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皇位与忠犬(重生) >

第40章

皇位与忠犬(重生)-第40章

小说: 皇位与忠犬(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过襄州的达官显贵,常来浩然书院参观游览,早已有固定的观赏路线。那老成持重的曲哲,头发已经斑白,能言善道,一贯负责书院的杂务接待。他将符若初当作寻常的贵客,按照一般的套路讲解一番,一般加上喝茶歇脚,不用一两个时辰肯定就能将客人送走了。
  毕竟如果不是真为了求学,谁会在书院内逗留太久呢?何况是这等年轻的外邦公子,又不是在南昭考科举。估计就是来看个新鲜而已。
  前面的参观一切顺利,走到了藏书楼的时候,曲哲介绍道:“公子,藏书楼内都是一些古旧典籍,新的书册在外边的馆室都有。您若是没有什么兴趣,我们就不必费力登高上楼内去看了。”
  符若初心说,她就是为了藏书楼而来,岂能不上去看看?
  曲哲无奈,只好领着他们拾级而上。正在此时,从楼内奔出几人。看他们的穿着,似乎是书院的杂役。
  其中一个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人着急忙慌脚下被扳倒跌在地上,很快就被另外几名杂役追上来围住。那些人呵斥道:“小贼,原来是你在偷书?还不快将书册交出来!”


