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命运的抉择 >

第167章

命运的抉择-第167章

小说: 命运的抉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深处,在那里建立新的根据地。这些老百姓不清楚什么是根据地。也不知道太行山的重要战略意义。他们只知道靼子就要打来了。他们的姜总兵决定放弃大同。更重要的是义军一旦撤走那么等待着大同以及大同百姓的将是灭顶之灾难。于是所有人选择了离开。不同的是他们中的有些人会随义军一起进山。有些则分散到大同周围的乡镇村庄以求避难。
  姜镶神色凝重的看着眼前这些曾经无限信任过他的老百姓。在大同起义的这一年多中他们将身家性命托付给了自己这个总兵大人。然而此刻自己的一个决定却要令他们离乡背景流浪他处。姜镶觉得自己的心情异常的沉重。他很想就此决定留下来同清军做最后一搏。但他最后还是打消了这个冲动的念头。由于多尔衮的清壁策略大同城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原本姜镶还指望南京能派兵北上接应自己。但现在看来多尔衮这次是孤注一掷要至大同于死地。就象罗军师所说的多尔衮就算放弃开封、放弃西安也不会放弃大同。因为没了开封、西安多尔衮还有黄河以北的半壁江山。可没了大同清庭的京畿将时刻暴露在威胁之中。随着多尔衮的逐步逼近姜镶自己都没信心是否能坚持到明军北上。
  “姜总兵,很舍不得吧。”一旁的罗同天静静的问道。当反清联盟中各部为了是接受南京隆武朝的节制,还是拥立韩王为帝争论不休时。罗同天就意识到要启动首相大人指示的“乙套方案”了。其实除了韩王之争,在晋东还曾冒出来过一个枣王。虽然最后都没搞清楚他是否是真的藩王但还是让晋东各部出现了裂痕。这些比狗还多的王爷使得各方反清势力间内讧不断。
  “是很舍不得啊。毕竟这里是我们的家园。拱手让给多尔衮确实很不甘心。不过就象军师所说的总有一天我们会拿回大同的。到那时侯就该向靼子算总帐了!”姜镶紧握着拳头发誓道。
  “恩,姜总兵有这样的决心就好。我们现在的撤退是为了日后更大的胜利。太行山形势险峻,耸于直隶、河北、山西、河南4省之间、历来被视为兵要之地。我军进入太行山即能与朝廷取得联系接受朝廷的支援。又能在4省之间同清军展开游击战逐步消耗靼子的实力。配合朝廷北上。”罗同天为姜镶能接受自己的计划而感到欣慰。毕竟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因为这将打击军心与民心。
  “禀告大帅,城内粮仓的粮食都已运出。这是最后一批了。”部将姜建勋带打断了姜镶的思路。说实话姜建勋的心情就象打翻了五味瓶一般。恼火、不甘、无奈夹杂着懊悔。曾经的反清联盟是何尝的风光。整个山西义军都要听大同的号令行事。自己的人马一度连攻破了辽州、沁州、潞安府、泽州府。太原府就在自己的面前。可如今却要进入太行山落草为寇。“农村包围城池”在姜建勋看来就是落草为寇。罗同天虽然擅长出谋划策。但流寇就是流寇想出的办法也是流寇作风。可是大帅已然做出了决定。于是姜建勋补充道:“大帅,城中干草已经准备妥当。请大帅下令吧。”
  姜镶听罢点了点头果断的命令道:“点火!”
  “遵命,”姜建勋一个抱拳令命后便带着一队人马入城在城中四处放起火来。顿时整个大同城火光冲天,黑烟弥漫。随着大同城在火光中噼啪做响人群中的唔咽声也越来越清晰。姜镶的脸上闪过了一丝痛苦的表情。有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又有谁愿意亲手毁掉自己的家园。然而许多事情就是这么残酷的。一时的痛苦是为了以后夺取更大的胜利。与其将大同留给靼子那还不如自己亲手毁了它。于是映着冲天的火光姜镶向在场的老百姓大声说道:“乡亲们!今天这把火是我姜镶对不起你们。但我姜镶在这里向你们保证。总有一天我们会回来。在这里,就在我站的这块地方会建起一座比现在更大更繁华的城池。”
