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初唐-第5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付得了,呵呵,孔老尚书还是先回府歇着吧。放心,在下刚才也是恫吓恫吓这些学子罢了,哪里真的会下令放箭射杀他们啊?”
论在朝堂的地位,长孙无忌这个尚书左仆射完全可以不必这么谦卑有礼地对孔颖达说话。
但是奈何孔颖达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孔圣人的三十二代孙,真正的嫡传后裔。
这也是他对孔颖达最为忌讳的一个缘故。
孔颖达这层身份可了不得,容不得长孙无忌这位当朝首辅怠慢。
因为自从汉高祖刘邦为了张扬礼教,封了孔子第九世孙孔腾为奉祀君后,孔子嫡系子孙便开始了世袭受封的荣耀。
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教更是一飞冲天成了汉朝的国教。自此孔子的地位,孔子后人的地位更是越发水涨船高。汉元帝继位登基后,封孔子十三世孙孔霸为褒圣君。而后汉朝每每换一个新皇登基,便会不断地加封着孔子后人的爵位,以示对儒家和孔子及其后人的恩宠。
汉哀帝封孔子十四世孙孔福为殷绍嘉侯。
汉明帝封十八世孙孔损为褒亭侯。
汉安帝封十九世孙孔曜为奉圣亭侯。
后来东汉结束,进入三国鼎立群雄争鹿的局面,直到曹魏定鼎天下,又再次确定了儒家及孔子的地位,加封了孔子后人为宗圣侯。
曹魏被西晋司马氏取而代之,西晋、东晋、南朝的历代皇帝,皆下诏敕封孔子后裔为圣亭侯。
到了北魏称崇圣侯,到了北齐改封恭圣侯。到了北周时,又该封为邹国公。
隋高祖杨坚统一中原,继续敕封孔子后裔的爵位为邹国公,到了败家玩意杨广继位后,这位以好色残暴出名的隋炀帝仍旧没有亏待了孔家,又改封孔子后裔为绍圣侯。
到了李氏灭隋建唐后,重新将孔子后裔的敕封改回到汉朝最初的褒圣侯,不过却将爵位的待遇提升至国公爵位。
因此孔颖达除了吏部尚书一职外,还兼着褒圣侯的爵位,与长孙无忌、秦叔宝等人一样,都享着国公爵位。
就这样,孔子后人顶着褒圣侯的爵位一直沿革到宋朝,才被宋太祖赵匡胤重新定爵为“衍圣公”。
宋之后,元、明、清、一直到中华民国,历代朝廷和政府都封爵孔子嫡系后裔为衍圣公。
一直到了公元2008年,随着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先生在台湾去世,才宣告了历史上最后一位衍圣公的结束。
但是,从2009年起,台湾虽然取消了孔家后人衍圣公的爵位,但继续保留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称号,并世袭。孔子第79代嫡孙孔垂长是第二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因此,荣耀数千年的孔家,依旧显赫荣耀着……
一个朝代可以被另外一个朝代所取而代之,唯独孔子及其嫡系后裔无法被取代。
从西汉开始,到如今的大唐,江山数次易主,朝代屡屡更迭,唯独孔子后裔繁荣昌盛,荣耀不变,生受历朝历代君王的恩宠。
如今大唐帝国的天下读书人,哪个不自称儒家弟子,圣人门下?
又有哪个读书人,不对孔庙虔诚于心?不对孔圣人尊敬若斯?
天地君亲师,这个师亦指孔圣先师。
长孙无忌再是位高权重,再是皇亲国戚,再是关陇世族的领军人物,他又怎敢对孔子三十二代孙的孔颖达怠慢三分呢?