第45章 过目不忘
  符若初观那被围之人形貌; 将书册紧紧捧于怀中,像是极为爱护,并不似寻常贼子; 心中奇怪,转头问曲哲:“你们这书院里竟有偷盗之人么?”
  曲哲叹了一口气解释道:“那人是李勉,脑子有问题。”随即,他走过去调停是非。
  原来这李勉十几年前是书院的学生,家境贫寒; 一直学习刻苦; 每旬每月的考试都名列前茅,一直拿着补助住在书院之内。可是屡试不第,蹉跎十二年。又一次落榜后; 人就有点魔障了。
  人的脑子有问题,无法再潜心读书,还会影响到别的学子,书院里就想将他送回老家。他却在清醒时苦苦哀求,说愿意留在书院内做杂役,不卖身不要钱; 管吃住就行。李勉老家早就没有近亲,遣返回去也无人接收; 书院当时的山长可怜他,便让他留下了。
  李勉平素还算是正常,清醒的时候帮忙干活,除了粗活还能帮着抄书; 分文不取从无怨言。不过偶尔也会发病,发病时就一人关在房里写写划划念念有词,几日夜不出门。当然他也没钱买好纸; 都是用木炭在墙上地上随意写画,若要给他涂了去,他肯定要恼怒疯的厉害。久而久之,没人再管他在房内做什么。
  这几年,李勉的疯病发作的少了,偶尔会去藏书楼看书。只看不拿,很是规矩,也不妨碍旁人。
  今日,他竟然是拿了一本出来,旁若无人抱着要走。被藏书楼内的人抓了个正着,才一顿围堵。而且前几年,藏书楼里就经常有书莫名少了,过几日又出现,怀疑是有内鬼偷拿书册。李勉今日被抓到,自然很难洗清嫌疑。
  孟如川心说,前几年偷书的多半是婉婷安排的人。那些书册他看了之后,多数会还回来,自然是时有时无的,没想到竟然连累了别人背黑锅。
  曲哲却不想当着贵客生什么是非,又因着当年见过李勉没病之前刻苦学习的样子,于心不忍,将那些杂役们劝退。又耐心问李勉道:“李老弟,你若想看书,在藏书楼内看便是,何故不告而取,偷偷拿走?”
  “这是赵先生所著的抄本,他们抄错了几个字!”李勉的语气里有恼怒的意味,不过夹杂不清,也不愿过多解释。
  符若初耳朵灵,一听是姓赵的人,很难不联想到赵秋明,便旁敲侧击问道:“曲先生,那书很珍贵么?听起来只是抄本。”
  曲哲将书册接过来翻看,只见是一卷赵秋明当年讲学时留下的手稿。说起来,差不多十年前,帝师赵秋明被聘请到浩然书院讲学,当时除了书院的学子之外,其他州郡也有不少读书人听闻消息日夜兼程赶来蹭课。
  这堂课他也听过,可惜他无心科举,在学问上的进境有限,十年前听的时候觉得大开眼界醍醐灌顶,现在早就忘光不知讲的是什么了。
  李勉十年前还在准备科举,或许听得认真,记得清楚?不过这手稿是赵秋明亲笔所写,这一卷是如今山长誊抄,落款都写了,怎么可能出错呢?
  面对曲哲的质疑,李勉却说:“我帮人抄过原稿,赵先生笔记潦草,有几个字很容易认错。我记得,我认得。这本那几个字就是抄错了!我要拿这个去找山长,问他修改!”
  这一听就不是正常人说话的逻辑,曲哲以为李勉的疯病又犯了,赶紧喊人来将李勉带回房间看好了。又怕李勉再闹,就哄着他说自己拿了书册去找山长理论,让他好好休息便是。
  李勉被人强行带走之后,曲哲又向符若初等人赔罪。
  符若初和孟如川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里却想,说不定真抄错了。他们是外人,对李勉没有以往那些成见,对书院的山长更是没有多少敬畏。圣人都会犯错,何况如果原稿笔迹潦草,再翻抄的时候有错漏也是在所难免。
  孟如川却忽然道:“能否让在下看一眼那本书册?”
  曲哲只当孟如川是公子初的侍从,或许是个读书人,见公子初同意,他便将书册递到了孟如川手中。
  孟如川翻看的很快,指着其中几页被炭笔划了记号的皱眉道:“这几个字的确与在下以前看过的版本有出入。或许在下当年看的是李勉的抄本?”
  符若初惊叹不已,最近三年孟如川一直在摄政王府为奴,自然没机会看书。那么最少是三年前,孟如川看过某一本书,居然能一字不落的记下内容么?
  曲哲便说:“每个人的抄本或许都有个别出入,李勉的确帮着抄书,字迹工整,却还是应该以山长的抄本为佳。这一卷末尾有山长的印章,看字迹也是山长手书,不会有错的。”
  他嘴上虽然这样说,不过心里却还是有点犹豫了。学问之事,一字之差谬以千里,不能马虎。等送走贵客,他还是应该找来不同的抄本和原稿对照一二,请有学问的人弄清楚吧。
  符若初与孟如川上了藏书楼,果然见楼内陈列无数书卷,除了纸质的书册,还有竹简用油布制成的书囊包裹着,或者是放于防潮的樟木匣内。据说连几百年前的前朝古卷都有,那时天下文字还都有不同,那些古卷以古老的文字撰写,刻在竹简上,不是学问大家是看不懂的。
