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园-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小虎思路广:“这家伙肯定是练功呢,这叫狗熊练武术,谁也挡不住。你瞧它咣咣用后背撞树,武术里不是有一种铁山靠吗,到时候一下子就能把人撞吐血。”
萨日根听得哈哈大笑:“你们都猜错了,狗熊是摇晃树上边的松塔呢。不过这棵红松太粗,大笨熊也晃不动。”
原来如此——几个人抬头瞧瞧,只见苍翠的大红松的枝杈之间,确实晃晃荡荡地挂着一些大松塔,个头比成人的拳头还大。
“狗熊越冬,必须攒够膘才行,红松的松籽是最好的食物。这月份,狗熊一天胡吃海塞的,能涨一斤多重量。”萨日根继续给他们解释,林子里的这些道道,外人还真不明白。
田小胖也明白过来,这只狗熊之所以离开黑瞎子屯那边的领地,跑到这来,主要是这边的红松年头比较长,起码超过了五十年,已经开花结果,这小子是跑这边吃松籽来的,不愧是吃货。
白费半天劲,狗熊又去踅摸别的树,这次总算是找到一棵细点的,被它的大巴掌给推得哗哗作响。不过,上面的松塔比较结实,愣是晃不下来,把大狗熊气得嗷嗷直吼:俺弄口吃的容易嘛——
虽然狗熊会爬树,但是松塔都长在远端的树枝上,显然是承受不住它的体重。
“你个大笨熊,采松塔的祖宗就在身边站着呢,你是求求小猴子啊!”田小胖凑上去,朝着狗熊的肥腚就踹了一脚,然后指挥小白上树,很快,噼里啪啦的,大松塔就往下掉,狗熊脑瓜被砸了一下,一点都不在乎,还咧着大嘴,追逐四下滚落的松塔。
张大路也好奇地捡起一个松塔,竟然比他的拳头还大,表皮还绿着呢,沉甸甸的,想要剥开外皮,把里面的松籽弄出来,可是外壳十分坚硬,他还真做不到。
“够了够了,给别的动物留点。”田小胖吆喝一声,小猴子这才从树上荡下来,很是显摆地捡了一个大松塔,送给梁小妹。
“小胖兄弟,这林子里的红松不少,有小猴子当帮手,你采松塔就能发家!”张大路还不错,给田小胖指点了一条发财的路子。
结果人家还不领情,按照田小胖的说法,大红松一般要两年才能收获一次松塔,或者是五年两收,林子里的小动物都指望着这个过冬呢,你都给摘了,不知道会有多少动物饥肠辘辘,熬不过寒冬,实在是得不偿失。
“可是,你不摘人家别人也摘啊,早晚还是剩不下。”张大路最能揣摩人心。
田小胖也咂咂嘴:“先从我做起吧——”
另外几个人对这个小胖子又不免高看一眼,这年头,能禁得住诱惑,守住本心,就不容易啊。
天色也黑了,点了一小堆篝火,大伙就钻进帐篷休息。郑红旗他们还要轮流守夜,结果都被萨日根给撵回帐篷:有两条细狗警戒就行,都好好睡觉,走了一天,都人困马乏的。
田小胖更不担心,有小霸王在草地上趴着呢,有啥好怕的?
于是搂着小白钻进帐篷,这帐篷和里面的东西,还是那次从草甸子缴获来的,想不到现在用上了,还真得谢谢马如龙独家赞助啊。
那只狗熊也晃悠着大脑袋,要往帐篷里钻,被田小胖给踹跑了:你那一身味儿,熏都熏死啦!
