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皇家媳妇日常 [金推] >

第122章

皇家媳妇日常 [金推]-第122章

小说: 皇家媳妇日常 [金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嬷嬷,世子说昨个儿有些特产送到了元熙堂。”福娘对白嬷嬷吩咐话,道:“正巧,我这会得空闲了,让人都送来花厅,我且瞧瞧,看看都是些什么特产?”
  白嬷嬷自然是应承了话。
  稍后,婆子们抬了箱子进花厅。
  箱子一口一口打开。
  福娘一一瞧了,有玩儿的,就是海外的特殊木材香料做的小件儿。特别是宝石做的,象牙做的,那些手饰,还有各种雕器,倒是有些异像的风格,与东土大陆的儒家味儿完全不同。
  福娘瞧着,颇是有些类似了前一世,天竺那地方的风格。
  当然,除了玩儿的,福娘在里面还是发现了三面的小镜子,那是玻璃做成的?
  福娘拿了手上瞧瞧后,确认就是玻璃做成的镜子。
  福娘拿了手上,打量了她这一世的容貌。果然,与前一世不一样啊。当然,跟这一世在铜镜里瞧得也不同。
  铜镜里的人影,总是有些PS的功能。
  这玻璃镜子就不同了,真是千毫毕现。
  仔细端详了自己的容貌,福娘美滋滋。她不知道是不是练武原因,她发现,她这一世特美儿。当然,她练得是心法,是正宗的内功。
  “白嬷嬷,记得把这玩儿的礼物分一分。”
  “福娘指着这三口各色饰物的箱子,说道:“里面的东西,捡成四份,咱们元熙堂留一份,其它三分给圆明堂、元晸堂、元孜堂送去。”
  “对了,这三面小镜子,便不必如此了。”福娘说道:“这三面小镜子,我留一面,另外两面装了小匣子里,我要给母妃和三弟妹亲自送去,算我的一点心意。”
  福娘交待了这话后,白嬷嬷应承了话。
  福娘又是往旁边走去。
  那之后,还有三口箱子呢。
  不过,这三口箱子打开后,福娘发现,里面的东西不一样了。
  其中,两口箱子里,有些金银器物,全是海中的佛陀菩萨雕像,跟大周朝的样式不同。
  另外一口箱子,福娘发现则是一些食物和种子。
  具体是什么?
  福娘凑近了看一看。
  然后……
  然后是满满的惊喜。
  在面上自然是稻种,还有一些福娘不认识的种子。而这些种子之下,福娘发现了椰子,对,就是大个的椰子。
  在下面呢?
  就是福娘满满的惊喜了。
  “这是蕃薯?”
  福娘拿着一个头儿有两个拳头大小的蕃薯,她想仰天长啸啊。
  福娘这会儿,那全是欢喜了。她认为,她被天降宏运了。
  蕃薯,福娘认识的。
  这个头,这模样,她太熟悉了。
  话说,来了这个大周朝,不,应该说她活这二十来年里,对于这个时代的吃食,福娘挺了解的。
  北方是种小麦为主食,南方还是以稻谷为主。
  为何这两样的物种,是东土大陆的主要食物?无它,因为产量。
  原来的粟米什么的,比起小麦和稻谷,确实不太合适时代的时步嘛。
  蕃薯?
  这是神器。
  不过,一直以来,大周朝的百姓没种过,当然,也没有发现这玩意儿。
  那时候,福娘一直以为,就跟前一世一样的,东土大陆不产这玩意儿吧。谁料想,这真是福从天降啊。
  话说,蕃薯,还有别名,又叫红薯。
  它是块状的根茎植物,能吃,是的,可以当食物吃。就是当主食,天天吃也成。味甜,且香,是好东西。
  最主要是这玩意儿,产量高啊。
  记得前一世的辫子皇朝的麻子盛世,吹虚着一直到□□的孙子时,这一段所谓的盛世,就是蕃薯立了大功劳。
  具体如何?
