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策行三国 >

第1011章

策行三国-第1011章

小说: 策行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谭、张则,甚至表面顺从的公孙范,都在等着这个机会。
  刘备眼神闪烁,犹豫道:“若是……欲和,孙策会同意吗?”
  “孙策千里而来,自然不仅仅是为了与府君为敌,夺泉州之粮。他是为染指幽州。既然如此,他的对手就不仅仅是府君,还有张使君、袁谭,不得不从长计议,以免为人所趁。依愚之见,与府君相比,他更需要考虑袁谭。”
  刘备点点头,眼珠转来转去。“你是说,他虚张声势,想迫我俯首?”
  “也未必。毕竟府君占了安次,而公孙续就在孙策身边,他要入幽州,打着为公孙伯珪复仇的旗号是最自然不过的。”
  刘备眉头一挑,额头的青筋鼓起,像一条蚯蚓爬过。他接收了公孙瓒的人马和地盘,又用各种借口杀了少人,但时间太短,公孙范还在蓟县,公孙续又在孙策身边,公孙瓒的旧部并不完全服从于他,只是在等机会。就连关靖都可能有这样的想法。如果关靖建议他放弃安次,退守渔阳,他是绝不能答应的。
  好容易把这块肉吃到嘴里,怎么能轻易吐出来。
  关靖看得分明,暗自叹息。刘备对他终究是不信任的。他佯作未见,接着说道:“袁谭据涿郡,安次已成是非之地,以公孙伯珪之威名尚且战殁,公孙续又如何能安然无恙?他就算回来,也不该在安次。府君,你何不顺水推舟,表公孙续为一郡太守?”
  刘备茅塞顿开,破涕为笑。他拍拍大腿。“长史高明。”


