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重回十八岁-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毕竟从观众的角度来说,片子好不好看才是主要的。
“我怎么这么紧张……”康健民道。
霍建起拳头也攥着:“我更是,最佳导演没了,要是这个也没了,那就太失望了。”
“宝爷跟张义谋最熟,请他开奖,你说会不会是他的片子?”滕汝俊忽然道。
康健民和霍建起对视一眼,心里更忐忑了。
台上,郭宝昌握着立麦的话筒,沉声道:“获得,最佳故事片奖的是——”
两秒的停顿后,郭宝昌庄重大声道:“《那山那人那狗》,恭喜!”
霍建起他们这些人全都傻了!
尽管他们期望是自己,但真是自己的时候,一时间还真有些不敢相信。
“我……我没听错吧?”康健民呆呆道。
旁边有别的剧组的人叫道:“还傻愣着干嘛呀,就是你们!”
抬头看去,说话的是冯巩。
“哇哈哈哈哈哈!”
这几人再才疯了似的跳了起来,反倒把冯巩吓了一跳。
宁远虽然知道前世这部电影也拿到这个奖,但前世演儿子的刘叶,却只是被提名,并没有获奖,最佳男配角被《草房子》的杜源拿到了。
前世今生的差异,不到最后一刻,宁远也不敢肯定。
但现在,尘埃落定,宁远也咧嘴笑了起来。
领奖当然是康健民上台,毕竟他作为制片人,才代表这部剧。
实际上,宁远也是开始拍摄的时候才知道,这部电影并不是潇湘电影厂一家投资,还有京影厂,只不过因为在湘省拍摄,所以一应事务都是康健民他们负责,京影厂就投了点钱。
到此,金雉奖全部奖项颁发完毕。
除了个别奖项跟预估有误外,大部分都跟预估没有出入。
最大的赢家,自然非《那山那人那狗》莫属。
结束的时候,来这里恭喜道贺的导演和演员络绎不绝,宁远也拿到了不少导演的名片,当然,演员的也有,让宁远无语的是,还都是女演员。
散场之后,宁远他们又一起去吃宵夜,霍建起请客。
席间,宁远问起康健民这部电影接下来的打算。
“以前发行都不用我们操心,现在改制后得我们自己找,前几天我和京影那边商量后,决定交给紫禁城三联影视去发行。”
喝了口酒后,康健民苦笑道:“虽说这次咱们得了大奖,但这种电影,并不好卖,不过你当初的建议是对的,获奖后肯定境况好一些。”
宁远笑了笑,道:“康厂长,我接下来要去霓虹国待一段时间,我想去拓展一下那边的发行,当然,我可不是免费的啊。”
宁远这番话一出,不仅康健民愣住了,霍建起、藤汝俊他们都惊诧的看向宁远。
第169章 大佬
宁远并没有跟康健民深谈,而是提了一嘴。
这个时候,他们没有经历影片发行的困难,还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当然不会相信自己,所以没必要多说。
现在提一下,让他们提前有个准备就行。
真到了破罐子破摔的程度,自己做不做对发行没什么影响,那时候,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才会让自己插进来。
现在先打个前站,免得自己这边还没发力呢他们就给捯饬出去了。
想当年,打包卖给霓虹国,就卖了六万,美元。
就算这时候美元金贵,但区区六万,成本都不够。
而海外发行总收入,也才八万美元。
其实那时候影片已经得奖,但没用。
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国外观众喜欢的华夏Kongfu,更没有那几个让国际认可的明星,终究还是不行。
没在沈城过夜,宁远就回了京城,因为第二天还有演出。
而这天晚上,新浪、天涯论坛里,关于这次颁奖典礼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讨论,不少网友都在好奇,这部获得几项大奖的《那山那人那狗》究竟是什么电影。
“看名字,应该是农村题材的吧?”
“别说名字,颁奖的时候有两个片段,就是农村的,而且看那穿着,估计也就是八十年代的。”
“不喜欢,土得掉渣,我还是喜欢看香江的电影,那才过瘾。”
“对,最近看了古惑仔的碟,太他么暴力了,但我喜欢,顺便说一句,我是铜锣湾扛把子,不服来砍我!”
“神经病滚!”
这时候的论坛用户,还很少,后来红极一时的天涯,两个多月前刚宣布访问量破十万。
放后世,十万?
人家一条微博转发都能破亿了。
就算这时候的全部论坛用户都对电影感兴趣,也翻不起多大的浪。
更何况,对电影好奇的用户,连总用户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再转化成买票去看的观众,就更少了。
而宁远,现在忙得上厕所都得憋急了才去,哪有时间去网吧。
回来这一年多,宁远都快忘了网络这回事,融入了现在的生活节奏。
自然而然,宁远也就不知道,在论坛里已经有宁远的讨论区,积累了一些喜欢他的影迷,不过更多的还是对少年包青天的讨论。
至于粉丝这个称呼,这年代除了宁远也没别人知道了。
这几天宁远除了上课就是话剧,也没再联系康健民和霍建起,总不能搞得太热切。
出身豆腐世家,宁远当然明白那句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直到30号这天上午,康健民给宁远打电话,说京影厂一位领导想跟宁远聊聊。
虽然从拍摄到最后颁奖,京影厂都没露面,但再怎么说,他们也是制片方之一,到了回报的时候,自然绕不开他们。
这让宁远有些无语,因为那时候宁远跟康健民说,自己30号晚上去霓虹国,如果有需要可以联系自己。
现在几乎是卡着时间,自然也意味着,直到最后,他们依然没有完全达成一致。
虽然无语,但宁远心里也多了一丝雀跃。
后天就是元旦了,这个时候,京城终于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雪。
不大,但挺让人高兴的。
这个元旦的意义可不一样,即将跨入新世纪,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像是历史的见证者,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马上就要离开99,跨入千禧年了。
下了出租车,感受着雪花飘在脸上,凉凉的,宁远自己心头突然也有些火热起来。
他不想只当一个见证者,如果能成为一个开创者,不说在其他行业,在影视行业里,至少也要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宁远并不忌讳自己的欲望,人生在世,总得有点追求不是?
