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缠秋,水存风 完结+番外-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肺时的剧痛远比死要痛苦的多,而心理上的恐惧与无边的绝望更是让人无法承受。
佟峙本再痛苦,可一时半回根本死不掉。孙磐晋早早得了消息,就想借此机会了结了他,就只会了校事府首领陆川。于是当天晚上,陆川派校事府用一人高的麻袋装满黄土,压到昏死在狱中的佟峙本身上。只要一个晚上,人就神不知鬼不觉的死掉,而验尸的时候不会发现一处致命的外伤,最后想报他怎么死的都可以,反正是查不出一点蛛丝马迹。
不久后皇帝把那些校事府里的大臣冒着寒雪打发出京,在路上遇上一伙强盗劫杀了所有流放的大臣。皇帝大怒,很快那些强盗也都正法了,这才算完。
而朝廷之中有了前所未有的安静祥和,连言官的奏折言语都缓和不少,倒不是他们改了,而是那些骂得太狠的都被吏部明升暗贬到其他部门,然后再收拾了他们。协和门一案,大多是朝中重臣,而言官们只是六七品的小官,按说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但他们非要上奏搅合事情,搞得乌烟瘴气的。其实皇帝并不打算怎么处置言官,就是借这次事件敲打敲打他们,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天下之主,多进有益之言,而非沽名钓誉。
第23章 春小主拜高踩低 秋居士含酸捏醋
一转眼过了冬天,新一年的到来才真正代表了彼薪的时代到来。根据祖训,先皇死去的那年,新帝登基必须继续使用先皇的年号,等第二年才能使用新年号,以示不同。
彼薪传了流复到乾清宫批折子,特地在乾清宫的书桌边上又加了一张新桌子,专门是给流复用的。
彼薪对流复道:“外头给你修的王府快要竣工了,再过些日子,你也可以去看看了。”
流复手中笔不停歇,只笑道:“哥哥是赶我出宫吗?”
彼薪也笑着蘸了蘸墨,道:“你想住哪都行,朕可没说过赶你。”流复道:“外头府里除了奴才还是奴才,有什么趣儿?再者,我每日还想多睡两刻钟,还是宫里好些。”说着流复又抬头,笑道:“不过往后倒是方便出宫,你可别羡慕我啊!”
彼薪笑道:“羡慕你去胡闹吗?那是没有的。”
彼薪取了封折子递给流复让他瞧,流复翻看几眼,轻嗤一声道:“他们倒还惦记着这个心思。”
原来彼薪有意改革加大科举规模,年前就准备着今年大开恩科的事。彼薪将从前世家推举入官的制度收紧,每年必须从太学中考核上报名单,再由皇帝亲自批示才可入仕,就是把选官之权收到自己手中,只挑亲信任免。世家子弟若再想入仕只得靠科举。
为拓宽科举之路,特放宽贱籍中人参与。商人等非奴贱籍与民同,童生试合格入学者可一家脱贱籍。剩下奴籍可在地方衙门登记主家名目后,在为吏,参军,科举等与民同,中第者必须以主家名目入仕然后脱去贱籍,为的就是鼓励大户人家培养人才。
而那些世家怎么坐得住?虽说势力被削掉不少,但还指望着在科举的时候皇帝能看在世家传统上,把平民和世家子弟区别对待,也就是能让这些人可以光明正大的走后门。科举向来三年一届,所谓恩科就是皇帝在不是科举的时候开恩多加的一次科举,用来多选拔人才。
流复问道:“你怎么个打算?”
彼薪看着流复道:“那你有什么想法?”
流复凝眉想了想,道:“既然改了旧制,自然要讲究一个公平,所以我瞧着应该一视同仁。”
彼薪听罢,冷笑着败了摆手道:“世家子弟从小衣食无虞,熟读四书五经,而百姓们有些连饭都吃不上,更别说读书了,就是识字都难。这些人如果一起考,你认为结果如何?”
