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影帝重回十八岁 >

第221章

影帝重回十八岁-第221章

小说: 影帝重回十八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雨笑道:“好在还是来了,不过汤泉池以前的确挺出名的。”
  宁雪指着旁边的宣传栏,一字一句的念道:
  “早在唐朝李吉甫所著《元和郡县图志》中称其“温汤”……明嘉靖《商城县志》记载……人浴之可治疥癞……清乾隆25年,乾隆皇帝游览汤泉池,御笔题书“汤坑”,后官府在此创办‘温泉书院’。”
  念完这里后,宁雪惊讶道:“哇,连乾隆都来过啊?”
  宁远哭笑不得:“这家伙,好像没有他没去过的地方。”
  宁雨微微一笑:“这谁也说不准,可能是牵强附会,也可能他真的来过,毕竟七下江南呢,而且他寿命也长。”
  顿了顿后,宁雨道:“说到乾隆,倒有一件事跟商城有关,这是有历史记载的。”
  宁远他们都好奇起来:“什么?”
  “文字狱,你们应该知道吧,清朝因为这件事,尤其是康雍干三朝,杀了无数人。”
  宁远他们点了点头,就连宁大强也摸着下巴:“好像听说过。”
  “嗯。”宁雨道:“有记载的总共八十六起,其中康熙朝两起,雍正朝四起。”
  叹了口气,宁雨道:“其他的,都是乾隆时期的。”
  宁大强呆了呆:“这么狠?”
  “是啊,为了控制思想,毕竟相较于汉族来说,满清人口太少,他们入关后又杀了那么多人,民间一直有反清复明的势力,他们也怕。”
  摇了摇头,宁雨道:“说到商城,当时商城县令叫戴如煌,有一个叫胡元杰的鄂省黄陂人,迁移到固始定居,是一个私塾先生,因为私塾倒闭了,他待在家里闲得无聊,就翻阅一本朋友送给他的书,叫《秋鹤近草》,正是这个戴如煌县令写的。”
  “胡元杰翻到其中一首《登平台》的诗,看到里面有一句‘北口烽火、南渡旌旗’,立刻就跑到光州去告发,说戴如煌要谋反。”
  说着,宁雨解释道:“当时固始、商城这些县都属于光州,相当于现在的信义市,而光州的知州陈文纬也不傻,看出这胡元杰就是一个小人,想邀功,而且这两句根本没什么问题,就说:并无违碍,意思就是没什么问题。”
  “如果就是这样也就算了,可胡元杰的确就是个小人,不仅不走,还牵强附会的一一编造解释,这两句怎么怎么看出谋逆之心。”
  “这下就把知州陈文纬惹火了,把他关了起来,并把这件事上报给了豫省巡抚李世杰,李世杰同样认为没什么问题,就判胡元杰是诬告,把他定了死罪。”
  宁雪惊呼:“诬告就判死刑啊?”
  宁雨解释道:“这倒不是,是清朝当时的律法是‘所诬之罪,依律反坐’,意思就是你告别人什么罪,如果查出来你是诬告,那你就是什么罪,他告戴如煌的可是谋反的死罪,那么现在他是诬告,那他就是死罪。”
  “原来是这样。”宁雪恍然:“不过这样也可以防止别人乱诬陷别人,这样的小人太可恨了。”
  宁远道:“这件事还好没传到乾隆耳朵里,否则以他文字狱的性格,估计就不是诬告,而是杀戴如煌了。”
  “这次还真不是。”
  宁雨摇头:“牵扯到谋反的事情,就算省一级的巡抚也做不了主,还是要上奏给乾隆的,好在这句诗实在看不出什么,乾隆也没有异议,维持了原判。”
  宁岩和宁雪都松了口气,宁大强咬牙切齿:
  “这种小人,就是该杀,就跟当年那些打小报告的王八羔子一个德行,什么都能给你扯出一点事。”
  宁远他们面面相觑,都哭笑不得。
  宁雨转移话题道:“不过这戴如煌也算因祸得福,因为这件事,让乾隆也知道了他的名字,没过几年就升官了,最后到川省达州当了知州。”
  宁大强笑了起来:“好人就该有好报。”
  宁雨苦笑道:“可惜他也不是什么好人,那时候达州闹白莲教,戴如煌借这个机会胡乱抓人大肆搜刮,最后还捅出大娄子,秋后算账的时候,他被嘉庆给发配了。”
  “额……”宁大强挠了挠脑袋:“果然都是一样的黑啊。”
  “黑不黑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啊……”
  宁远笑着摆了摆手:“不说这个了,现在时间还早,咱们先去划船吧。”


