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谋天下-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蕃一些王公贵族,已经与六诏暗地里联系,想要联手赶走我大唐驻兵,所以,儿臣鉴于吐蕃如今不稳定,实在是无法助其复国。”李弘寸步不让,群臣则是胆战心惊,这是第一次在朝堂上看见皇帝陛下跟太子殿下如此言语交锋。
李弘一番话说的李治没脾气了,他又不是不知道吐蕃如今危机四伏很不稳定,那文成公主如今看似在长安吃斋念佛,两耳不闻天下事儿,但前些日子请求自己给吐蕃运粮、送钱,甚至还要一些玻璃、水泥等等工艺,就足以说明,在百姓吃不饱的情况下,一切危机都是存在的。
“殿下,请恕臣冒昧,如果吐蕃跟安西果真如殿下所言般不稳定,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暂时放弃吐蕃,转而倾注全力为波斯王子复国呢?”颜昭甫突然间站了出来,说道。
“不可能!至于原因,你还没有知道的资格,你管好你的国子监跟弘文馆就足以,朝堂之事,自当是该有参政议政之臣来处置。”
“殿下,臣乃是陛下所受同中书门下三品,臣……臣有权……”
“好好的做你的学问不好吗?为什么就非要参政议政呢?颜昭甫,你现在同时掌管国子监、弘文馆,你是不是应该多把心思放在如何为我大唐培养有志之士上,而不是参与朝堂之政事?术业有专攻,你是打过仗,还是去过安西,还是你翻山越岭穿越过吐火罗,到达过被白衣大食控制的疾陵城?而且话就算是说回来了,你是一心为我大唐着想,以教化、富足我天下百姓为己任,那么你告诉我,你可知道如今我大唐的所有兵力,平均年龄是多大?最大的府兵又是多大岁数,最小的又是几岁?这些你知道吗?你只看见了我大唐兵多将广,但你有没有想过,连年征战下来,我大唐如今剩下的折冲府内的兵员,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这些人上了战场,你是打算让敌人立功呢,还是想为我大唐粮食紧缺减轻负担,让这些府兵多死些在战场上?”李弘蛮不讲理的诛心之言,气的颜昭甫无话反驳,颤抖着嘴唇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特别是那最后一句,差点儿让颜昭甫气晕过去,老臣一辈子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一生精力都用在了为大唐昌盛献谋献策上了,如今被大唐太子殿下污蔑为暴虐无道之人,如何能忍!
但李弘像是看不见颜昭甫铁青的脸色,继续紧逼道:“做学问,不是懂得之乎者也、呜呼哀哉就足以,而是要你去利用你手里的学子,跟你脑子里的学问,为我大唐培养有志之士,同时也是让你们分析我大唐如今繁荣昌盛的表面下,还有什么缺陷跟不足之处!不是让你站在朝堂之上,对于民生、兵者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大放厥词的地方!不光是他颜昭甫,包括你们这些久居朝堂的官员都一样,一个个养尊处优,身在朝堂,你们真的了解百姓的疾苦吗?你们有多少人知道,今年解决了荒灾之后,明年秋收之前,百姓们拿什么播种?以什么充饥吗?运河如今淤沙过多、河面成冰,你们谁有想过,如何解决大船来往的困难?江南的粮食运不到关中,开春之后,关中百姓又该吃什么?种什么?这些你们想过没有?不要老是等到事情来临了才去想解决方法,我要的是,提前预知、提前解决,这样才是真正显示我大唐威仪、百官尽忠的行为!”
包括李治在内,听到李弘一连串又急又怒的话语,都不由自主的陷入到了沉思当中,是啊,今年秋收赶上了旱灾,多亏是崇文馆跟户部联合制定的应急机制,才不至于让关中出现百姓无以为食的局面。
但如殿下所言,从南方运往洛阳三大仓的粮食,能够支撑到来年吗?哪怕是能够支撑到运河解冻、淤沙被清之时吗?