“确实不大公允,到时候考中的还是那些世家子弟,看来还要细思。”流复道。
彼薪点头道:“不错。科举虽说公平,但实则还有许多不公的地方。且说当年国家为求栋梁救国,废除南北榜,所有考生都是一个标准,中举多为南方人,而北方人难以入举,导致北方多处罢考,人心思动。”说着又道:“当时为了救国也就罢了,如今还是要恢复南北榜,分开录取才能平衡各方。”说完又冷冷一笑道:“世家既然要求区别对待,那朕就给他们这个特权。凡当朝官员之子参加科举,通通加以区别,严加一等!”
南北榜就是按地域划分录取标准,如此一来,虽说官员质量可能没有统一考的好,但大大缓解了地域矛盾和发展不平衡。
彼薪流复公事处理的差不多,剩下的交给底下的人去处理,眼瞧着快到晚膳的时候了。李和进来回禀道:“今儿纯妃娘娘入宫,太后请皇上到慈宁宫用膳。”
原来皇帝封了郑氏为纯妃,赐居长春宫,今日入宫,现在正在太后那说话。彼薪抬眼去瞧流复,流复倒没上心,在看别处。彼薪问:“还有什么人在?”
李和道:“宁妃娘娘也去。”彼薪这才有些安心,就道了声,下去备着。然后送了流复出去,这才去了慈宁宫。
皇帝一进慈宁宫,就听见如银铃般的笑声传来,进了殿,只见一个十三四的女孩儿穿了件胭脂色双彩蝶刻花罗缎,外罩彤色花瓣纹栗色鹿绒边小夹袄,头上秋香色百花点彩珠鬓钿,一身打扮倒像个未出阁的姑娘一样俏皮。
她瞪着灵动的大眼睛,眨了眨看着皇帝,然后行了个常礼道:“皇上好。”
边上绾昭觉得不好,先行了个大礼道:“皇上万福金安。”然后小声提醒那个女孩儿道:“请皇上安要行大礼,说‘万福金安’。初次觐见要说明出生来历。”
那女孩儿看了眼太后,太后也是不悦。那女孩儿撅了撅嘴,然后道:“臣妾二品纯妃郑敏琚参见皇上。”
绾昭又提醒:“要说明父亲官职。”
皇帝抬了抬手道:“难得这宫里有不拘礼的,也罢了。”说着向太后请安而坐。
太后其实想让皇帝与敏琚单独相处,培养感情,但入宫后才发现这敏琚真如他父亲所说,刁蛮任性,入宫前教了多少遍礼数,就是不遵,又是个活泼爱闹的,太后只能把绾昭叫来稳住局面,不能让她太失礼。
太后道:“宁妃带了纯妃到外头转转,她陪哀家说了好一会子话大约也闷了。”敏琚早想出去,但一见彼薪风流倜傥,少年英姿就盯着他看的入神,也忘了回话。绾昭忙行礼,又拽了敏琚,她二人这才出去。
太后勉强笑了笑道:“纯妃孝顺,带了不少家乡特产给哀家,也难为她这样用心。只是年纪尚轻,性子难免直率。”
皇帝道:“儿臣看纯妃活泼可爱,也挺好。”
太后这才道:“礼数还可慢慢□□,只是已经入宫,这侍寝的日子,皇帝也该看着办了。”
皇帝道:“妃嫔入宫三天不能侍寝,儿臣国事繁忙,到时候再说吧。”
太后点头道:“皇帝定吧。”
敏琚一路快步走到外头,只觉宫里样样新鲜,十分喜欢。绾昭在后头跟着,敏琚转过弯,转头对绾昭说:“你不必跟着了,我自己玩会儿就回来。”绾昭一听,十分不舒服。她竟用了“你”这个字,当年她为庆阳侍读,公主都要喊她声“姐姐”。而此时二人虽位分相当,但绾昭手中有协理六宫之权,资历高,年纪也比敏琚大,而敏琚却如个小姐对丫头说话一般。
绾昭面色不改,只道:“妹妹既入宫,这称呼便都要改。自称的时候,对皇上,太后,皇后称‘臣妾’,对位分高者称‘嫔妾’,对下称‘本宫’,万不能用‘我’字,失了礼数。”
敏琚撇着头,用手指着脑袋道:“既然都在妃位,那应该称什么?”