第1740章 谋士的力量
  简雍也觉得关靖这个主意不错。公孙瓒原本并无固定的地盘,表公孙续为一郡太守,总比让他回安次这是非之地好,如此一来,刘备既不用吐出已经到手的安次,又能慷他人之慨,示好公孙续,不负故人,说不定还能和公孙续结为盟友,互相依靠。
  对公孙续来说,这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就算孙策不同意,他也只会埋怨孙策,不会责怪刘备。
  至于公孙瓒的旧部,也可以一分为二,愿意支持公孙续的就去支持公孙续,愿意留下的就留下,好聚好散,免得左右为难,心思不定。这样一来,兵力也许会少一些,但内部的隐患得以消除,对刘备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
  刘备随即又与关靖商量细节,关靖又提议说,简雍没有碰到袁谭的使者,并不代表袁谭就没有派人与孙策联系。如今朝廷向孙策让步,袁绍矫诏罪名确认,已然公布天下,袁谭有被围攻的危险。他争于拿下幽州,但孙策一来,他不可能不担心孙策从海路发起攻击,必然会派使者与孙策联络。
  刘备又有些紧张起来。“那孙策会和袁谭结盟吗?”
  “不太可能。”关靖摇着头。“孙策应该不会希望袁谭掌握幽州。”
  刘备也赞同关靖的看法。袁谭已经有了冀州,实力本来就不俗,再加上与乌桓人、鲜卑人的关系,一旦控制了幽州,孙策更难对付。一想到这些,他就心生妒嫉,不管他是否承认,世家子弟就是世家子弟,影响力绝非他这样的寒门可比。他是幽州人,幽州世家却看不起他,袁谭是豫州人,却能在冀州一呼百应。这待遇相差也太大了。即使孙策手段高明,软硬兼施,也花了几年时间才勉强控制豫州。
  关靖随即为刘备谋划:一面派人与孙策谈判,表公孙续为太守,一面派人与袁谭联络,以备不测。袁谭现在更焦虑,他应该不会拒绝刘备的善意。反正不管和谁结盟都是权宜之计,关键就看谁能从中得利,壮大自己。如果孙策与袁谭交战,不管谁胜谁负,对刘备来说都不是坏事,说不定还能等到第二个渔翁得利的机会。
  刘备喜不自胜,险些再次落泪。他让简雍再辛苦一趟,他带着最新的条件赶去青州,面见孙策,尤其是要想办法见到公孙续。在此之前,刘备给公孙范写了一封亲笔信,说明原委,请公孙范配合。只要公孙范愿意,他可以一并表公孙范为太守,免得与张则同居一城,不敢安睡。
  公孙范很快有了回复,愿意接受刘备的建议,派人随简雍去见孙策。
  刘备随即又派人去见袁谭,试探袁谭的口风,商议结盟,共抗孙策。
  ……
  正如关靖所言,袁谭现在很焦虑。
  朝廷诏书下达,袁绍矫诏罪名确凿,犯大不敬之罪,下诏追缴车骑将军、冀州牧印绶,夺爵。这些罪名看似动不了袁谭分毫,实际是影响非常大。既然袁绍的官职被罢免,那他这个冀州牧就名不正、言不顺了。忠于他的也许没什么问题,不忠于他的人难免会蠢蠢欲动。如今孙策奉诏节制八州,万一孙策再打着这个名义发起攻击,袁谭内忧外患,形势不容乐观。
  即使孙策派一个冀州刺史来,也会让他很难受。
  耿纪与郭嘉一席谈,没得到任何承诺,空手而归,留守邺城的田丰却送来消息,市面上出现了不少荆州纸、豫州琉璃等商品,由汝颍系控制的纸坊纷纷减产,转而经销荆州纸。听到这个消息,袁谭苦笑,这不用猜也能想得到,这是针对被他冷落的汝颍系而来,不管是孙策主动的,还是他麾下的汝颍人提出的,这都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官渡之战后,汝颍系已经大不如前,除了统兵的荀衍之外,大部分人都已经失去了权力,至少远离中枢,郭图、许攸去使各地,到现在还没回来,汝颍系怨声载道,现在孙策来这么一手,无异于火上浇油。
  是改变态度,转而安抚,还是干脆与汝颍系割裂?安抚需要财力、物力,而他手中已经没有多少能够自由支配的财物,无法满足汝颍系的需要,就算他有钱,也不可能和孙策比拼财力。鉴于此,耿苞提议割舍汝颍系,让他们回家,还可以减少一部分开支。袁谭却不能同意,他可以暂时冷落汝颍系,但他不能完全放弃汝颍系,汝颍系是党人中坚,与汝颍系割裂,就等于与党人割裂,也与他的外大父李膺割裂。
  这个损失太大了,他承受不起。
  好在袁谭身边有沮授。
  沮授首先提出一个建议:向朝廷请罪,表示臣服,并象征性的送一些贡赋,先解决名份问题。袁绍已经死了,可以存而不论,袁谭必须先取得朝廷的承认,名正言顺的掌握冀州,让其他人无机可趁,安定人心。孙策虽然没有矫诏,但他不臣之意已经很明显,朝廷只是无力制之,这才委屈求全。如果袁谭愿意称臣,朝廷没有拒绝的理由。
  与朝廷结盟之外,再送一部分汝颍系的家眷去长安,比如荀彧的妻儿。荀彧已经铁了心为朝廷效力,他的家眷离在这里也没意义,只会消耗粮食,送到长安,既能向荀彧示好,又能减少一些开支,同时化解孙策笼络汝颍人的计策,既然汝颍人主持的纸坊不生产了,索性就将纸坊从他们手里拿过来,交给其他愿意生产的人,汝颍系也行,冀州系也行,只要是支持袁谭的人就行,尽可能打破这种泾渭分明的壁垒,淡化派系之别。
  最后,沮授分析了各方形势,认定孙策不可能全力进攻冀州,至少眼前不可能。孙策咄咄逼人,朝廷形势危急,随时都有可能铤而走险,奋死一击,如果是这样的话,荆州或者洛阳随时可能发生战事。再加上孙坚转任交州牧,千里远征,也需要兵力、财力,孙策再富也不可能同时出兵,三线作战,他只是虚张声势,只可能以一处为实,其他两处都是虚张声势,冀州恰恰是可能性最小的那一处。只要熬过这段时间,等到其他两处开战,孙策就没有精力顾冀州了。
  再者,孙策兵临渤海,不仅袁谭有压力,刘备也会有压力,而且压力更大。如果他们能和刘备结盟,停止冲突,一起对抗孙策,孙策未必敢全力以赴,真的出兵攻击。这不是官渡,他没有决一死战的动机,完全可以缓一缓,准备得充分些再说。
  袁谭觉得有理,正打算派人与刘备联络,刘备的使者到了。


