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清穿]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番外完结 >

第115章

[清穿]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番外完结-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礽委屈道:“儿臣没有做什么啊,儿臣是说像王大人这样勤奋爱民,愿意勤劳奉献的臣子是很珍贵的,值得捧在手心当宝贝,这话不对吗?”
  还捧在手心!
  康熙眉头跳了跳,一直以来被儿子折腾过来的敏感神经敏锐至极,他警告胤礽:“王熙可与索额图等人不同,他是忠于朕的孤臣,身后没有家室,素来以直言敢谏出名,况且他与索额图素来不和,保成在面对他时,还是小心一些,免得让他抓到把柄,参你一本,到时候可就要丢人了。”
  胤礽反过来苦口婆心劝康熙:“王大人与索相性格不合,那汗阿玛还要将他们调任在一起做保和殿大学士,汗阿玛,强扭的瓜不甜。”
  康熙一噎:“朕是在说你别轻易去招惹王熙!”
  “王大人是好人,他这样高风亮节的大人,怎么会因为迁怒索相而怪儿臣呢?您都说他是忠于您的孤臣,那您还在背地里说他会做小人之事呀?”胤礽的歪逻辑一套一套的,总之在他的眼中,就没有谁是坏人。
  康熙狐疑多看了他两眼,心中想道:即使保成想要王熙给他做事情,以王熙那刚正不阿、儒雅矜持的性子恐怕是不会轻易上当的,他与纳兰明珠不同,纳兰明珠求的是权势,而王熙出来做官,已至高官厚禄,求的是青史留名,是百姓安居,万民赞颂。
  帝王心下微松,没再坚持这个话题,而是让胤礽随他去听经筵进讲。
  经筵讲的是儒、经、史,今日的讲官正巧是胤礽熟悉的太傅,张英。因经筵是讲给帝王听的课程,胤礽只是附带,主讲官权衡再三,最终还是根据康熙的知识面来讲史,用词用句,皆与教授太子时大有不同,更为晦涩难懂,亦更加谨慎有章法。
  要不是有小美给他翻译,胤礽都听不懂原来张英是在讲明史。
  待一个时辰的经筵进讲说完,康熙又召南书房侍讲侍读前来论经史﹑谈诗文,前来的侍讲是个没见过的生面孔,名叫戴梓。
  除去谈论那些,戴梓与康熙交流更多的则是乐理,胤礽听得昏昏欲睡。
  原来汗阿玛要戴梓修撰一本名为《律吕正义》的书,目地是记录紫禁城中的音乐,除去宫廷外,还要包容进满、蒙、汉等族乐器,怪不得他们总是谈论篪啊,埙啊,琴啊的……
  胤礽忍住了打哈欠的感觉,半敛眼皮,放空大脑。
  康熙告诉他:“保成日后要学的,不仅是需要明白乐之一道,还要会听戏,倒不是让你去钻研学习这些,而是最浅显的需要略懂,因为接待他国使者等重大场合需要这些。”
  音乐这东西,胤礽会唱蓝猫淘气三千问,还会唱两句小哪吒,其余的也是满脑子的两只老虎跑得快,拔萝卜。
  康熙见胤礽对此不感兴趣,于是命人请教坊司乐师前来奏乐,为的是让胤礽开开窍。
  教坊司中的女宫与太监,分别负责宫廷奏乐与内廷戏曲表演,是内务府的其中一个分部,所奏之乐器,不仅用琴、箫、笛、笙,另有钟、瑟、磬、鼓等。
  胤礽对乐理半点不通,听也听不明白。
  康熙闭目养神,命人奏乐,待听了几首,耳边传来了胤礽呼吸起伏的小呼噜声。
  帝王睁开清明的眼睛侧目望去,原先端正坐着的胤礽已经歪着脑袋睡着了,看他那像小企鹅一样摇摇摆摆的身体,好像随时会倒下来一样。
  康熙只当是他累着了,遂摆摆手命乐师们退下,让人将胤礽抱去昭仁殿睡。
  胤礽一觉睡到戌时,迷迷糊糊问小美:“汗阿玛呢?”
