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首辅的炮灰前妻[穿书]-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桥小夏不在乎,祝萱又说起另一件事:“你知道二公主吧,她在佛寺静修给太后祈福?”
二公主已经去了四五个月,桥小夏当然知道。
“发生什么事了吗?”桥小夏问道。
“她在佛寺静修,认识了一个书生,那书生是提前在京城住下,准备明天考科举的。听说他们两个互通情谊,准备成亲。”祝萱说完还有点不好意思,她还没有结婚,张口闭口说这些,总归不好,但在桥小夏面前难得自在,自然也就说了。
桥小夏不敢置信:“她在佛寺静修,不是在后山吗?专门给女香客的住所?”
“谁说不是呢,但他们就是遇见了。京城不少人说他们这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听说那书生俊美的很。连太后见了都在夸。”祝萱低声道,“京城都传遍了,也就是你在忙难民的事,没人跟你讲。”
桥小夏拿着杯子的手差点抖了下,这个二公主胆子也太大了吧。
不愧是古早小说里面的女主,感情生活就是不一般。
第37章 咱们丰收了!
二公主的婚事传的沸沸 · 扬扬; 桥小夏有点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书生,能把二公主迷成这个样子。
还迅速忘了她心心念念的沈黎?
直到宫里过中秋,小皇帝齐迎宴请大臣及其家眷; 桥小夏才见到那个书生。
看见的第一眼; 桥小夏直接愣住。
没办法; 太像了; 书生的眉眼至少跟沈黎有七分相似。
只是这个书生云恩立气质跟沈黎大不相同; 身板也跟更弱点; 如果一定要说; 那就是弱化版的沈黎。
桥小夏忍不住跟沈黎对视一眼; 这也太恶心了吧。
二公主这到底是恶心谁呢。
不仅是桥小夏发现这点; 在坐许多人都是这样想的; 不仅如此,已经有人在窃窃私语; 见那云恩立有点尴尬,明显想离开。
而二公主却不想让他走; 最后还是太后那边来人; 让云恩立先离开。
不少跟桥小夏不熟悉的人都偷偷讲:“这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太恶心了吧。”
桥小夏无奈:“巧合吧。”
就那么巧合?找的人跟沈黎七分相似?
上次还跟桥小夏爆料的祝萱傻眼了:“我知道她未婚夫十分俊美,却没想到竟然是这幅模样。”
另一边,二公主忍不住对大宫女织锦道:“他们不会误会吧?这本来就是凑巧,不能多想吧?”
织锦有点头疼,轻声道:“未来驸马性格可比沈大人好多了,时间长了他们就知道是多想了。”
织锦肯定是安慰二公主,但心里明白,这件事势必会被人议论; 那又不如,二公主想找什么样的驸马,管别人什么事。
再说了这是太后也是同意了的。
就算太后是想恶心桥小夏,那也无所谓,反正在她眼中,只要二公主开心就行。
不管别人怎么说,二公主沉浸在即将大婚的喜悦里,不得不说,刚开始她确实被云恩立的相貌吸引,但接触之后,才知道云恩立跟沈黎完全是两种人。
云恩立对她是那样温柔,让人从心里感觉自己是被认真对待的,而不是沈黎那样冷淡。
她这边安心备嫁,外面的风言风语都被织锦挡在外面,显得极其高兴。
二公主的婚事定在十月份,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桥小夏没心情管这些事,她正在田间看即将丰收的红薯跟土豆,跟在她旁边的是静安王爷的女儿齐婉阁。
小皇帝登基之后, · 齐婉阁出来走动几次,皆没有受到训斥,这让王爷一家终于放松些,也知道以前拘齐婉阁拘的太紧,索性就让她出去转转。
对生性活泼的齐婉阁来说,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自然一出门就找到桥小夏。
不知为何,她一看见桥小夏就觉得亲近,十分喜欢跟她一起。
“我们今天可以烤红薯吃吗?上次都没吃过瘾。”齐婉阁兴奋道。
要是在以后很多年,红薯这种东西早就是最便宜的食物,可对现在的万奇国人来说,简直是时髦的食物。
桥小夏笑着道:“上次挖出来的时候,数量还有点少,现在应该丰收了,保准让你吃个够。”
“上次还不丰收啊?”齐婉阁震惊道,“当时很多百姓不都说了,红薯半亩地的收成,都要比以往粮食六亩地的收成啊,足足翻了六倍!”
如果桥小夏不是早就知道结果,肯定也会像大家那样,以为翻了六倍就够了,可她知道,红薯跟土豆的极限远不远不在这里。
最重要的是,这两种农作物抗旱耐涝,比一般娇气的植物好到不知道哪去,在灾年才最能体现他们的价值。
除了吃多了容易胀气之外,其余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当然,现在的百姓根本不在乎什么胀气不胀气,能填饱肚子就是好东西。
只要能让他们现在能吃饱,就是好食物。
桥小夏到的时候,沈黎已经在,他们都在等着桥小夏过来,开始挖丰收的第一颗红薯。
红薯的叶子已经老了,但是下面的根茎牢牢扎在土地下面,谁都不知道地底下到底有多少斤红薯。
这几乎象征着桥小夏跟沈黎在灾年的所有功绩。
如果下面的红薯寥寥无几,那也就证明,这些难民还要继续吃根本不能饱腹的救济粮,那他们紧绷了小半年的神经就会在这一刻爆发。
发生绝收这种灾情不是一个月就可以扛过去的,至少一年都没有吃的。
官府就算有心救助,给这么多人发一年粮食,也是有心无力。
这样是桥小夏跟沈黎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官府当作救命稻草的原因,开仓放粮只能管一时,不能让这些人过上正常的生活。
难民的命运都在小小的红薯上面,是否能够填饱肚子,就看这个的了。
而且他们这边如果成功的话,就说明郭忠带着沈家农庄帮手,也会在豫州大获成功,那样他们就会让灾情最严重的豫州百姓都吃上食物。
桥小夏难免有点紧张,只能握住沈黎的手。
难民当中经验最丰富的老伯小心翼翼地拨开土地,是不是大丰收,就要看现在的了。
在几个人合力下,终于把藏在土地下面的甜美食物给□□。
一株红薯苗,就能产六斤红薯!