如果能还好说,如果不能支撑到运河解冻的时候,到时候那该怎么办?关中又会是什么样的一番景象?民不聊生?还是富裕安康?
李治神色阴沉的看着傲然而立的李弘,嘴角动了动,最终还是没有再说话,至于那卑路斯的事情,现在看来只能是往后推迟了,总不能在关中民不聊生之时,还要穷其兵力为其复国吧!
“散朝!”李治冷哼了一声,一甩袖子,第一个起身走了出去。
李弘看了一眼怒气冲冲的龙爹快步出走的身影,大声说道:“各位,我说的可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假话,不信你们自己去看看,出了长安城往外跑二百里地,看看其他州、县,别老是窝在长安大唱赞歌,小心你们全被陛下革职。”
说完后某人就不负责任的冲了出去,龙爹受伤的心灵得安慰啊,这些时日不知道为什么,就一直想着文治武功的武功,不好好在长安当皇帝号令天下,老想着披甲上阵、开疆扩土。
“父皇父皇父皇,留步留步留步。”李弘快跑两步,看着挡在自己面前的花吉,二话不说一脚就给踹开了。
“怎么个意思父皇,真生气了啊,儿臣知道刚才图一时痛快,说的严重了些,但……”
“朕哪敢生尚书令大人的气啊,只有你尚书令大人在朝堂之上是为民着想、为民请命,朕与其他臣子,都是罔顾天下苍生之人,都是罪人啊。”李治哼哼唧唧,被李弘拦住后酸酸地说道。
“您看您看,这不还是生气了吗?儿臣又不是那个意思,您又不是不了解儿臣,儿臣是想说,如今还不是往西开疆扩土之时,那白衣大食跟我大唐一样,都乃是鼎盛之时,这个时候想要在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攻其不备,岂不是让人笑话?而且辽东如今天寒地冻,边军将士受着严寒酷冷,这仗一时半会儿也看不见个打完的迹象……”
“你别那么多废话,说,到底想跟朕说什么!”李治推开拦在跟前李弘,继续闷头往前走,他要找皇后告状去。
第349章 神机营
某人一路上陪着笑脸,与怒气冲冲、闷闷不乐的皇帝陛下李治走在皇宫通往后宫的路上,路过的宫女太监、以及守卫皇宫的金吾卫,对于这番景象也不是第一次看见,这个时候,自然是没人敢触这两个人的霉头,离得老远就开始躬身给两人行礼。
自然,也是等两人快步如风的走出去老远,他们才敢缓缓挺直了身子,继续忙活自己的事情。
而一些稍微聪明一点儿、胆大一点儿的太监跟宫女,只要看一眼皇帝陛下跟太子殿下身后的太监花吉,那袍子上的大脚印,就知道花吉再一次的成了皇帝陛下跟太子殿下针锋相对时的牺牲品了。
“父皇,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裴行俭应该没少给您上折子吧?这吐蕃的情形您难道不了解吗?那安西四镇,是,我们如今囤积了不少强兵良将,但您也得给他们时间啊,如今募兵制在安西刚开始实施,而且他们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根本就没有战斗力嘛,对上那白衣大食还有吐火罗,处于下风那是必然的结果。何况当年跟随我出征的,除了我那东宫六卫,其余的不都被慢慢调防到云中都护府了?辽东一旦战事不受控制,他们也能快速的顶上去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那高丽棒子的脑袋瓜顶上,从皇爷爷开始,就一直未被我们征服过的室韦、靺鞨,可一直都是对我们虎视眈眈啊,不得不防啊,再加上西南的六诏早有异心,您前几年还一直暗中扶持他们,怎么样儿?养了一群比高丽棒子还无耻的白眼狼吧?所以……”
“停,朕现在不想跟你说话,朕懒得搭理你,你说的都在理,行了吗尚书令大人!”李治停下脚步,瞪着双眼看了一眼弯腰曲背、一脸阿谀奉承的尚书令大人,没好气地说道。
