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重回十八岁-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也无可厚非,并不是写好字才能当演员,但如果会,像李雪刀这样,无论真实感还是连贯性也会好不少。
作为宁远这个外行的眼光,李雪刀的字挺好看,当然,这时候的央视人才济济,而且水浒传的片名也是专门找书法家张书范写的,如果李雪刀的字拿不出手,肯定也不会用。
不过,那时候但凡敬业的艺术家,只要能亲自动手都不会玩虚的。
就连不识字的赵丽蓉老师,为了那个‘货真价实’,也练了很久,还是比伏案写更难的竖版,而且那时候她已经因为疾病身体很难受了,但为了艺术效果不打折扣,她坚持了下来。
而这四个字,也成了她一生的写照。
这个时候,李雪刀蘸满浓墨的笔,首先在墙上写下‘七绝’两字。
而且,他还是直接写在别人的诗上面,给盖住了。
这个细节之前也讨论过,这样做,就是为了表现他此时的无所顾忌,连反诗都敢题,盖住别人的诗又算什么。
心在山东身在吴。
第一句就随手写了出来,不正不草,写出来后,李雪刀又转身呵呵笑着问酒保:
“店家识得吗?”
这里问一句,当然是剧情的设计,堪称细节到家了,足以彰显此时宋江的心理——得意。
这跟之前上楼的时候,大剌剌的“你且先取一樽好酒,果品、肉食只顾卖来”,又拿出一锭银子,在酒保说多了后道“不用找了”,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江,本质就是对上逢迎,对下虽然不能说欺压,但也是看不起的。
包括之前对那些江湖好汉,宋江也只是在官府求人脉不得、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满足心理上的虚荣,并不是真的看上他们。
所以,这一句得意洋洋的问话,就把宋江此时的嘴脸刻画出来。
原版这里酒保会讪讪的回一句“客人笔走龙蛇,小人不认识。”
当时宁远就觉得这话有问题,你都会笔走龙蛇了,还不认识字?再说了,一个不识字的酒保,知道笔走龙蛇啥意思?
当然,之前用这个词,也是跟宋江那句前后呼应,毕竟这词是褒义,奉承他的,让他装哔后更加得意。
现在的剧本里也是这么写的,讨论的时候宁远就提出来了,他们也意识到问题,于是就修改了。
所以,这时候酒保摇了摇头,讪讪道:“客人高才,小的不认识。”
李雪刀听到这话就得意了,眼睛眨了眨,呵呵笑了,然后再次转身继续写。
不过这时在摄像机那头的宁远,脑海里忽然浮起一个恶趣味的念头:要是这酒保说认识,你是不是就不敢写了?
摇了摇头,宁远好笑的把这个念头抛之脑后。
飘蓬江海谩嗟吁。
李雪刀写下第二句,这里已经比第一句写的潦草了一些,张狂了一些,而且写完后,像是有些累似的,又喝了一口酒,呼哧呼哧的把酒盅放下,再回去继续写。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一句虽然一气呵成的写下来,但弯着腰,又喝醉了,越写喘气声越大,似乎也越写越醉,到后来字也越来越凌乱。
最后一个‘夫’字的时候,直接飘了,右边一捺跟要成仙似的!
写完后,李雪刀猛地叫了一声“痛快”!
当时就把这酒保吓得一个激灵。
紧接着,李雪刀又喃喃了一句,痛快。
前一个高亢带着兴奋,后一个带着满足的愉悦。
摇摇晃晃的跌坐到后面的椅子上,上下打量着看了一番后,李雪刀转头、仰脸看向酒保:
“店家……识得这诗吗?”
开始还在笑,而当他晕乎乎的眼神往上翻的时候,凶态毕露。
别说酒保,站在不远处的宁远瞥见,都感觉有点凶。
不过随后宁远想着,他不会真的喝多了吧?
因为以前宁大强每次喝醉了的时候,就会有这种类似眼神,看人眼神直直的,眼白居多,有点渗人。
不过肯定也有表演的成分,宁大强那时候可没现在看的凶,这种神色展现在这个时候,简直是浑然天成,绝望之后的歇斯底里,开始展现他匪气的一面。
酒保赶紧摇头:“小人不识得。”
“我念给你听~”
这一句,他的神色就变了三变,有点像武侠小说里走火入魔,阴和阳的瞬间变化,幻化出来的就是红和蓝的冷暖色调。
尽管他脸上没这种颜色,但那种神色变化感觉是相似的,毕竟宋江是一个复杂的人,酒后吐真言,酒后也现本性。
这时候,李雪刀也没管酒保愿不愿意听,就自顾自的念了起来:
“心在……”
越念语速越快,声音越激昂,到最后仨字‘不丈夫’的时候,音调都尖细的拔高了,那种扭曲的癫狂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连黄巢都敢笑,这时候的野心,已经凸显无疑了。
他此刻的酒态太真了,说完后脑袋还下意识的微微点了点,就像脖子撑不住脑袋似的,然后又转头呵呵的看着酒保,眼神飘忽起来:
“店家……认得我吗?”
在酒保的讪笑中,李雪刀转头看着墙上的诗,缓缓道:
“终有一日,天下人人都会知道……宋江、这个名字……”
说完,他再次蘸墨,刚想站起来,又不稳的往后跌倒,酒保的手也动了动想去扶,不过他已经再次坐在椅子上,转头,眼神森森道:
“记、记住了?”
