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重回十八岁-第1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选角的时候,本来是让赵晓锐去演阮小七的,但他非常坚持:非李逵不演!
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
不是说把胖壮、络腮胡、大眼睛、说话大嗓门,凑一起,再脸画黑、穿上那身衣服就是李逵,还得有更深层次的演绎。
就像后来新版水浒里,康凯版本的李逵,虽然也演的不错,但是不够野。
或者是主创像对宋江的更改那样,不让宋江窝囊,所以也不让李逵杀气太重,所以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李逵,就变成憨厚可爱了。
可关键……人李逵是‘天杀星’,原着里写的,他那眼神都得让人害怕。
饰演潘金莲的王思艺,回忆起最初进组,让她感到不适应的并不是紧张艰苦的拍摄节奏,而是同组武戏男演员们的“集体健身”。
“每天在酒店走廊里碰到他们,天天在那儿楼道在那运功,练杠铃什么的,穿了一个运动裤,上面全光着的那个胸那肌肉,我都要贴着墙走,看他们一个个感觉就跟土匪似的。尤其是李逵光着头,眼睛那么大,一身腱子肉,眼睛像要喷出火来,真的很吓人。”
赵晓锐版的李逵不仅粗犷,也有细腻所在,他把原着中李逵的心思单纯和凶狠暴戾的双面性格都演绎了出来,成为老《水浒》最经典也是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
水浒前半截,主要是各个好汉的形象塑造,而后半截上梁山后,就是南征北战的四处征讨,是群像,除了宋江、李逵等少数几个人有戏份外,大部分人几乎连台词都没有,就是在人群中。
比如饰演扈三娘的郑爽,从嫁给王英后,直到扈三娘战死,都没有一句台词。
拍摄的这些天,宁远见识了太多太多,每一个演员,不管角色大小,对待都非常认真,演起来也毫不比主演掉份,那叫一个精湛。
就连戏份比宁远都少的鼓上蚤时迁,孟耿成也演得惟妙惟肖,不光是妆容的功劳,还有他自己下的苦工。
实际上,别看他演的角色小,长得也不怎么样,但来头可不小。
说起来他跟李莲杰也算师兄弟,出生于武术世家,6岁就跟着他父亲开始练武,10岁进省队,12岁就拿下首届全国武术大会的棍术冠军,被誉为“棍王”。
有了这样的成绩,他顺理成章的跟李莲杰一样,一起被选进国家队。从74年到80年,这6年多的时间里,世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在这之后,他还参演了《亮剑》,如果不是认识他的,估计谁也想不到,里面的霓虹国联队长坂田大佐,就是他演的。
而现在,他演的“鼓上蚤”,未来只要提起这个名号,看过这版剧的人,脑海里立刻就会浮起他的样子。
还有饰演阮小七的李东果,那狭长的细眼,像是对什么都不屑一顾似的,‘桀骜不驯’让他演出了精髓。
在征方腊回来,金殿封官的时候,有人说小七穿方腊龙袍,那时候李东果那动作那神态那表情,总觉得下一秒就会突然暴起,杀向龙椅上的徽宗,让徽宗吓的钻桌子地下,大喊快去请如来佛祖一般。
还有演青面兽“杨志”的翟乃社,宁远代言的罗蒙西服找的第一任代言人就是他,他在八十年代的名气丝毫不逊色于现在的宁远,而现在,功力越发精湛,包括后来黄教主那版的《神雕侠侣》里,他扮演了欧阳锋,比《射雕》里的尤勇演的更传神。
而且宁远还看到一个青涩的面庞,演高衙内的家伙,竟然是洪剑涛,曾经看剧的时候不认识,后来他通过《炊事班的故事》里的胖洪、《武林外传》里惧内的钱老板走红后,宁远也依然没意识到他曾演过高衙内,而这个时候,他也同样演出了力道,让人恨得牙痒痒。
青年高俅是修庆的哥哥修革演的,那种混不吝的泼皮形象,也让他演出了神,而演老年高俅魏宗万,功力又深厚许多,看他八风不动的说词,就让宁远想一箭射了他。在水浒之前,三国他就演过老年司马懿。
而在这之后,跟很多水浒的演员一样,他也被张记中邀请,在《天龙八部》出演过,演钟灵的爹——万劫谷谷主钟万仇,只不过后来才知道,他也被段正淳给绿了。
其实宁远也有惭愧的地方,看看李雪刀他们,演宋江、杨志、李逵、武松、刘唐、阮小七。。。等等很多人,他们敬业到——剧中的古装长发都是真实的,连戴假发套都没戴。
如果看过那版的,就可以从这些演员的发际线以及碎发杂发等可以直观的看出来,就是真实的头发,而扮演赤发鬼刘唐的邰祖辉,进剧组后就直接去染了红发……
在剧组里,每一个人物,都让演员演得个性鲜活,不是演出了什么,而是站在那里,你一看就是那个人。
不仅是演员,幕后包括导演在内的工作人员,也一起努力,场景、道具等等,反观未来的很多片子,历史细节的错误一抓一大把,比如皇宫里摆的青铜器居然是暗绿色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有时候看到臧金生,看到翟乃社这些演员,宁远只有肃然起敬。
放未来,又有多少演员肯为了塑造剧中的角色,敢于冒着减少流量的风险,或者扮丑,或者蓄发蓄胡,甚至增重到二百多斤呢?
少之又少。
倒不是说只要有这样的付出和牺牲便一定是好演员了,但是宁远觉得,作为一名演员,要是光靠先进的特技,完美的剪辑,而连外形上的塑造都不肯花费时间去完成,那么他还会更加卖力的去琢磨角色、琢磨剧本,还会在角色上倾注更多的心血吗?
