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重回十八岁-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倒是宁远,从她身上看到当年自己的影子,跟她多聊了几句,让苏瑾心里对宁远的好感蹭蹭蹭的飚上来。
除了他俩,一个一晃而过的身影也让宁远哑然失笑。
是你吗颜王?
永不瞑目是一部悲剧,从片名就能看出来,甚至如果再想多点,改个字儿,又能带点惊悚的味道——比如最后,袁莉饰演的欧阳兰兰的确这样。
当然,对于海岩来说,尽管这部剧是他应禁独委的邀约写的,但他不想单纯的给钱干活儿。
这个年代,能写这种戏的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快节奏的剧情流——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三部曲。
而海岩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主要在于他擅于挖掘人物本身,不会给角色脸谱化、那种非黑即白的定义。
或许有人说,你给一个坏蛋加这么多戏,还探讨她内心的变化、挣扎,这是给她洗白吧。
但海岩却有自己的理解——创作这种类型剧的初衷是什么?
总不能每一部戏都是坏人被绳之以法,好人欢欣鼓舞,那样的大家看多了,疲乏了,就会当成一个解闷的消遣,而不会思考太多,只知道最后坏蛋完蛋,就够了。
警示。
海岩觉得这才是拍这种剧的初衷,坏人不是生来就坏,他又是怎么变坏的——每一个观众,都可能是那个坏蛋没变坏之前的样子。
当观众看到跟自己类似的角色,最后却变成那个样子,就算不会过多的思考,但也不会无动于衷的觉得跟自己无关。
思考了,才会震撼,一念之差就是天堂和地狱,好人和坏人,有时候只缺一个机会。
就像被蛇咬了,大部分片子的着重点,都在怎么费尽辛苦的把蛇抓起来的过程,以及结果——抓住了。
最后杀了或炖汤或烧烤,大快人心。
至于被蛇咬的人,依然无法改变。
为什么被咬?可能……运气不好?
反正跟我有啥关系,我哪儿知道!
而海岩,想的却是为什么不能预防?
着墨点可不可以详细讲一下遇见蛇之前,遇见蛇的过程,以及蛇为什么咬他?
这就是警示意义,而不是单纯的说教——那么做不对!
赵保刚拿到这部剧后,如获至宝,在剧组前期筹备的几个月里,他已经翻烂了两次打印的版本,现在拿在他手里的,是第三版,而且已然卷边、泛黄,还有些烙印——烟灰烧的。
其实赵保刚对自己的戏一直都是很认真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确认无误,所以对环节中最重要的演员,更严格。
宁远之所以可以晚几天到,也是因为前一个星期,都是剧本研读,宁远保证自己虽然没到,但也一直在看剧本,赵保刚这才答应。
不过赵保刚也说了,最后一天,就是研讨。
“你要是没看,可不要怪我不讲情面,哪怕你有老李他们撑腰。”
而上面那些,就是宁远在研讨会上滔滔不绝的话,看似脱离剧本,但却听得赵保刚和海岩连连点头,甚至海岩看宁远的眼神都多了些小星星。
这小伙儿,还真不是盖的,懂我!
到最后,宁远才缓缓说道:
“肖童这个名字,其实就点出了实质,他就是个孩子,天真,为了爱可以炙热勇敢,眼里揉不了沙子。而欧庆春和欧阳兰兰,实际上就是两个极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理性、较真,一个毫无顾忌的感性,或者说任性,而她们的碰撞,以肖童为战场,最后肖童的死,让永不瞑目变成绝响,也点明主题。”
顿了顿,宁远说道:“独品不禁,永不瞑目,也给人内心的震撼!”
“说得好!”
海岩第一个鼓掌,紧随其后的就是赵保刚,原本还担心宁远没用心看剧本,现在他彻底放心了。
不过,赵保刚又开始担心起一个新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开拍过程中,宁远也发现了。
“咔!不对!宁远,你先别拍了,到一边休息一下,再找找感觉!”
第235章 大牛
宁远的状况,来自于他对角色的诠释。
肖童是个大学生,宁远现在也是个大学生,但问题在于,宁远的心理年龄,已经四十岁,而经历,更比很多四十岁的人更丰富。
这跟当初拍《那山那人那狗》不一样,尽管两个角色的人设差不多,都是天真单纯,都是二十左右,但电影时长短暂,而且剧情是点状的跳跃,这就给宁远缓冲的机会。
而电视剧,是长篇幅的,如果宁远不能始终保持这种状态,很容易就跟之前的表现不连贯。
可能旁观者感受也不算明显,毕竟宁远的演技摆在那里,但赵保刚的监视器里,就可以发现这种差别,更何况他是一个喜欢较劲的性格。
当初陆易,就是本色出演,尤其是他那双眼睛,清澈而透亮,所以并不需要他有过多的演技,但对宁远来说,就得时刻拿捏。
眼神戏,真的挺累的。
其实当初刚回来的时候,宁远就有了这种认知,让他演老成的、深沉的青年绝对让人赞叹,但演纯真的青年,还真有点难度。
倒不是不能演,而是别人都是本色展现,宁远得用劲儿。
之前演那山的时候感觉还不明显,现在拍电视剧,宁远就有点后悔了。
当然,如果换一个不那么较真的导演,宁远的表现其实也能过,不仔细观察也并不那么明显。
可宁远自己又去看了监视器,跟印象里陆易的表现,宁远发现的确没那么自然。