边上麽麽道:“宁妃娘娘资历高,娘娘该称宁妃娘娘为‘姐姐’,自谦‘妹妹’。”
敏琚道:“我们又不熟,称什么姐妹啊。”
琴欢顿怒,就道:“我家娘娘有御赐的协理六宫之权,宫中既无皇后,我家娘娘自然是众妃之首,还望纯妃行礼呼‘娘娘万安’,自称‘嫔妾’!”
绾昭一抬手道:“妹妹愿意直呼本宫封号,自称‘本宫’也无妨。都是伺候皇上的人,早晚会熟的。”说着就让敏琚去玩了。
隔天,几个嫔御到永和宫请安。来的是荃嫔,杳嫔,琳贵人,琨常在和几个答应小主。依次落座,大都是十三四,最多不过十六的人。荃嫔等一些妃嫔母家与郑家不睦,皇帝特意挑了些与太后母家没有牵连甚至不和的家族宗女为嫔妃,用来压制太后在宫中影响。
荃嫔拨弄着缀红宝石的银护甲,不屑道:“听闻刚入宫的纯妃不知礼数,冲撞了娘娘。”
绾昭笑笑道:“不过是刚离家的女孩儿,总有些不周全的地方。”
杳嫔也道:“听说皇上挺宠她,昨儿赏了不少东西。”
绾昭点头道:“宫中难得有不爱拘礼的人,皇上也新鲜。”
琨常在身份低微,却十分恨郑家人,就道:“皇上最多一时觉得有趣,跟看耍猴似的,以后还不知道是什么光景呢!”
琳贵人不爱搬弄是非,对琨常在道:“她位分高,你可别得罪了她。”
琨常在拧眉道:“姐姐太小心了,她冲撞了宁妃娘娘,难道不该被人戳脊梁骨吗?”
绾昭挥了挥手道:“你们也不必说她,她毕竟是太后母家人,吃罪了上头便不好了。”
荃嫔用洒花绢子把口鼻一掩,就道:“那就看她风光几时了。”
这几日皇帝太后接连赏了敏琚不少东西,风光一时。只是敏琚一向娇生惯养,在家被宠坏了,十分任性,不知与六宫和睦相处的道理,见不喜欢的就直接当别人面说,惹的六宫怨怼,都不爱与她来往。
而敏琚也高傲,不屑与那些位分比她低的人来往。而宫中只有两个妃子,其他都在嫔位或之下,绾昭又不与她玩闹,她就想着法子去见皇上,讨皇帝的好。
且说一日,彼薪和复在御花园亭子里赏景。只听得有人用清亮的声音喊着:“皇上,皇上。”还伴着银铃似的笑声。
原来敏琚看见彼薪仪仗,就跑了过来。李和还没来得及拦她,她已经进了亭子,福了一下,就举着手里的一捧花道:“皇上看臣妾的花好不好看。”
流复坐在彼薪身边。按此时尊卑,流复是亲王兼议政王,官高正一品,而敏琚为正二品妃,应该先向流复行礼。然后根据伦常,流复要向兄妾行礼,以表尊敬。
流复见敏琚不理他,他只好先行礼道:“臣弟玄亲王请纯嫂嫂安。”
敏琚这才看见流复,略欠了身,盯着流复看了好一会,就对彼薪笑道:“玄亲王真似敷粉何郎,果然如外头说的,姿色妙绝。”
流复脸色一变,他这堂堂王爷被人用这样的话说了便十分不痛快。
彼薪有些嗔意道:“愈发没规矩了,怎能这样说话?”
敏琚撅着嘴,就道:“臣妾说的是实话呀!”然后又撒娇道:“皇上看花房培养的花好不好吗!”
彼薪眼睛直看流复,只点头说是。
敏琚道:“皇上喜欢就放寝宫里吧。”说着把花给了彼薪。
彼薪就说:“那谢你了。”
敏琚听了红着脸,抿着嘴,突然就扑到彼薪怀里,抱着他的腰笑呵呵道:“那皇上可不许忘了臣妾的好。”
此时流复虽不说话,面色已难看至极,他从不对彼薪娶妻纳妾之事有所不满,也没当回事,只突然见到这种场面,心里竟如刀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