“哎,哎哎……”酒保忙不迭的点头。
在小人物面前耍威风,也显露了宋江的狭隘。
又一阵被拟音师三合板抖动出来的滚滚雷声,平添了一分沉闷的压抑。
随后,李雪刀再次转头,挥毫在诗后面落款:郓城宋江作。
那个‘作’,写得张牙舞爪,一如他刚刚的狰狞毕露。
转身扔下笔,李雪刀随即一个踉跄,酒保赶紧把他扶住,而后,晃晃悠悠、笑笑呵呵的准备下楼。
酒保则在一旁念了起来,不过他不识字,只背了前两句就卡壳了,李雪刀立刻就冲了过来,一边伸手挥舞指着墙壁,一边声音尖锐道: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念完后,李雪刀晃悠悠的把脑袋转向酒保,双眼眯着,带着一丝得意,一丝不屑的神色,然后就扭曲的再次浪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笑着笑着声音越尖细,前仰后合的张狂,最后还癫狂的自己拍了拍手,活脱脱一个发酒疯的酒后无德形象。
一摇一晃的,在酒保注视中,一脚深一脚浅的往楼下走去,而他那笑声,还在阁楼上回荡。
这一场拍完,全体都鼓掌,还有激动的叫好声,而宁远则赶紧冲过去把他扶住:“您没事吧?”
李雪刀深吸一口气,然后闭上眼睛,再缓缓吐了出去,一口浓烈的酒气让宁远闻着了,伸手在他背上抚了抚。
这时张记中端来水杯,李雪刀接过喝了一口,叹道:“舒服多了。”
宁远苦笑,而张绍林由衷赞道:“你刚刚这段,真是绝了,到现在我脑海里还是你那癫狂的笑声,余音绕梁啊。”
众人都笑了起来,赞叹声不绝于耳。
宁远也跟着笑了,心里一片满足。
刚刚这场戏,对他的直观感受非常有冲击力,那一幕幕,就像是刻在脑海里一样,回味无穷,远比自己琢磨更有感触,也不是理论课能教得了的,但跟学的理论相结合,倒是更容易理解。
学到了。
第289章 要完蛋了(二合一)
李雪刀的宋江,给人感觉一惊一乍,扭曲感十足,就是一个平时压抑克制的人在发酒疯的状态。每一个眼神,甚至包括他有些尖利的声线,都带着癫狂与锐利。
而在这之后,还有一场戏,是李雪刀从浔阳楼上下去,镜头从楼上、以店小二的视角,俯视着去看——从酒楼中走出,在雨中高呼“痛快”的宋江。
此时的李雪刀走路摇摇摆摆,步子大小不一,甚至肩膀也有些高低不齐,走着走着还跳了一步,那种癫狂扭曲之感,更是多了几分最后的点睛。
而张涵予那边,尤其是最后题诗那段,拿笔的手四平八稳,字迹工整,好看是好看,但比起李雪刀这边大小不一,凌乱锋锐的字迹,哪个像醉酒后癫狂之中写出来的?
就算宋江形象有了改变,但酒后写字也不该是这样,毕竟最后张寒予也演出了那种狂和醉,明显就是当时导演考虑不周,肯定怪不到代笔的书法家身上。
而李雪刀,最后那一笔肆无忌惮的下划,写出的那个变体的“作”字,还有最后胡乱往那个笑字上面貌似有些“画蛇添足”的一笔,酒后狂生的形象,更是演绎得淋漓尽致。
苦闷、落魄、书生气、匪气、酒气都出来了。
长镜头就是区别于蒙太奇的手法,而恰恰老版水浒和新版水浒,在浔阳楼题反诗这段,正是这种区别。
一个老老实实从前演到后,情绪调度从铺垫到爆发都有交代,而另一个,中间混剪了几段回忆来铺垫,还加了煽情的BGM来升华,最后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大叫一声,开始狂了。
长镜头连贯,尤其是对于需要情绪连贯递进来说,感官比蒙太奇更真实,当然,在老板水浒,以及这时候大部分电视剧中,都是从前往后演,除了需要回忆的地方才会用到,这事情蒙太奇手法更多应用于电影上面。
反倒是后来的电视剧,动不动就回忆一番,还要带上音效‘唰唰唰’,以此来加深剧情。
有些地方用着的确挺好,但有些地方却并不合适,尤其是人物情感的变化,这种连贯性一旦割裂,就起不到那个效果。
当然,并不是说后来那版的水浒不好,横向比的话,在那个时候能出来这样一部剧,已经算非常良心的制作了,剧中的演员也都非常敬业的去演,同时期根本毫无敌手。
但如果纵向来比,跟演曹操的鲍国安那部水浒比,跟李雪刀这部水浒比,自然有差距。
未来很多人吐槽,说什么时候不迟到不早退就可以颁发敬业奖了?可偏偏大环境如此。如果说新水浒是不迟到、每天准点到的敬业,那么老水浒就是早到不说,还有提前预习。
在这场戏之后,宁远真的感觉学到了很多,就像做数学题的时候,冥思苦想也不会,而听了别人讲解后,那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豁然开朗。
这也是学数学光听理论学不好,还要做题,尤其是不会,再对照答案或者听讲解,就能记忆很深的缘故,包括大部分理科都是类似。
理论和实践结合,才有这种收获,不过,现在宁远还只是脑海里有了领悟,真正成长,还需要自己亲自来演。
不过水浒里,对花荣的人设很单调,不像李雪刀有心理的转变,虽然他同样是从官到贼,但那种纠结并没有,只有一个忠——宋江指哪儿他打哪儿,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几乎没有自己的思想。
虽然梁山上花荣和李逵都是宋江的铁杆,但李逵还是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里面也刻画了这一出,当李逵下山坐堂,听说宋江强抢民女的事情,愤怒的就冲上山要杀他。
这要是放花荣身上,绝对做不出来,顶多帮着善后和掩护,才是他的性格。
而后来得知是闹了乌龙,李逵也毫不犹豫的任打任罚。
当初选角的时候,本来是让赵晓锐去演阮小七的,但他非常坚持:非李逵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