第357章 去鄂城
  汤泉池旁边就是鲇鱼山水库,跟信义市区旁边的南湾湖差不多大,其实南湾以前也叫水库,后来为了好听才改名南湾湖。
  虽然它们在省级地图上估计都找不到,但站在岸边,烟波浩渺的依然望不到边,也有种‘观海’的感觉。
  倒是湖心的那个岛,以及岛上的阁楼挺显眼。
  岸边停着三两只小木船,这时候还少,而且也是淡季,十来年后的旺季,这里足有几十条船。
  旁边几个中老年妇女在聊天,宁远前世来过,知道这些撑船的大都是女人,而男人则要种田,或者出外打工。
  在这里撑船,每天也能挣一些,至少比在家干杂活更能产生价值。
  “多少钱?”宁远直接问道。
  其实在宁远一行朝这边走的时候,她们已经停止了聊天,都看向宁远这边。
  “一个人五块。”几个女人异口同声的道。
  顿了顿,其中一个又道:“不过一条船一次最多坐两个人。”
  这是最普通的那种小木船,两边小甲板可以坐人,中间是船斗可以装东西,脚也是放在里面,交叉着架起来的双桨在船尾一侧。
  这样一来,桨那边只能坐她一个,另外一头最多也就是坐两个人。
  到十来年后,这船就经过改造,不仅两头能坐人,中间侧边也加有木栏杆,两边也可以坐人,不过为了安全考虑,两边人数得一样,否则有翻船的危险。
  不仅如此,那时候还有烧柴油的大船,一次可以拉十来人,而且去的更远,当然价格也更贵。
  宁远问道:“是按时间还是按什么?”
  这点必须得问清楚,毕竟很多旅游区都有宰客现象,虽然这个时候,在这种小景区不可能出现,但宁远还是要问清楚。
  之前那个说话的女人说道:“送你们上岛看看,围着岛转一圈,再把你们送回来。”
  宁远点了点头,这跟前世一几年他来的时候差不多,当然,价格比现在贵些。
  至于收五块,基本也就是现在的行情,宁远记得前世01年清明节回来扫墓的时候,带着宁雨他们去了一次灵山,在灵山寺门口,摆摊摄影的人用拍立得给他们合了一张影,也是五块钱。
  讲完价钱后,因为宁雨胆子小,不敢坐,于是她留在岸边。
  宁远带着宁雪上了一艘船,宁大强带着宁岩上了一艘船。
  小岛距离岸边几百米的距离,在这个妇女熟练的摇桨下,很快就到了。
  说是小岛,其实就是一个椭圆形的小山包,估计绕行一周也要不了多长时间,但即使这样的地方,上面还建了假山阁楼,而且还有个传奇的名字——
  “神水阁。”
  宁雪对着牌子念道:“明嘉靖《商城县志》记载……人浴之可治疥癞,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战士水土不服生疥疮……为了彰显温泉有‘神水’之称而起名神水阁,这儿原来还有这么多历史呢。”
  “名山大川都有历史,何况这里有记载的,唐朝时候就发现了温泉。”宁远笑道。
  “哥,你看,这神水阁还是当初重建黄鹤楼的工程师设计建造的!”
  宁雪指着牌子上的说明叫道。
  那上面写着,1985年动工,历时两年建造完成。
  “嗯嗯,我看到了。”宁远好笑道。
  这时候宁大强和宁岩也上来了,听到他们的话,宁岩也凑了过来,啧啧称奇。
  然后,宁岩说道:
  “哥,什么时候咱们也去黄鹤楼逛逛吧,小学时候就学过那首诗,一直都想去看看。”
  “没问题啊。”
  宁远笑道:“而且这次咱们本来就要去鄂城坐飞机,顺便去看看也行,也带你们看看长江大桥。”
