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重回十八岁-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旦前两天晚上,在台上演出结束后,宁远携全体剧组上台,对观众深深鞠躬。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其实加勒比那边还没有那么着急,但宁远当初答应过程龙,元旦上映的时候,他要跟着宣传。
《新警察故事》。
继96年《警察故事4》之后,时隔6年再次上演,也是继85年《警察故事》第一部 之后,系列电影的第五部。
这边结束后,宁远就坐上早就准备好的车前往机场。
至于其他人,除了刘叶要跟宁远一样,苦逼的奔往片场拍戏外,都集体放假,可以在这边旅游几天,当作这段时间连轴转的补偿。
之所以要提前两天,自然是因为洛杉矶这边的时间比华夏晚十几个小时。
宁远走的时候,华夏已经是12月31号中午了,飞机落在香江机场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元旦的凌晨。
2003年。
出了机场,直接有车停在那里,坐上车直奔首映的文化中心,也是上次在香江演话剧的地方。
等于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到的时候,首映都快结束了,不过程龙也没说什么,笑着把宁远推上台:“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虽然迟到了,但宁远上台的时候,台下还是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不是因为宁远的名气,而是他在这里演出几十场,一直兢兢业业的回馈。
宁远握着话筒,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影,虽然平时在台上从来没有卡壳的他,这一会儿忽然有些百感交集起来,然后……他、他就哭了。
台下所有人:“???”
什么情况这是?
第494章 牛哔了大佬!
不仅台下的观众、嘉宾愣了,程龙和英皇的人,也都愣了。
这是在美国受委屈了,还是时差没倒过来?
面面相觑之余,在程龙都要忍不住上台的时候,宁远忽然朝台下鞠了个躬。
再次抬起头,宁远声音有些微的哽咽:
“谢谢,谢谢大家,上次离开香江之前,就是从这里奔往机场,而这次,依然是下了飞机就直奔这里,离开的时候,大家掌声欢送,现在回来了,又是掌声迎接,一时间想到了很多,所以就有些感动。”
“再次谢谢大家。”
说着,宁远再次鞠躬。
而这一次,回馈给他的,是更热烈的掌声。
程龙他们对视一眼,哭笑不得,不过心里也松了口气,不是身体原因或者别的什么就好。
握着话筒,身形挺直的站在台上,宁远环顾四周,等掌声停下来后,诚恳道:
“说实话,新警察故事是我参与的第一部 大制作电影,虽然不是主角,但作为第一反派,是我以前从未尝试过的新体验,作为演员,追求的就是多样化和无限的尝试,很新鲜,也非常过瘾。
在此,谢谢推荐我的杨凡导演,谢谢程龙先生,谢谢陈木胜导演和剧组同仁,也谢谢英皇公司和杨受成先生。”
看到宁远状态很好,说话条理清楚,程龙彻底把心收回肚子里,旁边的英皇众人,也笑了,之前因为宁远迟到的那些芥蒂,也散去不少。
“就像我最开始说的那样,从来的地方,又回到最初,就像一个轮回,人生是这样,电影也是如此,警察故事走过了十七个年头,程龙先生也从青年来到中年,但不变的,还是作品的质量,一如最初的精彩,程龙先生也依然那么能打。”
台下一片哄笑,程龙他们也忍俊不禁,指着宁远无语摇头。
“说到角色本身,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反派,虽然他同样邪恶、变态,但在他的背后,是家庭教育,以及成长过程中亲情缺位的产物,没有爱和关怀,有的只是物质和控制,才造成角色的心理扭曲。”
宁远的话,让他们听得新鲜,包括程龙他们这些主创,比如‘亲情缺位’、‘物质’这些新词。
而杨受成他们,则想的是难怪宁远能演的这么好,看来是真的钻进去,思考了很多。
顿了顿,宁远继续道:
“其实不光是反派,Jackie饰演的主角,同样如此,如果不是杨女士饰演的女主角的爱与关怀,他也不会走出来,还有阿风饰演的郑小峰,他对主角的关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你以为这就完了,那就大错特错,而这份关怀,则来源于另一种层面的关怀,或者说……尊重。”
听到宁远这番阐释,主创们,尤其是导演陈木胜,和编剧袁锦麟都愕然的看着宁远,就像鲁迅听到关于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我竟然是这么想的?
但按照宁远说的再来对照剧情,别说……宁远讲的还挺有道理的。
没有陈国荣多年前对郑小峰的关心,也不会有后来郑小峰帮他走出落魄的关键作用。
原本他们想通过这个表达知恩图报,把郑小峰的行为合理化,而且跟杨采妮的女主角对主角的关心,以及关祖父母非打即宠的教育问题,这都是独立的。
但让宁远这么一归纳,竟然和谐统一到一个层面上。
我们这部片子,讲的竟然是一个爱与关怀的温情之作?
爱与关怀,得则最后赢家,失则一败涂地!
好特么的有道理,而且这么一说,竟然把主题都给升华了。
别说程龙双眼放光,编剧袁锦麟都激动了。
这样一来,就算他们是商业片,也可以通过这个打造新的卖点,情怀!
同时在评奖上,对于那些剧情片也有一争之力。
牛哔了大佬,早知道笔给你你来写!