  福娘不管。
  福娘唯一知道的,就是蕃薯是大杀器。能救人,救活人命。
  蕃薯不挑地,对田地的好坏要求不高。
  蕃薯也好种,种薯春种地里,待长出了藤条后,把藤条按着两三结的长度一剪,在一场雨后滋润了土地时,煎短的藤苗插入一行一行松好的土地里,蕃薯就会落地生根,等秋季收获便是成了。
  当然,中间锄锄草,施施肥,产量会更好。


第145章 
  “宝贝; 宝贝。”
  福娘感叹啊。
  她觉得; 这真是天降大运的美事。
  不过; 可惜了,错过了季节。这是秋季了,今天种蕃薯是来不及了。若不然,定要试种一回,那样的话; 这是给这个时代的百姓们,又添了一种主食啊。
  蕃薯不占地,下等地种上的话,那也不担搁收成的。
  最主要的是蕃薯保存好了; 可以从秋收后,吃到来年的春下种时。
  当然,这还是地窖存蕃薯。
  如果把蕃薯弄成了蕃薯淀粉的话; 晒干了后,那更容易保存了,放个三五年是没问题的。如果论保存的话; 做成了蕃薯粉条也不错。
  想一想,蕃薯的产量,一切都不是问题。
  “世子妃。”
  白嬷嬷唤了一声; 福娘回过神来。白嬷嬷小声问道:“那这些东西; 可要送到了圆明堂、元晸堂、元孜堂去?”
  白嬷嬷指的什么?
  自然指的种子,还有椰子,蕃薯这些海外的特产了。
  “这个椰子; 分了送去。”
  “其它的,就不必了。”福娘交待了这话后,又指着蕃薯道:“这是重要的东西,能单独放置了。”
  放哪里呢?
  自然是地窖啊。
  “搁地窖里,一定能放好,来年我要拿它种地。”福娘想了想,又觉得还不放心,说道:“不要全搁一个地窖里,分成几个地窖放。总之,一定要保存完好。”
  “来年若完好,看护的人重赏。”
  福娘特别交待了话,道:“嬷嬷,你亲自去处理这事情,这东西特别重要。”
  白嬷嬷无语了。
  这瞧着茎块的玩意儿,真有世子妃说得那般重贵样吗?
  完全瞧不出来啊。
  不过,主子发话了,还是特别交待的,白嬷嬷铁定得办好啊。
  “诺。”
  “世子妃,您放心,奴婢一定办好。”
  白嬷嬷保证了话。
  “嗯,留一个在我屋里,我用一个木匣子搁好,我自己保存一下。”
  福娘觉得,还是自己留一个,等儿子夫君回来后,也讲一讲这事情。毕竟,实物给他们看了,也是能说明说明,蕃薯很重要,来年试种地的话,不能她一个去种地了。还能一家子人,都去种一种。
  “诺。”
  白嬷嬷对福娘的吩咐,自然是应承了。
  于是,当天的夕食后。
  元熙堂里。
  福娘从木匣子里,拿出来了一个蕃薯。
  “这宝贝,真宝贝……”福娘先下了一个结论。
  听她讲解的几人,不管是朱高熙,还是懂事的朱瞻元,又或是凑人数的朱瞻亨、朱瞻利,都是面面无语。
  “吃的宝贝吗?”朱瞻亨接着亲娘的话,提了他的小问题。
  “是吃的。”
  福娘这般回了后,朱瞻亨眼冒精光,说道:“娘,明个试一试味道,看看好不好吃。”
  福娘一定后,气乐了。
  她伸手,给了次子的脑门一个脑崩儿,说道:“胡讲。这是种子,种子。明年春天,种下一个蕃薯种,秋天可以收获二十来斤不止呢。”
  说不一定,几十斤的蕃薯都有了。
  要知道,一个蕃薯可以长一窝的藤蔓呢。
  那一窝的藤蔓,能煎出来多少的藤苗啊?一个藤苗也就两巴掌的长度便可。想一想,到了秋季,一个藤苗收获之时土地下可以是一串儿好些个的蕃薯呢。
  “福娘,莫吓着了瞻亨……”
  这话从朱高熙的嘴里说来出,就是习惯性的宠儿子。可说了一半,朱高熙回过神来,他问道:“你刚刚说,这收获是多少?”
