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 >

第211章

[综快穿]带着房子穿了,可我黑户啊 完结+番外-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德帝一愣,不可抑止的心动了。
  他之前做了那么多事,在京城百姓的心里,他已经是明君的代表了,但这还不够,大楚这么大,不能只有京城百姓记得自己。
  而且他做成此事的话,史书上一定会记上这一笔,这可是不小的功绩。
  现在什么都不缺,权势金钱牢牢在握的兴德帝,对于自己名声,前所未有的在乎起来。
  他想成为千古一帝,想要后人都记住他的功绩,想要像秦皇汉武一样,成为所有人耳熟能详的皇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绩他比不了,汉武帝开创盛世的壮举,他还是可以试试的。
  想到这里,兴德帝突然心潮澎湃,“隐田一事,事关重大,必须清查,就交由……大理寺和锦衣卫负责,先查清楚户部和监察御史内有哪些人参与。查明之后,剩下的人和通政使司一起,清查所有土地,务必把隐瞒不报,良田变荒地的情况查清楚。”
  “是!!!”朝中的人纷纷跪下应诺。
  “至于老三和老四,你们就暂时在府里读书吧!”意思是,卸去职务,在府里老实待着吧!
  三皇子和四皇子无奈,但也只能答应。
  原本他们刚刚已经说动了父皇,只把重点放在清查户部尚书和御史监丞身上,可被八皇子横插一脚,变成了全国隐田大普查。这真是终日打雁,今日却被雁啄了眼。
  老八啊老八,你只看到了普查隐田能打击他们的势力,却没看到这背后牵连有多广!
  就像尉国公说的,光是一个举人,就能帮人免那么多税,还能把好好的良田变成荒地。那你就不想想,全国有多少举人?又有多少进士?
  这些当官的,哪一个名下没有几亩良田?又哪一个没给亲族庇护?
  不管查没查出来,这就是在断他们的财路,没想到老八为了对付他们,居然做到这种程度?
  新年刚过,热闹的气氛还没有过去,京城再一次陷入到人心惶惶的境地。
  而这一次,不再只关乎武官,而是牵扯到了所有人。
  兴德帝在知道报纸的作用之后,就慢慢利用起来,当天下朝之后,就让人写了好几篇文章,刊登在报纸上。
  通过各个角度大肆赞誉他这么做对百姓的好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奖惩措施。
  比如,如果百姓愿意主动上报自家隐田一事,之前隐瞒不报的事,可以既往不咎,并且奖励免去隐田的三年赋税。
  也就是说,你现在主动说出来,可以等三年后再交税。
  但如果隐瞒不报,被人揭发,或者查出来,隐田将全部充公,成为朝廷的资产。
  而对于揭发的人,朝廷也将给予奖励,如果你揭发的隐田总数超过十亩,就奖励一亩地,超过二十亩,就奖励两亩。
  这对于大部分百姓而言,都是一个非常诱惑的奖励。
  之所以要报道这个,兴德帝是想在审查户部和监察御史的官员时,让百姓们主动把隐田的事曝出来,这样之后的清查工作,将会容易的多。
  一开始,百姓们还犹犹豫豫,不敢相信这是不是真的。
  等到一个街头混混为了赌一把,举报了一个京郊的地主,让朝廷收回了二十亩隐田,他自己得到了两亩地后,就彻底引爆了。
  作为百姓眼里的特权阶级,家里有读书人的地主老爷,朝廷说查就查了,而且动作迅速的回收。那其他人哪还敢抱着侥幸心理。
  当下就在京城府衙排起了长龙,有的是报备自家的隐田,有的是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得到几亩地。
  于是,在大理寺和锦衣卫还没什么进展的时候,隐田清查工作后来居上,夺走了所有人的眼球。
  安西坐在府里,查看一波波送来的消息,心里不住的转着主意。
  大皇子的势力大损,经过武官贪污之后,又回了一波血,但那些新鲜血液,在军中还没有真正站稳脚跟,要往上爬还需要时间。
  三皇子和四皇子与隐田之事牵扯比较多,等这事结束之后,即使不是伤筋动骨,也会损失不少。
  最后是八皇子,他现在基本已经成了许多文人的公敌,即便有些官员遵纪守法,名下并没有什么隐田,但他们也不会再支持八皇子了。
  原因很简单,就是此次事件,八皇子表现出来的好大喜功,为了能打压别人而不择手段,无论他是真不知道这背后的水混,还是即便知道了,也大无畏,都不是适合的追随者。
  八皇子已经出局,无论是在兴德帝的心里,还是百官的心里。
  但这还不够,老大老三老四还安安稳稳呢,安西想要顺利的上位,就要推着他们再往前走一步。
  不是安西着急,而是在宫宴上,他觉察到了一丝不对劲的地方。
  当时,安西按照惯例,随着兄弟们给兴德帝敬酒。由于是皇子,除了皇后宫妃,最早的就是他们了。
  在他们之前,安西看到兴德帝在宫妃们敬酒时,只是浅浅沾了一下唇,其实并没有喝多少。
  之后,大皇子敬酒,兴德帝给面子喝了一杯,三皇子和四皇子那里,也都是一杯,到了安西,兴德帝没多喝,珉了一下。
  按道理来说,这样浅的度数,兴德帝又没喝多少,即便酒量再差,也不至于出现醉酒的反应。
  可当时,安西看的真真的,兴德帝的脸上出现一抹红晕,耳根子也红了一片,这是兴德帝醉酒的反应没错。
  为了确定自己没看错,安西还赖了一会儿,和兴德帝说了会儿话。
  兴德帝还算给面子,和安西说了好一会儿,脑子清醒,吐字清晰,绝对没有醉酒的样子。
  安西敛下疑惑,以为是自己看错了。
  可随后,在元宵家宴上,他又一次看到了兴德帝的醉酒反应,依然在几杯水酒之后。
  这就不得不让他打心里提高警惕了。
  因为安西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味药,能达到这个效果。
  而这味药,微毒!
  无论兴德帝的异常,是不是和这味药相关,安西都必须做好准备。
  垂目,敛眉,安西沉思了好一会儿,终于下定了决心。
  “通知张士德,实施‘沉默’计划。”
  暗一跪下,干脆利索的说,“是。”
  随即,他整个人都消失在书房。


