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女帝 [金推]-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禁卫统领紫梢紫将军,也被参了。”墨问继续丢下另一个消息,曹恒想到了亲娘昨晚说的话,“紫梢将军并未受罚?”
墨问道:“殿下闯出了宫门,紫梢将军立时去与陛下请罪,陛下原意是等殿下回宫了一并处置。左仆射进言,受罚不急,解决已经暴露的问题才是关键。”
曹恒这回明白了曹盼昨晚针对紫梢的那一句,紫梢一定是去写杜绝换值再出错的法子去了。
墨问已经再道:“禁军镇守宫门不利,连殿下这样一群并无武器的郎君女郎都守不住,其过在紫梢将军这个统领,是为失职。陛下当着众臣之面,赐紫梢将军杖六十,而昨日被殿下打伤的禁卫们,陛下重赏。”
赏什么?一群人面对紫梢这个将军被打,结果真正没能守住他们闯出去的禁卫们却得了赏,完全不明白。
当然也有那么一两个明白,如昨天已经被曹盼洗了一通脑的曹恒就明白曹盼为什么打了紫梢却赏了那几个禁卫。紫梢挨打是因为她的兵打不过曹恒这群人,兵无能必为将之过。
那些个禁卫早就已经过了当值的时辰,在没有来换值的情况下一直守在宫门,恪尽职守,自然当赏。
“另外,益州出现叛乱,昨日政事堂诸公皆提议派人前去益州平定叛乱,前去益州的人选,我等提议皆被陛下否决了。”墨问这话一出来,曹恒眼睛都不眨地盯着墨问。
墨问面对曹恒这般直视,轻轻一笑,“今日朝堂之上,左仆射与陛下进言,让殿下出使益州,平定益州之乱。”
一片哗然,去益州平定叛乱,这事怎么听着都很危险。
“陛下一定不会许的。”有人已经一口肯定这样的事曹盼一准不可能答应,但是曹恒心里清楚着,周不颖这位左仆射是谁,那是最早跟着曹盼打天下的,说是最了解曹盼的人一点都不过。
但凡他说出口的话,十有八九都是曹盼的意思。结合昨天曹盼问她那一句想不想去益州,曹恒早就心里有数了。
“殿下去吗?”墨问根本不管旁人说了什么,只是问正主。
“去,为何不去。母皇曾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曹恒目光闪烁着一道光芒。
纵然曹盼这么多年言传身教让曹恒感受着,十二岁的曹恒,对朝事只针对于听,曹盼哪怕问过她的意见,也会对朝中臣子呈上的奏折给曹恒解释为什么用,为什么不用。但那都是纸上谈兵。理论知识懂得太多,没有真正去切身所为,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行还是行不。
“今日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往后殿下应该也不用上课了。”墨问幽幽地吐露一句,这个时候,一个内侍走了进来,“墨侍中。”
来人是曹盼身边的内侍胡本,这也是打小伺候曹盼的人。不过,整个洛阳宫中,除了前朝遗留下来的内侍,再无新增,所以曹恒的身边并无内侍。
“胡大总管。”墨问也与胡本客客气气的,都是追随曹盼多年的人,各人管各人的事,时常也总有往来,感情那是都不错。胡本连忙垂拱,“陛下有谕,是给殿下的。”
墨问立刻避之,曹恒已经站了起来,胡本忙与之作一揖,“陛下口谕,殿下速速准备,不日后前往益州,平定叛乱。”
本来还以为曹恒不一定会去的,听到胡本代传的女帝口谕,皆知木已成舟,这事是没有改变的余地了。
“是!”曹恒毫不犹豫地应声下,胡本道:“陛下还说,殿下该学的知识学得七七八八了,这课就到今天了。”
还真是一如墨问所预料的,胡本道:“各家的郎君都各自散去吧。”
三十九个伴读,从古至今,哪怕是太子也没有曹恒这么多的伴读,偏偏曹盼提了出来,朝臣们不是没有反对的,但一想跟曹恒这位女帝唯一的子嗣同窗,好处必须是多了的。在明白曹盼是不会改主意之后,纷纷将家中出众的孩子都推了出来。
可是,当初曹盼给曹恒选伴读,选得全无规律,世家出身,德行品性出众的有,贱民出身,多嘴多舌,不知检点的也有,总之就是鱼龙混杂。
因此还叫大魏朝就伴读的事大吵了一场,结果被曹盼怼了一句,“大魏的百姓,皆是德行品性过人者?”
这句话,哪怕很想拍曹盼的马屁,也绝不敢顺着曹盼说一句是。
真要是这样,还要刑部,各州各县还要大牢做甚?“你们不在意把自家的弟子教成傻子,朕也得为大魏着想,不把朕的阿恒教成傻子。”
作为一个一统江山,所有跟她作对的人都被她弄死的女帝,她的言辞向来直白粗暴,但实在。
“陛下口谕,只让殿下一人前往益州?”今天之后,再没有机会跟他们的公主殿下同窗了,但是前往益州平定叛乱之事,怎么看都有着别的意味,那么跟着曹恒一起去的人,将来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意义,聪明人问出这样的一句。
第005章 将行益州
胡本面对这样的询问,也不管这是谁家的郎君,笑着回道:“陛下未有口谕。”
曹恒看了墨问一眼,瞧着墨问那笑眯眯的模样,这样的事,曹盼一定早就已经定好了。如今没有说,莫不是要跟她商量?