万一传扬出去,他长孙无忌非被天下人给戳断了脊梁骨不可。
可偏偏对于长孙无忌的谦卑有礼,孔颖达并不买帐,仍旧一副怒不可遏地样子双腿盘坐在孔圣人的泥塑下,怒目圆睁地喝道:“长孙无忌,收起你那套虚伪的嘴脸。你刚才说了什么话,老夫在外头亲耳听见,而且听得清清楚楚。哼,老夫身为孔圣人嫡系子孙,岂能容你屠戮圣人子弟?来吧,你下令放箭吧,老夫就坐在这里任你射杀,也让孔圣先师看看你是如何对待他的后世门人与子孙的。”
说罢,孔颖达冲虞世南招招手,一副决绝地口吻邀请道:“虞兄,孔某今日受你所邀,为天下读书人讨回一方公道。你可敢与我一道慷慨赴死,取义成仁否?”
“哈哈哈……”
虞世南放声大笑一番,毅然决然地走到孔颖达身边,有样学样地盘腿坐了下来,朗声说道:“士为知己者死,颖达兄既敢如此,我虞世南这幅冢中枯骨又有何惧?来吧,长孙无忌,你下令放箭吧!”
哗啦,嘭嘭嘭……
紧接着,三千跪在孔圣先师泥塑下的寒门学子一起在陈康的带领下,纷纷该跪为坐,盘腿席地而坐,竞相目光坚毅地望着孔圣人的泥塑,高呼喊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一时之间,场面之悲壮,之宏伟,言语无法附加。
渐渐地渲染下,就连周边附近负责戒严的领军卫府军士,都纷纷放下手中的戈矛,面相不忍地看着他们的将军苏定方。
苏定方摇摇头示意着几个手下校尉,暗示他们不要管,看着就好。
面对着眼前的场面,长孙无忌恨不得在地上找条裂缝钻进去,他实在是丢不起这个人啊。
因为相形对比之下,他恍然间变成了一个十恶不赦、刻薄虐待天下读书人,人人得而诛之的第一大恶人。
他低着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不过长久以来在党争不断的政治争斗中所养成的冷静,在暗暗提醒着他,不能冲动,绝对不能冲动。
他很清楚,只要自己一声号令,下令放箭,那自己真就捅了天大的篓子,肯定要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此时,他只能用低头沉默来掩饰尴尬和不知所措,也只能用硬着头皮不知丑来给自己争取时间,争取一个解决眼前窘迫的办法出来。
时间,在他的沉默中一分一秒过去……
同时,离朱雀门前此时悲壮宏伟的现场仅有百米之遥有一处客栈,客栈三楼的一个房间内,郭业正在此处。
此时他正倚着窗框眯着眼睛眺望着朱雀门这边的现场,口中连连啧啧叹道:“长孙无忌,你个薄情寡义的老政客,这下你也知道进退维谷是什么滋味儿了吧?”
言罢,他的身后又走来一名男子,身穿道袍直接来到他的身边。
原来房间中不止郭业一人,还有一个道士。
这名道士眉清目秀,颇为俊逸,正是蟠龙观观主兼朝廷钦天监袁天罡的亲传弟子李淳风。
李淳风听着郭业这般数落发泄,不由轻笑一声,说道:“师叔,这下长孙无忌可被你坑得够呛,他好歹是当朝尚书左仆射,哪里受过今日这份气啊?差不多,可以收手了吧?”
郭业果断地摇摇头,冷笑道:“收手?太便宜了他,而且事情还远远没达到我要的效果。一会儿还有一场重头戏,那才是重中之重呢,你就瞧好吧,师侄儿!”
一声轻佻的师侄儿,占尽了李淳风的便宜,好让李淳风一阵不爽。
不过他也只得暗叹长孙无忌的时运不济,干嘛非要惹自己这位一肚子坏水的便宜师叔呢?
紧接着,郭业又发问道:“对了,之前我让你师傅帮忙找的人,你小子给我找到了吗?怎么到现在还不出场呢?”
“呃……我已经找了呀,足足五人,都在长安。而且我师傅的亲笔书信我都已经送到他们各自的府上了。奇了怪了,怎么还不来呢?”