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所有人拼命把这一亩地的红薯全都挖出来,慢慢地去掉上面的泥土,只留可以吃的根部,也就是红薯的部分。
他们要计算一亩地红薯的产量到底有多少,但是刚刚那一株红薯已经给他们极大的信心。
万奇国一亩地小麦的收成大约在三四百斤,这已经是极高的收成,毕竟古代的化肥跟育种都没那么科学,能有这么多产量已经很好了。
再早之前,一亩地产量一两百斤才是常见的。
所有,在场所有人都觉得,只要红薯一亩地的产量能有五百斤,那就是绝好的食物。
等一亩地的红薯堆积起来,跟小山差不多,这下称重就更让人期待。
沈黎小声问桥小夏:“你觉得红薯应该有什么样的产量?”
桥小夏想想前世的数据,开口道:“如果育种好,气候合适,春季种的红薯能亩产六千斤,夏季的红薯亩产四千斤左右吧。”
这个数据让沈黎都震惊的看过去,他也能说的上博览群书,但亩产千斤这种神话,只存在神仙下凡才能有的程度,为什么桥小夏能说的这么坦然。
一切的一切,让沈黎对桥小夏生活的地方更加好奇。
如果有机会桥小夏愿意跟他说的话,那才算真正对他敞开心扉了吧。
桥小夏不知道沈黎心里的好奇,现在注意力都在红薯的称重上,她一手心的汗,想知道现在的产量 · 到底多少。
负责称重的小吏一点点地把数量往上加,算了第一次之后,他看着数字不敢相信,要知道他负责粮食称重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高的数字。
这怎么可能啊。
他都有些怀疑自己的算术水平,不敢置信道:“是不是哪里有错误,怎么可能产量这么高。”
“怎么了?”沈黎开口。
小吏连忙道:“禀告沈大人,是这样的,小的算了好几遍,这些红薯加起来,竟然亩产一千五百斤!小的从未见过这么高的产量,唯恐是哪里出错,要不然再称一遍?”
一千万百斤?!
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他们都是一辈子种田的人,哪能不知道平时的产量是有多少,小麦能有四百斤就是顶天了,要祭祖的好收成。
现在的数字,怎么可能?!
倒看着沈大人的表情,一定惊讶都没有,难道这个产量是真的?
沈黎刚刚听过桥小夏的那句话,心里早就有了准备,但见周围人一脸不敢置信,直接道:“再称一次,你们也好放心。”
这意思是,沈大人已经知道会有这么高的产量?
第二次称重所有识数的人都围上去,生怕出错。
但是数字出来之后,所有人几乎不敢呼吸,亩产一千五百六十二斤。
这个产量,怎么可能,到底是什么粮食能产量这么高?!
桥小夏闭上眼,终于松口气,她赌对了,红薯果然是能救命的东西。
“谢谢你。”沈黎开口,当着所有百姓的面,亲亲桥小夏额头,不少害臊的人脸都转过去。
但沈黎接下来的话却记到所有人心里:“谢谢娘子找了这么好的食物,如果不是你的慧眼,这些海外来的红薯跟土豆,根本不会出现在咱们的土地上。”
是啊,难民们马上想到京城里的传言,虽然他们来得晚,但也听说过风言风语。
桥小夏是堂堂的大学士夫人,明明可以在家里享清福,但是却在郊外的庄子里天天伺候庄稼,这个事让桥小夏招来不少嘲笑。
都觉得她就是乡下出来的,所以喜欢做这种事。
但在所有难民眼中,桥小夏就像仙女一样,带来这么好的粮食,还教 · 他们怎么种。
这样的人竟然被那些达官贵族嘲笑,真是不应该。
桥小夏忍不住笑,戳戳沈黎手心,转而看着大家道:“还等什么,咱们丰收了啊!”
对啊,桥小夏这么一说,大家才反应过来!他们丰收了!甚至比往年的收成还要更好!
这下,整个郊外都传来欢呼。
所有人提到桥小夏跟沈黎,言语里面皆是夸奖。
在这些百姓们眼里,他们就是神仙一样的存在,什么皇上太后,哪有沈大人跟沈夫人厉害。
他们可是知道,为什么他们不准京城,为什么每次靠近京城,那些侍卫防他们跟防贼一样。
也就是沈大人跟沈夫人才会这么对他们。
沈大人跟沈夫人就是他们的神。
第38章 首辅大臣。
喜悦的消息传遍整个京城。
户部的季大人坐不住了; 掌管万奇国钱粮的官员,自然知道新庄稼亩产一千五百斤是什么概念,虽然沈黎已经说明了这种食物饱腹快,但没有米面顶饿; 那也是出乎意料的惊喜啊!
有了土豆跟红薯这两种食物; 以后的灾年就会好过很多。
就算是饿的比较快; 那又怎么样; 产量这么高不说; 还抗旱耐涝; 简直是神物。
以后这种灾年也不可怕了。
桥小夏跟沈黎真的就那么厉害?
之前他们听说过; 桥小夏从海外商人手里买了很多种子跟海外食物; 当时还觉得他们就是没见过世面; 这才会有那么兴奋。
现在知道了; 没见过世面的是他们,明明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