  说罢姜镶最后望了一眼大火所吞噬的大同城大声宣布道:“全军出发!”
  隆武二年(1646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姜镶部连同浑源方三、唐虎部,朔县张英部主动放弃大同撤入太行山。之后雁北各县义军也相继撤离县城转而进入太行山或吕梁山。在雁北义军集体大撤退的同时多尔衮也率领清军主力冲入了晋北地区。雁北各县乡绅在义军撤离后纷纷大书“顺民”向清军投降。高阳、左云、右玉、平鲁、井坪、朔县、马邑、许堡、应县、山阴、浑源相继被清军占领。持续了一年多的大同起义也就此转入了低潮。
  七月初六,在姜镶部离开大同12天后多尔衮终于来到了早已面目全非的大同城下。往日高大的城墙如今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城内至今还零星冒着火焰。不时的有房屋因为暗火的燃烧而突然倒塌。不断的有清军骑兵从残破的城墙中来回进出搜索着。但很明显眼前这座城池中已没有一件活物了。也不可能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姜镶部带走了所有可以带走的东西。就算不能带走的也随着这一把火被烧成了灰烬。燃烧着的大同城仿佛是姜镶留给多尔衮的口信:“我就算烧光了也不留一颗粮食一根稻草给你。”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多尔衮不禁握紧了拳头。清军浩浩荡荡的来到大同城下想与姜镶决一死战。可是对方却就这么跑了。虽然对外宣称是朝廷大捷贼寇望风而逃。可是多尔衮清楚对方的实力。他们是有组织的退入山地。没有丝毫的混乱并带走了沿途可以带走的一切东西。
  “禀告王上,大同城里没有一个人。周围百里的村庄都一样。英亲王问是否要追击?”身着铠甲的岳乐带着小队人马回来报告道。
  “知道了。令英亲王继续向东追击。”多尔衮想了一下命令道。
  “王上,还是让英亲王不要追击过深。这太行山地势险峻,恐遭埋伏啊。”一旁的洪承踌小心翼翼的建议道。虽然知道多尔衮现在心情不好。可是有着多年同李闯交战经验的洪承踌清楚大军一旦盲目深入山地是件很危险的事。只是洪承踌没想到姜镶竟然会走这一步棋。
  “着令亲王小心探察,不得卤莽追击。”多尔衮看了一眼洪承踌补充道。
  “喳。”岳乐二话不说便拨马令命而去。眼看着岳乐逐渐远去的身影多尔衮回头向洪承踌问道:“如今贼寇放弃大同等城池退入山野。洪大学士认为我军下一步该怎么追击?”
  “回王上,我军目前已经夺回大同。理应凯旋回朝。”洪承踌不温不火的回答道。见多尔衮皱起了眉头后他又补充道:“王上,恕奴才直言这贼寇一旦进入太行山那么剿灭起来就不是一年二年能完成的。当年明朝的官军之所以历次清剿流寇失败。一是流寇狡猾残忍,行踪不定。每每大军一到他们就跑。大军一撤他们又死灰复燃。二就是因为这太行山、吕梁山都是险恶之地。稍有不慎便会落入流寇的圈套。”
  洪承踌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多尔衮脸色。只见多尔衮脸色稍缓道:“洪大学士请继续。”于是洪承踌继续侃侃而谈道:“回王上,目前想要抓住姜镶逼他决一死战恐怕很困难。这么耗下去不但大军粮草不济,且南明也开始蠢蠢欲动了。为今之计只有留英亲王镶白旗部继续留守高阳肃清周围村庄以割断山上与山下的联系。再利用这里的乡绅地主以汉治汉。逐步威逼姜镶。以求找到机会同流寇一战定乾坤。当然这需要有极大的耐心。”
  多尔衮听罢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耐心?阿济格能有这份耐心吗?多尔衮对此表示怀疑。于是他考虑了许久后终于决定道:“着令洪承踌即日起巡抚山西一切军政事务。配合英亲王清剿流寇。” 
 