第1741章 泰山羊
  六月中,孙策到达东莱黄县,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太史慈。
  在黄县见太史慈是孙策深思熟虑的选择。黄县是太史慈的家乡,太史慈的母亲留恋故土,没有迁去吴郡,太史慈提出申请,孙策也答应了,并未勉强。这次要调太史慈去幽州,母子俩以后隔海相望,见面更不方便。为了能让太史慈安心做事,孙策要做一些安排。
  为此,太史慈见到孙策时,不仅刘和陪在一旁,她那二十名陪嫁宫女也在。在此之前,孙策已经和刘和商量好,想在她的陪嫁宫女中选一两个出身、相貌、性格都合适的女子嫁给太史慈,或是为妻,或是为妾,到时候看太史慈的意见。因为要服侍太史慈的母亲,最后还要看太史慈母亲的意见。
  太史慈是孙策麾下重将,与孙策不打不相识,不仅是君臣,更是能够互相托付的知音,将来的成就毋须多言,而且他身材高大,相貌出众,更难的是不仅武艺好,还略通文墨,在孙策麾下将领中算得上文武双全。如今又是孙策亲自出面张罗,宫女们已经心动了,现在只剩下见面相亲,然后再看太史慈会不会看上她们。
  汉人重皮相,不论是男子还是女子,都对相貌非常重视。这些宫女大多出自官宦,又是长公主的陪嫁,心气儿与普通侍女不同,如果可能,谁也不愿意找个相貌凶恶的武夫为婿。孙策将太史慈说得天花乱坠,但说媒的有几个不浮夸?所以无论如何,见一面还是需要的。
  太史慈上前行礼时,宫女们二十双眼睛齐唰唰的盯着他看,即使太史慈出生入死,经历过无数战斗,也有些乱了阵脚,不知道孙策又在搞什么花样。
  孙策有些恶作剧得逞的得意。“怎么,子义也怕人看?”
  太史慈有些窘迫,全无临阵厮杀时的从容。孙策挥挥手,示意宫女们都下去,然后向太史慈介绍了一下情况,又递过来一本小册子,上面有这些宫女的画像和简要介绍。
  “你先看看,有中意的再深聊,带去见见令堂。这些女子大多出身官宦,通晓文墨,将来相夫教子不成问题,侍候令堂起居也不在话下。我已经和她们说过,有意的人不少,只等着见你一面,看看我这做媒的有没有说谎。现在她们看完你了,该你看她们了。”孙策笑着说道。他刚才特别留心了一下,二十名宫女大多对太史慈比较满意,只有两三人不是很动心。
  太史慈很感动。孙策出了名的尊重女子,为了他主动做这样的安排,至诚可鉴。他早该成亲了。只是这十年来不是逃亡就是征战,一直没有时间处理此事,这才拖延至今。
  “多谢主公。”太史慈小心翼翼的将册子收起。“待我禀报家母,征得同意,再回复主公。”
  “理应如此。”孙策负手而立,在甲板上来回踱步。“子义,说说你的想法吧。”
  太史慈收起笑容,严肃起来。他来得迟,是因为要与徐琨交接。他原本负责平原、济南的战事,与袁熙直接对阵,不仅仅是济南的事务。徐琨调任济南太守,接过了济南国的事务,平原郡的事还要交给其他人,如何处理是一个很考量能力的事。在此之前,孙策没有做具体指示,那是对他的信任,也是给他自由安排的空间。孙策此刻问他处理过程,等于是调任前的考评。
  太史慈从接到命令说起,将自己的安排一件件的说来,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又有哪些不得已,无须孙策发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