而今天,或许就是新的起点,在这个世纪之交。
走进这家位于鼓楼的繁体字咖啡馆,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温暖的气息,香甜的。
不像当初宁远上学,冬天一进教室,扑面而来的也是一股暖气,但那味道实在难以描述,但进去待一会儿后,又闻不到了。
宁远平时都是喝茶,包括现在,他手里还抱着一个保温杯,泡着毛尖。
对咖啡宁远无感,除了有时候谈事情,而且还是对方选的地方,其他时候宁远都不进咖啡馆。
宁远报上康健民的名字,老板就把他带过去了,是个靠窗的位置。
那里坐着三个人,除了康健民和霍建起外,另一位让宁远一怔。
韩平。
这可是未来的大佬,就算现在,作为京影厂的厂长,也不容小觑。
不过这时候,京影厂并不比康健民的湘影厂好到哪里去,一样困难重重。
但比湘影厂好的是,也就是这段时间,京影厂改制,跟其他几家单位组成华影集团。
只是,宁远根本没想到,来的竟然是他。
跟康健民两人打过招呼后,康健民就把韩平介绍给了宁远,同时说道:
“老韩时间很紧,把你的想法说说吧,如果老韩也觉得没问题的话,我就更没问题了。”
即使宁远有未来二十多年的经历,但在韩平面前,宁远也不得不谨慎。
这位现在已经四十六岁,也比自己回来年龄大,经历也同样丰富。
85年,他三十出头的时候,就主持操办了第五届金雉奖和第八届百合奖的颁奖大会,名声初显。
这期间浮浮沉沉,直到四十出头担任京影厂厂长。
韩平留着寸头,圆圆的脑袋却让整个人的气质并不圆润,反而硬朗,一看就是强势的人物,大概跟他以前当过兵有关系。
他们以为宁远对韩平不了解,但实际上,在未来从影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
面对韩平凝视的目光,宁远放下自己的保温杯,笑道:
“我想先了解一下,关于霓虹国那边的发行,紫禁城公司谈到了多少钱?”
或许是来之前康建平就跟韩平说过宁远,也或许是这个情况并没有保密的必要,所以韩平没有犹豫,伸出六根手指头:
“六万,美金。”
果然,还是这个价格,宁远心中了然,也知道该怎么说了。
第170章 惊疑不定
当服务员过来,问需要喝点什么的时候,宁远笑着指了指自己的保温杯:
“自备谢谢。”
韩平看了看宁远的杯子:“你这状态,还真不像你的年纪。”
说完他看了康健民一眼,笑道:“反倒感觉跟我们差不多。”
康健民哈哈大笑:“早就跟你说过,这小子有点门道,有时候连我都看不懂,但不得不说,很靠谱。”
宁远笑了笑。
靠谱,认识自己的人都这么说。
“韩厂长,您时间宝贵,我就直说了。”宁远看向他。
韩平神态也专注起来,点了点头。
宁远道:“我对咱们这部电影是有信心的,但我对现在国内的观影环境没信心,我相信,这次在国内的发行,应该不是太顺利吧?”
韩平一怔,倒也没有隐瞒,苦笑道:
“哪是不顺利,是根本就不好卖,到现在为止,只有一家稍微有点兴趣,但拷贝价格却非常低。”
说的时候,他二郎腿也不翘了,放了下来,一脸的郁闷。
宁远点了点头,一副毫不意外的神色,然后道:
“现在我们国内的情况,实际上跟几十年前的霓虹国差不多,因为工作的忙碌和快节奏,人们只希望看一些打发时间的、我们暂且称之为‘爽’的电影。但现在的霓虹国,经历了这几十年的快节奏后,他们的经济开始衰退,人们的工作、生活放缓,反倒需要这种温情的、清新的电影来治愈。”
‘治愈’这个未来才有了新含义的词,让韩平和康健民都听得若有所思。
宁远继续道:“实际上,霓虹国的文艺片市场,比咱们好多了,早在几十年前的《京都物语》和《七武士》,就开始慢慢培养他们观众的兴趣,比如今年他们那部提名戛纳最佳影片的《菊次郎的夏天》,就跟咱们这部戏多少有些异曲同工的情感历程,他们的成绩也不错。”
韩平看着宁远,一脸困惑:“那为什么他们才给六万?”
宁远心里暗暗吐槽,难怪那时候不少人说你懂电影但不懂商业运作,投资更不在行,这都看不懂?
但宁远嘴上可不会这么说,斟酌一下后,说道:
“我要买你的东西,当然越便宜越好。”
韩平立刻就明白了,一转头,却迎来康健民的笑脸。
宁远不敢嘲笑他,但康健民就没这个负担了,都是电影厂的厂长,又这么多年的关系了。
“好笑吗?”没好气瞪了康健民一眼,指着他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