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回倒好,皇太子不务正业去研究吃食,成就了他纯孝的美名,还让这些吃食也传出宫禁,传到外边来了。
这些点心确实都很好吃,又兼有食补之用,等到再传到官员富户、寻常百姓之家,那太子的名声也愈发会大起来了。
到时候,会传颂太子仁孝之名的人,怕是又会多上不少,真是想想就让人来气!
若是寻常时候,堂堂皇太子不务正业,不学经典,去研究医道、庖厨,怎么也不会是现在这样风平浪静,可是偏偏让皇太子赶上一个好时候,有一个师出有名的理由。
怎么什么好事都让皇太子摊上了?
汉王越想越气,“咕咕咕”,肚子竟生生的被气饿了。
第68章 长寿
汉王在王府之中生闷气; 同样得了宫中送来的点心方子的梁王就比他想得开。
人没必要和吃的过不去,更何况,这些点心也确实好吃。
太子大哥是一片孝心,母后想让他们也尝上这些点心; 自然也是慈母心肠。
二哥汉王说不定会心气不顺; 可是他和二哥可不是一路人。
论起自知之明和认清局势; 他可比二哥要强多了。
两府的王妃进宫给婆婆侍疾的时候,对点心的味道也是赞不绝口——平日里也没什么可说的话题; 谈论别的还要担心犯忌讳的可能; 谈论吃食就安全多了——又有一个太子妃捧场; 皇子妃之间的关系更是前所未有的和谐。
皇太子命御医、御厨一道发明了点心; 功劳倒有半数要分给他。
皇后与三个儿媳妇说起这儿子; 便少不得要回忆一下他们兄弟几个的童年。
皇太子虽然年幼的时候便入京居住,却到底是在皇后的膝下长成幼童的,又兼之是长子; 能说道的事情还不少。
“老大还小的时候; 就是个会吃的; 比他的弟弟们要嘴刁。别看现今这孩子能吃苦,原先可是壮实得很。后头他来了南京; 每年来看他; 都会长胖些。只是后来才瘦了。”
汉王妃与梁王妃只是笑,并不答话。
他们这时候的观念; 孩子小时候是越壮实越好的,保不齐生个病人就瘦了好几圈了,若是养得不壮实; 反倒要担心孩子养不住。
所以除非是太胖; 否则的话; 略富态些,都是壮实,是好事。
这话若是让汉王听见,保不齐要嘲笑他大哥一番,别看现在一副“美仪容”的模样,小时候不还是个富态的胖墩?
然而换成王妃,就不敢应声了。
纵然是太子妃,也不敢在太子殿下的身形问题上说什么。
“都是母后会养孩子。”
皇后也知道她们不便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什么,便继续道:“老大爱吃,捣鼓出的军粮和这些点心,味道倒也很好。”
“是呢,也不知太子是怎样的巧思。”
“原也不见太子将心思放在吃上呢,还是母后的面子大。”
太子妃似是埋怨地说出这句话,却让皇后听了,只是看着她摇头笑。
做儿媳妇难,做一个皇家的儿媳妇,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寻常人家的母亲,都不乐意见到儿媳妇贬损自己的儿子,更不用说尊贵的皇后了。
所以太子妃这一句话,既为太子近来的“不务正业”寻了理由,又得了皇后的好感,也难怪皇后听自己这个儿媳妇说话是这么个样子。
谈论吃食的话题很快就转换到养育孩子身上,几个女眷少不得又将自家的孩子拿出来说道。
皇子们皆是嫡子,对自己的孙子,皇后自然也都是关注的,只不过皇长孙一直养在坤宁宫,皇后病了之后又让他先回钟祥宫居住,说起孩子们来,难免会有偏重。
汉王妃和梁王妃自然不是不知事的人,俱都安稳不提。
女子思考的角度,有时候和男子事不同的。
汉王心心念念,想着让帝后效仿宣武旧例,将诸皇孙养于宫中,却没想到自己拿来做比较的对象有多么不同。
皇长孙诞生之时,天子尚为太子,然而很快,他就得上皇禅让,登基为帝。
等到孩子年岁渐长,天子将皇孙养育日久,才在某次宴会说出,在皇长孙出生前夜,他与太孙在恩荣宴上大醉而归,梦见白头翁授以玺印,白头翁甚至对他说“传之子孙,永示其昌”。
宣武年间在朝堂上的,或是后进却见过本朝皇帝御像的人,便知道,本朝刚刚龙驭上宾的太&祖高皇帝,便是一白头翁。
皇孙诞生有此异梦,无怪乎天子会另眼相待。
立嫡长为储乃是国本,经过宣武、乾圣两代,这原本就是儒家正统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
皇长孙本就是嫡长孙,天子将其养于膝下,也无人能置喙什么,这只能说明他对皇长孙的看重。
而其余的皇孙,即便都是嫡孙,与皇长孙相比,也只能是庶支。
即便是在宣武年间,能得天子、太子二人倾力教导的,也只有皇长孙祁承乾——懿文太子元妃所出的嫡长子,就连姓名都与诸兄弟不同——皇长孙年十五而殇,郑王在东宫中才以年岁入了懿文太子的眼,不然的话,也不过同如今的汉王一般,只是排行居长的寻常皇子龙孙罢了。
其余诸王世子,入宫教养,都已经是知事的年纪了。
便是寻常的勋贵、豪富人家,祖父祖母教养孙辈,不也是挑着承嗣的嫡长孙教养的么?