  小美严肃着虎头答道:【正在招幸妃嫔伴驾。】
  徐嬷嬷见胤礽醒来,低声道:“皇上说,今日学习完成,明日一早还是按照今日来,太子殿下今夜早一些歇息,明日上朝才有精神。”
  【现在才戌时,刚到晚上七点。】
  胤礽感觉到自己有些饿了,让毓庆宫膳房给他弄了蜂蜜蒸蛋糕,就着点心,又看了两集动画片。
  “孤听说汗阿玛到了亥时就睡了,也就一个时辰的事儿,原来他这样挤出时间来为孤生弟弟的,”点心都塞不住胤礽嘟嘟哝哝的嘴。
  还好他晚上还给胤礽留了一个时辰的轻松时间,不至于连看动画片的时间都没有。
  系统又上新了新的动画片,名字叫做《名侦探柯南》,胤礽就这甜甜的蜂蜜蒸蛋糕看了一集,与小美吐槽起了剧情:吃药就能变成孩子,这就有点扯,返老还童药是不存在的,就像汗阿玛不相信有长生不老药一样。
  咦,怎么死人了?
  咦,凶手是怎么做到的?
  胤礽喜欢新奇的事物,全身上下哪儿都小,唯独胆子最大。
  “好像,有点意思。”
  如此一看看到了亥时,他正心痒痒着想要接着下一集看到底谁是凶手,证据在哪里呢!
  徐嬷嬷却提醒胤礽:“殿下,该歇息了,时辰到了。”
  小美的系统娱乐版块自动锁定变成了灰色,也跟着提醒胤礽。
  【小朋友该睡觉了,晚睡熬夜长不高。】
  明明他今天还有半个时辰的动画片时间,却因为被汗阿玛拉着学习,都不能看个尽兴。
  胤礽撇撇嘴,只能乖乖闭上眼睛睡觉,心里却在想着:从小到大,就从未见过如此粘人的阿玛!得找个人来一起吸引汗阿玛的注意力,这样他就不会总是盯着我了。
  次日一早,又是这样的作息时间,胤礽临睡前的想法逐渐成形,尤其是在朝会上看见纳兰明珠的时候,胤礽眼睛发亮,知道这事儿该找谁帮他了!
  正在垂眸听政的纳兰明珠感觉后背一凉,打了个激灵。
  王熙作为诸殿阁大学士之首,所站之列位于前侧,帝王一眼就能看见王熙的脸。
  这位老臣一夜之间仿佛被什么妖精掏空了精气似的,两眼顶着黝黑的黑眼圈,一副肾虚腰酸的模样,明明昨日召见王熙,他还精神满满,容光焕发呢!
  “皇上,臣有事启奏!”王熙上前一步,铿锵有力道。
  康熙心头一颤,下意识去看胤礽:保成莫不是真对王熙下手了?!
  不看不打紧,一看,康熙皱起了眉头。
  小太子正襟危坐,正津津有味地盯着前方的花瓶看,他哪里能看到朝中臣子?他矮到被花瓶给阻挡了视线,却还一本正经告诉康熙:汗阿玛,儿臣看见满朝文武好多老弱病残。
  他根本就没有看到,他就是在闭着眼睛胡说八道,还让他误打误撞,拿到了那么多朝臣祈休病逝的奏折。
  康熙额头青筋跳了跳。
  “昨日与太子殿下一番问答,令臣受益匪浅……”王熙深情诉说,瞧他那一头栽进去还把自己搞成这鬼德行的样,康熙嘴角一抽,几乎能够预料到之后会有什么大事在等着自己。


第102章 
  王熙将昨天与胤礽商讨以后的“百姓养老退休”的稚嫩思想,化思想为实质,联合大清的实际情况与前明遗留下来的基础,上奏了一份关于大清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的奏折。
  王熙借《礼记·礼运》为引,道:“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儒家思想在大清影响可真深远呐,大清的官员,许多都深受儒家的熏陶,王熙更是家学渊源,出身名儒之家,他的父亲当年就是有名望的名儒,当年王家父子二人也曾共同在朝廷为官,换下美名。】王熙道:“当有一人受困其中,其老无所养,疾无所医,流离之日,他人岂不移处。”