  朱高熙问题。
  “二十来斤,当然,更可能不止这个数儿。”
  福娘肯定的说道。
  “娘,您当这是什么?”朱瞻元笑道:“这等东西能否食物,味道如何?还有待商榷呢。”
  “就是味道尚可,这产量哪会有那么高?”
  小麦是北方的主食。
  燕地就是种小麦的。朱瞻元不是不识五谷者。他这等人物,自然懂得粮食的重要。对于百姓而言,头上的皇帝是谁?
  百姓不在意的。
  百姓在意的,能吃饱饭就成。
  百姓有口吃的,就是老实的顺民。
  百姓没口吃的了,那就是要动手,拿命闹一闹的。
  一个皇朝的安稳,说白了,就是给老百姓一口吃的。
  “哼,来年春,种地试一试,不就全知晓了嘛。”福娘也明白,摆事实讲道理。这事实没摆出来,一切皆是空谈。
  “我着重讲一讲,就是让你们知道,有这么一种叫蕃薯的东西,是好宝贝。你们明个春,亲自种一回,试一试,也是当给天下的百姓,奉献一回大功德。”
  “若我的话,有假了。你们就当看我做一回傻子,乐呵呵一回得了。”福娘后面一句话,说得没好气道。
  朱瞻元忙恭敬说道:“娘,儿子自然信您的话。”
  朱瞻元表示,他是好儿子。
  娘的话,一定对的。
  如果有错,他装作不知道,沉默一回便是了。
  “大哥说的是。”朱瞻亨多机醒啊。他学了他大哥。在朱瞻亨小盆友的心里,大哥就是大哥,最聪明的人,他学着大哥准儿没错的。
  “娘的话对。”朱瞻利捧了一回,他亲娘的话。
  三个儿子一条心,朱高熙只能昧着良心,说道:“依着福娘你的话,来年咱们种上一回。我估摸着,福娘你认得这个叫蕃薯的……”
  “定然是有把握的。”
  朱高熙说了这话后,对福娘问道:“只是……这海外的特产,你从哪儿听从说?”
  朱高熙这一问,福娘好尴尬啊。
  她总不能说,前一世,生的蕃薯,她在菜市场和超市里见过吧?
  这一世,只有海外有这玩意儿,大周朝没有啊。
  好尴尬啊。
  “我这是从一个游方的道士嘴里,听说的。”
  福娘忐忑不安的说道。
  这假话,好假啊。
  “娘,既然道士讲辽等神物,为何没在本朝流传开来?”朱瞻元不解了。
  想前一世,朱瞻元怎么没听过什么蕃薯啊?
  这物,真有他娘说的那般高产吗?
  “我不知。”
  “我后来再未见过那道士了,所以,其中原由,我亦真不知道。”福娘一推三二五,她表示,往事不可追。
  “明年试一试,一切便知分晓了。”
  朱高熙给这起子事情,划上了句号。
  不过,从这天开始,元熙堂的福娘、朱高熙、朱瞻元一家三口人,是真重视上了蕃薯来。那些个蕃薯全是宝贝的收藏在了燕王府的地窖里。
  燕王府里,对于福娘而言,这个秋季,除了二哥的婚事外,蕃薯就是另外一件的大事了。
  但是,对于南边的京城而言,宣惠帝的意志,才是天下的重心。
  南边,京城,皇宫。
  宣惠帝最近是非常的高调。
  宣惠帝想削藩这事儿吧,还真是没什么保密意识。这事情不光是京城沸沸扬扬,可谓是天下十三州,大周朝的地面,没哪处不为削藩的事情,闹个人心思动啊。
  宏武帝在朝时,统治天下那中央集权。
  当然,宏武帝本身起于微末,对于世家与豪门这些地头蛇,还有开国勋贵这些人物,自然是忌惮万分的。
  正因为如此。
  宏武帝才会把儿子们分封到了地方,成为了藩王。
  而且,为了保证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