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第7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嘉忍不住笑了起来。“哦,说来听听,你这话有所指啊,难道我就不相信将军?”
“嗯……”诸葛亮沉吟了片刻,也笑道:“我并没有这个意思。祭酒是将军的心腹,又深谙人性,对将军的了解无人能及,我入幕不久,岂敢与祭酒并肩。不过,我们虽然都是将军身边的人,关系却不太一样,所以看法上也有一点区别。”
“怎么个不一样?”
“祭酒比将军年长,对将军稳定豫州居功至伟,又感激将军器重,对将军期许甚高,唯恐他出一点意外。你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君臣,还有师友之义,自觉有照料将军的责任,所以处处担心,生怕将军一时不慎,有什么闪失。”
郭嘉眨眨眼睛,笑而不语。虽然嘴上不会附和,但他承认诸葛亮说得对,他的确有点这样的心理。
“我则不同,我比将军年幼,又蒙将军不弃,留在身边教导,对将军有景仰之心,尤其是对将军在战场上的直觉敬佩有加。”诸葛亮笑笑。“将军用兵固然有名将之风,可是比起他的武艺来,似乎还要略逊一筹。所以,决生死于方寸之间、斗牛之地,当今又有谁是将军的对手?”
郭嘉微微颌道,却又说道:“话虽如此,匹夫之勇终不可恃。他是一军主将,不是刺客,不能总以一人之力决胜负。若是不然,又何必花费这么多心思练兵。”
“不然。”诸葛亮再次摇头。“将军之所以能脱离主力,游弋于战场,不仅是因为他武艺高,还因为有祭酒。用兵以奇正相依,缺一不可。祭酒掌中军为正,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将军才能出奇,寻机破敌制胜。毕竟相较于袁绍而言,我军实力有所不及,如果仅有正兵,用堂堂之阵,就算取胜恐怕也是惨胜。”
郭嘉打量着诸葛亮,无声地笑了起来。“孔明,你学得很快啊,青出于蓝,指日可待。”
诸葛亮摸摸头,有点腼腆,转身看向一旁的陆议。“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伯言对将军的了解远胜于我。如果没有他的提醒,我也没把握。”
陆议微微欠身。“孔明兄谦虚了,我可没说什么,况且祭酒也并非不知,只不过是关心则乱罢了。”
郭嘉摇摇羽扇。“行了,你们都别谦虚了。说说看,眼下这局势究竟是怎么回事,麹义、荀衍突然后撤,究竟是出了事,还是诱敌之计?”
诸葛亮和陆议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陆议说道:“祭酒,这两件事并不矛盾啊,出了事也可以诱敌,诱敌也有可能出事。可胜在敌,不可胜在我,管他是计还是出事,只要我们不中计,甚至将计就计,就算前面有万丈深渊,掉进去的也不会是我们,只会是对手。”
郭嘉的目光在两个少年脸上来回扫了两次,一声轻叹。“后生可畏,我今年算是领教了。”
诸葛亮躬身施礼。“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有将军和祭酒这样的珠玉在前,我们岂敢松懈。将来若有所长,亦不敢忘将军与祭酒栽培之德。”
第1362章 和而不同
“少来这一套。”郭嘉哈哈大笑。“你们说说,如果这是一计,会是什么计,又该怎么破?”