  “噢耶!太棒了!”宁岩和宁雪都兴奋欢呼。
  宁大强没好气道:“你俩别的不精,一个对吃的精,一个对玩的精!”
  对什么什么精,这也是老家话,大概意思就是对什么更在意,更多时候都是长辈说晚辈的,都是稍含贬义的语境中用,而且基本都跟学习挂钩,比如对吃的精,就是对学习不精。
  而宁大强说对吃的精,明显就是宁雪了,而玩,自然是宁岩。
  两人撇了撇嘴,却不敢质疑什么,但也没阻挡他们的兴致,一路追逐着爬上了小山包顶,而神水阁,就矗立在山顶。
  这是一栋两层阁楼,上面一层是六角凉亭,古色古香的,也比宁远前世十来年后过来看着干净多了。
  景区自然少不了人,管理完善的还好,这种小景区,时间长了总是不可避免的‘饱经风霜’。
  神水阁很小,占地才两百多平方,很快宁远他们就游览完了。
  下去后重新上船,宁远问宁雪:“想不想试着划船?”
  宁雪立刻惊喜道:“可以吗?”
  随后她环顾四周,有点紧张:“不会有什么危险吧?”
  “当然不会,再说你不是胆子挺大的嘛。”
  宁远当初也划过,这船别看小,其实还挺稳的。
  “哼,划就划!”宁雪不服气道。
  宁远笑了笑,跟这妇女说了后,她当然没什么意见,现在都快过年了,大冬天的来划船的人很少,不会耽误时间,而且有人划,她也乐得省力气。
  宁远先过去,因为他以前就划过,这妇女又指点了几句后,宁远很快就上手了。
  见宁雪坐在那儿跃跃欲试的样子,宁远笑了笑,就让她来试试。
  宁雪自然没有宁远划的顺溜,而且双手配合不好,这船就开始在那儿转圈了,大冬天愣是把她急得冒汗,最后还是那妇女走过去手把手的教,她才稍微掌握了诀窍。
  另一边的宁岩见宁雪在这里划船,也兴奋要试试。
  随后,就是他们俩把船划到岸边,只不过时间比人家长了很多,不过她们也没在意。
  上岸后,两人都开始揉胳膊了,别看只有短短的几百米,已经很费力了,但精神头却出奇的好。
  随后,他们就进了温泉酒店住宿,办理好之后,在酒店吃了顿饭,午休后就开始泡温泉了。
  “真是神仙般的享受啊……”宁大强坐在池子里,闭着眼睛感叹道。
  宁远跟宁岩对视一眼,都笑了笑。
  “你以前没享过什么福,以后就好好享福吧。”宁远说道。
  宁大强没吭声,但眼角有些湿润,也不知道是水珠还是什么。
  汤泉池虽然可以男女共浴,但宁远考虑到这俩妹妹脸皮薄,所以就开了两间,她俩在隔壁泡,只隔了一堵墙,可以听到声音,万一有什么事也不怕。
  没一会儿功夫,就听到宁雪和宁雨在那边的打闹声音,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宁雪首先动手的。
  这边舒服的待了一天后,他们就返程回凌山,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宁远开车前往鄂城。


第358章 掌握在自己手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在春暖花开的三月,虽然是离别诗,但前有生机盎然,后有浩渺大气,那种离别愁绪不仅被冲淡,还有李白一贯的诗意和畅想,回味悠长。
  作为鄂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