李淳风听罢也是一阵纳闷。
就在他纳闷间,他眼神比郭业要好,突然发现了现场的异状,立马抬手指着现场那边,尖叫道:
“师叔快看,咱们请得那五人,来了,来了……好家伙,抡起拐杖就是一顿穷追猛打啊,哈哈,乱套了……”
“哪呢?”
郭业嘀咕一声,踮着脚尖拼命睁大了眼睛眺望,看得依稀有些清楚了,好家伙,果真乱套了。
不过嘛,
过瘾,这才叫过瘾,乱得好,打得好啊,哇哈哈!
第686章 朱雀门前,五老叟戏长孙
“长孙无忌,你泯灭天良,居然敢倒行逆施,妄图对手无缚鸡之力的寒门学子动起动枪!”
“长孙无忌,听说你要学那外戚专权,把持朝政,一手遮天?”
“长孙无忌,你与那东汉篡权的王莽之流有何区别?天下好不容易太平安定下来,莫非又想将天下苍生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
“长孙无忌休要闪躲,呔,站住,呼呼~”
“哇呀呀,好你个长孙无忌,莫非你想遗臭万年,名载佞臣录中?休跑,吃老夫一杖!”
……
……
突然,现场中跑进来五名童颜鹤发之老翁,他们身着寻常百姓的服饰,体态各异或矮或瘦或高或胖,但脚下奔跑的动作却是出奇的敏捷与轻盈。
这五名老叟看似年纪都比虞世南、孔颖达之流要来得高寿,而且样貌不一,不过五人的手中都执着根一模一样的拐杖,正不约而同地纷纷举起拐杖追打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乃当朝首辅,位高权重,又是当朝国舅,地位超然。
但面对着这五位老叟的追打,不仅不敢反击,而且只能绕着现场四周疲于奔波,只有闪躲的份儿。
他之所以如此这般,并非是因为这五位老叟的身份背景显赫于他,相反,这五位老叟都来自寻常普通百姓人家。
真正令长孙无忌闪躲逃命不敢反抗的,是五位老叟手中所高举的那根五根拐杖。
这拐杖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做“鸠杖”。
因为拐杖的顶端是斑鸠鸟的雕像,故名为鸠杖。传说,斑鸠鸟乃是不噎之鸟,寓含着饮食安康、健康长寿之意。
不过这鸠杖可不是寻常人所能佩戴,招摇过市的。
历朝历代的朝廷都有过规定,凡年满七十岁的古稀老叟,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得到皇帝的召见并赐宴。御宴之后,皇帝为向天下人标榜自己的尊老敬老之美德,都会赠予这些古稀老叟酒肉、谷米、金银布帛、还会额外赏赐一根做工精美的鸠杖。
要知道,古代人的生活条件、身体素质和医疗条件都不比现在,一个人能够活到六十岁而终,已经算是高寿了。
如果到了七十而亡,这丧事就会被称为喜丧。
如果能够年满七十仍在世的话,这已经是很了不起很稀罕的事情了,足以媲美长寿翁。
所以,历朝历代都有规定,年满七十之古稀老叟,皆有资格赴御宴,得皇帝赐鸠杖祝福。
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清朝每五十年举行一次的“千叟宴”,1722年康熙皇帝在皇宫阳春园举办过,他的孙子乾隆皇帝登基五十载后,也举办过一次。
据史料记载,乾隆还亲自为千叟宴中九十岁以上的老叟斟酒,并与纪晓岚为一名141岁的老寿星做了一个对子。
君臣二人留下了广为流传的绝对:“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这千叟宴可不比民间的宴席,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
当真是百分百的土豪宴。
一千多位年过七十的老叟齐聚一处,争先恐后的打乾隆皇帝这个大土豪,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当然,这里头也掺杂了历朝历代皇帝的政治作秀在里头,因为古往今来的朝廷,无比以孝道伦理作为治国之本。皇帝如此礼遇古稀老叟,