  “而今之官,有政绩为民感戴者十之二三。有资者,皆置之抚孤、养老之地,至开学堂,开医馆。治之所在,皆有一同之也,则流民少而治,而大清今天下之官以能异,有心者则置,无心则不欲办此,若事可由上下行之,朝廷为引,致一部署,助各地官,已办者嘉奖,不办者扶办。可少大清之流民,流民少则百姓安。助其困者,可减其人害民,降罪人见之概率。”
  王熙的理由显然不止是胤礽所说的,他所思所想更为深远,受到古时儒家文化的影响也比胤礽这种半吊子更深远。“孔子大同之世”的概念存在于每一个学儒道的文人心中,那是一种理想中的社会,如今能靠自己的手,去促使这样的大善事、大美事诞生、落实,王熙的身体虽然已经累到煞白着脸,青黑着眼,但精神非常亢奋。
  “另外,若行此制,可令民于大清之属感益甚,其会知谁与之养老也,谁为之保障也。而臣之所言者道终,列有一项为‘受民之财以养民’,当百姓信朝,入朝之资,则其于朝廷之属感,将比上一味施德尤烈。”
  王熙接着又道自己想出来的办法,最终提出了四公,谓之曰:“公养、公立、公教、公恤。”
  公养,养的是贫困无助的怀孕妇女与孤儿寡母,令无依无靠、死了丈夫的妇女能够将孩子抚养长大。
  公立,立的是养育孤儿的育儿院,养的还是被抛弃的婴儿。
  公教,教的是启蒙与道理,令百姓们不要太过愚昧,懂得基本的生存与种地的知识。
  公恤,抚恤的是年轻时勤恳干活,年老了却无依无靠的老人。
  王熙只用一晚,将这一份上奏写到了方方面面,其中漏洞一定不少,但是他想要呈现给帝王看的内容都已然报告出去,端看康熙震惊的面容,就知道帝王也未料到不过一夜,王熙竟能整出这样的一份上奏来。
  王熙也没有指望帝王会立即答应将他提出的设想进行布局落实,他于朝堂之上提出来,为的是令满朝文武都认识到太子殿下的潜力,也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样的好事。
  “臣所思所想受太子殿下启发众多,殿下心怀仁德,机智敏锐,使臣豁然开朗。”
  王熙这话一说,等于是将胤礽给供出去了,吓得小太子冷汗哗哗的冒。待他发现汗阿玛正在用冷飕飕的目光刺自己的背时,胤礽清脆道:“昨日汗阿玛命儿臣随王大人前去熟悉内阁事务,听诸殿大学士们探讨朝臣养老之制,儿臣心有疑惑,多问了王大人几句能否将这退休之制扩大到令更多的人受益处,却不想无心插柳柳成荫,令王大人感悟到了新的思索方向。王大人不愧是博通古今的治国能臣,也难怪汗阿玛重视王大人,儿臣自知所思所想稚嫩不周全,不敢贪功劳。”所以这些都是王熙想得,可千万别怪到他头上来!
  别看胤礽现在说的谦虚,将责任撇的清清楚楚,还装作无辜,以康熙对他的了解,他几乎可以猜想到昨天保成是如何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用他那奇怪的脑回路将王熙忽悠地找不到北的。
  这时,另有一臣上前一步,上表帝王自己心意:“臣附议王大人,臣亦认为,以公养弱,可令民安,令民心凝聚,而王大人所提之法,可深入探讨,另有一番利弊。”
  康熙一看,是汤斌。
  接着,张英、李光地等曾经教授过太子的太傅们一一站出来表示对王熙所提内容的认可,文官之中,反对者鲜少,加之王熙提出,可以先对“国子监”、“各部衙门”进行推行试验,再扩展到“工、农”,而商人所收最高等一系列思想。
  胤礽发现,这提议竟然很少有人提出反对,心里暗暗纳闷。
  【没有触及到他们的利益,反对的人当然少,偶尔一些提出质疑的声音,也是言之有物,与王熙进行探讨,小朋友的爸爸已经动摇啦!如果要建立大清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