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知晓-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乘务员道:“走,咱们一起找去,我得送她一封感谢信,不,感谢信还不够,得送一面锦旗!”
善良的挑夫和热心的乘客员在站台找了半天,却再没找到那位老妇人和小男孩。
他们哪里知道,当8号车厢上的火势被扑灭时,那老妇人和小男孩就悄然转到了另一个站台上,登上了前往杭州的火车。
那奇特的贩卖灭火器的老妇人和小男孩,正是蒋阿婆和王宇辰。
开往杭州的列车缓缓启动了,不少旅客趴在窗口,冲着对面的站台指指点点。
“刚才好象有火车着火了,我看到有烟从车窗里冒出来。”
“是啊是啊,我也看到了,好多人拿着灭火器在救火呢。”
“哎呀,不会死人吧?这车厢里挤了那么多人,有老有少的,火起来了,跑都跑不快啊。”
“应该没有吧。我看着那火头刚起来,就被灭火器给喷灭了。好家伙,我数了一下,有三四十号人举着灭火器往车厢里狂喷,那场面,再大的火也给一下子扑灭了。”
听着旅客的议论声,王宇辰装着小孩子的模样,依偎在奶奶怀里,心里叹了口气,。
在原时空,403次列车因为旅客携带的发令纸着火,烧死了整整22个人!
幸运的是,自己成功避免了这场悲剧,代价只是一堆灭火器,不过,这钱花得值!
但王宇辰心里并没有多少高兴的感觉,更多的,是深深的无力感。
这年头,铁路管理部门对旅客携带的行李安检直接就是零--随便什么危险东西都能往车上带,汽油、香蕉水、炸药、雷管,甚至子弹手枪。
没错,你没看错,就是真子弹真手枪!
每年在铁路上,或多或少都会发生数起危险物品失火事件,造成旅客或伤或亡。
王宇辰不可能拯救每一起列车失火事件,因为他掌握的信息实在太过有限,难以及时施救。
列车内部空间狭窄,人员密集,一旦着火,火势在数分钟内就能漫延到整个车厢,再加上人员踩踏,导致伤亡惨重,黄金的救援时间也就一两分钟。
王比安之以所能及时拯救403次列车的失火事件,是因为在后世的报纸上,详细记载了车次、车厢号以及列车进站、着火的具体时间,所以他才能未雨绸缪,早早准备了40个灭火器,一早就等在8号车厢外。
王宇辰身为体制内新闻采编人员,自然知道相关的不成文规定,在报道一些重大事故时,媒体用词经常故意含糊其辞,用某某地某某单位代替具体名称,相关的细节描写也是一笔带过,更多着力于事发后的救援,也就是俗称的把丧事办成喜事。
报喜不报忧嘛。
但这样一来,却严重制约了王宇辰的救援行动,以列车失火事件为例,如果不知道准确的车次、车厢、时间、起火原因,王宇辰总不能带着小山一样的灭火器在站台上傻等。
等他看到火头从某个窗口窜出来,再赶过去,那真是黄花菜都凉了!
--那时的列车有数十节车厢,客货混装,长龙一般,从一头跑到另一头,腿都能给你跑酸了。
所以,虽然王宇辰从后世的报纸中,能看到某年某月,某列车发生火灾,仅1980年,就发生了大大小小六起事故--这还仅仅是见之于报端的--但他能够施以援手的,只有这403次列车。
唯一能够赖以自我安慰的是,其他几起列车失火事故伤亡都不大,只有个位数,这勉强让王宇辰心里的负罪感减轻一点。要不然,他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明知道灾难即将发生,而自己却只能束手徒呼奈何的感觉。
当王宇辰和蒋阿婆回到杭州,在西湖边的招待所和陈利群等一行人汇合时,王德承、朱艳、林远、李波等四人都快玩疯了。
他们长这样大,从来没有这样长时间脱离父母的管束,章菲菲自己也是个玩性大的,天天带着四个小家伙到处野,把西湖的各处胜景玩了个遍。
陈利群再度看到王宇辰时,心绪复杂,他有心想问王宇辰去了哪儿,办了什么事,却又知道问了也是白问,他只是含糊地道:“事情办完了?顺利吗?”