林间的夜晚,幽深但并不宁静,很多动物都是夜间出来活动的,还有秋虫唧唧,共同交织成小夜曲。
田小胖睡觉一直比较死,直到萨日根敲着帐篷招呼他,这才听到外边狗咬吵吵的,连忙钻出帐篷,外边已经有些蒙蒙亮,隐约可以看到周围的树木,还有一条条的白雾,玉带一般,在林间环绕。朦朦胧胧,犹如仙境。
“根哥,啥情况?”田小胖看到郑红旗和秦无衣拿着强光电筒四下乱照,而萨日根则在昨晚埋食物残渣的地方查看。
过去瞧瞧,已经被扒开,田小胖记得昨晚有几块骨头的,现在都消失不见。不过凭他的眼界,当然瞧不出是什么野兽干的。
“是金钱豹。”萨日根不愧是老猎手,通过足迹就能辨识出来。在林子里,金钱豹是仅次于东北虎的大型猛兽,说是二当家一点也不过分。尤其是现在,野生东北虎几乎绝迹,豹子基本就是老大了。
哦,金钱豹就是远东豹吧?据说好像现存的野生远东豹,中俄朝三国加起来,也就几十只的样子,濒临灭绝的边缘,想不到在这竟然能遇到。
不过激动之余,也有点替这只远东豹觉得可怜:这跟翻垃圾箱的流浪狗好像差不多,都跟流浪狗混到一个档次了,还真是够可悲的。
生存不易啊,尤其是现在野生动物越来越少,食物也就越来越少,林子里的野兽,日子都不好过啊。再不注重保护,那就真的要灭绝啦!
反正也快天亮了,索性就起来收拾东西。萨日根估计心情也不大好,就回忆起老林子里往昔的繁荣,偏偏梁小虎和梁小妹他们还挺愿意听。
萨日根说的最多的,就是东北老三宝:人参貂皮欤B草。可惜的是,现在老山参也几乎绝迹,能弄到林下参就算是好东西了;至于貂皮,最初指的是紫貂,这东西,反正萨日根已经十多年没瞧见过了,没准在国内也已经绝迹。一说起这些,萨日根这样的大汉,也不免有些唏嘘。
说起貂皮,梁小虎来劲了:“去年我在俄罗斯那边看到过售卖紫貂的,好家伙,直接都是拍卖的。我买了一件紫貂皮的大衣,花了老子五十万。”
一听这个,梁小妹就连连摆手,不让他哥说。可是梁小虎打开话匣子哪里收得住:“那些老毛子才残忍呢,活生生的紫貂,就那么活着脱皮。扒完皮的紫貂还活蹦乱跳的呢,我瞧见有一只紫貂还回头瞧自己的身体呢,估计是纳闷呢:我衣服呢?”
咔嚓,萨日根手中的开山刀重重落在一截树桩上,直接劈下来一大块,把梁小虎吓得一蹦:“根哥,你听我接着说啊,哎呀呀,当时看得我心里那个堵得慌,然后把买的那件貂皮直接给扔啦,以后说啥再也不买那玩意!”
“老子以前也没少打野牲口,可是都遵循老辈子的规矩,不杀幼兽,不伤母兽,不虐杀动物!”萨日根是真怒了,估计要是那些扒皮的家伙站在他面前,肯定直接就挥刀砍了。
田小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可惜他现在只是个村书记,只能管到黑瞎子屯这一亩三分地,有时候,人就是这么无奈:你想去改变世界,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那种能力,能改变自己,就已经很不容易。
不过呢,梁小虎的话还是给田小胖提了个醒:“梁哥,要是再有这种机会,你也帮我买十多只紫貂回来?”
“你也要穿貂皮啊,兄弟,哥哥都不穿那玩意啦。”梁小虎虽说挺败家,不过还算有自己的做人准则。
田小胖嘿嘿两声:“俺琢磨着,撒林子里养着,慢慢恢复种群数量。东北三宝啊,别传到咱们这一辈上,一宝都剩不下。”
本来呢,田小胖是打算从燧石之珠里面兑换的,结果一下子就被两个野人给弄成穷光蛋,正好梁小虎有这种路子。
梁小虎还真干脆,使劲拍拍胸脯:“好,就冲兄弟你这么讲究,哥哥肯定帮忙,钱都不用你出。我出钱,你养着,到时候真要是养出名堂,哥哥也跟着沾点光,挂个名儿就成,什么理事啥的,嘿嘿嘿——”
第一百二十六章 棒槌
虽然梁小虎这动机稍稍有点不够纯洁,不过,这才是人之常情,田小胖当然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
这两个算是狼狈为奸——珠联璧合了,梁小虎不差钱,就图个乐;田小胖呢,一瞧在饲养动物方面就是行家,家里都能开动物园了。
想不到还整出来意外收获,田小胖就乐乐呵呵去溪边溜达一圈,然后从溪水里面拽出两个须笼,这是昨晚上放进去的,里面进去了几十条小鱼,收拾一下,早晨煮点鱼汤,里面放点溪边生长的柳蒿嫩芽,野味十足。
在他收拾鱼的时候,梁小妹也过来帮忙,看到田小胖杀鱼,这丫头也呆呆地问:“小胖哥,你这算不算虐杀动物啊?”
