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再不努力就要被迫继承皇位了 番外完结-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礽问道:“诸位大人并没有提年迈老臣多大年纪退休的问题,前朝以七十岁退休。”
正常人可活不到这个时候。
纳兰明珠道:“此事可由皇上决断。”
几岁退休,那是帝王一口就能决定的事,只看康熙想让如今朝上的哪一些老臣提前安享晚年了,这种得罪地位高老臣的事儿可没人想要去干。
“汗阿玛只等着结果,而将此事交由孤与王大人主管。”
胤礽论述事实,较真起来不令人有迂回余地。
王熙不怕得罪人,他是帝王孤臣,是纯汉臣,与满臣无瓜葛,且一心为国,心知年迈老臣若不愿离任者过多,无论是京官还是到地方官都有一个共同特色,那就是容易出错。容易出错则政令不顺,政令不顺受苦受累的还是百姓。
王熙正色道:“前人不休则后人难以更替,长此以往或有年老沉珂之苦,今医术发展,古时难以治愈之顽疾可有希望痊愈。臣以为,朝臣年至六十则可退休。”
王熙自己就是最高品级的官,他五十四岁了,提出年六十退休,也就是还能再做六年的意思。
其余人包括索额图、纳兰明珠等都四十余岁的年纪,听王熙首先这样说,心中猜测或许王熙也有过两年祈休的想法。
胤礽想一想朝廷上那些病逝官员的名字,纠结道:“年五十者既大病小病不断,称病之臣不在少数,六十退休,是否太晚。”
众人皆沉默以对,纷纷去瞧王熙。
可就算大病小病不断,熬到王熙这个岁数,让他刚升官就退休,这就太不给王大人面子了。
王熙顺治四年中进士,沉浮官场至今三十五载,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他见小太子是真忧心发问,而非与他针对,遂开口道:“殿下,臣今年五十余四,殿下看老臣,是否还能胜任这职务?”
胤礽观察王熙,见其奕奕其神,目光睿智,点了点头,又问王熙:“大人可有生病之忧?”
“病来时乃天意,年过四十者,人约有疾,纵使是索相,亦有眼神不好的毛病。”
对了,三姥爷还是个近视眼呢,看书看出来的!
自从普及了眼镜以后,有索额图带头将眼镜戴着,朝臣们不觉丢人,自觉有眼疾者能得眼镜之物,爱护如斯,戴着处理公务得心应手,胤礽放眼望去,六位大学士中,有近半戴着眼镜。
“不妨再加附条,年过五十则为老人,五十至六十身有疾者,可减之医所费之财。”
“身有疾而称病,或带病上任实不可取,汗阿玛怜惜臣子,必舍不得有臣子过劳卒于任,不妨命五十以上官员可附两位副手,称病时副手可顶替其通行政务,病愈时为其分担政务压力,做其余杂事。”相当于是给年迈的老臣配两位秘书了。
【内阁大学士就是皇上的秘书,小朋友再给秘书配秘书。】“殿下所思有理,而六部侍郎,已经为六部尚书们做到此事。其余官职,多为下属接替事务或交由皇上安排。除此以外,需多设官职,此不止退休养老之事,而成朝中大事,非殿下所能决定。”这话要是别人说的,或许会得罪小太子,却由索额图说出,则是满腔慈爱,殷殷教导。
“大学士们也是如此吗?”胤礽说道。
“殿阁大学士若有病故,亦有先例不再设置,如今的大学士也不是职缺都满的,朝中能任正一品大学士者寥寥无几,而内阁参议朝政、草拟文案,则以内阁学士们为主力。”
【谁都不愿意多一个副手来分走自己的权力,培养扶持自己亲信就另当别论啦!不然三姥爷与明珠还怎么能斗成那样呢?小朋友别看现在顺风顺水,那是因为这事儿没有触及到他们利益,要是遇上有利有弊,他们就会互相扯后腿了。】最终,众人商定为“五十五岁以上享有医疗减免,五十五以下则一切如常。”
最终草拟出来的章程,所有人都很满意,一致通过以后,则会在次日早朝由人上奏给帝王,念读内容,而后道“臣拟旨……钦此。”
皇上再说准还是不准,准了,这事儿就推行下各部执行。
胤礽喜欢思考与提问,他的发散思维,往往想得更加深远。
待众人散去做其他事务,索额图想要靠近,却碍于王熙横在其中,不可与太子殿下在此显得太过亲昵,于是放弃。
而王熙问胤礽:“臣见太子殿下深思良久,不知殿下可疑虑?”