 
 
  
第一部 第一百四十六节 返航
 
  隆武二年七月的一个早晨,南京口的码头上人头篡动,锦旗飘扬。数十艘海船在阳光下先得神气活现。去年来南京进贡的东南亚船队现在也要踏上归途了。当然也包括前来和谈的荷兰等国商务代表。
  这次以陈家明为代表的礼部官员第一次以官方的身份同欧洲国家的商务代表洽谈殖民地的商务适宜。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一次。两种不同文化,两种异样的处事方式让和谈的整个过程显得异常的辛苦。隆武政府要求整个东南亚的贸易按照中国人的规则来进行。而荷兰等国同样不想轻易的放弃东南亚的贸易分额。更不希望中国人的势力扩张到印度洋上。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矛盾的焦点其实也就是实力的对比。在东南亚中国的海军能占有优势那么在谈判桌上明帝国也就能那到与其实力相对应的那分贸易分额。而在印度洋上荷兰与葡萄牙、西班牙的舰队占优势那相应的中国人讨价还价的筹码就少了许多。漫长的谈判足足持续了五个月。这五个月来的产物便是日后争议颇多的《东印度群岛贸易联合声明》。
  虽然欧洲人信奉“钱财搞活战争”。然而在长达三十年的欧洲战争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元气大伤,其对印度洋的控制也已经是今非昔比了。诚然17世纪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八十年的宗教战争在让荷兰独立的同时又让它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于永无休止的战争之中。在欧洲大陆的战争结束前对这些欧洲“强盗”来说亚洲海域依然是个难以驯服的地方。同中国人长达百年的争斗告诉他们欧洲人在西非与印度洋的所作所为在东亚是行不通的。如今这些欧洲海盗面对的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就算对方失去了半壁江山其国土之大人口之多依然不是欧洲诸国可以比拟的。这里不是西非,不是新大陆,不是在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让这里人民屈服的。更何况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有着不逊于欧洲人的军事力量以及向海上扩展的巨大野心。于是以荷兰为首的欧洲人选择了暂时的妥协。
  1645年农历四月,中、荷、西、葡、英五国商务代表在南京签署了《东印度群岛贸易联合声明》。重新划分了东南亚到印度洋的贸易势力。规定中国商船可以自由出入印度洋沿海其他四国的殖民港口。大米、小麦、马匹、原棉、靛青、染木以及铜、铁、煤等重要矿藏在东南亚及东亚海域只能运往中国或中国所属领地。优先满足中国的工业生产需要。作为回报中国将再开辟江浙沿海数个港口允许欧洲商人在当地居住以及自由贸易。该项《声明》还要求“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与中国官员抛弃前嫌,联起手来对付东印度群岛的海盗。以保证各主要航道船队的航行安全维持东南亚各个重要港口的贸易秩序。
  此刻踌躇满志的陈家明带着新签定的《东印度群岛贸易联合声明》将要登上了回新加坡的船队。不过,他来时是一人,去时却又多了一个伴侣。那就是他新婚的夫人杨绯儿。其实陈家明这次回南京的另外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同杨家二小姐完婚。同孙露和杨绍清的婚姻一样。陈家明和杨绯儿的婚姻也带着浓烈的联姻色彩。二人的婚礼虽然比不上孙露那次的隆重。但其豪华程度依然成了南京城百姓很长一段时期的谈论话题。唯一不同的是这次的婚礼没了血腥色彩。更多的则是两个年轻人甜蜜的浓情。
  在码头上的杨绍清和孙露看着初为人妇却还一脸天真烂漫模样的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