见郭嘉要考校他们,诸葛亮和陆议又惊又喜,这种开小灶的机会太难得了。诸葛亮连忙收拾案几,取出地图。沙盘太大,孙策的大帐放不下,只有地图可用。不过对他们来说,颍川的地图早就装在他们脑子里。陆议则准备了一些果浆和点心。两军交战,孙策又不在营中,他们今天注定不可能安睡,要时刻准备应变,这些东西都是预先准备好的。
三人围着案几坐好,诸葛亮和陆议拱了拱肩膀,都要对方先说。见他们谦虚,郭嘉直接点将,按年龄顺序来,让诸葛亮先说,陆议补充。以他的经验,这两个少年都很优秀,是人中龙凤,但又各有所长,诸葛亮心思周密,擅长细节谋划。陆议眼界开阔,擅长从大处着眼。让他们俩配合,自然可以各施所长,庶几完美。可是这样的人才不可能永远只做军谋,迟早要独当一面的,让他们尝试着做自己不那么擅长的事,互相借鉴,有意识地补上那么一点点短板,却有可能造就两个完美的天才。
诸葛亮虽然有些意外,却没有推辞。他很清楚郭嘉的良苦用心。他盯着地图,沉吟良久,清了清嗓子,伸出手,在襄城点了点,又缓缓滑向郏县,最后指向洛阳。
“两军相争,首在争势。常言道,根深而叶茂,本固而枝荣。军之根本在粮,黄琬之根本在洛阳,颍川残破,户口损耗,纵使有荀衍从中搓合,与颍川韩氏和解,所收的粮食也支撑不了太久,势必要从洛阳转运。黄将军入颍川,北可攻郏县,南可取襄城,黄琬如芒在背,必除之而后快。论战力,黄将军自然胜出不止一筹,可是黄琬书生,未必知道厉害,又以为兵力占优,主动出城挑战以求尽快击败黄将军当是他最可能的选择。黄琬位高名重,又是党人前辈,一旦形势不利,甚至受制于人,荀衍不可能不救,这很可能就是荀衍迅速撤走的原因。曹豹身为黄琬部属,更没有不救的道理。荀衍、曹豹撤走,麹义的兵力不足以攻城,将计就计,顺势而行,在野战中取胜就成了他的必然选择。”
郭嘉慢慢品着果浆。“若是野战,麹义会选择何地为战场?”诸葛亮刚要说话,郭嘉指指陆议。“伯言,你来说。”
“喏。”陆议施了一礼,不紧不慢地说道:“若不计荀衍、曹豹等人,麹义有步卒两万,与我军兵力相当。匈奴骑兵利骑射游击,不利突击,所以麹义不用用他们为主力,而是让他们四周游弋,寻找战机,牵制我军一部分兵力,可以抵其训练、装备之不足。再加上对我军骑兵的忌惮,这个地形应该是利于步卒,不利于骑兵的地形。”陆议伸手在地图指了几个地方。“颍阳与襄城之间,最适合的地点无非这么几个,邑城,西不羹、池城、龙渊,从麹义的行军路线来看,首先是龙渊,其次是西不羹。”
他顿了顿,又道:“如果考虑到麹义本人的情况,龙渊的可能性最大。”
郭嘉反问道:“为何?西不羹离襄城近,方便襄城的人马增援,对麹义更有利。”
“有三个理由:其一,麹义所领是诸军中最精锐的部分,未必需要增援,既然可以独占其功,又何必与他人分肥;其二,麹义是西凉人,西不羹这个地名于他不吉,而龙渊五行属水,正可以克将军凤凰之火;其三,若无可趁之机,我军不会出击,他一定要选择一个看起来对他不怎么有利的地方,我军才会冒险。”
“那我们该怎么办?”
“引而不发。”
“拖住他?”