第256章 替身成正主36
  隐田搜查的事;热热闹闹进行了好几个月,从京城开始,向周边扩散,然后延伸到各州各郡。
  原本在兴德帝的设想里;这次事件的结果;也不外乎;一批官员被清算,然后一部分隐田被找出来;而自己作为帝王;再一次成为百姓嘴里的明君。
  可事情,却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有隐田的不止户部和监察御史的官员,而是大楚上下;凡是有功名的人,每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那么点不和规矩的地方。
  有的是名下良田无数;因为功名的关系,不用交税。
  有的是名下的田都是荒地;出产量‘少’,税交的就更少。
  这些是流于表面的,而更隐秘的是那些所谓的山民。
  在古代;不是所有人都向往大城市,而有些人却喜欢躲进深山老林里生活;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不用交税。
  官府的人找不到他们,自然不能去收税了。
  如果只是这样,兴德帝也就忍了;毕竟山民也是少数,所谓靠山吃山,只是一句空话,在山林里生活,不知道有多艰难,不说那些豺狼虎豹带来的危险,就说恶劣的环境,匮乏的资源,就能让人活得像个野人。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是没人愿意躲进山林的。
  可是在大楚,就出现了一种比较新奇的情况,那就是,有资本的特权阶级,会买下大量的劳动力,然后送到山里开荒,让他们长年累月待在那里。
  他们需要做的是,每年一次去那里运物资,然后把下人们生产的粮食带出来。
  也就是说,家养的山民!
  如果是少数也就算了,兴德帝犯不上为了一区一地的问题大动干戈,但从查探来的结果显示,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这种情况。
  严重的地方,已经不仅限于山民,甚至那些原本是良民的村民,都成了他们买来的奴才。
  就比如渝州,渝州差不多有大大小小八十几个村,村民总人数达7万多,但这些人,有一半是渝州各大户的奴才。
  在大户的庇护下,他们不需要交人头税,田税也不是上交给官府,而是给了自己的主子,而他们的主子——那些大户们,仗着家里有功名的人,交税的时候,往往是少交,甚至不交。
  这样一来,整个渝州收上来的税,还不到实际的三分之一。
  再加上隔一两年就出现的灾难,渝州上交的税少得可怜,偶尔还需要京城拨款。
  在兴德帝和京城官员们的影响里,渝州是个特别偏僻特别穷的州,经济常年排大楚倒数几名,因而,大家对渝州也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不麻烦到京城就行。
  然而现实给了兴德帝重重一击,什么地处偏僻,什么出产贫瘠,统统都是假象!
  那地偏是偏了点,人口较其他地方也少,但不代表那里就真的贫瘠荒芜,人口稀少。
  相反,人可能比想象中的要多得多,只不过那些人都成了家奴。
  家奴是不需要到官府登记的,而家奴的孩子也是家奴,只要主家不放人,就祖祖辈辈是家奴。
  家奴所有的出产,都归主家所有,和官府一点关系也没有。
  这么多年下来,渝州那些大户,吞了国库多少东西啊?兴德帝一想到这个,就心梗的不行。
  当下也顾不上什么之前的打算了,抽调了无数人,甚至还有那些新上任的武官,让他们带着士兵,配合文官,一个个州府搜查测量过去,务必不能放过任何一丝土地。
  至于那些成为了家奴的人口,兴德帝也不是不想管,可这牵扯起来会更麻烦,皇家还用着很多奴才呢,所以真不好管。
  不过安西给出了一个主意,“父皇也不必着急,只要把所有的隐田都查出来,让他们每年交税,少了那些免费土地的支出,想必他们也用不起这么多奴才吧?毕竟奴才也是需要吃饭的。如果父皇还是不放心,不如您下旨,规定好家奴的用量。”
  兴德帝眼前一亮,忙问道,“是个什么章程?”
  安西微微一笑,“家奴也是大楚的百姓,不能因为卖身为奴,就让人使劲的压榨。当然,我们也要保障主人家的利益,不能让买奴才的人吃亏,所以不如设好一个定量。比如,一个成年的男奴,必须保证一个月100斤粮食,一年四套衣服。不能少,当然也不需要多给。父皇你看如何?”
  兴德帝想了想,觉得似乎不错,规定了粮食数量,主人就不能苛待家奴,必须让他们吃饱。
  按照每人吃饱的量算,主人养的家奴越多,需要付出的粮食也就越多。在那些主子眼里,这些奴才可比不上粮食值钱,吃的多了,就不得不放了他们的卖身契,让他们重新变回良民。
  而于奴才而言,当奴才能保证吃穿不愁,但多余的一点也别想。对于走投无路的人,这可能是一条好路,但那些已经当了数年奴才,心里生了野心的人,却不会觉得这样的日子有多好,身无分文,还一眼能看得到头。
  这样一来,主人家的奴才流动性就会比较大,不会形成那种祖祖辈辈都给一家当奴才的情形。
  “当然,我们还得规定,当奴才病了,主家必须负责医治,如果治不好就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