肯定不会。
在这里工作的时间越长,宁远越发的尊敬他们,也让自己的作风更踏实。
实际上,央视水浒其实也没有重现北宋时期的华夏。它之所以看起来比其他剧更贴近于原着的世界,除了道具、置景层面的努力之外,更重要还在于,它很勇敢、也很明智地选取了一种在华夏电视剧里很少看到的审美风格:粗犷。
这点跟三国演义差不多。
因为这份粗犷,这部戏长时间以来被吐槽光线太暗,人物无论男女老幼富贵低贱总是脏兮兮的。
但也就是因为这份粗犷,梁山好汉们成了真正的草莽英雄,而非花样男模天团,江湖成了行路人的艰难时世,而非仙侠来去自如的花花世界。
到未来,越来越多的华夏古代题材的电视剧,越发崇尚那种审美单一的毛病——最漂亮的脸蛋,最精致的妆容,最华丽的服饰,最拉风的造型,以及最鲜艳的色调。
他们很少去考虑,这样一种本质上非常低级、单一的审美取向,是否适合电视剧所要表现的时代和人物。
比如未来的很多古装剧,全都是美颜、全都是明亮艳丽的色彩,就显得很飘,没有那种真实感,似乎看得不是剧,而是那种网游,让人代入不到那个世界里。
倒不是说《芈月传》有多好,至少在置景和服装上,没有跟风,而是选取了战国时代崇尚的黑、红,至少在画面上看,就厚重了许多。
相比之下,央视版刻意为之的粗犷其实是一种相当高级的审美,未来大热的美剧权利的游戏,也差不多是这种风格,它完美地贴合原着所欲展示的那个有天无日,弱肉强食的混乱世界。
不是谁更上镜,哪个景致更漂亮的事情,而是整体风格的优秀。
经历的越多,看得越深入,宁远也越发觉,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前世自己的敬业,自己对角色的钻研和努力,在他们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拍战争场面也越来越辛苦,但没有一个人喊累,都乐在其中,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这一天,也终于把战争场面拍完,要拍分封之后,宁远跟着李雪刀去上任的戏,人终于少了,宁远也终于有词了。
不过,他跟李雪刀,还有赵晓锐,也即将要领盒饭了。
第290章 回家过年(二合一)
时间很快就到过年了,虽然剧组绝大部分人都在导演和制片的要求下,要留在剧组过年,但总有些人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需要请假,他们也没法不批。
只不过,轮到宁远来请假的时候,无论任大惠还是张绍林都有些诧异。
“人家都是有重要的事情,你这没成家立业的,甚至还没毕业,能有多重要的事情。”
张绍林他们当然不想批假。
实际上,半个月前宁远就请过两天假,不过那一次是回学校参加期末考试。
虽然这学期就上了一半,但宁远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拍戏,参加水浒,纯粹是提升自己,至于钱,今年来找他的哪部戏都比水浒高。
就连一向抠门的怡人公司找自己拍《情深深》,开价也丝毫不逊色于苏鹏,何况其他剧。
随着进入新世纪,影视行业也越发蓬勃,无论是播映价格还是片酬,更是一片水涨船高。
前些年的影视项目少,演员的议价能力远不如片方,而现在,演员,尤其是明星的片酬比物价上涨更快,让很多片方都不得不被动上涨,不过,在贩卖播映权的时候,他们又乐得合不拢嘴,因为电视台那边的价格也提上来了,还更高。
至于原因,都是广告商越来越有钱了,当然,也是他们舍得去投大钱竞争。
一个爆款的节目,一个爆款的剧,就能捧红一个品牌。
当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当年的汇源。
朱新礼把一个濒临倒闭的水果罐头厂接手后,很快就扭亏为盈,几年后,他就敢拿七千万去央视打广告,只买了晚间新闻这个黄金时间的5秒,而那时候,汇源的全年收入还不到这个数。
但就是这种魄力,让汇源一炮打响,造就现在年利润数亿,市场份额一跃成为全国第一的壮举。
当然,在宁远的记忆里,到十来年后,汇源就跟很多老牌企业一样,面临着创新不足竞争对手增多的困境,甚至不断亏损。
这就说明,一味地营销是靠不住的,还得有核心竞争力,更得不断有创新产品拓展发展线,这跟圈内明星一味炒作,但没有好作品是一样的,都不长久。
不过在这会儿,汇源还是励志典范一般的存在,自然造就那些企业向各大电视台,尤其是央视,再不济也是上星卫视的蜂拥而至。
但现在的片酬什么的,跟十来年后比也是小巫见大巫,就算不是现在,几年后,05、06年的时候,两三百万也能请来陈稻明、陈保国这种腕儿拍戏,但要不了十年,到11年的时候,比如演新还珠的那个五阿哥张瑞,就是这个价了,而隔了这一部还珠之前,他的报价才一百万。
当然,这还不算涨得离谱的,15年的时候,演太子妃之前的张天爱,一部电视剧撑死能挣几十万,但在那之后,她一夜爆红,报价已经到了六千万,翻了上百倍。
所以,现在这些价格,都是毛毛雨,涨幅远超房价,更不用说物价了。
至于宁远回学校考试,表演课当场就是优秀,而那些文化课内容,在宁远的记忆下也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唯独数学花了点功夫,但有爆表的记忆力,也都不是难事。
而这次,他过年要回家,而且必须回家。
重活一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抓住未来那些精彩,也希望能多陪陪家人,但有时候时间就是不那么好平衡,而且当初签水浒的时候,宁远也没想到会到这个时候,更没想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