王宇辰笑道:“很顺利。陈哥,辛苦你了。”
陈利群挠了挠头:“天天吃了玩玩了吃,有啥辛苦的。嗯,那个,以后有什么事,要是我能帮得上忙,尽管开口。”
王宇辰直视着陈利群的双眼,点点头:“好。我们回甬城吧。”
王宇辰后一句话说得有些突兀,众人不由一怔。
朱艳道:“回家?我还有好几个地方没玩呢,雷锋塔还没去过,我想看看白娘子被压的地方。”
--迅哥儿《论雷峰塔的倒掉》是必修课目,几个孩子都读过。
第91章 送场富贵
王宇辰笑道:“雷峰塔就是一堆废墟,雷峰夕照根本看不到,更不要说里面的白素贞了。”
雷峰塔是在后世重建的,王宇辰甚至知道雷峰塔里的地宫埋着国家至宝--佛祖真身舍利佛螺髻发。
不过,他就是再缺钱,也不可能去挖掘地宫倒卖祖宗留下的稀世珍宝。
上次挖掘月湖边的宝藏,他也只是留下了几个文物价值不大的金元宝,其他真正的珍品纹丝不动。
说到钱,很快王宇辰就将迎来第一次赚大钱的机会,所以他一力坚持立刻返回甬城,好节省一点花销。
要知道,这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将迎来增值20万倍的暴富良机!
王宇辰、蒋阿婆和孩子们回到向阳院,被各家大人埋怨了一通。
此次杭州之行超出了预计的行程,大人们都有些担心,只是想着有蒋阿婆陪着,应该不会有什么大事,看到自己家孩子活蹦乱跳地回来,这才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几天内,孩子们老老实实在实习基地上着课,随着春节的临近,向阳院里的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灌香肠、薰腌肉、磨汤果粉,就连蒋阿婆的茶叶蛋摊位生意也好了不少,每天准备的茶叶蛋都卖个净光。
这天,王宇辰在上课时,突然和大家聊起集邮来,兴致勃勃介绍了不少集邮的知识,尤其着重渲染了小小的一张邮票历经岁月沉淀后,能变为稀世珍宝,卖上天价。
王德承一听到赚钱就来劲儿,他嚷嚷道:“我们也来集邮吧,我的压岁钱能买好几张邮票呢。”
陈利群年纪较长,见识多,他笑道:“王德承,这世面上的邮票都是烂大街的货,你就是藏上一辈子,也赚不了几个钱。”
“我们区里也有几个玩集邮的,收藏了好几本花花绿绿的邮票,可也就是看着好看,根本不挣钱。这破玩意儿,白送我也不要。”
被陈利群兜头泼了盆凉水,孩子们高涨的兴趣一下子就蔫了。
王宇辰瞟了陈利群一眼,笑道:“反正一张邮票值不了几个钱,大家买几张玩玩也好。谁知道呢,也许现在几分钱的邮票,以后会变成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上万元?!
偏院教室里的孩子们一下子傻了眼,他们的爸爸妈妈月工资也就几十元钱,一年到头舍不得买几次肉,孩子们的零花钱也就是一毛两角,连卖个冰棍都要盘算半天。
上万元,那可不成了天下第一号大富翁了?!
朱艳两眼直冒星星:“一万元?一张邮票也就几分钱,那不是要翻上万倍?不对不对,是翻上几十万倍?!天哪,那我现在买几张邮票,以后等我长大了,就可以不工作天天躺着吃吃喝喝了。”
陈利群刚想嘲笑朱艳异想天开,整天只想着不劳而获,突然一怔--他看到了王宇辰凝重的眼神!等等,王宇辰不是在开玩笑,他是认真的!