那想要再问的郎君女郎们,个个都住了声,此事没有他们插嘴的余地,而胡本道:“墨侍中,陛下让侍中跟殿下一起到太极殿见驾。”
“殿下,走吧。”墨问一听女帝陛下召见,立刻整肃了衣裳朝着曹恒说了一句,曹恒与墨问作一揖,“先生请。”
墨问一笑,曹恒走在前头,墨问在后,再是胡本。
一群被曹盼突然的诏令下达从此不再开课都给唬得不轻,许多要做的事还没有做完。
自然也有无所谓的人,如那粗壮得不像女郎的人,“阿茂,我们去找平娘。”
一个白白胖胖的郎君听着眼睛迸发出强烈的光芒,忙不迭地点头,“去啊去啊!”
这两个,女郎是先武帝从弟曹洪之孙女曹福,一个是当今陛下的兄长曹茂之子曹庆,都是宗亲,在曹恒一岁多的时候就入宫陪着曹恒玩到现在,上课或是不上课的,都跟他们没关系。
“我们先走了,你们也赶紧回家吧。”曹福大大咧咧地打了个招呼,那一个文质彬彬,长得又甚俊美的十四五岁的郎君道:“我也去。”
曹福和曹庆都看了他一眼,此人乃是夏侯惇之孙。夏侯氏与曹氏的渊源彼深,需知曹恒这一脉往前,原本曹恒的高祖父曹腾那是宦官,宦官无后,曹腾收养了夏侯氏一子为养子,取名为曹嵩,便是曹恒的曾祖父。
故而曹氏这一脉与夏侯氏那是虽为异姓,却是同根。当年武皇帝曹操征战四方,全赖夏侯氏与曹氏族人相助,而曹盼早年就致力培养夏侯氏与曹氏的族人,行商读书,无一不涉及。
新朝初建,曹盼登基,他们也相助颇多,是以夏侯氏与曹氏立下战功显赫者,皆封侯拜将。
昔日昭宁一朝,夏侯惇亦居相位之一,因年事已高,这才退位让贤,安享晚年。
“去就去吧。”夏侯氏与曹氏的少年们,有的是从小一块长大亲密无间,有的是面上情。
夏侯珉与曹福曹庆算是交情不浅,他要跟着他们一块去等曹恒也是常有的事,这回也不介意带上他。
而曹恒与墨问一道往太极殿前,昨天刚见着的三省六部的长官们,眼下也都在。
“见过母皇,见过诸公。”曹恒先与曹盼见礼,这才转身与这能进政事堂的诸公作一揖。
墨问也在一侧与曹盼见礼,再与其他人作一揖算是打了招呼。
曹盼早在先武帝称魏公,后为魏王时便提议改官制,将原本的三公九卿之制,改为三省六部制。
所谓三省是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尚书省,置尚书令,正二品,赏典领百官;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可,劾御史纠不当者。左仆射是为首相,因曹盼曾为魏王府尚书令,其登基之后,大魏朝不设尚书令。
而中书置中书令二人,正三品,皆为右相,其下设侍郎二人,正四品上,为中书令之副。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拟诏发布。
门下设侍中二人,正三品,皆为左相,另设侍郎二人,正四品上,是为侍中之副。门下掌出纳王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
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户部掌管户籍财经,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礼部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凶五礼之用,还掌大魏朝内所有校务及科举考试;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总领天下兵马之部;刑部掌法刑狱,与大理寺并列,长官为刑部尚书;工部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长官为工部尚书!
分工明细,责任清楚,当然,官位也就多了,拿相位来说,原本丞相只有一位,如今相位成了七个,哪怕因为避讳曹盼不立尚书令,同样也还有六个。
“见过殿下。”诸公也皆与曹恒作一揖,在上的曹盼道:“让你去益州,你有什么要准备的?”
“母皇能否让儿臣看看奏折。知益州乱起于何时,何地,何乱。”曹恒稳重地朝着曹盼说,曹盼看了周不疑一眼,周不疑已经拿出了一本折子。
“殿下请查阅。”周不疑将折子给了曹恒,曹恒伸手自去接过,道了一声谢,周不疑与之一笑。
曹恒拿过打开了折子仔细地看了起来,场面一度安静,没有人出声打扰曹恒。
曹恒细细地看完了整份奏折,“益州巴县,地靠山民之地,当年蜀相引山民下山,多年来从未听说过山民有何不妥。举城而反,杀县令,闭城门,不许任何外人进去,那许不许人出来?”
“这个问题朕也想知道。但是离得益州太远,消息传回来都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所以朕想让你去。”曹盼并不觉得益州巴县之乱是偶然,让曹恒去,平定叛乱不假,却不是最主要的。
曹恒道:“儿臣一个人去?”
“并不是。杨中书令之长子杨嚣,墨侍中长子墨承之,夏侯珉,曹福,曹庆他们都陪你去,另外一行三百将士,皆由魏止将军统领,他只听你吩咐。你瞧瞧有无另外想要添加的人,或是这些人里,你觉得谁不适合与你一道去的,只管提。”曹盼是个很开明的皇帝,善纳言谏,但凡有理,她都会听。
被点名的魏止是个四十来岁的男子,被点了名即朝着曹恒作一揖,这位并未入政事堂,想是曹盼专召的。
微微点头回应了魏止打的招呼。曹恒知道,她想要加谁,或是不想谁跟着去,只要给曹盼足够的理由,曹盼会同意的。
但是这样的安排,曹恒根本挑不出错来,与曹盼作一揖道:“儿臣无异。”
曹盼道:“如此,三日后起程可行?”
问的是曹恒背上的伤,母女都心知四十鞭没有打到,十鞭下来,总还是有点伤的,既是有伤,三日之后,应该结疤了吧。
“陛下,臣提议殿下一行,带上一位太医。殿下毕竟是第一次出远门。”提到了曹恒的伤,一行之中相貌阴柔,最是好看的中年郎君立刻出声。
这位郎君瞧着阴柔,男生女相,但却是位将军,大魏朝的军队除了曹盼之外,就他能任意调令。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