或许,陆易跟夏雨差不多,都是出道即巅峰,本色出演才是最真实的。
可都到这份儿上了,宁远也不是轻易放弃的主儿,一个人躺到旁边的草地上,望着天空,眼神却已经空洞,思绪都在脑海里转悠。
今天的戏份是在大学,尽管电视剧里写的燕京大学,但实际拍摄是在交通大学。
拍摄之前有过清场,不过还是需要一些学生担任群演,比如肖童的同学,和跟他踢足球的学生。
就在这时,饰演肖童同学的姜浩来到跟前,笑着坐了下来:
“我还以为,明星都是光鲜亮丽,没想到真正工作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姜浩不像别的学生那样,对明星有天然的敬畏,或者说因为光环而带来的压力,反而一直以审视的目光在看宁远。
他之前觉得,明星不过是老天爷赏碗饭吃,没什么大不了的,要不在意相貌的话,是个人都能干。
但当他拍了两条后,就不这么觉得了。
在电视里看,和亲眼看,以及自身体验,给他上了一课,永远不要靠想象评价别的事物。
但宁远却哑然失笑,从草地上坐了起来,摇了摇头:
“演员的确不容易,但至少有丰厚的报酬,但很多工作,即使付出这样的努力,也没有这样的收入,就像我爸,以前起早摸黑磨豆腐卖豆腐,但一天也就挣一二十块钱。”
姜浩有些讶异的看了看宁远,点头道:“是这个道理。”
宁远笑了笑,没再继续多说什么。
姜浩见宁远没什么聊天的兴趣,也猜到他在想什么,于是道:
“我刚刚听到导演的话了,我个人觉得,你虽然跟我们一样都是学生,但可能你的精力、关注点早已经不是学生的范畴,甚至比成年人更多。”
宁远看向他,这些道理他都懂,但他想听听这个学生有什么想法。
见宁远专注的听着,姜浩笑道:
“其实你可以试着跟我们过两天这样的学生生活,不要考虑太多,上课时候就安心上课,下了课踢踢球,把脑袋放空,不要想以后,因为我们现在也都挺茫然的。”
宁远怔了怔,甚至伸手制止姜浩继续说下去,咀嚼一番后,宁远双眼就亮了起来,感觉自己抓住了重点!
并不是姜浩的建议,其实大学生活宁远一直在经历,晚上没有话剧演出的时候,他也是这样,上课、下课,不过课后不是踢足球,而是打篮球。
晚上也回宿舍休息,宁远也跟王宇、班赞他们卧谈会,山南海北胡吹八侃。
真正给宁远启发的,是姜浩说的这种学生的状态——没目标的茫然!
为什么成年人的眼神和年轻人的眼神不一样?就因为成年人经历的多,做每件事都有自己的目的,而年轻人,这时候更多都是漫无目的的茫然,就像狗熊掰玉米,兴趣不断在变。
眼神并不是说全都空洞,但至少喜形于色就是最贴切的形容。
就像肖童,原本有女朋友,因为接受了欧庆春未婚夫眼角膜,认识她后,又开始被她吸引,喜欢的青涩和执着都表现在脸上,再然后,因为欧庆春发现毒枭就是喜欢自己的欧阳兰兰的父亲,就莽撞的打入进去。
肖童原本是法律系本科生,但他在剧里的生活,完全围着欧庆春和欧阳兰兰两个女人转,要说目标,肖童有句话就是揭示——
欧庆春说肖童做这些是为了国家为了正义,而肖童却说:“我只是为了你。”
青春让人热情,青春让人不顾一切,青春,也是没有目标的执着和冲动。
拍了拍姜浩的肩膀,宁远笑了起来:“谢谢,今天的戏拍完了请你吃饭!”
说完,宁远就站了起来跑过去,留下愕然的姜浩:
“我刚说了个开头……这也太急了吧?”
“赵导,我好了。”站在赵保刚面前,宁远给了他一个大大的微笑。
赵保刚回头看了一眼,就被吸引住了。
宁远此刻的笑容,真的就像是他脑海里对肖童的印象,天真无邪的灿烂。
事实上,宁远并不是一下子就单纯了,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四十岁的老家伙,怎么可能单纯得起来。
现在的宁远,不过是找到了关键点,依然是靠演技表现。
只不过,有了这个支撑,宁远再表现起来就得心应手,就像有了提纲,不会再跑偏了。
再开始演戏,宁远就顺利的一条过,让赵保刚非常满意,也让旁边的一众演员呆了呆。
到底是拿过金雉奖最佳配角的大牛,这领悟能力和反应速度,还真不是盖的。
不过,宁远这边没问题了,饰演女一号欧庆春的苏瑾,又出状况了。
第236章 杠上了
苏瑾的问题跟宁远其实差不多,都是以往的经历带来的影响,当然,这点也只有宁远会去比较,毕竟外人只知道他即将大二,今年才二十岁。
苏瑾是模特出身,走起路来就会不由自主地斜腰扭胯迈猫步,连着纠正了几天,让赵保刚都快崩溃了:
“一个女警,还是个缉独警怎么可能这么走路?”
“你演的时候,心里得有数,告诉自己这不是你的生活,你现在是欧庆春,而不是光凭感觉去走路。”
但往往演着演着,苏瑾就迈开她的大长腿,把尤勇甩后面去了。
尤勇也算是老演员了,才37岁的他,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都驾轻就熟,电视有97年依靠《大家族》主角拿下金雕视帝,电影有92年的金雉最佳男配提名,不过这个奖,直到今年才依靠《紧急迫降》拿到。
而在拍摄期间,即使一米八的尤勇,想追苏瑾也够呛,虽然他比苏瑾高,但男人的腿身比一般比女人差一些,更何况是苏瑾这种成名的模特,腿更长。
尤勇演苏瑾上司,跟她的对手戏多,所以每当外景两人走路的镜头,就得出状况,让赵保刚越来越崩溃,而苏瑾被说得多了,也开始害怕这种外景戏。
拍之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