,问着楚河:“你会游泳潜水是吧?”
  “嗯嗯,以前学过。”楚河回答着。
  许一鸣知道,如果楚河亲自下去一探究竟的话,一定会比在船舱里看屏幕要更加仔细。
  所以他同意了楚河的请求,同时和陈海生说道:“你能陪他一块下去不,顺便照顾一下他。”
  陈海生点着头,随后带着楚河来到了换衣室。
  楚河很快便穿上了潜水服,而且经过陈海生重重检查之后,才缓缓来到了船栏边上。
  陈海生自己也备好了潜水服以及氧气瓶等必用品。
  他在楚河临下水前又再一次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之后,便示意了下楚河,让他跳下水。
  楚河深呼吸了一口,看着深不见底的海水,扑通一声,直接跳了下去。
  陈海生也跟着楚河的步伐,也跳入了水里。
  楚河因为之前学过了潜水课,所以水性也算是不错。
  他两腿缓缓前后摆着,以接近垂直的姿势一直往下潜着。
  陈海生并没有想到楚河的水性这么好,他本来好像要提示楚河不要潜的那么快,小心等会不适宜水压带来的不适感。
  结果他的考虑也算是多余了。
  陈海生一下子就跟上了楚河的速度,尽可能地配合着楚河。
  很快,他们两人来到了一号、二号所在的位置。
  楚河来到了那所谓的庞然大物面前,他打开了额头上的电筒,照着眼前的物体。
  这一照,他更能确定这就是佛像了!
  楚河凑近了些,仔细地观察着。
  他发现这尊佛像的造型体态丰肥,饱满壮硕。
  佛像的头部略显偏大,身体稍短,其中面相丰满而偏方
  并且从佛像的衣纹上,楚河发现是圆绳状的纹线,而台座上为六角形,上面还搭敷披布。
  布的纹褶转折曲复,这种台座样式和纹线是典型的唐代佛像特征。
  可是自己找的曜变天目盏可是宋代产物啊!
  难道这里藏了不只是宋代的文物?
  这时,许一鸣从通讯器里问起了楚河:“楚河,那个佛像什么情况?”
  楚河用自己的见解来回答着:“这个佛像的头部与身躯比例合理,面型丰满,方圆适度,佛发是水波纹式,流行所谓方领下垂式大衣,内着僧祗支和裙,我猜是盛唐时期的佛像。”
  “盛唐?”许一鸣也疑惑起来,“可是曜变天目盏是宋代的啊?难不成一艘船里装了两个朝代的物品?”
  面对这个疑问,楚河也不明白,所以他打算继续潜下去,去看看更深处的海底里的情况。
  而这时陈海生却转接到了内部通讯,问着楚河:“你没问题吧?还要继续往下?”
  楚河回过头,朝着他,点了点头,用手示意着向下的手势,随后继续潜了下去。
  看到这里,陈海生忽然觉得楚河的某处性格和他很相似,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所以他也没有拦着楚河,而是在他后面继续跟着。
  因为佛像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海底堆上,所以当楚河继续向下潜了十多米后,他才看到了三号、四号的队员。
  他们正在对整艘船进行大致的测量。
  当他们看到楚河和陈海生的时候,立即用了内部通讯。
  许大力立即回答着:“队长、楚河小兄弟,根据我们的大致测量,这艘船大概在25米左右,宽度达10米了!”
  楚河一听,很是惊讶。
  因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宋代船只是“南海一号”,长度为26米以上,宽度10余米,当时在在阳江海域发现的时候,还在船上找到了6万至8万件的文物,其中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所以如果这艘船是25米左右的话,那么就证明这艘船当时是处在世界前沿的级别了!