陈利群突然想起来,王宇辰以往看起来匪夷所思摸不着头脑的举动,最后都证明意义非凡,自己更是从中得到莫大的利益,甚至连父亲都隐隐约约让自己多亲近亲近王宇辰--
陈利群把唇边的嘲弄咽了回去,轻咳了一声:“嗯,也许咱们是可以试试买些邮票。集邮嘛,也是一项很高雅的收藏。对了,菲菲,你要不要也玩玩?”
章菲菲大大方方地道:“好啊,我现在也是领工资的,一个人自己吃吃喝喝花不了多少钱,住的又是集体宿舍,每个月能省下不少钱,我都存在存折里呢。”
章菲菲对陈利群言听计从,不要说让她买邮票,就是让她掏出所有积蓄买星星买月亮,她也会一口答应下来。
王宇辰慢条斯理用粉笔头敲了敲黑板:“我听说2月15日邮局要发行我国第一张生肖邮票--猴票,这邮票倒是挺新鲜的,咱们可以买一些玩玩。”
教室里众人纷纷点头,猴子票,记住了。
为人不识庚申猴,便是重生也妄然。
重生,再世为人后,第一桶金就是去买几版庚申猴,然后坐等发大财,这已经是所有重生网文的套路了。
因为在这个年代再没有比这个以小搏大,来钱更快的方法了--尤其是对普通人而言,你要是理工科大神直奔诺奖去的当我白说。
1980年的庚申猴0。08元一张,到了2015年左右是1。6万元,增值20多万倍!
整版庚申猴更是达到了百万元之巨!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1980年花12元买五版庚申猴--12元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普通职工稍微手松一松也就挤出来了,毫无压力--到了21世纪,脱手就能赚四五百万,虽然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能过上车厘子自由的悠闲生活了。
王宇辰故意在实习基地放出这个风声,有意无意引导大家买邮票,就是想给小伙伴们一个发财的机会,也算是大家相聚一场,留个念想。
至于孩子们能不能保留下这些邮票,经受岁月的洗礼,熬到最高值时再脱手,那就看各自的缘份了。
陈利群回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小储蓄盒翻了出来,那是一个铁皮小屋子,烟囱口就是投币口,底下有个小门,用小钥匙打开后,可以把存在里面的钱取出来。
陈利群晃了晃铁皮小屋子,里面传出硬币碰撞的哗啦声响,他苦起脸,光听声音就知道,里面没多少钱。
他虽然有个当副区长的爸爸,但平时的零花钱并不多,也就是逢年过节时能拿到一毛两角的。
他又嘴馋,钱到手就去买零食了,这储蓄盒还是小学时妈妈送给他的新年礼物,结果存了好几年钱,也没把小盒子装满。
陈利群突然眼睛一亮,一拍脑门,跑到卧室问正在打扫卫生的妈妈茅丽:“妈,我评上先进后,是不是领到过一笔钱?”
--陈利群获得全国先进人物后,不但收到了大红奖章,还收到了一笔奖金。
茅丽顿住了手里的扫帚:“有啊,有一百多块呢,我都替你收起来了,等你结婚时给你。”
陈利群忙道:“我现在有急用,妈你能不能先给我一点。”
茅丽一皱眉:“你一个初中生,要花什么钱?爸爸妈妈少你吃的还是少你喝的了?给你买的衣服鞋子都是老三进的,你还想花钱买什么东西?你真当自己是地主家的大少爷,大手大脚花钱乱吃乱喝啊?想要钱,门都没有!”
陈利群连声叫冤:“我是要办正事!我想买邮票。集邮妈你总知道吧?我想买点邮票等以后可以增值。”
茅丽并不是没有见识的女人,听到陈利群说想集邮,她认真思索起来:“集邮吗?这到是一个很不错的爱好。行啊,妈支持你,等会儿给你一元,不,两元钱买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