清流臣子便更不用说了,家中子嗣纵是一般读书,长子嫡孙也往往是最受看重的。
宫中女眷因着新奇的点心引起的谈话,是能说上好一阵时间的,只不过这与在前朝理政的太子、天子便扯不上太多的关系了。
太子想出食补的法子后,是给出了一些想法,只不过他脑子里的想法也不多,之后的事宜,便交给了御厨、御医协同处理。
他的日常其实还是处理政务。
监国之前,天子就授意太子可以出师了,虽然日常还有听课,但是一天之中上课占了大半时间这样的生活,已经不是他的生活主旋律了。
他现在的生活主旋律已经改成了文华殿理政。
其实他娘病了以后,祁元询的日子就不太好过。
父皇回来以后,他不用监国,很是过了一段轻松的日子,可是自从皇后病了,天子想着太子好歹有理事的经验,除了自己处理的一部分重要事务,剩下的全都推给了祁元询。
可是偏偏这些事务都是要统一报给天子的。
祁元询一人给这些奏章做票拟,又一人给这些折子做披红,全部包圆了之后,自家父皇只有在他的意见基础上做一下返工,有些连返工都不用做,直接就给通过了。
可怜的皇太子觉得自己活像个批奏章的机器。
他又没有篡权夺位的野心,身为皇太子,在大周这个讲究嫡长继承的朝代,被夺嫡的可能性几近于无,监国的时候他都按部就班、兢兢业业,何况是现在。
既然如此的话,这么早就开始承担皇帝的政务,确实很锻炼他的能力,但是很压榨他的个人时间啊!
目前职业是皇太子、未来职业是皇帝,前景很广大,但是想要成为明君,就业压力就会很大,英年早秃之类的还不是大问题,他就怕自己会熬死啊!
祁元询觉得,想要活得久,就不能太沉迷工作。
很显然,祁元询的行为只起到了一点作用——天子在皇太子研发新品点心之后,只是对宫中内官监也做了吩咐。
天子虽然有心,但他依旧是做了甩手掌柜,只等底下的人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内官监也不愧是皇宫大内二十四衙门中的头一个,办事就是利落,而且这个衙门的主管太监马康平是下过西洋的,带回来的异国香料、蔬果也很不少,给宫中打牙祭是绰绰有余的。
乾圣八年的春节到来,将宫中这三月积累的哀戚氛围驱散了不少。
大朝会后,正旦的赐宴是惯例的,只是席上的菜品却不是惯例了。
冬季天寒,除了一些点心小吃,其余端上桌的,都是火锅里的食材,每人一份小火锅,吃完也暖身子,实在妙不可言。
除了大家吃惯了的扁食──也就是饺子,这是惯常不变的,唯有口味稍有变化───边上给人垫肚子的小吃,都推陈出新,都是近来宫中传到宫外的新点心。
每年的赐宴,其实与宴众人也能聊天闲话,从奉天殿到奉天门都坐满了人,天子的声音他们自然是听不见的,只要按照钟鼓乐声所代表的指令在特定时候行祝酒、拜等礼仪就行了。
正旦赐宴,除了大周的文武百官,诸多属国的使者也能收到款待。
无论是大周朝臣还是外国使臣,在正旦赐宴上,也不会在朝局上再做什么议论。
该说的,早上大朝仪已经说了,不该说的,说了也没用,既然如此,大喜的日子,还不如让自己松快点。
是以有诸多的人都在议论由宫中推出的新品点心,确实美味,来历也确实很神奇。
皇太子为自己的母亲设计出了新的点心,这不仅是美食界的好故事,也是未来朝廷能够称颂皇太子孝行的一点。
若不是现在不流行出这类的书了,皇太子指不定还能上一版《二十四孝》,成为与其中亲尝汤药这个故事的主角汉文帝刘恒一样,以仁孝闻名天下的孝子。
当然,除了夸赞的,也有局促的,认为太子可能稍有些重口腹之欲,这一点日后未必不会成为言官的劝诫点之一。
奉天殿中的皇太子可没那么多的想法。
对于美食的热爱让他在吃饭的时刻无比的认真。
即便皇太子的座位是御座之下最显眼的地方,也不妨碍他无比满足的吃着饭。
外头光幕适时地用文字为他施以点缀:
“八珍糕,中有人参、茯苓、薏米……有言乃仁宗皇帝亲制。仁宗甚喜食。”───《随园食单。点心单》
一口菜吃下去的祁元询差点没被噎死。
光幕爸爸,不至于吧!喜欢个美食也值得你上纲上线?
光幕放出来的当然不止这么一点料。
“仁宗重养生,好饮食。国朝各地饮食,托名仁宗赐名者甚众,概因此也。
……
仁宗寿九十而崩,古今帝王之未有,凡宫中饮食成例不变者,多有效仁宗处。”
───《圣朝野获编。列朝。仁宗饮食》
祁元询差点没握住自己的筷子。
光幕这一出,玩得也太大了吧!
第69章 秘方
大周尊贵的皇太子殿下; 在成为大周储君这么多年后,再一次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万众瞩目。
就连他的父皇,也将灼灼的目光盯在了他的身上。
皇太子尴尬地放下手上的筷子。
正旦大宴的菜色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可是现在殿内众人看他的眼神; 仿佛他的每一口吃的都是什么灵丹妙药一般; 让祁元询好不自在。
正旦大宴的殿内座次,依照宣武成例设置; 天子御座、皇太子宝座之后,便是入京诸王的席位,后头才是朝中勋贵与文武重臣。
临近太子、天子的; 都是自家亲戚; 虽然是照程序吃饭,但闲话几句; 亦是寻常。
听见左边来一位叔王问他“太子平日好食何物?”、右边就有一位堂弟插嘴“兄长素来康健,不知有何强身健体之法”; 实在让祁元询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若是按次序开口也就罢了; 一群人同时发言,实在让他见识了“长寿”二字的吸引力。
如果说在其他的方面; 诸王开口说不定还要打一打机锋; 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