  这么一想,楚河兴奋得想跳两下,但是在水里并不允许这样的操作。
  楚河示意了下陈海生,让他和队员们一起跟着走进船的表面去一探究竟。
  当他们靠近去的时候,才发现这艘船的船身直接已经劈成了两半,前面的船头直接倒在了海底谷边,另外一半的船尾则是挨在边上。
  因为这艘船沉没了将近近百上千年,所以楚河必须要找到一些能够证明它身份的东西才行。
  于是他直接来到了船舱面,他用手拨开了船板上的层层淤泥。
  但是因为时间的缘故,上面的石头和淤泥早已经和船板融为一体了。
  “即使挖到天亮都不可能挖出来的!”楚河在挖了十几分钟后,放弃了这个策略。
  现在的他就是想知道曜变天目盏是不是就在船舱里面,可是整个船都像是一头垂暮的雄狮一般,丝毫不动。
  这时,陈海生的通讯器响起了警报声。
  原来他的氧气瓶已经降低到了百分之二十了。
  他注意到他的队员已经降到了百分之十了,于是他立马命令他们回到海面上,等到指示。
  而他也来到了楚河的身旁,打开内部通讯,和楚河说道:“我们现在的氧气不多了,要不先上去,等会再商量?”
  “只好这样了。”虽然楚河有些不甘心,但是也只能先打道回府。
  就在他转头的一刹那,额头上的电筒似乎找到了什么,突然反光亮了一下。
  楚河有些好奇,便朝着那方向游了过去。
  当他仔细地看了看,结果却发现原来是一片玻璃。
  “唉,还以为有什么收获呢。”楚河有些心灰意冷。
  然后接下来他却注意到了玻璃旁边的一小块东西,他立即捡了起来,使劲用手捻了捻。
  当他看到元丰通宝这四个字的时候,惊呼地大叫起来:“是北宋!是北宋!!!”


第194章 重宝和通宝一字之差!
  当楚河把那枚铜钱拿回了海面上后,许一鸣等人将他拉了上来。
  而陈海生和其他队员也一并爬了上来。
  楚河来不及脱潜水服,直接把那枚铜钱递给了许一鸣,兴奋道:“元丰通宝,足以说明这船是北宋年间的了。”
  “元丰是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时长8年,所以我能肯定这一定是宋代的船。”
  许一鸣见他全身湿漉漉的,便笑道:“你还是先把衣服给换了先,不着急。”
  楚河愣了一下,随后立即去更衣室换了衣服。
  换完一身行头的楚河,来到了指挥室。
  他见到许一鸣等人正在研究着那铜钱,便立即走了过去。
  陈海生并不太懂文物历史,所以他问道:“这个元丰通宝在宋代的铜钱里很具有价值么?”
  “不,这个元丰通宝在现在市面上随处可见,但是北宋王朝是当时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东京汴梁、西京洛阳是全世界两个最大的都市,城市居住人口都超了百万。”
  江寒浒似乎对北宋历史很有研究,他解释起来:“就是在四十年前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国超百万人口的城市也只有13个而已。”
  “‘元丰通宝’钱,有铜小平、折二钱、铁钱三种,其中篆刻的书体就有篆书、行书、隶书,是北宋神宗元丰年间铸造的钱币。”
  “元丰钱的铸量很大,版别特别多,为两宋之冠,就小平钱来说,就有400种多种了,所以一旦看到元丰通宝的话,那么就可以确定年代应该在宋代年间了。”
  这时的许一鸣拿出了手机,把其中一种的铜钱照片拿给了陈海生看,“你看,这就是折二篆书铁母铜钱。”
  楚河还在网上查到了《宋会要辑稿·元丰铸钱》的文献资料。
  “这本书里详细记录了,‘铸铜钱17监,铸铁钱9监(合计26个),年铸钱量达五百九十四万余贯’(一贯为1000枚铜钱),其中‘铸铜钱五百零万贯、铁钱一百一十三万余贯’,居历朝之首。”
  “据专业的古钱币专家研究,两宋时期一共铸铜钱三到四亿贯;而北宋铸铜钱最少的年份为30万贯,唐朝铸铜钱最多的年份为30万贯;北宋每年平均铸钱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