胤礽看看其他人,又看看他,谦虚地小声问王熙:“王大人朝官推行退休制度都需要考虑这样全面,那士、农、工、商中的‘士’退休问题解决,农、工、商人的退休问题呢?圣人曰‘幼有所养,老有所依’,大清可能做到令天下人亦老有所养?”
王熙惊讶极了:“殿下还想要将此举推行至整个天下?”
胤礽摇了摇头:“恐怕会有诸多困难,孤只是想到了,于是来问大人心中疑惑。”
王熙沉吟片刻,解答道:“天下人的退休制度想要实行确实很难,因为那其中付出的银钱,会成为国家开支的大项,而士、农、工、商,人数众多,职务不同,难以下达规定。”
“不过,朝堂亦有对老幼鳏寡的扶助服务,救济赈灾,养幼抚老甚至是地方官们政绩的一个体现,有不少能臣都在治下兴义学,置办育婴堂、儒寡会等等。”
胤礽又问:“若以其所纳之税来计数呢?”
“税收不可妄动,此与前者并无联系,”王熙严肃道。
胤礽问王熙:“并非是税收,而是纳入养老、医疗金,积少成多,待缴纳一定年限,到了养老年纪即可享有养老帮扶之策。取年轻人所纳之钱粮以济养老,而年轻人终有老的一天,如此推行,可能达成令大清百姓老有所养?”
太子好奇的十万个为什么,犹如醍醐灌顶,直击王熙心头,眼前本不可通行的道路豁然开朗,而王熙仍想挣扎:“不可再增多百姓负担,且此法若推行,恐怕不能够令人信服。”
胤礽还好有小美,尽管绞尽脑汁,思维发散时却有个方向,他再追问王熙:“也许可以从最便于管理的‘士’先入手,为国做事之士如官吏、国子监先生等进行推行,增加政令可信之处,又有朝廷做主推行,令农、工、商自愿缴纳,并不强迫,也许长此以往可潜移默化达到老有所养的目标?”
“此法若能推行,对国库的负担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因为是用百姓之钱财养百姓,唯独在医疗这一块,需要国家投入钱财与培养大夫,可孤听说地方官也有兴建医馆的举措来惠民,这些若是由朝廷来牵头,也许能发展成一件庞大又利国利民的大事呢?”
王熙怔了怔,给胤礽畅想的未来弄得心头直跳。
“王大人,此事若能做成,是否能令百姓对大清更信任?也让他们更加安定?有了保障,若能做出信誉,得到惠处的人会心怀感激吗?若家中有老少而壮年男子前去参军,能不能又另外帮扶呢?”
没有康熙堵住胤礽的小嘴,那张发散思维的小叭叭叭地对着王熙连环攻击,每提到一个问题,都令这位老臣也跟着他的思维进行思索。
王熙:可行不可行?
章程几何,考虑不周如何完善,胤礽全都没说,他就发散思维来了个十万个为什么,将王熙说得手指微微发颤。
“殿下,此事……”或许可行,益处良多。
王熙还没说出口这话,胤礽就愧疚地对王熙道:“孤的提问太多了,王大人都来不及回答,是孤太过无知。”
“不,殿下问出了臣从未想过的事情,”王熙郑重道:“臣以为,此事可行,但需从长计议,反复草拟。”
胤礽眨眨眼,欲言又止:“王大人,孤只是有这个疑惑,并没有真的想要推行下去。”
“不!殿下所思深远,若推广此事,当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臣认为此事应当上奏皇上!”王熙激动道。
之前不知道还可以,现在有了新的思路,却不将这样好的一个体系拟定出来,这让自幼长于名儒之家,对圣人所言大同之世,“幼有所养,老有所依”充满憧憬的王熙如何能忍得住?