于是,父子两人在皇宫里彼此不待见的一个默不作声,一个有如话痨李令月,匆匆往蓬莱殿行去。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把十四说‘十适’,就打他十四;谁把四十说‘适十’,就打他四十……”
“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牛郎连连恋刘娘,刘娘连连恋牛娘。牛郎年年念刘娘,刘娘年年念牛郎。郎恋娘来娘恋郎,念娘恋娘念郎恋郎,牛恋刘来刘恋牛,牛念刘来刘念牛。郎恋娘来娘恋郎,郎念娘来娘念郎……”
“大花碗里扣个大花活蛤蟆。大花碗里扣个大花活蛤蟆……”
李治跟李弘目瞪口呆的走进蓬莱殿大厅内,就看见李令月手里拿着一张纸,身前站着好几个俏脸憋的通红,想笑又不敢笑的宫女,而对面则是站着几个神情窘迫的宫女,显然,刚才那些绕口令就是从她们几人嘴里发出来的。
“你的念错了,该打她‘适十’,不对,是‘十适’,啊……皇兄教的好难啊母后。”李令月小脸一皱,无力的放下手里的纸张,一脸哀怨的看着刚刚让宫女修完指甲的武媚,唠叨道。
“你自找苦吃也是活该,又被那小兔崽子骗了吧?”武媚溺爱的看着小脸皱的让人心疼的李令月,伸出手抚摸着那张原本粉雕细琢的小脸,要把那皱成一团的小脸弄的舒展开来。
李令月扭捏一声,想不认输但是如今又无可奈何,只好嗯了一声,跟着武媚起身迎接李治。
“儿臣见过父皇,见过……哼,坏人!”李令月看着嘿嘿对着她笑的李弘,小嘴一撅,就准备要哭。
“李令月,这是你自己要求的,你总不能也怪皇兄吧?”李弘给武媚见礼后,揉着李令月脑袋上精美的发饰,这可是今早白纯给她精力打理的。
“但是太难了。”
“没事儿,明日拿着这个去国子监,看看颜昭甫那老东西……哦,看看颜昭甫先生会不会,想想他嘴巴打结的样子,会不会很有趣……哎哟……母后放手,很疼的,耳朵掉了。”李弘弯腰抻着头,耳朵被武媚脸色铁青的揪在手里。
“你身为令月的皇兄,大唐的太子,你能不能教她一些好?能不能不去让李令月替你折磨那些先生?李令月这么小,你就利用她,你良心真的不会痛吗!”说完最后一句,武媚脸色显得有些不自然,忿忿的松开了李弘的耳朵,这最后一句还是李令月经常挂在嘴边的,没想到今日自己竟然顺嘴给说出来了。
李弘无奈的揉揉被揪的生疼的耳朵,看了一眼在自己面前频频做怪脸的李令月,示威性的要挠她痒痒,吓得小话痨急忙咯咯笑着躲到李治的身后,抱着李治的大腿继续对李弘做鬼脸。
武媚看着面色不善、闷闷不乐的李治,再看看那个虽然在逗李令月玩儿,但一脸要赔礼道歉的贱样儿,便知道这父子两人肯定是在朝堂之上发生不愉快了,要不然怎么可能下朝后,父子俩跟约好似的,一同跑了过来。
武媚善解人意的让宫女带着李令月在一旁玩儿,然后陪着李治便来到了另外一个春意盎然的厅内,一个制作堪称精致的五轮沙漏放在角落,原本上面的小铜人,却变成了李令月喜欢的卡通形象,变成了两只泰迪熊般的模样儿,站在那里时刻准备着敲响钟声。
武媚看着嘿嘿一脸干笑的李弘,抢过宫女手里为李治准备的茶水,献殷勤的亲自给放在了李治手边,心里是更加确定了这小兔崽子看来今日在朝堂之上,把他父皇气的不轻啊。
“李弘,你干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了?”武媚在李治对面坐下,看着站在两人边上,没捞着座儿的尚书令问道。
“无事儿、无事儿,是儿臣今日在朝堂之上思虑不周,提出了一些浅薄的意见,因此惹得父皇不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