“是的。拖住麹义,为黄将军击破黄琬创造机会。黄琬是书生,荀衍也是书生,都不是黄将军的对手,就算黄将军不能全胜,只要我们击破了麹义,黄琬、荀衍也独木难支。天气渐热,雨水渐多,我军主力来自江南,习惯这种天气,而麹义的部下却大多来自河北,还有一些来自凉州,很难适应中原的气候。再加上我军的水师优势,时间拖得越久,形势对我们越有利。况且从大势来说,袁绍、黄琬都利于速不胜,不利于持久。以守代攻,本来就是将军与祭酒的既定战略,浚仪战场如此,颍川战场也如此。”
郭嘉笑笑。“你们说得有理,不过麹义也不傻,他不会等太久的。除非……”他咂了咂嘴,没有再说下去。陆议不紧不慢的接过话题。“除非以将军为饵。如果能重创将军,甚至击杀将军,就算黄琬阵亡,麹义也能将功抵罪。”
诸葛亮脸色一变。
郭嘉摇了摇头,苦笑道:“没错,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话音未落,帐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军谋冲了进来,帐门掀起,身后跟着一个骑士。骑士目光一扫,快步走到郭嘉面前,拱手道:“祭酒,将军有口讯。”
郭嘉连忙站起。这个骑士是孙策的侍从骑士,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忠心无虞。让这样的人传口讯,就是为了避免消息落入敌人之手,用这种方法传的消息也必然是非常重要的消息。
“说。”
骑士附到郭嘉耳边,嘀咕了几句。郭嘉脸色微变,不自觉地瞅了诸葛亮和陆议一眼。诸葛亮和陆议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两声,随即又异口同声地叹了一口气。
孙策以身为饵,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这是一场冒险。弄得好,可以重创麹义这位河北名将,折袁绍一臂。弄得不好,孙策受伤,对孙家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祭酒,我反对。”诸葛亮说道:“我们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险,完全可以缓缓图之。”
郭嘉眨着眼睛,不说话。诸葛亮急了,正要再说,陆议说道:“孔明,你过虑了。将军既然知道自己是诱饵,就不会有危险。他如果真觉得这是一个击败麹义的机会,那才危险。”
诸葛亮一愣,随即又说道:“话虽如此,可是鱼和渔夫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双方互为诱饵,谁能确保万全?麹义不是普通将领,纵使将军骁勇,这个冒险也失乎轻率,完全没有必要。”
陆议说道:“正因为如此,你与其劝阻将军,不如想想怎么做才能确保万全。军谋负责谋划,却不能越庖代俎,替将军决断。”
诸葛亮张了张嘴,又闭了嘴巴。
第1363章 噩梦
郭嘉本想看一场好戏,但诸葛亮居然没有应战,战斗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这让他有点失望,不禁多看了诸葛亮几眼。这可不像他印象中骄傲的少年。
陆议放缓了语气。“既然是战场,就不可能没有危险,要想完全避免,除非坐守平舆,或者像车骑将军一样固守大城,待袁绍自退。但豫州无险可守,有守无攻,一旦袁绍四处攻城掠地,则豫州不失而失,将军不败而败。届时豫州世家卷土重来,将军数年心血毁于一旦,全成了袁绍的战利品,风险何如?”
诸葛亮点头道:“伯言,我并不是反对出击,以攻代守,只是反对将军以身为饵。麹义不过袁绍麾下一将,纵使善战,也不足以和将军相提并论。为了击败他而置将军于险地,有失轻重。万一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诱敌与冲阵相比,哪个更危险?”
诸葛亮苦笑。他明白了陆议的意思,孙策天生好勇斗狠,让他安安静静地坐守中军,持重而战,那是不太现实的。
“诱敌毕竟是诱敌,目的只是要让对方觉得有机可趁,并不是真的要以身犯险。我想将军也是此意,并非要万军之中斩麹义首级。”陆议转身看向郭嘉,不紧不慢地说道:“祭酒,如果我猜得不错,将军很可能还有其他部署,对吗?”
诸葛亮一愣,这才意识到郭嘉什么也没说,只是用神情暗示他们猜中了。他连忙看向郭嘉,却见郭嘉笑得很促狭,一脸为老不尊,恶作剧得逞的模样。他暗自叹了一口气,论起对孙策、郭嘉的了解,他毕竟还是略逊一筹。
“没错,将军的确有以身为饵的计划,但他只是想拖住麹义,并不是想亲手斩杀麹义。”
郭嘉把孙策的计划叙述了一遍,摇着羽扇,脸上笑意盈盈,心里却很无奈。他考虑得远比诸葛亮和陆议全面。因为他的存在,颍川士人大量进入孙策的幕府,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孙策对颍川的政策。由始至终,孙策一直没有像对付汝南世家那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