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重回十八岁-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晚上,李雪健敲开宁远的门,给他带来一个情理之中,但却有些恼火的原因。
第222章 谁用谁知道!
“老赵,你昨天可不是这么跟我说的,你这让我怎么跟宁远交代?”
在宁远走后,李雪刀一脸不愉的对赵保刚道。
而且他这还算是克制,要不是这样的关系,他都想质问一句:你这不仅是把宁远当猴耍,同时把我也给耍了。
如果一开始你告诉我,说人员定了,那我也不会多说什么,可你说人员没定,现在我把人带来了,你又转口说定了,任谁也没法接受。
当然,如果是外人也就算了,可他们这么多年的关系。
赵保刚苦笑一声,赶紧站起来道:
“我这不是在你的面子上盛情难却嘛,要不是你这样的关系,我一听说是宁远,昨天都想回绝你,但正是因为你,我才跑过来见一面,郑重的当面说清楚,也免得你难做。”
现在的李雪刀,早就不是当初跟着他拍戏的小角色,不仅成名立万,更在多个华夏文艺组织中担任副会长、理事长的职务,在业界乃至更多地方,都比他地位高得多。
尽管他们是朋友,但现在跟当初早就掉了个,虽然李雪刀一直没觉得什么,但赵保刚却不敢再像当初那样,可以肆无忌惮的跟他开玩笑。
正因为此,就像他说的,即使不想用宁远,也专程过来。
说着,赵保刚站起身,把杯子里的酒满上:“这样,我干了你随意,就当赔罪。”
一饮而尽后,赵保刚苦笑道:“这种行了吧?”
李雪刀没好气道:“我又不是跟你兴师问罪,我就是想知道原因,你要是不想用,昨天电话里跟我把原因说了,如果是你对他的误会或者偏见,我跟你解释,如果真的是宁远的问题,我也不会说什么,但你来这么一出,我觉得不好。”
见赵保刚还在盯着自己的酒杯,李雪刀无语的端了起来:
“我之前做手术后,就戒酒了,今天是咱们这些老关系,我意思一下,你也别见怪。”
说着,李雪刀喝了一口。
放下杯子后,李雪刀盯着赵保刚:“再可以说原因了吧?”
赵保刚坐下来,叹了口气:“现在宁远太红了,而且又有你们这些关系,听说老曹也对他非常青睐,如果真到了组里,我怕我管不住他,与其将来大家搞得不愉快,还不如一开始就把话说清楚。”
李雪刀皱了皱眉,而赵保刚继续道:
“以前我就经历过这样的,那件事你也知道,就是王之文,在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时候,他就已经红的发紫,到了片场,认真也挺认真的,但就是喜欢自作主张。”
顿了顿,赵保刚道:“按说在片场,导演是决定整部戏走向的吧,是总调度吧,但有了他,他还敢对我指手画脚,还敢教我怎么拍戏,我不同意,就跟我拍桌子、撂挑子!”
“你说,这样的大牌,我怎么敢用?”摊了摊手,赵保刚一脸愤懑:
“正因为这样,从那以后,我挑演员喜欢挑新人,就算成了角,也不能太大牌的,至少我可以指挥得动的。”
过了一会儿,李雪刀这才开口:“说完啦?”
赵保刚怔了怔:“说完了啊?”
李雪刀没好气道:“就这一个原因?”
“这还不够?”赵保刚瞪大了眼睛。
举起手指了指赵保刚,李雪刀瞪了他一眼:“偏见!”
“我这怎么——”
赵保刚还没说完,就被李雪刀毫不客气的打断:“你就王之文这一个例子,就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你这不是偏见是什么?”
“我是王之文一个例子,但别人那里,合作的大牌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问题,这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吧?”
李雪刀瞥了他一眼:“那我呢,我的牌面比宁远怎么样?”
赵保刚一噎,随后悻悻道:“你不一样,你——”
“有啥不一样?”
李雪刀又顶了他一句,然后道:“我不一样,宁远也不一样,我是看着他入圈子的,对于他,没有人比我更了解。”
见一旁的海润老总刘燕明想说什么,李雪刀对他道:
“老刘,你跟霍建起应该也熟悉,回头你问问他,宁远在片场是什么样子,你就明白了。”
说完,李雪刀擦了擦嘴:“行了,今儿就这样吧,你们到了我的地头,这顿饭我请。”
李雪刀、赵保刚和郑小龙都是多年的老关系,知道他不缺这点钱,所以他们也就没多说什么,面面相觑后,都苦笑不已。
站起身后,李雪刀对赵保刚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这样因为偏见拒绝宁远,绝对是你这辈子最走眼的时候,你就听我的,去了解一下,我等你的电话。”
“行行行,我听你的。”赵保刚无奈摇头,站起身,苦笑的指了指李雪刀:“我算是怕了你。”
李雪刀大有深意的看着他:“我这是为你好,如果你真用了宁远,你就会明白。”
出来后,李雪刀要去结账,结果却被前台告知,宁远已经结过账了。
赵保刚他们一愣,而李雪刀没好气的对他道:
“看到了没?你别看这小子年龄小,但比绝大多数人都会来事。”
这一次,赵保刚沉默了。
结账只不过是小事,这点钱对他们来说也是九牛一毛,但管中窥豹,宁远的脾气性格就可见一斑。
毕竟,刚刚可是他拒绝了宁远,但他走的时候依然能这么做,就像那句话,不要看一个人成功的时候做了什么,而要看他失败后怎么做的。
这让赵保刚心里第一次产生怀疑:难道我真的看走眼了?或者说是偏见?