田小胖眨巴眨巴小眼睛,然后没好气地回了一句:“一会你别吃!”
早餐喝一碗热乎乎的野菜鲜鱼汤,还有昨天大马鹿带过来的干巴饼子,掰成小块,往鱼汤里一泡,鲜美又顶饿。反正梁小妹呼噜呼噜喝了两大碗,估计这丫头也想明白了其中的区别。
“小胖啊,哥哥以后就跟你混了。”梁小虎也喝美了,确实,在这荒山老林的地方,能喝一口热乎的就知足了,更何况还是味道如此鲜美的鱼汤。
吃过早餐,收拾东西,继续上路,那只大狗熊还要跟着,直接被田小胖几枚大松塔给打站住了,乐呵呵地开始吃早餐。
随着不断地深入,这一上午几乎就没看到人影,按照萨日根的说法,到了这里,也就算正式进入深山老林,除了是老跑山的,轻易没人敢进来。
林子里也越来越难行,萨日根抡着砍山刀在前面开路,后边排成一字长蛇阵,田小胖则在最后压阵,队伍蜿蜒而行,穿行在丛林深处。
“小心!”萨日根吆喝一声,从旁边树上折了根枯枝,在地上使劲一拍,就听啪得一声脆响,原来是一个大个的捕兽夹被他触发。
捕兽夹的一端用钢丝绑在旁边的大树上,是用精钢制造,上面满是利齿,看得大伙心惊不已:这要是不小心踩上,没准腿就废了。
“这玩意只怕连东北虎都能逮住,这也太缺德了,万一人踩上怎么办?”梁小虎先是吃惊,然后就转为愤怒。
萨日根嘴里也骂骂咧咧的,按照山里的规矩,凡是下兽夹子的地方,必须在周围大树上留下显著标记,现在的人,都把老祖宗的规矩给扔了。
“肯定是偷猎者干的,这些家伙可不讲什么规矩。”田小胖也恨得牙根直痒痒,他最痛恨的就是偷猎者,别叫俺遇到你们!
萨日根在附近转转,又清理出两个捕兽夹,都叫大马鹿先驮着,回去再销毁吧。
中午草草吃了一口就继续赶路,下午遇到两个老跑山的,跟萨日根都认识,彼此免不了交流一下。田小胖瞧瞧他们背着的花篓,也没啥太出奇的山货,一片大灵芝,还有点草苁蓉和刺五加、五味子啥的,只能说收获一般般。
倒是其中有个人套了个大兔子,被田小胖给买了下来,准备晚上吃。
再又翻过一座大山之后,萨日根就指着前面郁郁苍苍的那片山脉说:“那个就是老鳖山,当地也有叫王八岭的,当年,这山上有一个大绺子,大当家的据说是个女的,名叫靠山红,手下有五六百的胡子,当时的名号比座山雕还响。”
这个也是郑红旗他们的建议,每到一处地方,都要叫萨日根讲讲来历。萨日根所说的“胡子”,就是东北对土匪的别称,每一股胡子就是一个“绺子”,像东北王张作霖,也是胡子出身。
胡子里面也不全是恶贯满盈的悍匪,其中也有一些弃暗投明,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比如说,著名抗日英雄马占山,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土匪出身,后来奋起抗日,血战江桥,后人谁不服气?
还有东北抗联的***,赵尚志等等爱国将领,早期也都是胡子出身。这可能跟“胡子”的由来有关系:据说最早都是穷苦人实在活不下去了,这才出去当土匪,可是又怕被人认出来,于是就在脸上沾上布条当胡子,长此以往,人们就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