“可是孤才学疏浅,所思所想都不全面,恐怕写不出能够说服汗阿玛的奏章,天下那么大,让天下人能老有所养,比推行朝臣退休制度难多了,孤心向往之,却自愧无能为力。”
王熙自觉得挺起了胸膛,微笑道:“此事岂能烦扰太子殿下?皇上让殿下随臣来内阁是为了学习,而非如今就想令您能够学会治理天下。殿下,您若信任老臣,不如就由老臣来上书皇上,完善大清‘老有所养’之法如何?”
胤礽看王熙的目光就像是在看大宝贝,这是哪里冒出来的白胡子老爷爷,不仅睿智,还会主动揽活干!
与王熙达成默契以后,胤礽心满意足,心知此事是交出去了,于是不再烦恼,待申时一到,就屁颠颠地回去找康熙,没心没肺地很快就忘记了自己连番提问王熙之事。
徒留下王熙一人,思索良多,绞尽脑汁,回去后召集门生,彻夜详谈,整整通宵一夜,才赶出一份尚且能交给帝王过目的详尽奏书来。
胤礽回归后,康熙问他:“感觉如何?”
胤礽乐道:“王大人很照顾儿臣,其他大人们都是顶顶聪明的人。”
“内阁之制,过于完美,即使没有帝王决断,亦能完成朝中大事,只是大学士们聪颖,懂得难得糊涂,拿捏分寸,让朕来做最关键的决断。”
康熙神色莫测,似是而非地说着可令听者毛骨悚然的敏感话语。
“这不是挺好的吗?”胤礽没心没肺道:“有人为汗阿玛分忧,为您干活,多好啊!您只需要动动嘴,大臣们都将事情给完成了,这样的大臣才十几人实在太少了,国家大事那么多应该来个几十上百个这样的能人,汗阿玛锐意进取,勤政爱民,您想要施展拳脚的地方一定许多,到时候再也不用愁没人可用了。”
康熙语塞片刻,无奈道:“保成还太小,是没有看到不好的一面,这才这样说。”
“儿臣看到了,但是比起官员之间互相推诿指责、不干实事,愿意抢活干的官都是宝啊!”胤礽还补充了一句:“王大人就是宝贝。”
康熙:“……”
作者有话要说: 康熙:???继掌上明珠以后,新的宝贝出现了?
第101章
胤礽上一个说是“宝贝”的臣子是谁?好像是纳兰明珠。
结果纳兰明珠被他坑去养了鹅,成了民间“明珠养鹅法”的创始人,百姓们津津乐道,都道朝廷有一贤相自幼沉迷养鹅,钻研出诸多方法,最终做了大官惠及百姓。
这事儿弄的有多大,传闻就能有多离谱,而如今人工孵化鹅、鸭、鸡已经在大清各县城普及,但凡是个养牲口的,几乎都知道纳兰明珠。
虽然这名声可能纳兰明珠本人并不想要,康熙完全将这事儿当乐子在看,左右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可到了今天,又听胤礽说王熙是宝贝,帝王有一种预感,可能王熙也被保成盯上,说不准接下去就要“倒霉”了。
康熙忍不住问他:“你对王熙做什么了?”
瞧瞧这口吻,活像是胤礽真的能对王熙干什么坏事似的,到底谁才是他儿子?
胤礽委屈道:“儿臣没有做什么啊,儿臣是说像王大人这样勤奋爱民,愿意勤劳奉献的臣子是很珍贵的,值得捧在手心当宝贝,这话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