  符若初偷偷问孟如川:“这里的书你都看过?”
  “怎么可能?”孟如川用传音入密答道,“上次我自己溜进来的时候,看的多是游记杂传,记了一些书名,没看完的,陆续让婉婷找了来。不过那些书多与科举无关,只占楼内极小的一部分。这里据说最著名的是各种学问大家探讨治理天下的国策论证。浩然书院每年都会举办策论大会,邀请知名的大儒甚至曾经为官之人来此探讨学问。事后将探讨时的精彩言论编撰成册,供后来者研究学习开阔眼界。”
  符若初眼睛一亮,心里想着这种时事论辩往往针砭时弊,能够从底层角度发现行政之中的弊端,多人探讨提出解决方案,若是能得到推行改良,就是治国之法的有益补充。她恨不得立刻留下来,将那些书都找出来,让人抄一套,不,抄两套。一套送回北燕,一套自己带在身边慢慢看。
  一想到这些,符若初赶紧对曲哲表明了要请人抄书的意思。至于抄哪几本,她要与孟如川一起挑拣一二。
  抄书之事,曲哲就能做主。书院里有不少家境贫寒的学子,平时靠着补助减免束脩,若是拖家带口没有别的收入,为人抄书多赚点银子花销也很正常。
  不过曲哲没想到公子初要抄那么多书,而且除了一些罕见的古卷,公子初居然还要抄历届的策论大会汇编手稿。
  这可是大工程,起码要找十几个人抄十天半个月的。而且这些书涉及到时政,能否任由北燕人拿走呢?
  曲哲便留了一手,没有完全答应死。只说让公子初将要抄的书列出名录,他先请示了山长,再安排抄录的事情。就算抄,也需不少时日和银子,安排人手购置笔墨,抄完之后还要校对……
  符若初听的出来,人家其实更顾虑的是她北燕质子的身份。万一抄是能抄,却不让她带出南昭也是极有可能的。
  从浩然书院回到休息之处,进了符若初的房间,孟如川问道:“公子是否担心,那些书册就算可以抄录下来,也无法带回北燕?”
  “没错。南昭人一向视我北燕为蛮夷,嘲笑我们的百姓教化不及南昭。其实是他们不肯将学问传到北燕,一直在封锁限制书籍的流通。我在北燕,虽然贵为皇子,想要什么有什么,却也很少见到南昭有关时政的书,有也只是科举方面一些过时的策论,与真正治理地方的那些真实例子探讨还差的远。”
  “公子,若真是带不走,那便允许我看一看吧。我看过的书,能记好久不忘。”孟如川主动提了一句,又谦虚道,“不过,以前都只是看些杂书,并未关注过时政策论,说不定看了也是头晕脑胀,一点也记不下来。”
  “你啊,不会是过目不忘的奇才吧?几年前你看过赵秋明的手稿抄本,居然今日随便一翻还能发现其中有不一样的字。若你当初去考科举,怕是也会如孟澄海一样,高中状元?”符若初虽然是玩笑的口吻,不过对孟如川过目不忘这件事其实已经深信不疑。
  “公子谬赞了。其实我对习武更感兴趣,毕竟勤练内力能缓解毒发时的痛,多活些时日。”孟如川语气轻松的回答。
  “那往后几日,我们都去藏书楼吧?明天还有什么辩论大会,你想不想去听?”符若初兴致勃勃的说,忽然有拍拍头,“哎呀,包下桃红,十日的银子都付了,不与她一起玩,岂不是浪费了江咏歌的钱财……”
  孟如川看着公子初的烦恼纠结的样子,不免笑答:“往后几日,公子若是想与桃红玩,那在下替公子去藏书楼就行。”
  符若初掩饰道:“我可没说,我不是说要去听辩论大会,再……”
  “公子以后是要继承皇位的人,根本无需花费太多精力,关注到那么细节的治理民生之法。让我替公子将需要的书记下来,他日回到北燕,默写下来,给到那些更需要看的官员开阔眼界就好。”孟如川如是说,心中却想,其实他也在说谎,他更想与公子一起去游山玩水,但是他的记性好,理应为公子分忧。
  “那我可真与桃红去玩,留你一个每天去藏书楼看书背书?”符若初发现孟如川明明很委屈却还是努力装作无所谓的样子,特别迷人,轻易就能触动她心底柔软之处。
  符若初一时没忍住,由着自己的心思在孟如川耳畔轻轻低语:“桃红哪有你好,反正我花的也不是自己的银子,不理她也不心疼。往后几日我还是陪你一起去藏书楼,你看书,我看你,可好?”


第46章 帝师遗书
  往后几日; 每天上午公子初就会乘车去软玉楼,实际上,她与桃红串通好; 会换了侍从衣装,从软玉楼的后门溜走,与孟如川一起去浩然书院的藏书楼。直到很晚才又溜回软玉楼,与桃红一起吃顿酒宴,听听曲; 放松一下。
  在别人看来; 公子初沉迷女色,日日去软玉楼内与桃红相会,在襄州城内住了好几日都舍不得离开。其实她还真是舍不得走; 藏书楼内的书那么多,十天哪里够,根本看不过来,孟如川还要看一本背一本,何等辛苦。
  有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