而当李雪刀回来后,把这件事告诉宁远后,宁远同样非常无语:
“我这样就算大牌了?我可没这么觉得。”
这还真不是宁远自谦,他现在的确挺红,但在年轻人里,比他牌面大的也有不少,比如钱薇,比如苏鹏,香江的还有谢停风等人。
更何况,大牌不仅仅体现在红,还有地位、片酬等综合考量。
现在的他,刚有点成绩就敢耍大牌,无异于作死。
“行了,这件事你不用操心了,我既然答应你了,就肯定给你一个交代。”李雪刀笑道,言语间充满自信。
另一边,赵保刚他们离开后,就让海润老总刘燕明给霍建起打了个电话。
听到说起宁远,霍建起当然赞不绝口:“对我?很尊重啊,没改过戏,倒是我,有不少时候还要征求他的意见。”
“真的假的?”刘燕明一脸难以置信:“难道他比你经验还丰富?”
霍建起笑道:“虽然他也就拍了几部戏,但我感觉,他经验还真就比我丰富,而且他的建议,基本都被我采用了,正因为这样,做后期的时候,我也把他拉过去了。”
当了解到他们在犹豫新剧要不要用宁远的时候,霍建起哈哈大笑:“用吧,非常好用,谁用谁知道!”
被霍建起这么一逗,刘燕明也忍俊不禁起来,心里也有了决定。
第223章 宁远的要求!
人是群居动物,总善于寻求别人帮助,就算宣扬‘独立自主’的欧美国家,也需要人脉,没有哪个政客可以单打独斗上位。
宁远从不耻于人脉,只要不谄媚、不虚荣、不把人分三六九等就好,大人物能帮大忙,小人物能帮小忙。
就算剧院旁卖牛肉拉面的夫妻档,跟他们混熟了,也能给你多加点肉。
当宁远再次接到赵保刚的电话时,没有意外,也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客气的说“谢谢您”。
毕竟不熟,要是李雪刀,宁远一般不会用‘您’,因为太生分,情谊留在心里、用在行动上更实在。
这一次,宁远跟赵保刚见面不是在茶馆,而是他的办公室。
“说实话,我一开始并不太待见你,并不是你哪里不好,而是太好了。”
到了现在,赵保刚当然知道宁远也知道他的心思,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
宁远笑了笑:“那咱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您哪天要是相不中我了,说一句:宁远,你不行,明天别来了,我绝对没二话,卷起铺盖卷儿就走。”
“哈哈哈哈!”赵保刚大笑起来。
他能感受到,宁远的自信,这让他非常满意,而之前从霍建起那里了解到的情况,也让他对宁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是一个情商高、能吃苦、有演技的好演员。
当然,就像宁远说的,马好不好,遛遛才知道,一切走着瞧。
这部剧资金挺充足的,背后不仅有两大出品方,京城电视台和海润影视,还有几个独立投资人,比如马宏燕、王小柱这些圈内老制片人,还有赵保刚。
他们之间都是老朋友了,从《渴望》开始就在一起合作。
尽管这时候赵保刚的鑫宝源影视公司已经成立了,但并没有以公司的名义投,宁远不清楚里面的内幕,也没多打听。
他们这些独立投资人,每个人投了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在这个年代,已经算大手笔了。
因为资金充足,再加上现在宁远的腕儿已经立起来了,又有这样的关系,在赵保刚询问宁远心里有什么想法的时候,宁远笑道:
“您看着给就行,我不还价。”
于是,赵保刚就直接道:“那就一万吧。”
宁远开了个玩笑:“是一万还是一万八?”
赵保刚哑然失笑,指了指宁远:“想占我便宜?没门!”
说着,他把合同拿了过来,在空出的片酬位置填上,然后签下自己的名字后推到宁远面前:
“白纸黑字,你还以为靠嘴说呀!”
看着上面写着的‘壹万圆整’的大写,宁远心里也有些触动,一年半的时间,片酬从两千五涨到一万,四倍的差距,尽管占了重生的便宜,但宁远依然感到喜悦。
而这个价格,即使放到十来年后,也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
就连当初的陆易,拍这部片子的时候,还是在校学生,尽管81年也作为小童星拍过《泉水叮咚》,但这都多少年的事了,在这之前,他倒是跟梅婷合演过《血色童心》,但在那时候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反倒二十年后被一个纪念日宣传起来。
所以,在宁远前世,制片方给陆易的片酬是两千,不过前世是98年拍的,要是跟现在一样00年,倒能再多一些。
宁远认真翻看了一遍,确认没什么问题后,再才签下自己的名字,惹得赵保刚撇嘴:
“怎么,还怕给你签得是卖身契?”
把三份合同中的两份推到赵保刚面前,宁远笑道:“事前清楚,事后才不会乱想。”
赵保刚笑了起来:“你倒是挺有想法,说的不错。”
这份合同一式三份,演员一份,导演一份,还有制片方一份。
在宁远收好合同后,赵保刚问道:“对这部戏,你有什么想法?”
宁远笑道:“现在说想法那都是现编的,不真实,我希望赵导能帮我联系一家戒独所,甚至监狱,我想进去跟他们住在一起,体验一段时间。”
这部剧,讲的是一个叫做肖童的大学生失明后,获得一个缉独警的眼角膜,而肖童在跟这个缉独警的未婚妻——女刑警欧庆春熟悉后,主动要求打入独枭欧阳天那里。
而这个时候,欧阳天的女儿欧阳兰兰,因为受不了肖童的冷淡,于是按照父亲欧阳天的主意,设计让肖童染上了那东西。
所以,在片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