望着宁远,袁锦麟浮想联翩。工作这么多年,编过导过监制过,虽然有了成绩和名声,但在奖项上却一无所获,他自然期待。
而此时,台上的宁远看着因为自己的话而有些微沉闷的现场,粲然一笑:
“至于具体的我就不多透露了,剧透一时爽,挨打也要坚强啊哈哈哈哈……”
在宁远魔性的笑声中,台下众人也不觉莞尔,同时又对宁远这新鲜的句子好奇起来,印象深刻。
下来后,还没走到跟前,程龙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对宁远竖起大拇指,而走近后,程龙直接揽住宁远的肩膀:“说的好,我之前怎么就没想到这点呢。”
旁边的杨受成也点头道:“接下来宣传,这方面也是一个点,跟进一下。”
首映之后,就是热火朝天的跑马圈地。
贺岁档自从九十年代开始后,越来越热,每年都是争夺最惨烈的时候。
虽然这时候《英雄》已经上映过半月,但势头依然强劲,除此之外,还有大热的……《无间道》。
《无间道》比《英雄》上映还要早两天,而且跟后者一样,上映将近二十天了热度依然不减,仅仅两周,在香江一地票房就突破三千万。
另外一部,阿汤哥的《碟中谍2》,虽然早在两年前的6月份就在香江上映了,但直到一个多月前,11月28号才在内地上映。即使现在已经走到最后,但作为同类型的电影,《新警察故事》在内地市场还是需要厮杀一番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吴宇森。
他跟李安,一个是香江导演,一个是宝岛导演,都是在美国乃至世界取得过不俗成绩的华人导演。
只不过,一个即使拍过《绿巨人》,但也改不了个人风格最终还是回归剧情片,而另一位,从一开始,就坚持商业片,但能把商业片拍出水准,还凭借《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分别获得金驹和金像的最佳导演奖,最终还拿到威尼斯终身成就金狮奖,那就是他的厉害之处了。
不过,宁远觉得这个时间恰到好处,大片厮杀诸‘小’避让,那两部又时间过半,接下来,就是《新警察故事》的天下了。
第495章 够狠!
好莱坞发展的华人演员不少,导演也是如此,不过最终出头的,也就寥寥几位。
李安就不用说了,而吴宇森,在好莱坞除了全球收获五亿多美元票房的《碟中谍2》外,还有让他获得这个机会的立身之作,《断箭》和《变脸》。
除了这俩国籍是华夏的导演外,还有两位也同样成绩不俗,就算在大腕众多的好莱坞里,地位也超然。
林诣彬,作为《速度与激情》第34569部 的导演,足够让他绽放光芒。
另一位在宁远心目中更突出,也无愧于‘鬼才’的称号。
温子仁。
虽然出身于大马长在澳洲,但温子仁的父母都是华裔。之所以说他是鬼才,则是因为多种风格在他手上都能娴熟运作。
以恐怖片《电锯惊魂》出名,但当《速度与激情7》因为林诣彬缺席的时候,他临危受命,也依然有不输于恐怖片的掌控能力。
就算在《速7》出现主演意外身亡如此重大事件后,温子仁愣是逆风翻盘,把《速7》做到系列最佳,而且成本还低。
单看这部电影,如果不了解导演的话,估计谁也看不出他以前都是拍恐怖片的,风格截然不同,一点影子都找不到。
也因为这次优异表现,温子仁接手了华纳的《海王》,在华纳旗下的《正义联盟》扑街之后,《海王》在温子仁带领下又一次逆风翻盘,不仅赢得了观众口碑,票房也是杠杠的,而这也让他获得了执导《海王2》的机会。
宁远觉得,这家伙最牛的地方不仅仅在于各种元素手到擒来,比如恐怖、飙车或者奇幻的题材多样,最重要的是,大制作他玩得转,小成本一样能搏大船。
除了《电锯惊魂》外,最被影迷津津乐道的,就是《潜伏》了——不是余则成那个,而是恐怖片。
虽然《潜伏》第一部 评价还不错,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套路,可即使套路,这部成本仅150万的电影,在2011年上映的时候却收获9700万的票房,《疯狂的石头》、《武林外传》在这种回报率上,也远远不及。
当然,他04年的成名作《电锯惊魂》的成本更低,120万收获1。03亿,而且这是美元。
如果计算贬值的话,《潜伏》的成本应该更低,毕竟从04年到11年,美国电影票价也从6美元涨到了8美元,按这个算的话,04年的120万美元就相当于11年的160万美元了。
不过票房上面,《电锯》就相当于1。37亿,比《潜伏》更高了。
总之,都是以小博大的典范。
在2011年的时候,别说美国,就算华夏,150万美元,或者说千万华夏币的成本,国内商业片也基本都比它高。而票房最高,超过4亿的《京城81号》,成本也超过两千万了。
至于被评价套路的《潜伏》,当到第二部 的时候,观众才叫了个大声的‘卧槽’,原来第一部很多地方竟然都是伏笔,当第二部跟第一部衔接上的时候,才发现套路里竟然有这么多精妙的设计。
自然而然,投资仅500万的《潜伏2》,拿下了1。6亿的票房。
而到了《速7》,投资两亿换回15亿,距离第6部 只过了两年,但却把票房翻了一倍,可第八部,投资又多了五千万,但票房,却少了将近三亿。
在这之前,温子仁从没拍过这种大制作、大场面的电影,但却上手就行,还把速度推上一个新高度,在《海王》之前,他也同样没有拍过这个类型,但依然用1。6亿的成本,为自己生涯增加一个新的超十亿大片。
而关于潜伏、招魂,以及更早的电锯,温子仁都是主要编剧。
如果有天才的话,宁远觉得,他应该是最像的那位,甚至宁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